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35例经活检术后确定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作为B超组,将同期进行B超检查的35例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经比较,两组的肿块特点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的血流信号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超声诊断技术结合彩超中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175-02
乳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生于乳腺导管的上皮组织,多见于乳房的外上象限,表现为局部隆起、酒窝征、乳头改变等,晚期可表现为癌块固定、皮肤溃疡等。在我国的发病率年增长呈3%上升的趋势,而发病的人群却越来越年轻。该疾病发生的原因可能与雌激素增高、初潮年龄<12岁、闭经年龄>55岁、初产年龄>35岁、饮食及肥胖等原因有关。该疾病常用的检查有乳腺X线检查、红外扫描、乳管内径检查、B超检查等,为了更准确的判定疾病,本研究就超声诊断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35例经活检确定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作为B超组,将同期进行B超检查的35例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常规组。B超组中,患者年龄40~71岁,平均(56.3±4.5)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6例;导管内癌5例;浸润性小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乳腺粘液癌3例,乳液表皮样癌5例。常规组中,患者年龄39~70岁,平均(55.1±4.2)岁。两组的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超声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双手呈托举状以便于暴露两侧的乳腺、锁骨上窝区域、腋窝,先用触诊法进行检查,再使用二维超声检查乳腺病灶的大小、形态、数目、部位、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以及是否有包膜等。注意有无导管的扩张、钙化、淋巴结的肿大等情况,之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厂家: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飞利浦HD-9)进行检查,频率调节为5-12.MHz,观察肿块周围组织的血流以及内部的情况,同时注意观察有无腋窝淋巴结的肿大以及肿瘤侧的血管是否有增粗现象。
1.3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的超声效果及肿块的特点,判定标准:病灶是否被薄膜包裹,边界是否平整、内部是否有不均匀的回声;血流情况;RI数值>0.7;经检查动、静脉中有血流的信号,动脉的信号更强一些。(2)Adler半定量分级法评估两组的血流信号变化情况,其可分为0级-3级。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SPSSl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行t检验、X2检验对比。P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的肿块特点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乳腺良性肿块超声表现,如图1、2。
检查后,B超组肿块的边界不清晰、性状不规则、沙粒样钙化、蟹足征、后回声减弱等特点相比常规组有差异,且B超组情况严重(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血流信号的情况检查后,两组的血流信号相比具有差异性,且B超组的Ⅱ级、Ⅲ级例数明显较多(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逐渐上升且发病越倾向于青年女性,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该疾病已然成为了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所以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尤为重要,而且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较好。当前磁共振、超声影像以及钼靶X线是诊断乳腺癌的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是在这其中以超声技术的优点最为明显,而且患者容易接受,临床上直径超过2.cm的诊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诊断更小的肿块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乳腺癌病理比较复杂而且与人体胖瘦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超声影像的显示上也有一定的区别。早期乳腺癌处于组织学以及临床的早期阶段,该疾病并未侵犯基底膜,多数患者没有淋巴的转移,如病理上的早期浸润癌等,因此早期诊断乳腺癌可早期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B超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早期检测乳腺癌的效率、准确率。B超是向人体发射一组超声波,按照一定的方向扫描并根据回声的延迟、强弱判定脏器的距离以及性质,利用高频率的探头以及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乳房内的病灶进行观察。一般而言对于乳腺的判定有所遗漏,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肥胖、乳房体积大等,均会导致乳房的密度增大,若肿块较小时便容易被忽视。本研究结果显示:检查后,B超组肿块的边界不清晰、性状不规则、沙粒样钙化、蟹足征、后回声减弱等特点相比常规组有差异(P<0.05);在研究的过程中可发现较为典型的乳腺癌其敏感度以及特异性也较为明显,蟹足征更体现了癌细胞向周围组织进行浸润,但是二维超声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狠清楚的对蟹足征进行判定,因此需要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其进行观察。两组的血流信号相比具有差异性,且B超组的Ⅱ级、Ⅲ级例数明显较多(P<0.05),其原因分析如下:致癌因子导致乳房腺上皮细胞的基因出现突变,致使细胞非正常增生,进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形成。
综上所述,B超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可操作性,但是若仅凭超声技术不能够很准确地诊断早期乳腺癌,在临床上还需要应用彩超中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对其进行诊断,若有必要可再配合其他检查进行诊断,以便于对患者进行早期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175-02
乳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生于乳腺导管的上皮组织,多见于乳房的外上象限,表现为局部隆起、酒窝征、乳头改变等,晚期可表现为癌块固定、皮肤溃疡等。在我国的发病率年增长呈3%上升的趋势,而发病的人群却越来越年轻。该疾病发生的原因可能与雌激素增高、初潮年龄<12岁、闭经年龄>55岁、初产年龄>35岁、饮食及肥胖等原因有关。该疾病常用的检查有乳腺X线检查、红外扫描、乳管内径检查、B超检查等,为了更准确的判定疾病,本研究就超声诊断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35例经活检确定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作为B超组,将同期进行B超检查的35例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常规组。B超组中,患者年龄40~71岁,平均(56.3±4.5)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6例;导管内癌5例;浸润性小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乳腺粘液癌3例,乳液表皮样癌5例。常规组中,患者年龄39~70岁,平均(55.1±4.2)岁。两组的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超声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双手呈托举状以便于暴露两侧的乳腺、锁骨上窝区域、腋窝,先用触诊法进行检查,再使用二维超声检查乳腺病灶的大小、形态、数目、部位、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以及是否有包膜等。注意有无导管的扩张、钙化、淋巴结的肿大等情况,之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厂家: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飞利浦HD-9)进行检查,频率调节为5-12.MHz,观察肿块周围组织的血流以及内部的情况,同时注意观察有无腋窝淋巴结的肿大以及肿瘤侧的血管是否有增粗现象。
1.3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的超声效果及肿块的特点,判定标准:病灶是否被薄膜包裹,边界是否平整、内部是否有不均匀的回声;血流情况;RI数值>0.7;经检查动、静脉中有血流的信号,动脉的信号更强一些。(2)Adler半定量分级法评估两组的血流信号变化情况,其可分为0级-3级。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SPSSl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行t检验、X2检验对比。P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的肿块特点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乳腺良性肿块超声表现,如图1、2。
检查后,B超组肿块的边界不清晰、性状不规则、沙粒样钙化、蟹足征、后回声减弱等特点相比常规组有差异,且B超组情况严重(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血流信号的情况检查后,两组的血流信号相比具有差异性,且B超组的Ⅱ级、Ⅲ级例数明显较多(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逐渐上升且发病越倾向于青年女性,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该疾病已然成为了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所以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尤为重要,而且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较好。当前磁共振、超声影像以及钼靶X线是诊断乳腺癌的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是在这其中以超声技术的优点最为明显,而且患者容易接受,临床上直径超过2.cm的诊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诊断更小的肿块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乳腺癌病理比较复杂而且与人体胖瘦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超声影像的显示上也有一定的区别。早期乳腺癌处于组织学以及临床的早期阶段,该疾病并未侵犯基底膜,多数患者没有淋巴的转移,如病理上的早期浸润癌等,因此早期诊断乳腺癌可早期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B超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早期检测乳腺癌的效率、准确率。B超是向人体发射一组超声波,按照一定的方向扫描并根据回声的延迟、强弱判定脏器的距离以及性质,利用高频率的探头以及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乳房内的病灶进行观察。一般而言对于乳腺的判定有所遗漏,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肥胖、乳房体积大等,均会导致乳房的密度增大,若肿块较小时便容易被忽视。本研究结果显示:检查后,B超组肿块的边界不清晰、性状不规则、沙粒样钙化、蟹足征、后回声减弱等特点相比常规组有差异(P<0.05);在研究的过程中可发现较为典型的乳腺癌其敏感度以及特异性也较为明显,蟹足征更体现了癌细胞向周围组织进行浸润,但是二维超声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狠清楚的对蟹足征进行判定,因此需要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其进行观察。两组的血流信号相比具有差异性,且B超组的Ⅱ级、Ⅲ级例数明显较多(P<0.05),其原因分析如下:致癌因子导致乳房腺上皮细胞的基因出现突变,致使细胞非正常增生,进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形成。
综上所述,B超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可操作性,但是若仅凭超声技术不能够很准确地诊断早期乳腺癌,在临床上还需要应用彩超中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对其进行诊断,若有必要可再配合其他检查进行诊断,以便于对患者进行早期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