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神论”对后世美学理论的影响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1983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顾恺之的“传神论”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基本理论,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故本文旨在浅析“传神论”对中国后世美学理论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顾恺之;“传神论”;美学理论;影响
  在这个艺术觉醒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顾恺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这些画论,标志着绘画艺术走向觉醒。这些画论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也是中国最正式的画论,可惜真迹已经流失,今存的均附载于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卷五《顾恺之》之后。在这三篇画论中,顾氏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对当时和后世绘画产生巨大影响的“传神论”,使他成为画史上最早运用“传神”评价美学现象的大家。“传神论”深刻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乃至被历代美学史学所重视。总之,顾恺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一系列探索,确立了“传神论”的基础。以至于对多种形式创作和后世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绘画创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从历史的发展角度
  从历史的发展看,从魏晋南北朝到清代出现了许多画论,也促使中国绘画理论体系得以形成。但是在众多画论中,对中国绘画影响深远的并不多。顾恺之传神论的提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后世美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受顾氏的“传神论”影响的就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宗炳的山水画论,王微的“明神降之”,谢赫的“六法”论,姚最的“心师造化”、“立万象于胸怀”;唐朝时期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彦远的“以气韵求其画”;五代时期荆浩的“图真论”;宋朝时期郭若虚的“气韵非师”,郭熙的“夺其造化”,文同的“胸有成竹”,苏轼的“身与化竹”;元朝时期倪瓒的“写胸中逸气”、“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明朝时期王履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清朝时期石涛的“一画论”等。这是从历史的发展来梳理的。
  二、从逻辑关系角度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传神论”渗透到了宗炳的山水画理论中,宗炳提出的“澄怀观道”的美学思想是对“传神论”的进一步总结和认识,更启迪了他在山水画理论中对“察理”、“存形”及“悟道”的认识。王微在《叙画》中提出:“本乎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也就是说画山水的形时,其形是要融入神灵的,而只有这种具有灵气生动的画才能使观画之人受到感动。“形者融灵”其实是“以形写神”的更进一步。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六法论。此六法是中国绘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基本上是谢赫从顾恺之的画论中条理出来的,但是比传神论更全面,更精密。强调气韵其实就是强调传神。姚最在《叙画品》中提出:“立万象于胸怀”。也就是说胸怀中要立万象,要求绘画写心。顾恺之的“传神论”,宗炳的“以形写形”,谢赫的“气韵”说都只是谈到了传所画对象之神,王微的“拟太虚之体”,“明神降之”谈到了主观作用,而姚最却提出了主客观结合。这代表着中国画论的又一大进步。
  在唐朝时期,顾恺之的“传神论”还影响到了张璪和张彦远二人。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一个既讲内又讲外的美学思想,也就是说,由心出发,通过“师”走向造化,再由造化回归到心源,二者是缺一不可的。他是对姚最的“心师造化”的更进一步发展。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以气韵求其画”的美学思想,更能代表受顾恺之“传神论”的直接影响。气韵即“神”,就是抓住气韵也就是神不放,以神去写形,就可以达到形神兼备了。
  在五代时期,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了“图真论”,“图真论”是《笔法记》的中心理论,“图真”的本质其实就是“传神”,是“得其气韵”,而不同于一般的形似的。“图真论”是继顾恺之、宗炳、王微的“传神论”,谢赫的“气韵论”之后的更进一步说法。
  在宋朝时期,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提出的“气韵非师”的美学思想,从字面意思理解是气韵是不可学习的。但是这里的气韵实则是已经脱离了技法性的层次,转移到了创作主体的“生知”方面。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提出“夺其造化”,实则已经超越了宗炳,这是在强调创作主体的能动性。文同的“胸有成竹”揭示了理性对感悟,主体对客体的主动把握的认识规律。苏轼的最能表现写其生气,传其神态的思想是出自《苏东坡集》前集卷十六《书鄢陵王主薄折枝二首》之一的诗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的“身与化竹”是文同“胸有成竹”的进一步发展,是由胸中之竹转向手中之竹的重要一步。
  在元朝时期,倪瓒的“写胸中逸气”,“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美学思想也是受顾恺之“传神论”的间接影响。“写胸中逸气”是侧重于作者主体方面的,明确地将主体心境,情感和思绪的表现提高到了首要的位置。
  在明朝时期,王履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美学思想是姚最的“心师造化”,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郭熙的“夺其造化”的更进一步发展。这是在强调创作过程是由一个心到物,心物契合的一个过程。
  在清朝时期,石涛的“一画论”在于主动把握绘画的根本法则和原理,达到艺术创造的高度自由。石涛的“一画论”其实就是提倡要尊重自然,尊重艺术家主体的体验,也就是说画山、水、林、人都是要生动传神的。故他说:“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他还说:“夫画者,从于心也。
  三、结语
  “传神论”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中国历代绘画的发展,而且促使中国的民族艺术美学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乃至现代绘画创作及理论产生了极深的影响。所以顾恺之的“传神论”对中国的绘画创作意义重大。从逻辑关系来讲,“传神论”的确立,即揭示了绘画中“形”、“神”之间的依存关系,强调了“神”的追求目标,又重视了“形”在传神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重神不轻形”。顾氏更提倡要尊重自然,尊重艺术家主体的体验。以上列举的受顾恺之“传神论”影响的理论,其实都遵循着一个法则,就是尊重自然,尊重艺术家主体的体验。以上各个朝代学者提出的理论都是直接或间接在“传神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顾氏的“传神论”对后世的美学理论影响极其深远。
  【参考文献】
  [1]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李一.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金岚,女,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2012级美术学中国画论方向。
其他文献
哪个老曹?那个昨天还精气神儿很好的曹勇?是啊,就是那个经常着警服、腰里别着电击手枪的老曹。望着我张大的嘴巴,同事说。得到老曹去世的消息,我眼睛里起了雾。赶到老曹家时,
血液透析机是血液净化技术中主要的设备之一。目前北京许多家医院如协和医院、30 1医院、复兴医院和我院等都大量地使用了瑞典 Gambro公司生产的 AK- 90 S型透析机。虽然机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7.3-2017.8期间的62例妇产科术后患者,根据患者手术顺序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妇产科术
对于“审美化文化”的建构,正是我们在思考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时候,所寻求确立的一种全新的文化意识或曰文化理念。首先是“审美化文化”建构与“形式化美学意识形态”之间
要是往常,只要天气好,翠仙老早就到广场上了。翠仙到了广场,总会将一把漆成板栗色的小椅子安放在花台前,上面铺一块方方正正厚厚实实的黄色棉布垫,等着四眼来坐。四眼坐在凳
期刊
地理位置独特的莫斯科在多方因素作用下逐渐由名不经传之小村庄发展为苏兹达尔公国边境城堡,后渐发展成独立公国.蒙古鞑靼统治时期,几代大公以多种方式使莫斯科经济政治宗教
目的 探索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学指标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湿热下注型27例、气滞血瘀型26例及健康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探讨对心衰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同时加用芪苈强心胶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心衰患者计110例,随机分为单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n=55)与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