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狮子的“美餐”
“弱肉强食”一词在非洲的一些地方得到了最好的注解,在这些地方的食物链中,人类同样是一顿“美餐”。
对于生活在坦桑尼亚南部和莫桑比克北部地区的班图人来说,每当走在没有灯光、漆黑一片的小路上时,要保持心情平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对黑暗的恐惧,对神出鬼没的食人狮的恐惧会让他的神经高度紧张。
坦桑尼亚南部和莫桑比克北部地区是东部非洲最为贫穷的地区,生活在那里的班图人在七零八落的小块地皮上种植稻米、玉米和木薯,耕作工具就只有他们的双手。他们住在茅草棚里,这些茅草棚的屋顶是用茅草制成的,墙壁是用各种枝条编成的,上面抹了一层泥。大部分班图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文化水平很少有超过小学以上的。这里的出生率非常高,到处都是孩子,有的在玩耍,有的背着书包去上学。妇女在离家数千米远的水井、小河或池塘里取水,没有一家有室内自来水装置,厕所离后门至少有15米远。一到傍晚,人们便走出家门,到炎热、潮湿的户外吃饭。有些家庭有煤油灯,但没有—个人有手电筒。在短暂的黄昏过去后,紧接着是长达12个小时的黑夜。如果赶上阴天,说“伸手不见五指”一点也不夸张。
在某个干旱年份里,狮子攻击了140个坦桑尼亚人(实际数字可能是这—数字的两倍)。即使在风调雨顺的年份里,狮子在一年中仍要攻击10~30人,而且这一数字经常被刷新。大部分攻击事件都是致命的,受害者往往被狮子吃掉。狮子攻击人的方式与它们攻击羚羊、斑马和瞪羚的方式非常相似,它们总是喜欢攻击黑夜里走夜道的独行者。有些袭击事件异常恐怖:狮子挖穿茅草屋顶,进入室内,从床上拖走老人,从母亲怀里抢走正在吃奶的孩子。有一位妇女的家里在短短几个月里遭受两次攻击,她失去了丈夫和父母。
狮子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在与人类交往过程中渐渐掌握了人类的生活规律。它们似乎知道人们早晨几点起床,经常从哪条道步行到田地里,劳作结束后沿哪条道回家;它们还知道孩子们有时候会趁大人不注意时跑出去玩耍……不管是因为哪种情况,悲剧总在不断上演。一天,狮子袭击了一位名叫比丽的8岁的小女孩,她在与一帮孩子玩耍时落在了后面。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小女孩消失不见了。狮子从草丛中突然窜了出来,迅速咬断她的喉咙,然后将她拖到草丛深处,和别的狮子一起分享。当人们最后找到比丽时,她只剩下一堆骨头了。
食人狮对人类的威胁已经影响了当地人的正常生活,并为民间传说提供了素材。但是,许多有关食人狮的谣传和神话远远超过了事实本身。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学教授克雷格·帕克和他的学生们6年来一直在研究坦桑尼亚南部沿海丛林地带的食人狮。他们走访了幸存者和受害者家庭,试图在300多起狮子袭人事件中找出其内在规律,比如谁遭到了攻击,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攻击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希望这些调查资料能帮助有关当局制定出保护当地人免遭狮子攻击的保护措施,进而减少人们的报复欲望。
虽然不断恶化的局势已引起了有关当局的高度重视,但狮子吃人事件仍时有发生。
人类的报复
现代游牧民族与狮子的关系颇为复杂。比如,生活在坦桑尼亚北部的马赛人经常报复攻击他们牛羊的狮子。年轻人还常常在狩猎仪式上杀死狮子,他们用矛刺戳狮子,用手抓住狮子的尾巴,以证明他们有多么勇敢。在对马赛人和狮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帕克和他的学生们发现,生活在马赛人领土上的狮子对人类几乎毫无威胁,当看到旅游者或其他两腿动物从汽车上下来时,它们便溜之乎也。狮子几乎从不将马赛人作为猎物,它们只在自卫时才攻击马赛勇士,或者在攻击牛群时伤到放牧人。另外,狮子特别喜欢攻击完全由孩子放牧的牲畜群,饥肠辘辘的狮子先将孩子扑倒,然后攻击羊群或牛群。
然而,在发生狮子伤人事件最多的坦桑尼亚等地区,当地人对食人狮的恐惧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这种大型猫科动物的正确认识。当地人普遍迷信地认为,这些狮子根本不是动物,而是拥有魔法的恶神。受害者家庭甚至不敢将遭受攻击的真实情况告诉邻居,他们担心这是神灵对犯下十恶不赦大罪的人的一种惩罚。人们的迷信思想根深蒂固,通常他们会听信当地巫师的话,把一些攻击者视为“魔狮”。
对“魔狮”的迷信瓦解了当地社会。在莫桑比克北部,层出不穷的食人狮伤人事件导致私刑的复活,他们秘密处死被认为释放恶神的村民。在莫桑比克的其他地方,只要有巫师,官方报告的食人狮伤人案件就会降到零;而巫师死后,报告数字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因为人们不再将之归于神灵。
由于当地人的迷信思想不断升级,食人狮成了一种超自然力量。坦桑尼亚南部最著名的—头食人狮被当地人称作“纸狮”,因为它的活动没有规律,就像被风吹起来的一片纸,飘忽不定,难以预料。
尽力减少人狮冲突
许多非洲村民往往依赖外来白种人为他们提供保护,这是因为他们自身缺少自卫手段。由于贫穷,他们没钱购买武器,也无力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竖起防护篱笆或安装照明灯。
其实,结束一头食人狮的性命也不难。几年前,一对夫妻晚上在自己的茅屋里睡觉,半夜妻子起来如厕后—去不复返。丈夫起身寻找,结果在屋外发现被吃得只剩下了上半身的妻子。他一言不发地走回屋内,翻出一盒鼠药,然后拿着鼠药回到妻子尸体旁,将鼠药掺在妻子的残体内,结果狮子被毒死了。
无独有偶。不久,邻近村庄的一名男子发现他的丈母娘失踪了,一天以后找到了她的下半身。这位村民如法炮制,在死者残体上抹上老鼠药,结果又有狮子被毒死了。
现在,当遭到食人狮的攻击时,当地人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鼠药是一般人都能买得起的廉价物品。在某些地区,人们能够容忍狮子,因为他们认为狮子可以帮助他们控制野猪的数量。但在大部分地区,人们宁愿野猪祸害庄稼,也不愿与食人狮打交道。人们利用野猪或山羊作诱饵,在其尸体里掺毒药,毒杀食人狮。
如此来看,尽力减少人狮冲突成为动物保护专家们的当务之急。目前在坦桑尼亚,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正采用各种办法帮助当地人抵御食人狮的攻击,比如修建篱笆、播撒动物驱赶剂等。这些办法虽不能完全避免狮子袭人,但至少减少了狮子袭人事件的发生次数。
教育或许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专家们提醒村民不要—个人走夜路,尤其是晚上喝了酒的人更不能单独行动,因为狮子似乎特别喜好喝了酒的人。除了饮酒者,狮子还喜欢攻击头脑简单的人,如神经病患者和大脑痴呆者。心理医生也被派往农村地区,尤其是在收割的季节。由于对食人狮的极度恐惧,许多人患了狮子恐惧症,不敢走出家门到地里去收割庄稼,宁可让庄稼烂在地里,他们亟需心理医生的治疗。
“弱肉强食”一词在非洲的一些地方得到了最好的注解,在这些地方的食物链中,人类同样是一顿“美餐”。
对于生活在坦桑尼亚南部和莫桑比克北部地区的班图人来说,每当走在没有灯光、漆黑一片的小路上时,要保持心情平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对黑暗的恐惧,对神出鬼没的食人狮的恐惧会让他的神经高度紧张。
坦桑尼亚南部和莫桑比克北部地区是东部非洲最为贫穷的地区,生活在那里的班图人在七零八落的小块地皮上种植稻米、玉米和木薯,耕作工具就只有他们的双手。他们住在茅草棚里,这些茅草棚的屋顶是用茅草制成的,墙壁是用各种枝条编成的,上面抹了一层泥。大部分班图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文化水平很少有超过小学以上的。这里的出生率非常高,到处都是孩子,有的在玩耍,有的背着书包去上学。妇女在离家数千米远的水井、小河或池塘里取水,没有一家有室内自来水装置,厕所离后门至少有15米远。一到傍晚,人们便走出家门,到炎热、潮湿的户外吃饭。有些家庭有煤油灯,但没有—个人有手电筒。在短暂的黄昏过去后,紧接着是长达12个小时的黑夜。如果赶上阴天,说“伸手不见五指”一点也不夸张。
在某个干旱年份里,狮子攻击了140个坦桑尼亚人(实际数字可能是这—数字的两倍)。即使在风调雨顺的年份里,狮子在一年中仍要攻击10~30人,而且这一数字经常被刷新。大部分攻击事件都是致命的,受害者往往被狮子吃掉。狮子攻击人的方式与它们攻击羚羊、斑马和瞪羚的方式非常相似,它们总是喜欢攻击黑夜里走夜道的独行者。有些袭击事件异常恐怖:狮子挖穿茅草屋顶,进入室内,从床上拖走老人,从母亲怀里抢走正在吃奶的孩子。有一位妇女的家里在短短几个月里遭受两次攻击,她失去了丈夫和父母。
狮子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在与人类交往过程中渐渐掌握了人类的生活规律。它们似乎知道人们早晨几点起床,经常从哪条道步行到田地里,劳作结束后沿哪条道回家;它们还知道孩子们有时候会趁大人不注意时跑出去玩耍……不管是因为哪种情况,悲剧总在不断上演。一天,狮子袭击了一位名叫比丽的8岁的小女孩,她在与一帮孩子玩耍时落在了后面。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小女孩消失不见了。狮子从草丛中突然窜了出来,迅速咬断她的喉咙,然后将她拖到草丛深处,和别的狮子一起分享。当人们最后找到比丽时,她只剩下一堆骨头了。
食人狮对人类的威胁已经影响了当地人的正常生活,并为民间传说提供了素材。但是,许多有关食人狮的谣传和神话远远超过了事实本身。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学教授克雷格·帕克和他的学生们6年来一直在研究坦桑尼亚南部沿海丛林地带的食人狮。他们走访了幸存者和受害者家庭,试图在300多起狮子袭人事件中找出其内在规律,比如谁遭到了攻击,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攻击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希望这些调查资料能帮助有关当局制定出保护当地人免遭狮子攻击的保护措施,进而减少人们的报复欲望。
虽然不断恶化的局势已引起了有关当局的高度重视,但狮子吃人事件仍时有发生。
人类的报复
现代游牧民族与狮子的关系颇为复杂。比如,生活在坦桑尼亚北部的马赛人经常报复攻击他们牛羊的狮子。年轻人还常常在狩猎仪式上杀死狮子,他们用矛刺戳狮子,用手抓住狮子的尾巴,以证明他们有多么勇敢。在对马赛人和狮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帕克和他的学生们发现,生活在马赛人领土上的狮子对人类几乎毫无威胁,当看到旅游者或其他两腿动物从汽车上下来时,它们便溜之乎也。狮子几乎从不将马赛人作为猎物,它们只在自卫时才攻击马赛勇士,或者在攻击牛群时伤到放牧人。另外,狮子特别喜欢攻击完全由孩子放牧的牲畜群,饥肠辘辘的狮子先将孩子扑倒,然后攻击羊群或牛群。
然而,在发生狮子伤人事件最多的坦桑尼亚等地区,当地人对食人狮的恐惧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这种大型猫科动物的正确认识。当地人普遍迷信地认为,这些狮子根本不是动物,而是拥有魔法的恶神。受害者家庭甚至不敢将遭受攻击的真实情况告诉邻居,他们担心这是神灵对犯下十恶不赦大罪的人的一种惩罚。人们的迷信思想根深蒂固,通常他们会听信当地巫师的话,把一些攻击者视为“魔狮”。
对“魔狮”的迷信瓦解了当地社会。在莫桑比克北部,层出不穷的食人狮伤人事件导致私刑的复活,他们秘密处死被认为释放恶神的村民。在莫桑比克的其他地方,只要有巫师,官方报告的食人狮伤人案件就会降到零;而巫师死后,报告数字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因为人们不再将之归于神灵。
由于当地人的迷信思想不断升级,食人狮成了一种超自然力量。坦桑尼亚南部最著名的—头食人狮被当地人称作“纸狮”,因为它的活动没有规律,就像被风吹起来的一片纸,飘忽不定,难以预料。
尽力减少人狮冲突
许多非洲村民往往依赖外来白种人为他们提供保护,这是因为他们自身缺少自卫手段。由于贫穷,他们没钱购买武器,也无力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竖起防护篱笆或安装照明灯。
其实,结束一头食人狮的性命也不难。几年前,一对夫妻晚上在自己的茅屋里睡觉,半夜妻子起来如厕后—去不复返。丈夫起身寻找,结果在屋外发现被吃得只剩下了上半身的妻子。他一言不发地走回屋内,翻出一盒鼠药,然后拿着鼠药回到妻子尸体旁,将鼠药掺在妻子的残体内,结果狮子被毒死了。
无独有偶。不久,邻近村庄的一名男子发现他的丈母娘失踪了,一天以后找到了她的下半身。这位村民如法炮制,在死者残体上抹上老鼠药,结果又有狮子被毒死了。
现在,当遭到食人狮的攻击时,当地人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鼠药是一般人都能买得起的廉价物品。在某些地区,人们能够容忍狮子,因为他们认为狮子可以帮助他们控制野猪的数量。但在大部分地区,人们宁愿野猪祸害庄稼,也不愿与食人狮打交道。人们利用野猪或山羊作诱饵,在其尸体里掺毒药,毒杀食人狮。
如此来看,尽力减少人狮冲突成为动物保护专家们的当务之急。目前在坦桑尼亚,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正采用各种办法帮助当地人抵御食人狮的攻击,比如修建篱笆、播撒动物驱赶剂等。这些办法虽不能完全避免狮子袭人,但至少减少了狮子袭人事件的发生次数。
教育或许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专家们提醒村民不要—个人走夜路,尤其是晚上喝了酒的人更不能单独行动,因为狮子似乎特别喜好喝了酒的人。除了饮酒者,狮子还喜欢攻击头脑简单的人,如神经病患者和大脑痴呆者。心理医生也被派往农村地区,尤其是在收割的季节。由于对食人狮的极度恐惧,许多人患了狮子恐惧症,不敢走出家门到地里去收割庄稼,宁可让庄稼烂在地里,他们亟需心理医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