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一般情况:1993~2003年我院收治的5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6.2岁,其中男49例,女1例。高血压病20例(40%),糖尿病4例(8%),高血脂症18例(36%),49例男有46例吸烟,其中每日在20支以上有30例,酗酒、暴饮暴食17例(34%),有家族史患8例(16%),其中包括1名女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50例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其中前壁22例(44%),广泛前壁2例(4%),下壁14例(28%),下壁+正后壁7例(14%),下壁+正后壁+右室 4例(8%),非Q波1例(2%)。
治疗及转归:50例患者全部住院按急性心肌梗死行常规治疗,其中有42例行静脉溶栓治疗,再通36例(85.7%),除1例死亡外,其余49例均预后较好。
讨 论
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UhL和FarrLL指出,年轻心肌梗死患者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明显增多。吸烟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在 49例男性中有46例吸烟,占发病人数的93.9%。研究证明,过早大量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影响血液动力学、凝血机制,促进心肌缺氧,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的形成。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在本地区青年人中较明显,本组占34%。一些研究证实,酒精是冠状动脉收缩剂,特别是一次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肌梗塞。以上易患因素中高血压和吸烟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易患因素,这些与Wolfe和VaceK报告的一致。本组男49例,女1例,与国外报道一致。
发病特点:发病均较急骤,主要症状为心前区疼痛、憋闷、压榨性疼痛,大部分程度剧烈,并伴有恶心、呕吐、全身大汗,病情进展快而重,考虑与缺乏缺血性预适应以及侧支循环尚未建立及痛阈低等有关。与老年患者有所不同,年轻患者缺乏心肌梗死的前兆症状,这与动脉硬化程度轻,单支病变多有关。
预后:与老年人心肌梗死相比,青年人心肌梗死并发症相对少,死亡率低,主要原因为年轻人各脏器功能相对好,病变受累血管多以单支、单处病变为主,本组急性期死亡1例,余均健在,说明近期及远期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卢喜烈.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30~141
2 江一清,刘朝中,朱国英,主编.现代冠心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84
3 肖怀志,彭道泉.青少年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2(3):192
一般情况:1993~2003年我院收治的5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6.2岁,其中男49例,女1例。高血压病20例(40%),糖尿病4例(8%),高血脂症18例(36%),49例男有46例吸烟,其中每日在20支以上有30例,酗酒、暴饮暴食17例(34%),有家族史患8例(16%),其中包括1名女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50例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其中前壁22例(44%),广泛前壁2例(4%),下壁14例(28%),下壁+正后壁7例(14%),下壁+正后壁+右室 4例(8%),非Q波1例(2%)。
治疗及转归:50例患者全部住院按急性心肌梗死行常规治疗,其中有42例行静脉溶栓治疗,再通36例(85.7%),除1例死亡外,其余49例均预后较好。
讨 论
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UhL和FarrLL指出,年轻心肌梗死患者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明显增多。吸烟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在 49例男性中有46例吸烟,占发病人数的93.9%。研究证明,过早大量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影响血液动力学、凝血机制,促进心肌缺氧,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的形成。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在本地区青年人中较明显,本组占34%。一些研究证实,酒精是冠状动脉收缩剂,特别是一次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肌梗塞。以上易患因素中高血压和吸烟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易患因素,这些与Wolfe和VaceK报告的一致。本组男49例,女1例,与国外报道一致。
发病特点:发病均较急骤,主要症状为心前区疼痛、憋闷、压榨性疼痛,大部分程度剧烈,并伴有恶心、呕吐、全身大汗,病情进展快而重,考虑与缺乏缺血性预适应以及侧支循环尚未建立及痛阈低等有关。与老年患者有所不同,年轻患者缺乏心肌梗死的前兆症状,这与动脉硬化程度轻,单支病变多有关。
预后:与老年人心肌梗死相比,青年人心肌梗死并发症相对少,死亡率低,主要原因为年轻人各脏器功能相对好,病变受累血管多以单支、单处病变为主,本组急性期死亡1例,余均健在,说明近期及远期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卢喜烈.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30~141
2 江一清,刘朝中,朱国英,主编.现代冠心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84
3 肖怀志,彭道泉.青少年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2(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