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水平基准出发,总结教学经验,寻求更有效的钢琴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课堂陪练”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陪练;钢琴教学;效率;高职
引言:“陪练”这个字眼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一门近年来的热门职业,在幼儿钢琴教学中悄然兴起。我们通常将它理解成专门陪同孩子练琴的人,在孩子有固定钢琴老师的同时,再请一位指导、陪伴孩子练琴的人。陪练重在辅导,陪同孩子一起完成作业:一起识谱,及时纠正错误,并将课堂重点、难点有条理、有层次地融入练习中,最终使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首乐曲。钢琴陪练的出现不仅减轻了家长的陪同负担,也有效的帮助孩子提高学琴的效率,养成一个良好地练琴习惯。
但在钢琴专业教学的课堂中,由教师去陪同学生练琴,却很少见。原因不难得出:陪同练琴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且一些专业水平较好的学生经过教师的指点就能很好的学到演奏技巧,演奏作品,并不需要通过教师陪练来完成。而在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的总体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学习能力不强,且没有很好的练琴习惯。寻求有效的钢琴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一直是高职教师们不断探索讨论的课题。
“钢琴”是高职音乐系键盘专业的一门主修课程。在钢琴教学中,学生完成一首曲子,有着很多反复的环节。首先,第一节课上,教师会精心挑选一首曲目作为作业,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课后练习。第二节课,学生把练习了一个星期的曲目弹奏给教师听,俗称“回课”,教师将指导乐曲演奏的要点,技巧的难点,以及纠正学生回课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课后改正。到了第三节课,学生把改正过后并且又练习了一个星期的曲子再次弹奏给教师检查。如完成的好,则布置新的曲目;如没有完成好,则继续改正,再练习一个星期,这样反复进行直至学生完成好一首乐曲。
在这种“教师示范——学生回课——教师纠错——学生改正”的教学模式,在关系到“学生”的环节上,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都比较低。比如,在第二节课中,很多学生却并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教师可能需要花是大部分的时间帮学生纠正错音,错误地节奏,错误的指法等等基础的问题。再比如,教师在第二节课中指出乐曲某处需做右手跳音、左手连奏,并做了示范和讲解,要求学生课后改正。但到了第三次上课时,学生往往还是没有改正到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学生还没有学会怎么去练琴,怎样去上好一节钢琴课。这个跟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水平普遍偏低有着一定的关系。他们练琴不够规范,学习方法也不够准确。如:面对一首新的乐曲,有的学生不去看谱号,不去看节拍,不去看调式,直接就弹了;有的学生一开始就用很快地速度练习;也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还是一开始练习就两只手一起上。很明显,这些的结果都是导致错误百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规划教材《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决定着教学的起点,是制约教学策略制定和选择的基础。”因此,必须以高职学生的基础条件为基准,来制定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中适度陪同练琴,符合高职学生的专业水平,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渗透“课堂陪练”,显得尤为重要。课堂陪练包括那些内容呢?
首先,课堂中由教师陪同学生一起去读谱。在入学第一个学期的课堂中,教师适度的陪同学生一起读谱,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读谱是一项练琴过程中非常重大的一项工作。乐谱是作曲家留给人类的“公开信”,乐谱上记载着作曲家希望传递给他人的全部信息。很多学生由于专业基础差,读谱习惯不正确,拿到一首新的乐谱,经常只关注乐谱上的音符,对谱号、调号、指法、节奏等都是视而不见,更别提音乐术语、踏板记号、曲式结构等等这些内容。教师一而再再而三的纠正,效果总是不好。学生多年的不良习惯已经养成,且自学能力不强,单凭靠教师课堂中口头的灌输,很难在课后去改正。而“陪练”是一种反复进行的实际操作,它在实践中让学生明白,读谱所应涵盖的内容,让其明白读谱的准确直接牵涉对乐曲的理解、表现和对风格的体现和演绎,从而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并有利于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
其次,在课堂中由教师陪同学生及时掌握演奏要领,而不单纯让其课后自行练习。面对的新的演奏技巧,在教师示范讲解后,大多数学生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但课后自己练习时,却发现并不那么简单,很难学会。通过“课堂陪练”,在做完示范后,及时让学生弹奏,如不正确,立即再示范,则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白瑞·施奈德教授的授课录像中,我们发现在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白瑞·施奈德教授的授课录像中,我们发现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教与学的交替转换非常快而频繁,每一段的教学与弹奏都非常短促。在整堂课中,学生总共弹了56次,平均每次弹奏时间为12秒。教师总共示范108次,每次都不超过十秒,很多示范都是针对一个音或者一个和弦。这种在学生进行小段演奏后立即给予指导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演奏提供了非常及时、直接和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教师没有在学生弹奏了大段音乐后, 给一些空泛的建议,而是及时地对若干小节的弹奏进行细致而具体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在对自己的弹奏细节记忆犹新的情况下,快速而清楚地意识和领会到需要解决和提高的问题,从而能更好地完善和改进每一个细节。同时,这样的授课模式无形中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练琴习惯:即分拆简化的练习曲子,有效地提高练琴的效率。
再者,在课堂中由教师陪同学生一起纠正错误,在高职的钢琴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往往很难在自己演奏时听见问题,或者即使意识到问题,却找不到造成问题的原因和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先后示范正确和不正确的两种弹奏方式,正确与不正确弹奏的对比示范结合语言指导,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和快速地领会和掌握音乐与技术要领,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就立即进行模仿,这种示范和指导紧密结合,学生及时纠正的授课方式,教学效果将十分明显。
结语: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得出“课堂陪练”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使学生更有效率的完成作品,更快的掌握演奏技巧,还能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练琴习惯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练琴,培养学生正确的练琴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晓声.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2] 张希.有效钢琴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研究——美国钢琴教育家授课实例分析[J].钢琴艺术,2013(03).
[3] 洪梅.浅谈练习钢琴中读谱的几个要素[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4).
[4] 吴晓娜.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黄钟,2009(01).
[5] 徐艺翔.钢琴陪练的可行性及方法[J].大舞台,2011(07).
[6] 吴蕾.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浅析[J].钢琴艺术,2008(07).
[7] 周铭孙.“读谱正确”的内涵[J].钢琴艺术,1998(1)
[8] 孙薇.浅论“多层同心圆”教学法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2(06).
作者简介: 叶红(1982—),女,硕士,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从事钢琴演奏及教学研究。
关键词:课堂陪练;钢琴教学;效率;高职
引言:“陪练”这个字眼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一门近年来的热门职业,在幼儿钢琴教学中悄然兴起。我们通常将它理解成专门陪同孩子练琴的人,在孩子有固定钢琴老师的同时,再请一位指导、陪伴孩子练琴的人。陪练重在辅导,陪同孩子一起完成作业:一起识谱,及时纠正错误,并将课堂重点、难点有条理、有层次地融入练习中,最终使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首乐曲。钢琴陪练的出现不仅减轻了家长的陪同负担,也有效的帮助孩子提高学琴的效率,养成一个良好地练琴习惯。
但在钢琴专业教学的课堂中,由教师去陪同学生练琴,却很少见。原因不难得出:陪同练琴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且一些专业水平较好的学生经过教师的指点就能很好的学到演奏技巧,演奏作品,并不需要通过教师陪练来完成。而在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的总体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学习能力不强,且没有很好的练琴习惯。寻求有效的钢琴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一直是高职教师们不断探索讨论的课题。
“钢琴”是高职音乐系键盘专业的一门主修课程。在钢琴教学中,学生完成一首曲子,有着很多反复的环节。首先,第一节课上,教师会精心挑选一首曲目作为作业,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课后练习。第二节课,学生把练习了一个星期的曲目弹奏给教师听,俗称“回课”,教师将指导乐曲演奏的要点,技巧的难点,以及纠正学生回课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课后改正。到了第三节课,学生把改正过后并且又练习了一个星期的曲子再次弹奏给教师检查。如完成的好,则布置新的曲目;如没有完成好,则继续改正,再练习一个星期,这样反复进行直至学生完成好一首乐曲。
在这种“教师示范——学生回课——教师纠错——学生改正”的教学模式,在关系到“学生”的环节上,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都比较低。比如,在第二节课中,很多学生却并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教师可能需要花是大部分的时间帮学生纠正错音,错误地节奏,错误的指法等等基础的问题。再比如,教师在第二节课中指出乐曲某处需做右手跳音、左手连奏,并做了示范和讲解,要求学生课后改正。但到了第三次上课时,学生往往还是没有改正到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学生还没有学会怎么去练琴,怎样去上好一节钢琴课。这个跟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水平普遍偏低有着一定的关系。他们练琴不够规范,学习方法也不够准确。如:面对一首新的乐曲,有的学生不去看谱号,不去看节拍,不去看调式,直接就弹了;有的学生一开始就用很快地速度练习;也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还是一开始练习就两只手一起上。很明显,这些的结果都是导致错误百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规划教材《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决定着教学的起点,是制约教学策略制定和选择的基础。”因此,必须以高职学生的基础条件为基准,来制定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中适度陪同练琴,符合高职学生的专业水平,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渗透“课堂陪练”,显得尤为重要。课堂陪练包括那些内容呢?
首先,课堂中由教师陪同学生一起去读谱。在入学第一个学期的课堂中,教师适度的陪同学生一起读谱,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读谱是一项练琴过程中非常重大的一项工作。乐谱是作曲家留给人类的“公开信”,乐谱上记载着作曲家希望传递给他人的全部信息。很多学生由于专业基础差,读谱习惯不正确,拿到一首新的乐谱,经常只关注乐谱上的音符,对谱号、调号、指法、节奏等都是视而不见,更别提音乐术语、踏板记号、曲式结构等等这些内容。教师一而再再而三的纠正,效果总是不好。学生多年的不良习惯已经养成,且自学能力不强,单凭靠教师课堂中口头的灌输,很难在课后去改正。而“陪练”是一种反复进行的实际操作,它在实践中让学生明白,读谱所应涵盖的内容,让其明白读谱的准确直接牵涉对乐曲的理解、表现和对风格的体现和演绎,从而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并有利于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
其次,在课堂中由教师陪同学生及时掌握演奏要领,而不单纯让其课后自行练习。面对的新的演奏技巧,在教师示范讲解后,大多数学生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但课后自己练习时,却发现并不那么简单,很难学会。通过“课堂陪练”,在做完示范后,及时让学生弹奏,如不正确,立即再示范,则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白瑞·施奈德教授的授课录像中,我们发现在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白瑞·施奈德教授的授课录像中,我们发现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教与学的交替转换非常快而频繁,每一段的教学与弹奏都非常短促。在整堂课中,学生总共弹了56次,平均每次弹奏时间为12秒。教师总共示范108次,每次都不超过十秒,很多示范都是针对一个音或者一个和弦。这种在学生进行小段演奏后立即给予指导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演奏提供了非常及时、直接和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教师没有在学生弹奏了大段音乐后, 给一些空泛的建议,而是及时地对若干小节的弹奏进行细致而具体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在对自己的弹奏细节记忆犹新的情况下,快速而清楚地意识和领会到需要解决和提高的问题,从而能更好地完善和改进每一个细节。同时,这样的授课模式无形中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练琴习惯:即分拆简化的练习曲子,有效地提高练琴的效率。
再者,在课堂中由教师陪同学生一起纠正错误,在高职的钢琴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往往很难在自己演奏时听见问题,或者即使意识到问题,却找不到造成问题的原因和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先后示范正确和不正确的两种弹奏方式,正确与不正确弹奏的对比示范结合语言指导,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和快速地领会和掌握音乐与技术要领,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就立即进行模仿,这种示范和指导紧密结合,学生及时纠正的授课方式,教学效果将十分明显。
结语: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得出“课堂陪练”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使学生更有效率的完成作品,更快的掌握演奏技巧,还能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练琴习惯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练琴,培养学生正确的练琴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晓声.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2] 张希.有效钢琴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研究——美国钢琴教育家授课实例分析[J].钢琴艺术,2013(03).
[3] 洪梅.浅谈练习钢琴中读谱的几个要素[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4).
[4] 吴晓娜.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黄钟,2009(01).
[5] 徐艺翔.钢琴陪练的可行性及方法[J].大舞台,2011(07).
[6] 吴蕾.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浅析[J].钢琴艺术,2008(07).
[7] 周铭孙.“读谱正确”的内涵[J].钢琴艺术,1998(1)
[8] 孙薇.浅论“多层同心圆”教学法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2(06).
作者简介: 叶红(1982—),女,硕士,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从事钢琴演奏及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