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加强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病率。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120例明确诊断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正常服用心血管药物的同时采取健康教育、以及多项护理干预等,对照组按照医嘱正常服用心血管药物,每天记录血压变化情况,研究周期为2周,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
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更平衡,且服用药物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服药后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和0.016)。
结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在临床应用中,应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34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230-02
心血管疾病往往伴有高血压病,老年患者较多。有研究表明[1],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及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国内外关于如何控制心血管疾病的观点较为一致,认为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是一种群体现象,在人群中采取适当的干预,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2]。本研究是作者根据多年的护理经验和临床实践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并于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我院12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对比性实验研究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血压测定及标准。选择水银柱式血压计。一般在8∶00~12∶00,15∶00~18∶00进行血压的监测和跟踪。测量前的三十分钟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食,排空膀胱,测量,并做好记录。在同一时间,测量患者血压的同时,给患者介绍血压值的相关知识。
1.2 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方法。
1.2.1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组织心血管疾病患者参加讲座,发宣传资料。每周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要面对面的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解心血管疾病疾病的原因,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介绍相关知识,充分了解治疗机制,积极配合治疗。
1.2.2 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需要终身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病人容易失去信心,出现悲观等不良情绪。应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进行心理干预,给患者详细的解释,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患者只有积极、良好的控制血压,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
1.2.3 饮食指导,首先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限制钠盐的摄入量,病人每日食盐控制在约6克。食用低脂肪、低热量的饮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蛋。为了确保足够的钾、钙的摄入量,减少总热量的饮食。据报道,吃禽肉与心血管疾病呈正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对鱼类和心血管疾病呈负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保护因素,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豆类和蘑菇食品,以达到干预的目的。
1.2.4 运动指导。提倡适度的运动,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开展有氧运动,运动应注意放松,持之以恒,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0%-80%,使肌肉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共计120例,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42-86岁,平均65.38±22.93岁。其中34例为轻度高血压;46例为中度高血压;40例为重度高血压患者。将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高血压阶段,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进行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象组血压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对心血管疾病控制效果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在综合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12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评估,实验组患者在合理饮食,按照医嘱遵从行为,坚持体育锻炼,定期检查,血压等实时监控,结果表明,遵医行为干预比干预前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3 讨论
国内外相关专家研究表明[3],对无并发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求使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左右,过度或过快的降压可使脑、心、肾供血不足导致进一步缺血,轻者头晕,重者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塞,因此,对患者进行有关心血管疾病知识的教育和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使患者认识到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平时注意事项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研究发现[4],如果通过护理干预,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习惯得到有效纠正,起到了促进健康的作用,对患者有效的控制病情,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如今,中国正在大力建设基层医疗,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是重点所在,所以社区医疗机构应不断研究疾病的干预措施,以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护理干预改变了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病,其发病率不仅与年龄、遗传性因素有关外,还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相关。
本研究发现,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如果再加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培养患者合理饮食的良好习惯,逐步使其按照医嘱遵从行为,坚持体育锻炼,定期检查,血压等实时监控,结果表明,遵医行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比护理干预前显着增加,因此,社区护理服务应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在护理干预服务过程中,发现少数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热情有所降低。我们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鼓励和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参与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鼓励患者他们的家庭护理干预承担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董爱霞,许香,孙红霞.中药辅助治疗配合康复护理对原发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2):545-546
[2] 刘璇,邓卫雄,吴春燕,等.专科门诊护理干预配合常规用药防治心血管疾病38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3):14-15
[3] 刘熔雪.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2,(01):18-20
[4] 吉云兰,崔秋霞,单君,等.个體化延续护理对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2,(15):1401-1403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120例明确诊断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正常服用心血管药物的同时采取健康教育、以及多项护理干预等,对照组按照医嘱正常服用心血管药物,每天记录血压变化情况,研究周期为2周,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
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更平衡,且服用药物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服药后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和0.016)。
结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在临床应用中,应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34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230-02
心血管疾病往往伴有高血压病,老年患者较多。有研究表明[1],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及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国内外关于如何控制心血管疾病的观点较为一致,认为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是一种群体现象,在人群中采取适当的干预,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2]。本研究是作者根据多年的护理经验和临床实践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并于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我院12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对比性实验研究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血压测定及标准。选择水银柱式血压计。一般在8∶00~12∶00,15∶00~18∶00进行血压的监测和跟踪。测量前的三十分钟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食,排空膀胱,测量,并做好记录。在同一时间,测量患者血压的同时,给患者介绍血压值的相关知识。
1.2 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方法。
1.2.1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组织心血管疾病患者参加讲座,发宣传资料。每周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要面对面的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解心血管疾病疾病的原因,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介绍相关知识,充分了解治疗机制,积极配合治疗。
1.2.2 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需要终身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病人容易失去信心,出现悲观等不良情绪。应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进行心理干预,给患者详细的解释,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患者只有积极、良好的控制血压,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
1.2.3 饮食指导,首先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限制钠盐的摄入量,病人每日食盐控制在约6克。食用低脂肪、低热量的饮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蛋。为了确保足够的钾、钙的摄入量,减少总热量的饮食。据报道,吃禽肉与心血管疾病呈正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对鱼类和心血管疾病呈负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保护因素,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豆类和蘑菇食品,以达到干预的目的。
1.2.4 运动指导。提倡适度的运动,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开展有氧运动,运动应注意放松,持之以恒,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0%-80%,使肌肉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共计120例,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42-86岁,平均65.38±22.93岁。其中34例为轻度高血压;46例为中度高血压;40例为重度高血压患者。将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高血压阶段,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进行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象组血压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对心血管疾病控制效果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在综合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12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评估,实验组患者在合理饮食,按照医嘱遵从行为,坚持体育锻炼,定期检查,血压等实时监控,结果表明,遵医行为干预比干预前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3 讨论
国内外相关专家研究表明[3],对无并发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求使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左右,过度或过快的降压可使脑、心、肾供血不足导致进一步缺血,轻者头晕,重者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塞,因此,对患者进行有关心血管疾病知识的教育和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使患者认识到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平时注意事项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研究发现[4],如果通过护理干预,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习惯得到有效纠正,起到了促进健康的作用,对患者有效的控制病情,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如今,中国正在大力建设基层医疗,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是重点所在,所以社区医疗机构应不断研究疾病的干预措施,以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护理干预改变了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病,其发病率不仅与年龄、遗传性因素有关外,还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相关。
本研究发现,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如果再加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培养患者合理饮食的良好习惯,逐步使其按照医嘱遵从行为,坚持体育锻炼,定期检查,血压等实时监控,结果表明,遵医行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比护理干预前显着增加,因此,社区护理服务应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在护理干预服务过程中,发现少数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热情有所降低。我们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鼓励和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参与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鼓励患者他们的家庭护理干预承担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董爱霞,许香,孙红霞.中药辅助治疗配合康复护理对原发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2):545-546
[2] 刘璇,邓卫雄,吴春燕,等.专科门诊护理干预配合常规用药防治心血管疾病38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3):14-15
[3] 刘熔雪.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2,(01):18-20
[4] 吉云兰,崔秋霞,单君,等.个體化延续护理对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2,(15):14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