教学活动的角色定位与迁移问题的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活动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活动,是人类经验、知识、技能、思想传承的基本手段,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的角色定位问题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问题。本文从教学活动的角色定位与迁移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角色迁移的基本原因。
  [关键词]定位 迁移 教学活动 管理 矛盾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216-01
  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一直是从业人员广泛关注的问题。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明确了教学双方的角色和定位。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迁移”的现象仍旧十分普遍,这种迁移的行为制约着综合质量,深刻影响人才的培养。
  一、角色定位
  教学活动所涉及的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知识(以教材、讲义、教师等为载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多媒体设备、教室等)。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活要素具有能动性,学生和知识要素是关键因素。学生要素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关键因素,既是学习活动的发动者,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教学活动成败的权威评判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这一点无论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传统教学观,还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都是一致的。故而,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自觉做到以学员为中心,这是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
  二、角色迁移问题的分析
  “迁移”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代换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影响教学效果。
  角色迁移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这类现象的基本原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传统的认知、职业的“先天”优势和不可动摇的教学管理权;其二,是学生的无意识让渡。
  首先,在传统认知中形成的关于教师社会地位的大众认同,如“师如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教师的这种传统社会认同与社会地位是道德层面的。然而,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前面提到的社会地位是没有关系的,取决于在教学活动过程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体现的是各要素的刚性需要,是技术层面的。正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混淆了道德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地位,造成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迁移或不确定性。
  第二,教师职业的“先天”优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认知。因此,为师者一般是传道先知道,授业先有业,解惑则先无惑。教师职业的“先天”优势促使教师充当了知识、能力的载体与化身,教师的先天优势与学生的知识空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种情况下,教多少,怎么教的主动权归属于教师。如被认为是尊师重教、求知若渴的经典故事“程门立雪”就是一个写照。职业的先天优势造成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不对等性,这种不对等性的客观存在,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教学双方的思维惯性,成为学生主体地位回归的天然意识屏障。
  第三,教师在课堂的管理中拥有不可动摇的管理权。教学活动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教学进程的主导权却实时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除了不能控制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能学懂,其他教学要素都是尽在掌握的。相对而言,学生除了思考、接受、消化理解之外没有任何权力。这种教学活动中的客观现实为角色迁移奠定了现实基础。
  第四,学生的无意识让渡。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生活在教师的影子里。这种影子里面的生活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被动,甚至是扭曲。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带有社会认知特色的思维惯性,从源頭上就没有关于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诉求。
  三、关于处理教学过程中角色迁移问题的建议
  从本质上看,处理角色迁移问题,就是解决教学活动中各要素的本位回归问题。
  第一,教师要摆正位置,角色率先回归。通过前面的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是造成角色迁移的直接原因。因此,实现学生主体角色回归,教师主导地位率先回归是关键。只有教师先摆正位置、明确角色,才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第二,学生主体角色的回归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前面已经分析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让渡是无意识的,且具有强大的思维惯性,十几年的点滴积累怎是一朝能去除的。因此,使学生主体角色的回归要从娃娃抓起,从每个人做起,从当下开始。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有探索的愿望、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有百折不挠的韧劲,让他们在生活中历练学习,在历练学习中学会生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以坚实的脚步走向未来。
  第三,教学双方角色的回归要做到软着陆,采取渐进式,特别是教师切莫走入放任的误区。
  【参考文献】
  [1]熊英.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堂教学设计.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2]张婷.课堂教学伦理价值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
  [3]李玲.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周玥彤(1988-),女,汉族,四川德阳人,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方向。  【摘要】随着我国环境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该问题已成为我国当下三大热点之一,为此,环境公益诉讼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法律手段就呼之欲出了。而纵观我国现状,环境公益诉讼只存在于极小的范围之内,并且极端不成熟,存在许多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
作者简介:丁龙,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摘要】中国社会下的“潜规则”已经成为当今的法治社会进步的一种障碍,“潜规则”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却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那为何“潜规则”明明起着实实在在调节人们行为的作用却又不为人所光明正大地认可,细细琢磨一番,却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在高举依法治国的旗帜号令下,也许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潜规则对法治的破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的生产力在逐渐的增大,电力作为设备启动的能源对生产力的提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生产电力的危险性也在增加,工作人员面临的危险也随之增多,随
期刊
向来教学就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之说,大学艺术系的课程安排又具有多样性、实践性强等的特点,因此,要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大学里艺术专业的每门课程,确实是有失偏颇,不符合
作者简介:杨姝毅(1980-),女,汉族,福建泉州人,诉讼法学硕士,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研究方向:诉讼法学。  【摘要】民事检察监督调查核实权是2013年修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权力,从权力的目的行使定位是明确的,即为了抗诉和发出检察建议的需要,但是在如何行使这项权力的具体操作规程上却缺乏明确的规定,这必然导致在实践中检察机关要么束手束脚,要么超越应有的界限。那
摘 要:在时代日新月异下,对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此要求,当前多数电力企业对一体化技术进行了合理应用,使用此项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上述目标,并且可以保证为人们提供充足且稳定的电能,为电力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对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说明。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
摘 要:电力通信系统与智能电网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电力通信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而智能电网是电力通信系统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支持,电力企业需要加大智能电网建设力度,发挥电力通信系统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作用,从而促进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概述了电力通信系统与智能电网,对电力通信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及其作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电力通信系统;智能电网;应用;作用;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对校园环境与社会舆论造成恶劣影响,逐渐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急需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本文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将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分为事前、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注重人文城市建设”,代表着我国从经济型城市化向文化型城市化的重大战略转型,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点睛之笔,也为正处于发展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