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实践研究》(GXZZJG2018A041)实践过程分析,通过对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梧州职业学院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实施"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实践实施策略进行梳理,总结出"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在中职实训教学中运用的实施与效果,从而给出一些中职学校实训课教学的应用策略,为中职学校实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校;导生制;实施与效果
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8年获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实践研究》(GXZZJG2018A041)以来,课题项目组严格按计划实施,在学校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广泛开展"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课题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工学结合导生制:“工学结合导生制”是整合了“工学结合”和“导生制”这两种理念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学内容模拟企业岗位工作内容,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分组学习,学生(导生)指导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课题研究目标
《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实践研究》主要研究校企合作背景下,分析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发展方向,根据专业群的发展方向分析“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可行性。构建可行的“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和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评价体系,通过“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解决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教学内容脱了生产实践、实训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差异化教学难等问题。
二、研究内容
(1)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主要采用校企座谈、调查问卷、访谈、对话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技术人员、教育专家、教师、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展开分析、研究,分析“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可行性。
(2)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构建。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团队研讨、专家座谈等方法,结合中职学生特点研讨制定《“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初稿)》、《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评价方案》通过教育实践不断修正完善。
(3)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实践。在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开展“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实践探索,探索学生差异化教学的问题,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提高课堂效率。不断修正完善“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及评价体系。
(4)开发或者整理已有的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的教学项目。通过研究企业对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相关岗位的能力需求,结合学校的实践情况开发或者整理已有的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近的教学项目。
(5)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实施效果研究。通过制定《“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实施效果调查问卷》对学生与专业教师进行调查、制定学生综合能力考核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面谈调查,走访用人企业。综合对以上分析总结, 撰写《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实施效果分析报告》。
三、课题研究实施
本项目研究期为3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项目准备阶段(2018.6~2018.12),搜集文献资料,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可行性报告。
(1)完成项目研究前期调查、论证、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文献研究。
(2)对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就业岗位发展特点与能力要求,撰写《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可行性报告》;
(3)研讨撰写《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初稿)》、《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评价方案(初稿)》。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2018.12~2020.12)
(1)按《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初稿)》、《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评价方案(初稿)》开展“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探索实践。
(2)制定“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实践的相关制度
(3)针对中职现代制造专业群的特点,对“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
(4)对“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
(5)結合“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实践,完善《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评价方案》。
第三阶段:项目总结阶段(2020.12 ~2021.6 ),撰写论文,完成结题工作,成果推广。
(1)继续在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开展“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并进行实施效果分析。
(2)对“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育教学成果进行推广。
(3)撰写项目研究报告。
(4)整理提交项目结题文件,接受专家评审。
四、课题实施效果
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通过开展“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内容、方式、策略等方面都得到整体发展。改实训模式教学主要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训过程中模拟企业工作岗位环境,分组互助,以优生(导生)帮助组员的教学模式,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1)“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设置与企业工作岗位相似的模拟场景,教学内容更接近企业工作岗位,改变了以往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节的弊端,采用分组互助的方式,导生(组长)担任“小老师”的角色,学生教学生,降低了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班级学生实训中的参与率和完成率,极大地提高了班级整体教学质量。
(2)“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和职业能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拟企业工作岗位环境,教学内容模拟企业工作内容,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的问题,“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动手机会和职业能力。
(3)“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提高了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和技能水平,有效的改善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脱节的问题。通过专业群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检修》、《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应用》、《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践》、《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与维护》实用教材,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及企业工作岗位的课程标准,明确了本课程的定位,开发的教材已经公开发行。
(4)建成了具有企业文化的校内实训基地。与北京数码大方、梧州市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梧州市奥卡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建成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就业、实习提供了保障,建设具有“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真正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模式。
(5)通过“工学结合导生制”的实训模式研究,探索解决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教学内容脱了生产实践的问题,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衔接,使学生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工艺技能,获得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6)通过“工学结合导生制”的实训模式研究,探索解决班级学生数量过多,教师上课时对学生个别指导的工作量很大,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借助导生的帮助,全班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得到个别化的指导,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学习的帮助,实现学习目的,保持对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导生本身也可以在中学阶段就获得不可多得的锻炼经验,对他们身心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7)通过“工学结合导生制”的实训模式研究,形成《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评价方案》,探索学生差异化教学的问题,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提高课堂效率。
(8)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模式。打破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和学科型的教学模式,采取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模拟真实工作内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构建“做、学、教”一体化的“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
(9)“工学结合导生制”的实训模式教学课程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模块评价,改变传统教学以单一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模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的评价学生。
(10)打造了一只“技术精湛、专兼一体”的教学团队。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对接产业,企业派超过十年的技术员担任技术性较强、专业性较高的课程教学,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际产品,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导生制教学实践[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05):74-77.
[2]陈慧.“分组—导生”制在中职茶艺技能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2020(26):58-59.
[3]黄舒.“分组-导生制”在中职客房技能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9):68.
基金资助: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实践研究》(GXZZJG2018A041)
关键词:中职学校;导生制;实施与效果
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8年获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实践研究》(GXZZJG2018A041)以来,课题项目组严格按计划实施,在学校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广泛开展"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课题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工学结合导生制:“工学结合导生制”是整合了“工学结合”和“导生制”这两种理念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学内容模拟企业岗位工作内容,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分组学习,学生(导生)指导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课题研究目标
《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实践研究》主要研究校企合作背景下,分析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发展方向,根据专业群的发展方向分析“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可行性。构建可行的“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和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评价体系,通过“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解决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教学内容脱了生产实践、实训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差异化教学难等问题。
二、研究内容
(1)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主要采用校企座谈、调查问卷、访谈、对话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技术人员、教育专家、教师、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展开分析、研究,分析“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可行性。
(2)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构建。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团队研讨、专家座谈等方法,结合中职学生特点研讨制定《“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初稿)》、《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评价方案》通过教育实践不断修正完善。
(3)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实践。在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开展“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实践探索,探索学生差异化教学的问题,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提高课堂效率。不断修正完善“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及评价体系。
(4)开发或者整理已有的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的教学项目。通过研究企业对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相关岗位的能力需求,结合学校的实践情况开发或者整理已有的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近的教学项目。
(5)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实施效果研究。通过制定《“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实施效果调查问卷》对学生与专业教师进行调查、制定学生综合能力考核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面谈调查,走访用人企业。综合对以上分析总结, 撰写《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实施效果分析报告》。
三、课题研究实施
本项目研究期为3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项目准备阶段(2018.6~2018.12),搜集文献资料,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可行性报告。
(1)完成项目研究前期调查、论证、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文献研究。
(2)对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就业岗位发展特点与能力要求,撰写《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可行性报告》;
(3)研讨撰写《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初稿)》、《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评价方案(初稿)》。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2018.12~2020.12)
(1)按《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初稿)》、《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评价方案(初稿)》开展“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探索实践。
(2)制定“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实践的相关制度
(3)针对中职现代制造专业群的特点,对“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
(4)对“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
(5)結合“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实践,完善《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评价方案》。
第三阶段:项目总结阶段(2020.12 ~2021.6 ),撰写论文,完成结题工作,成果推广。
(1)继续在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开展“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并进行实施效果分析。
(2)对“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育教学成果进行推广。
(3)撰写项目研究报告。
(4)整理提交项目结题文件,接受专家评审。
四、课题实施效果
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通过开展“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内容、方式、策略等方面都得到整体发展。改实训模式教学主要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训过程中模拟企业工作岗位环境,分组互助,以优生(导生)帮助组员的教学模式,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1)“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设置与企业工作岗位相似的模拟场景,教学内容更接近企业工作岗位,改变了以往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节的弊端,采用分组互助的方式,导生(组长)担任“小老师”的角色,学生教学生,降低了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班级学生实训中的参与率和完成率,极大地提高了班级整体教学质量。
(2)“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和职业能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拟企业工作岗位环境,教学内容模拟企业工作内容,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的问题,“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动手机会和职业能力。
(3)“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教学提高了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和技能水平,有效的改善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脱节的问题。通过专业群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检修》、《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应用》、《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践》、《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与维护》实用教材,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及企业工作岗位的课程标准,明确了本课程的定位,开发的教材已经公开发行。
(4)建成了具有企业文化的校内实训基地。与北京数码大方、梧州市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梧州市奥卡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建成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就业、实习提供了保障,建设具有“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真正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模式。
(5)通过“工学结合导生制”的实训模式研究,探索解决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教学内容脱了生产实践的问题,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衔接,使学生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工艺技能,获得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6)通过“工学结合导生制”的实训模式研究,探索解决班级学生数量过多,教师上课时对学生个别指导的工作量很大,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借助导生的帮助,全班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得到个别化的指导,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学习的帮助,实现学习目的,保持对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导生本身也可以在中学阶段就获得不可多得的锻炼经验,对他们身心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7)通过“工学结合导生制”的实训模式研究,形成《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评价方案》,探索学生差异化教学的问题,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提高课堂效率。
(8)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模式。打破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和学科型的教学模式,采取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模拟真实工作内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构建“做、学、教”一体化的“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
(9)“工学结合导生制”的实训模式教学课程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模块评价,改变传统教学以单一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模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的评价学生。
(10)打造了一只“技术精湛、专兼一体”的教学团队。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对接产业,企业派超过十年的技术员担任技术性较强、专业性较高的课程教学,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际产品,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导生制教学实践[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05):74-77.
[2]陈慧.“分组—导生”制在中职茶艺技能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2020(26):58-59.
[3]黄舒.“分组-导生制”在中职客房技能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9):68.
基金资助: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实践研究》(GXZZJG2018A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