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Gleason 10分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及疾病变化过程,总结该类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21例初诊为前列腺癌、Gleason 10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Gleason 10分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及疾病变化过程,总结该类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21例初诊为前列腺癌、Gleason 10分、行手术去势加抗雄激素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初诊年龄56~85岁,平均73岁.PSA 8.9~261.0 ng/ml,平均60.8 ng/ml,其中6例PSA≤20 ng/ml.行核素骨扫描发现骨转移16例.予双侧睾丸切除术加氟他胺或比卡鲁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PSA,以后每3个月随访PSA.治疗后6个月为单纯内分泌治疗观察终点.6个月内PSA未降至<4 ng/ml且无远处转移者加用局部外放射治疗,伴骨转移者使用基于多西他赛与泼尼松的全身化疗.患者死亡为研究终点.结果 15例初诊PSA> 20 ng/ml患者中,5例治疗后6个月内血清PSA未降至正常水平,其中4例伴骨转移.该4例子全身化疗后PSA均未降至正常水平,3例1年内死亡,1例诊断后19个月死亡,1例疾病局限患者予外放射治疗,PSA下降至正常水平8个月后出现肿瘤进展,诊断后11个月死亡.10例治疗后6个月内血清PSA降至正常水平,其中3例分别于诊断后第19、28、36个月死于肿瘤,7例存活.6例初诊时PSA≤20 ng/ml患者中3例治疗后6个月内PSA未降至正常水平,其中2例伴骨转移予化疗后于1年内死亡;1例PSA下降至正常水平但仍出现肿瘤进展,全身多发骨转移,化疗无效,1年内死亡;1例4年后因前列腺癌死亡;1例随访6个月,PSA降至0.07 ng/ml. 结论 Gleason 10分前列腺癌肿瘤进展迅速,抗雄激素治疗疗效不佳,行伞雄激素阻断后6个月内PSA无法下降至正常水平患者病情进展凶险.初诊PSA≤20 ng/ml且病理证实Gleason 10分者可能预示预后不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缺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Opticin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原代培养人眼RPE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3~6代细胞,接种于含DMEM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将钙通道阻滞剂(CCB)替换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控制肾移植远期高血压和蛋白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肾移植术后5~20年,并服用CCB药物治疗高血压
目的 探讨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healon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未经有效治疗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11例(1 1只眼),
目的:筛选山楂叶总黄酮分散片的制剂处方。方法:以崩解时间为考察指标,考察不同种类的辅料及其用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处方。结果:分散片最优处方为16%山楂叶提取物,5
食物生糖指数(GI)概念的提出旨在按照食物餐后血糖应答的不同来区分各种来源的碳水化合物食物.然而各种研究在获取GI值的方法学上存在差异,本文就GI测定过程如受试者选取、受
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以口服中毒为主,也有经静脉中毒的报道,其对肺、肾、肝等多器官有毒害作用,以肺脏为甚,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以综合治疗为主,
目的 评价吡那地尔超极化停搏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
目的 了解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在肾移植受者中的发病情况,观察BKVAN的病理特点。方法 对1999年12月至200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的137份组织标本进行
目的 通过周期序贯联合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样小鼠肾脏病变的实验研究,以阐明序贯联合用药对小鼠肾脏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不
目的:评估人工耳蜗(CI)植入者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能力.方法:利用普通话版噪声下言语测试(MHINT)为言语测试工具,选取22例CI受试者,按照MHINT适应性得分规则,首先确定受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