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火针蟀刺治疗于青:少年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火针组:34例,采用火针焠刺对青少年囊肿型痤疮患者皮损处进行穿刺排脓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暗疮针穿刺排脓治疗。均1次/周,1个疗程4R,待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痤疮囊肿皮损数量,并统计积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痤疮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63%,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火针治疗青少年囊肿型痤疮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关键词]火针;焯刺;青少年;囊肿型痤疮;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58.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6)06-0092-03
痤疮,中医称为“粉刺”,俗称“青春痘”、“暗疮”,属于临床多见的损美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囊肿型痤疮属于痤疮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常发生在下颌部和面颊部,由于局部有囊肿和囊壁的存在,并含有胶状脓液,单纯口服与外用药物疗效差,治疗后易反复发作,其深部炎症可形成较大的囊肿,破溃后常形成窦道、硬结和瘢痕,严重影响美观。中医治疗囊肿型痤疮的方法多样,结合导师陈友义副教授的临床经验,笔者应用火针粹刺治疗34例青少年囊肿型痤疮患者,疗效显著,并与暗疮针穿刺排脓治疗对比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6例囊肿型痤疮患者均来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门诊就诊病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火针组和对照组(即暗疮针组)。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2001年版关于囊肿型痤疮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①符合囊肿型痤疮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6~25岁;③停止使用与本疾病治疗有关的内服、外用药及其他治疗方法2周以上;④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不接受火针治疗患者、孕期女性。
2.治疗方法
2.1火针组:安尔碘消毒皮损局部,应用单针头火针,将火针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端加热针尖部位,待针尖烧红时,将火针对准囊肿顶部迅速焠刺入1~5mm,并快速抽出,随即用棉签挤压囊肿底部,将皮脂栓和脓液排至干净,最后压迫创口、消毒。要求刺入点准确、快进快出、少痛。如发现囊内物排出不畅,若因针孔太小,可对准针孔重复焠刺1次,或用科室自主研制的消炎露湿棉片覆盖针孔上,过10min后再行压挤,排出则更为顺畅、彻底。囊肿皮损如经过1次治疗己平复,则该囊肿旧灶不再做第2次治疗,再次治疗只针对未痊愈的和新发的囊肿皮损。1次/周,1个疗程4次。
2.2对照组:利用高温消毒的暗疮针从囊肿顶部刺入1-5mm,余治疗操作同火针组。
3.疗效观察及判定标准
3.1指标观察:囊肿皮损参数,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根据囊肿的个数、大小、部位、硬度、颜色的积分进行判断。
皮损个数:2分(1~3个),4分(4~6个),6分(6个以上或融合成片);皮损大小:2分(最大皮损小于0.5cm×0.5cm),4分(最大皮损介于2分和6分之间),6分(最大皮损超过1cm×1cm);皮损部位:2分(面、颌、颈、背1个部位),4分(面、颌、颈、背2个部位),6分(面、颌、颈、背3个部位以上);皮损质地:1分(柔软),2分(中等硬度),3分(硬);皮损颜色:1分(浅淡),2分(暗红),3分(鲜红)。
3.2疗效判定标准:综合疗效评价是以皮损程度、皮损分布、体征或化验检查的总积分计算出疗效,分四级判定。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或仅留少许色素沉着,症状消失,化验指标正常。积分值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或化验指标接近正常,积分值减少≥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改善,70%>积分值减少≥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积分值减少<50%。总显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3.3统计学方法:所有临床资料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检验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满足正态性的,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的,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4.结果
4.1治疗前后积分评定结果,见表2。
5.讨论
痤疮是由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慢性皮肤疾病。青少年痤疮患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人格都在形成中,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受到负面影响。痤疮会使患者的自信心降低,自我感觉丑陋、形象有问题,情绪抑郁、易怒,因而生活方式常受到干扰,如影响社交及外出活动等,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严重者甚至会引发一些精神心理疾病。囊肿型痤疮属于痤疮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在pillsbury分类法中属于Ⅲ度或Ⅳ度,在2008年发表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讨论稿)》中被定为4级(重度)。
痤疮的发病与体内外诸多因素有关。中医认为与肺经风热、湿热蕴结、冲任不调、痰瘀凝结有关。隋《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侯·面疱候》日:“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外科正宗》中说:“粉刺……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火针的针具,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九曰大针,长约四寸……大针者,尖如梃,针锋微圆……”,此处所说的大针,即为火针。根据贺氏火针研究与应用的分析,火针治疗痤疮的机理在于开门祛邪,即通过灼络人体腧穴,开启经脉脉络之外门,给病邪以出路;以热引热,即借火力强开外门,使热毒外泄。达到生肌敛疮,祛腐排脓,引热外达,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目的,从而治疗痤疮。相比对照组应用暗疮针治疗痤疮,火针具有以下优势:直接作用于囊肿病变处,穿刺并排出腔内脓液和脂栓,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针体的高温可直接杀灭致病微生物;可直接刺破增厚的囊壁,或破坏增生的结缔组织,体现出了祛腐生新的卓越功效,从而减轻瘢痕增生,促进皮肤修复和再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对火针的研究己上升到机制探索的阶段,并将其应用到更多的学科领域,让火针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治疗也将会是未来研究治疗疾病的一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火针;焯刺;青少年;囊肿型痤疮;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58.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6)06-0092-03
痤疮,中医称为“粉刺”,俗称“青春痘”、“暗疮”,属于临床多见的损美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囊肿型痤疮属于痤疮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常发生在下颌部和面颊部,由于局部有囊肿和囊壁的存在,并含有胶状脓液,单纯口服与外用药物疗效差,治疗后易反复发作,其深部炎症可形成较大的囊肿,破溃后常形成窦道、硬结和瘢痕,严重影响美观。中医治疗囊肿型痤疮的方法多样,结合导师陈友义副教授的临床经验,笔者应用火针粹刺治疗34例青少年囊肿型痤疮患者,疗效显著,并与暗疮针穿刺排脓治疗对比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6例囊肿型痤疮患者均来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门诊就诊病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火针组和对照组(即暗疮针组)。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2001年版关于囊肿型痤疮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①符合囊肿型痤疮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6~25岁;③停止使用与本疾病治疗有关的内服、外用药及其他治疗方法2周以上;④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不接受火针治疗患者、孕期女性。
2.治疗方法
2.1火针组:安尔碘消毒皮损局部,应用单针头火针,将火针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端加热针尖部位,待针尖烧红时,将火针对准囊肿顶部迅速焠刺入1~5mm,并快速抽出,随即用棉签挤压囊肿底部,将皮脂栓和脓液排至干净,最后压迫创口、消毒。要求刺入点准确、快进快出、少痛。如发现囊内物排出不畅,若因针孔太小,可对准针孔重复焠刺1次,或用科室自主研制的消炎露湿棉片覆盖针孔上,过10min后再行压挤,排出则更为顺畅、彻底。囊肿皮损如经过1次治疗己平复,则该囊肿旧灶不再做第2次治疗,再次治疗只针对未痊愈的和新发的囊肿皮损。1次/周,1个疗程4次。
2.2对照组:利用高温消毒的暗疮针从囊肿顶部刺入1-5mm,余治疗操作同火针组。
3.疗效观察及判定标准
3.1指标观察:囊肿皮损参数,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根据囊肿的个数、大小、部位、硬度、颜色的积分进行判断。
皮损个数:2分(1~3个),4分(4~6个),6分(6个以上或融合成片);皮损大小:2分(最大皮损小于0.5cm×0.5cm),4分(最大皮损介于2分和6分之间),6分(最大皮损超过1cm×1cm);皮损部位:2分(面、颌、颈、背1个部位),4分(面、颌、颈、背2个部位),6分(面、颌、颈、背3个部位以上);皮损质地:1分(柔软),2分(中等硬度),3分(硬);皮损颜色:1分(浅淡),2分(暗红),3分(鲜红)。
3.2疗效判定标准:综合疗效评价是以皮损程度、皮损分布、体征或化验检查的总积分计算出疗效,分四级判定。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或仅留少许色素沉着,症状消失,化验指标正常。积分值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或化验指标接近正常,积分值减少≥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改善,70%>积分值减少≥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积分值减少<50%。总显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3.3统计学方法:所有临床资料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检验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满足正态性的,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的,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4.结果
4.1治疗前后积分评定结果,见表2。
5.讨论
痤疮是由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慢性皮肤疾病。青少年痤疮患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人格都在形成中,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受到负面影响。痤疮会使患者的自信心降低,自我感觉丑陋、形象有问题,情绪抑郁、易怒,因而生活方式常受到干扰,如影响社交及外出活动等,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严重者甚至会引发一些精神心理疾病。囊肿型痤疮属于痤疮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在pillsbury分类法中属于Ⅲ度或Ⅳ度,在2008年发表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讨论稿)》中被定为4级(重度)。
痤疮的发病与体内外诸多因素有关。中医认为与肺经风热、湿热蕴结、冲任不调、痰瘀凝结有关。隋《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侯·面疱候》日:“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外科正宗》中说:“粉刺……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火针的针具,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九曰大针,长约四寸……大针者,尖如梃,针锋微圆……”,此处所说的大针,即为火针。根据贺氏火针研究与应用的分析,火针治疗痤疮的机理在于开门祛邪,即通过灼络人体腧穴,开启经脉脉络之外门,给病邪以出路;以热引热,即借火力强开外门,使热毒外泄。达到生肌敛疮,祛腐排脓,引热外达,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目的,从而治疗痤疮。相比对照组应用暗疮针治疗痤疮,火针具有以下优势:直接作用于囊肿病变处,穿刺并排出腔内脓液和脂栓,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针体的高温可直接杀灭致病微生物;可直接刺破增厚的囊壁,或破坏增生的结缔组织,体现出了祛腐生新的卓越功效,从而减轻瘢痕增生,促进皮肤修复和再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对火针的研究己上升到机制探索的阶段,并将其应用到更多的学科领域,让火针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治疗也将会是未来研究治疗疾病的一个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