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在遵循项目化学习一般规律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学生通读整本书后,再去实施入项,运用高阶认知策略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实践,从而创造出有价值的项目成果.以项目化学习为策略构建整本书阅读的基本范式:寻找核心知识→设置情境任务→自主阅读名著→设计公开成果→开展学习实践→展示成果与反思.
【机 构】
: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浙江 杭州 3100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在遵循项目化学习一般规律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学生通读整本书后,再去实施入项,运用高阶认知策略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实践,从而创造出有价值的项目成果.以项目化学习为策略构建整本书阅读的基本范式:寻找核心知识→设置情境任务→自主阅读名著→设计公开成果→开展学习实践→展示成果与反思.
其他文献
《老王》一文一共出现了 10个“什么”一词,这些词语看似是不经意地使用,但实际上却潜藏着作者深刻的寓意.沿着作者的行文脉络,依次深入思考这些“什么”的含义,就能体悟到作者的特殊情感和用意.研读“什么”一词,可以感受到经由“什么”折射出来的两种善良、两种反思和一份“愧怍”.“什么”一词虽不能称作春秋笔法,但在杨绛洗练的文字中,它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教读课文.教读课文旨在通过“这一篇”的教读来指导学生开展“这一单元”“这一类文”的学习,教会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肖培东老师执教的《伟大的悲剧》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一rn“接受灌输”的学习方式长期为人批判,“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自然为人嘉许.吊诡的是,在实践中被嘉许的常常做不到,而被批判的却成了难以摆脱的无奈现实.原本应该是成就人、培养人、让人体悟感受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学活动,竟然变成了令人生厌、让人想极力逃避的活动.
《石壕吏》等叙事性古诗属于较为特殊的文体,故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教授方法.这类叙事诗有叙事的冲突性,也有人物的个性,更有诗歌的意蕴.针对文体特征,从叙述视角出发,以冲突为核心,逐层深入,方能感受崇高之美.
限知视角是与全知视角相对的概念.限知视角实际上是全知视角的扇形切割,全知视角是全方位、立体、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客观世界、人物事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而限知视角则是某一角度与层面的表现,它更多地意味着人们感知世界时已经把表象和实质分离,人们审美感知世界的层面变得更丰富和深邃,而不是狭小.利用好限知视角,用有限的视角去审看文本,并以有限视角这个通道进入作者的交际模式,会有独特的审美体验.
对于秉持“最不完美的创新,也比最完美的守成伟大100倍”的王君老师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座丰碑,每一次设计都必然是“课不惊人死不休”.在2020年12月27日中国第三届诗词教学大会上,王君老师执教的《陋室铭》,便是一堂好课.
李商隐除了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外,也是晚唐骈文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李商隐祭文的风格绮靡繁缛、声律精巧、对偶严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李商隐在祭文写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堪比其诗歌的造诣,并使得祭文这一文体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语文姓语,敢说、会说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为口语交际.这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内容,也是教学时容易忽视的环节,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瓶颈和难点.一些学校“轻口语,重读写”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要借助课堂教学,培养交际礼仪;借助单口相声,强化口语表达;借助情境对话,打造交际口才;借助网络平台,巩固交际成果.
《故都的秋》中有这样一句话:“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有学生提出疑问:“天色为什么是碧绿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张广录老师曾给出过很有启发性的分析:“\'碧绿\'在这儿不是生活用语,而是文学用语.古代文献中,蓝天写成\'碧落\'是有传统的.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上穷碧落下黄泉\',而郁达夫是一个沉浸在传统文化之中的文人,对这些传统典故烂熟于心,当然会在自己的文章中写上\'碧绿的天色\'.这个似乎是
语言品味是领略文学作品神韵的途径,是解读文本的关键.语言品味不同于“品味语言”,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鉴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的思想,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领悟作者的艺术创造.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语言品味的方法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