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预科教育在中后阶段应根据入系所学专业开设专业汉语,为学生入系学习专业课打好汉语基础。根据汉语预科教学的现状,结合预科教学的实践,分析汉语预科教育的指导思想,针对专业汉语教材的编写、专业汉语教学的模式和设计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专业汉语;汉语预科;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Minority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bstract 】i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post-matriculation stage into the department should set up professional Chinese specialty, specialized courses for the students to lay the Chinese language based learning system. According to Chinese Preparatory teaching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preparatory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Chinese preparatory educati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professional Chinese teaching pattern and design of several aspect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hinese; Chinese ;Preparatory;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随着双语教育理论研究的完善、认识的深化,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在专业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也在探索中。我区各高校陆续设置适应各自专业特点的专业汉语课程,使汉语预科日趋严密、科学和合理。然而,观念的东西转变到实际操作需要一个过程,观念转变本身也需要时间和过程,新疆各高校的专业汉语教学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之处。
由于学生在预科阶段专业术语接触得不多,尤其是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专业汉语知识贫乏,入系学习后听不懂专业课、不会记笔记、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师生交流困难,无法适应专业教学的要求。因此对汉语授课,相当一部分民族学生会有一种焦虑感、不适应感,这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教育质量。
近几年,随着新疆各中小学汉语教学力度的加大,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有了提高。汉语预科教学除了坚持分级教学的原则外,还应该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教学。首先应依照学生专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即分为文史类、理工类等。其次是对汉语水平已达到入系学习最低标准的这些学生,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入系学习专业课必备的专业术语和知识的教学上,要突出听、说教学;同时对汉语水平尚未达到入系学习标准的学生,从最基本的汉语知识入手,开设《精读》、《听说》、《阅读》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他们本应在中小学阶段掌握但实际上并没有掌握的汉语知识。这是汉语预科教学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可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个学期,采用滚动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效果。在此基础上,到了中后期阶段(汉语水平逐渐达到入系学习最低标准),针对培养目标的不同,辅之于专业汉语课程。二者并不矛盾和排斥,并非非此即彼。应当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梯次配备的合理衔接。
1 关于专业汉语教材
明确了汉语预科教育的教学任务,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尤为重要。关于教材方面的问题,缺陷比较明显。一是该教材的编写缺乏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专家的指导。编写仓促,语言知识点不明确,知识含量低,重、难点不突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体现不明显等缺陷和不足非常明显。二是注重了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但忽略了语言的交际性原则。教材内容基本上摘抄自数学、物理、化学教材,文体完全是说明、陈述性、解释性的体裁,专业性太强,容易造成学习理解上的障碍。三是缺乏思想性和趣味性,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四是综合练习形式单一,仅限于词语翻译和短文翻译。
对此,下一步改进的思路:一是专业汉语教材的编写要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专家的指导下,认真研究论证,纳入汉语预科教学的长远计划和总体规划当中。对专业汉语教学的总体教学指导思想、原则科学定位,对教学要求、内容、课时、与其他汉语课的合理衔接、应掌握的专业词汇量、知识点等做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和判断。二是精选课文内容。首先应注重思想性,选择能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文章。其次要注意选择难易适度、交际性强、科普类的文章。再次要注重趣味性,选择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文章。三是精心设计和编排课后练习。课后练习编排的好坏往往决定教材的质量,所以应高度重视课后练习的设计和编排。
2 关于专业汉语教学的模式和设计理念
专业汉语教学最终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掌握相关专业汉语的词汇、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爱好和兴趣等;二是提高相关专业汉语的“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技能。就这两个目标而言,更重要的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因为这是入系学习专业课必备的语言工具。学习专业汉语的这种知识加技能的双重特点,决定了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使学生将这种专业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实际应用技能,达到灵活运用语言工具的目的。依据这一对专业汉语教学具体教学目标的认识,我认为,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上,既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要避免把专业汉语学习概念化、公式化。要在强化听说技能和强化阅读理解方面下功夫,形成以理论为基础,听、说领先,读、写全面发展,突出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对每一阶段、每一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听、说、读、写能力都应做出定性、定量的规定。尤其要突出有助于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养成的内容,尽可能地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教学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标准、合理的实施方法、手段和控制措施体系。形成配套、合理、侧重实际应用技能培养的最佳教学模式。
2.1 学为中心 。在教学中,一是摒弃“满堂灌”的授课形式,实施教学互动。注重改变教师的传统角色,教师应主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唱主角。三是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多种专业教学资源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在自习或课余时间自行在网上学习、练习。
2.2 和谐课堂 。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和民主化的教学关系,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对待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为此,在教学设计中,一是通过设计讨论、辩论、学生讲课、分角色表演、学生总结讲评、学生自主打分评判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和教师全力协作,教师起策划、教练、导演、指挥的作用。二是在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消除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因素,保护和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尽量避免挫伤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汉语教学的效果,将直接关系汉语授课的成败。为了使汉语教学愈加科学化、合理化,专业汉语教学改革首先应该将该课程纳入汉语预科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使汉语授课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实践[J].语言与翻译,2007.
[2]借助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情况分析与建议[J].民族教育研究,2007.
【关键词】专业汉语;汉语预科;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Minority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bstract 】i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post-matriculation stage into the department should set up professional Chinese specialty, specialized courses for the students to lay the Chinese language based learning system. According to Chinese Preparatory teaching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preparatory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Chinese preparatory educati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professional Chinese teaching pattern and design of several aspect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hinese; Chinese ;Preparatory;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随着双语教育理论研究的完善、认识的深化,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在专业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也在探索中。我区各高校陆续设置适应各自专业特点的专业汉语课程,使汉语预科日趋严密、科学和合理。然而,观念的东西转变到实际操作需要一个过程,观念转变本身也需要时间和过程,新疆各高校的专业汉语教学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之处。
由于学生在预科阶段专业术语接触得不多,尤其是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专业汉语知识贫乏,入系学习后听不懂专业课、不会记笔记、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师生交流困难,无法适应专业教学的要求。因此对汉语授课,相当一部分民族学生会有一种焦虑感、不适应感,这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教育质量。
近几年,随着新疆各中小学汉语教学力度的加大,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有了提高。汉语预科教学除了坚持分级教学的原则外,还应该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教学。首先应依照学生专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即分为文史类、理工类等。其次是对汉语水平已达到入系学习最低标准的这些学生,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入系学习专业课必备的专业术语和知识的教学上,要突出听、说教学;同时对汉语水平尚未达到入系学习标准的学生,从最基本的汉语知识入手,开设《精读》、《听说》、《阅读》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他们本应在中小学阶段掌握但实际上并没有掌握的汉语知识。这是汉语预科教学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可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个学期,采用滚动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效果。在此基础上,到了中后期阶段(汉语水平逐渐达到入系学习最低标准),针对培养目标的不同,辅之于专业汉语课程。二者并不矛盾和排斥,并非非此即彼。应当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梯次配备的合理衔接。
1 关于专业汉语教材
明确了汉语预科教育的教学任务,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尤为重要。关于教材方面的问题,缺陷比较明显。一是该教材的编写缺乏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专家的指导。编写仓促,语言知识点不明确,知识含量低,重、难点不突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体现不明显等缺陷和不足非常明显。二是注重了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但忽略了语言的交际性原则。教材内容基本上摘抄自数学、物理、化学教材,文体完全是说明、陈述性、解释性的体裁,专业性太强,容易造成学习理解上的障碍。三是缺乏思想性和趣味性,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四是综合练习形式单一,仅限于词语翻译和短文翻译。
对此,下一步改进的思路:一是专业汉语教材的编写要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专家的指导下,认真研究论证,纳入汉语预科教学的长远计划和总体规划当中。对专业汉语教学的总体教学指导思想、原则科学定位,对教学要求、内容、课时、与其他汉语课的合理衔接、应掌握的专业词汇量、知识点等做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和判断。二是精选课文内容。首先应注重思想性,选择能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文章。其次要注意选择难易适度、交际性强、科普类的文章。再次要注重趣味性,选择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文章。三是精心设计和编排课后练习。课后练习编排的好坏往往决定教材的质量,所以应高度重视课后练习的设计和编排。
2 关于专业汉语教学的模式和设计理念
专业汉语教学最终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掌握相关专业汉语的词汇、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爱好和兴趣等;二是提高相关专业汉语的“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技能。就这两个目标而言,更重要的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因为这是入系学习专业课必备的语言工具。学习专业汉语的这种知识加技能的双重特点,决定了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使学生将这种专业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实际应用技能,达到灵活运用语言工具的目的。依据这一对专业汉语教学具体教学目标的认识,我认为,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上,既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要避免把专业汉语学习概念化、公式化。要在强化听说技能和强化阅读理解方面下功夫,形成以理论为基础,听、说领先,读、写全面发展,突出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对每一阶段、每一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听、说、读、写能力都应做出定性、定量的规定。尤其要突出有助于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养成的内容,尽可能地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教学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标准、合理的实施方法、手段和控制措施体系。形成配套、合理、侧重实际应用技能培养的最佳教学模式。
2.1 学为中心 。在教学中,一是摒弃“满堂灌”的授课形式,实施教学互动。注重改变教师的传统角色,教师应主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唱主角。三是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多种专业教学资源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在自习或课余时间自行在网上学习、练习。
2.2 和谐课堂 。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和民主化的教学关系,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对待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为此,在教学设计中,一是通过设计讨论、辩论、学生讲课、分角色表演、学生总结讲评、学生自主打分评判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和教师全力协作,教师起策划、教练、导演、指挥的作用。二是在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消除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因素,保护和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尽量避免挫伤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汉语教学的效果,将直接关系汉语授课的成败。为了使汉语教学愈加科学化、合理化,专业汉语教学改革首先应该将该课程纳入汉语预科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使汉语授课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实践[J].语言与翻译,2007.
[2]借助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情况分析与建议[J].民族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