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情艺术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l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学要从“情”入手,为学生创设情境。另外,设定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课的灵魂就是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学生通过聆听,唤起情感,引发想象与联想。老师引导学生沉浸到音乐主题中去,做到内心的感受与外部的行动和谐统一。下面我就音乐教学中的“情”艺术这个话题,谈谈我的体会:
  
  一、设情激发兴趣
  
  兴趣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只要孩子们对某个事物感兴趣,就能激发他们自主地去学习,这样,上音乐课时也会变得轻松而有趣。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我讲授冀教版音乐二年级教材《花儿朵朵》这一单元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百花齐放的画面:孩子们看了图片之后,十分欣喜。于是我就引导:“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花朵就是你们吗?学生们特别惊奇地想知道为什么。就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就进入到了学习的角色中。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课上教师要多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展示出来,创设有趣的音乐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轻松地上好音乐课。
  
  二、设情诱发想象
  
  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会随着音乐旋律变化,情绪一直在变化,自由的想象。假如在一个缺少情趣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就不能充分释放,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设计一个音乐意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每位同学都爱听故事,利用这个特点,将音乐作品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小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创编故事,就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比如:欣赏《哆唻咪》时,在欣赏歌曲前先播放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然后介绍影片的梗概。这样学生知道了这是一个奥地利的真实故事,而且更加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孩子们的想象中蕴含无尽的创造。我们要多思、多学、多问、多记为学生设计出温馨、舒畅的学习情境,为他们提供想象、联想的空间。
  
  三、设情提高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音乐教学中,要紧紧把握住情感性原则,去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提高各方面能力。比如:在欣赏钢琴曲《郊外去》时,把学生分成小组到郊外去,每个同学自编动作。他们会被乐曲的旋律感染,自发地在教室里创造郊外的景象。还有在《浏阳河》的歌曲教学中,教师课前布置思考题:“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下一节课用猜谜的形式给大家猜一猜。在正式讲授这首歌时,同学们兴趣很浓,用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展示谜语,然后,在教学中学生都能循序渐进地接受对唱的演唱形式,学习歌曲也非常的容易。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参与到自己创设的音乐情境中,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另外,在欣赏《世界需要热心肠》之后,我请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朗诵歌词,朗诵时要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去读,然后再谈一谈这样朗读的缘由。教师学会在课上创设情境,辅助制作精美的直观教具、实施新颖活泼的课堂设计等,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音乐知识,为学生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四、设情促美达情
  
  有趣的音乐教学,是建立在情感体验中的,比如:学习完《浏阳河》之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娱乐作业:收集谜语,整理出来下节课大家猜,还可以仿《浏阳河》自创歌词,我们在评出创作奖。这样,在特定的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只有他们真正理解了美才能够去表达美。在下节音乐课,我们上的是活动课,开始猜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语、创编歌曲等活动,表达心中的情感,最后,评选出最佳创作奖、优秀奖,并进行颁奖。抓住情,就等于掌握了音乐教学的根,就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激动起来,使学生在流动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共鸣,精神的满足,情感的陶冶,获得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更需要美好的意境。我们要创设适合音乐教学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交融,与音乐互动。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激活他们无穷的想象,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各方面的音乐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感悟美,表达心中的情感。 只要我们有想法,去努力、去追求,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探索,用新理念充实自己,我们的音乐课堂一定会变得生动有趣、更加精彩!
其他文献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引下,在深刻领会《大纲》精神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诗歌教学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把握诗歌固有的特点,从区分诗歌不同类型入手,结合学生接受现状、自身
期刊
摘要:美的东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一种享受,文章亦如此。将美好的东西融入文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美育 求美 揣摩 意境    “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查普利茨卡娅语)。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基础学科,选编内容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相当多的文章再现了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体现了艺术美。因此,我们必须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注重审美教育。另外,美育的基本
期刊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们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毫不例外,兴趣在英语教学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乏味变得趣味横生,教学质量必定会显著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呢?笔者从事教育十多年,在这
期刊
我国是有悠久历史的诗国,古代诗歌是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宜紧紧把握古诗所具有的文化基础性,指导学生学习古诗的基础知识,更应把握其思想教育性和艺术欣赏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真善美的陶冶,为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古代文化奠定基础。    一、在推敲词语中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意境美和精神美    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期刊
现在提倡给孩子们减负,不能布置太多作业,可是升学的压力不减,要做到真正减负并不容易,特别是一二年级学生国家规定不布置固定作业。这要提高教学效果就不容易了。如何才能让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既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又能保持高质量的教学成绩呢?现在我把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首先,我们知道儿童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所以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孩子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在课上轻轻松松
期刊
众所周知,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在信息交流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也正处于健康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作为国际间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尤其是英语的听说训练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过好语音关,获取最基本的沟通工具    标准优美的语音是人与人之间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历史潮流中,农村新课程推行举步维艰。怎样搞好农村新课程教学呢?笔者认为应当立足农村现实,扬长避短,充分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学校资源、社会生活资源。  关键词:土办法 新课程 资源开发    纵观当今教育,新课程改革已是如火如荼,社会学科也不例外。走进城镇中学社会课新课堂,你会发现:广大社会课教师早已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正在大胆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
期刊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寻求作文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阐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对习作效果起到整体优化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作文 兴趣 观察    作文是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是情感交流的一个载体。当教师面对一本本摊开的作文,便似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是由一个个跳动的字符组成的一曲“心语”奏鸣曲。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在引发兴趣、创设情境、启迪思维上,多媒体
期刊
近年来全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由过去的单一、基本的形式向综合性、标准化、高层次方向发展,在考查实验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了实验能力的考查。所以实验课的教学,应力求学生主动发现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使学生既适应高考又适应今后社会的发展。  下面以《电阻的测量》为例体会实验课中探究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课前器材准备: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阻箱、变阻器、单刀双掷开关、导线等。  二、提出问题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作文,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在作文教学中的三个关键环节:兴趣、阅读、技巧。  关键词:作文教学 培养兴趣 大量阅读 掌握技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谓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把尺子。多年来广大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不停地探索,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