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大隐裴振江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kao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裴振江,77岁,沧州市肃宁县人。从小痴迷绘画,毕业于合肥市文化馆开办的业余美术训练班,而立之年创作的巨幅油画《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至今悬挂在安徽省博物馆。出于照顾家庭的需要,他调回肃宁,为维持家庭生计而承接了大量商业性绘画工程。表面上他与美术界“脱节”了,其实他对艺术的热爱从未减少过一分。如今,受肃宁县委宣传部委托,他正在创作表现肃宁解放的大型油画作品《擂鼓克肃宁》,他的热情与才华,有了又一次绽放的机会。
  裴振江的画室位于肃宁县西付佐村村边,茅室土阶,矮小逼仄,说是一间柴房应该更确切些,这还是向村里乡亲借用的。画室里光线晦暗,拥挤杂乱,再多踏进一只脚都无处安放。裴振江蹲在地上,把手伸进炉子里暖暖,顺手拽过他的旱烟末子,拿纸条卷一支小喇叭筒就抽起来。呛人的烟气里,他注视着画布在沉思,为纪念肃宁解放而创作的大型油画《擂鼓克肃宁》轮廓初显。
  生为画狂
  77岁的裴振江容颜苍老,迟缓沉默,粗衣粗茶,然而他才艺满怀。他喜欢绘画,喜欢音乐、京剧,也喜欢朗诵。他演出过话剧,搞过舞台布景,拉过小提琴……他喜欢文学,尤其是外国文学,各大家的代表作几乎都浏览过,巴尔扎克、司汤达、大仲马 、莫泊桑、罗曼·罗兰……
  裴振江幼时即好画,母亲是乡村里极难得的识字又有见识的女子,从不限制他的信笔涂鸦。十三四岁的时候,他在付佐集上看见有人把人名写成艺术字卖,很是惊奇,在旁边用心观察,回去自己学着画,也到集上摆摊儿卖。那时,就有一颗艺术的小种子埋下,只是在等待适合他成长的土壤。
  1952年他高小毕业,是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县中学的学生,因为迷上村里说书艺人说唱的西河大鼓而休学。父亲把他送到合肥一个表叔家,通过表叔的安排,去了合肥矿山机械厂当工人。合肥是省会城市,街头有很多画室和电影院,当他看到电影海报上画的人跟真的一样,很是震撼,后来知道这种画叫西画。裴振江着了迷,工余总跑去街头画室看画,天黑下来也浑然不觉。
  恰巧1956年合肥市文化馆开办业余美术训練班,裴振江就报名参加了。在训练班学了三年,没有缺过一堂课。1964年,他调到厂工会任宣传干事,写大标语,画大型宣传画。他的艺术才华有了用武之地。
  在合肥期间,当地文化部门经常邀请一些美术大家去合肥搞讲座,裴振江积极参加,他印象最深的是韩美林、柳新生和大名鼎鼎的李苦禅、吴冠中等,听大家讲座,看大家现场作画,对于一直想进专业院校学习又一直未能如愿的裴振江来说,是多么需要的营养啊!
  在合肥,由于没有家庭的干扰,他的业余时间都用在绘画上,技艺日渐提高,画风日趋成熟。从1964年开始,他结合党的方针政策创作的宣传画多次获奖,并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年他创作的巨幅油画《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选登为《安徽文艺》封面,并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艺术范儿”的背后
  人若多才艺而有思想,行为和处境便往往异于常人,比如裴振江,外表像极了拾荒老人。不理解的人,戏称其有“艺术范儿”。其实,貌似很酷的艺术范儿背后,又有着几多辛酸!
  1958年,安徽艺术学校建校招生,合肥文化馆决定保送裴振江,但正赶上工业“大跃进”的大气候,作为骨干,厂领导坚决不放他走。对一个崇尚艺术的人来说,再没有比艺术前途被扼杀更致命的打击了。裴振江气极,离厂出走,当了7个月的盲流。在表叔的劝说下,不得不又回到合肥,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做检讨并接受处分。
  一个脾性相投的女子,极喜爱音乐,对他说:“你要是会拉小提琴就好了,你拉,我唱,多好!”为了这句话,他立刻去学。他拉,她唱,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然而,他还是放弃了,回到老家,与“父母之命”的那个她,结为柴米夫妻。那段与艺术相通的恋情从此终了。
  婚后,母亲年迈多病,需要有人照顾,孩子们也陆续出生,妻子一个人在家忙不过来,在队里挣不到工分,日子难以为继。于是他想办法调动工作,调不回肃宁,离家近点也好啊。顾不得级别待遇对等,与天津一个搬运工对调了工作。
  初到天津,笨重的体力劳动,刺鼻的化学气味,脏乱的工作环境,周围人的鄙视,使他悔不当初。合肥美术界的老师们为他深感痛惜,多次写信给天津美术界的同仁,极力举荐裴振江,也因为裴振江自己在无比苦累的环境里依旧怀着对艺术的热爱,他开始被天津美术界所接受,局面也逐渐打开。
  除了工作境遇的苦累,还有家庭的拖累。父母去世,妻子在家带着三个孩子无法度日,也去了天津,她娘儿仨因为没有户口,买不到粮食,仅仅靠他的工资,又养不活她们。不得已,他养过鸡,去塘沽海边捞过鱼虫子,去市里农贸市场卖过鸡蛋……
  他何尝不想多搞一些创作参加全国性的美展,但是,他往往刚有点创作灵感,就被家庭琐事打断,以至于很多年,他与美术界脱节,他说:“为了挣点现钱,我堕落了!”
  在尘埃里开出花来
  诗和远方总是与生活里的苟且撕扯不清。凭你把艺术看得怎么高尚,也还是要想尽一切办法生存。
  1984年秋,裴振江回到肃宁,由于他已是工人身份,职称一直未能落实,境遇很窘迫。而子女渐长,该结婚的、该上学的,家里没有房子,没有钱。裴振江不得不想办法挣钱。
  他一开始给结婚聘女的人家画彩镜,骑自行车驮十二面硕大的彩镜走几十里地去饶阳尹村集上卖,是技术活,更是力气活。后来他给人们画影壁墙,画一面墙可以挣十块钱。镜画、影壁墙的需求多是农村,乡民们大多不懂画,但是他们既出了钱,就得迎合他们的口味。有一次去蠡县画影壁,主家非得让他在远景的小河里画上一条大鱼。本就是远景,河流已是弯弯细细,即便是河里有鱼,也大不了啊。但是主家说了,集上买小葱还得饶上一绺呢,不画不给钱。为了拿到十块钱,他哭笑不得地照办了。即便拿到了钱,也觉得自己作践了艺术。
  一次,裴振江去蠡县扈家营画影壁墙,傍晚大雪,他揣着主家给的十块钱,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往回走,一路走一路摔跤。摔一跤,先摸摸兜里的十块钱还在不在。一路跌跌撞撞,那十块钱也不知道摸了多少次。   年复一年,走村串户,他干过数不清的活儿,却没有挣到多少钱。他为人敦厚,在价格上从不与人计较,有许多工程都是低于别人的工费。他精益求精,经常有这种情况:为了把一幅画画得比较理想,他不惜花去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调整修改,待到自己满意了,才猛然想起对方给他那个过低的价格。
  尽管一直在为生存奔忙,裴振江内心却也小有欣慰,自己始终在美术的范畴内没有离开太远,但凡艺术才能有一点盛放的机会,对裴振江来说也是安慰。
  除了画彩镜,画影壁墙,他还承接古建绘画。他承建的师素庙,所有雕塑、壁画、彩绘装点,都是他自己设计、创作、完成。农历正月十五、三月十五,乡民们从四面八方涌到师素庙行香,纪念医圣刘完素。每当看见那些善男信女们对着自己亲手塑建的雕像膜拜叩首之时,裴振江就会躲在暗处滚下热泪,他对自己创作的艺术品可谓爱之深、感之切!
  合肥、天津、肅宁,城市三十年,农村三十年,他身上有城市的文明,也有农村的痕迹。他没有机会进入高等专业院校,他的作品,没有拍出过昂贵的价格,但几十年来,他散落在社会的画作数以千计,数量之庞大,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广泛,在画界实不多见。也许,他的画在美术这个大花园里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花,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诱人的芬芳,但它们贴着地皮默默开放,散发出缕缕幽香……
  创作《擂鼓克肃宁》
  2015年,肃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袁树凯慕名找到裴振江,邀请老人创作一幅大题材的油画《擂鼓克肃宁》,一方面作为纪念肃宁解放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作为文献纪录片《平原丰碑》的拍摄素材。他郑重地接受了这个邀请。
  肃宁是革命老区,1944年9月解放,是当年冀中军区解放的第一个县城。解放肃宁战役是一场奇特的战役:肃宁百姓自发地将一百余面大鼓抬上战场,为八路军擂鼓助战。解放肃宁战役打了十九个小时,鼓声也整整响了十九个小时。《擂鼓克肃宁》就是要把这宏大热烈、激动人心的场面表现出来。
  显然,大场景,大气势,这幅画难度不小,对裴振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裴振江的老妻,为了支持他,脱掉棉衣,挽起袖子,不厌其烦地给他摆姿势,做动作;小孙子拿着手电,不时地变换着光的方位。在他们的协助下,裴振江拍了不少照片,记录人在用力时骨骼、肌肉的贲张状态,为画画做准备。
  如今,这幅画轮廓初显。晚上一个人的时候,裴振江凝视着画面,仿佛置身于1944年8月的那个夜晚……斗志鼓荡在心里,慷慨而悲壮。进入创作状态的裴振江常常忘了时间,忘了自己,一画就是一个通宵。这么多年,他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为家乡留下一点真正有意义的东西了。
其他文献
刘建东,生于1967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坛“河北四侠”之一。198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鲁迅文学院第十四期高研班学员。1995年起在《人民文学》《收获》等发表小说。著有长篇小说《全家福》《女人嗅》《一座塔》,小说集《情感的刀锋》《午夜狂奔》《我们的爱》《射击》《羞耻之乡》《黑眼睛》《丹麦奶糖》等。曾获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孙犁文学奖、
《园林美学》一书是可用于园林专业哲学与美学课程教学的指导教材,该书理论严谨,知识系统且全面,既能够有效促进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在园林审美知识与能力上的学习,也能够为建筑、园林等部门的技术人员提供专业性的借鉴与参考。从内容上来说,该书知识点丰富,对园林美学理论中的概念、发展、类型、风格、流派、形式美、形态美等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为学生在园林美学方面的实践打下了较为扎实的艺术审美基础。与此同时,在园林
深秋的后洼多么安静  深秋的后洼多么安静  小巷里跑过几个放学的孩子  拐过街角,把笑声甩在身后  留给一群飞向田野的鸽子  多么好,后洼的新一代  像花朵开在清爽的风里  我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他们  昨天的枪声和亲人的呐喊  老枣树上悬挂的悲壮的往事  深秋的后洼多么安静  老槐树在阳光下静静地回忆  几只麻雀在树枝间交谈  几片落叶是它们藏不住的秘密  走近你,后洼的守护神  年轮里深藏五百多个
树与鸟,不过树与鸟,不该有分别,但却有分别。树的层次与鸟的层次,应该跟人的层次一样繁复。从外表来看,人并不复杂,不过外五体,内五脏,脸上复杂些,也不过五官七窍。但细看则复杂了,复杂到不可说。单就一张脸,谁能说得清有多少样式!为什么人脸各各不同?是因为人心不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人面不同,各如其心。  心决定了面容,也决定了事情。世界是事情的展现,当然也就是心灵的展现。  
肖杰,河南洛阳人,1933年出生。1948年参加工作,1952年入伍,在部队搞文艺创作,1958年转业到河北省群艺馆,任《俱乐部》杂志编辑室主任,1970年参加海河创作组,1972年到河北文艺组,曾任《河北文艺》编辑、副主编、主编。创作大型歌剧《园林好》、小歌剧《婆媳俩》《搬石头》等,创作歌词《李双双小唱》《说嫂嫂》《大队人马哪里来》等。离休后参与编撰“河北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在《当代人》杂志
《长城文论丛刊》主编刘向东约我写《梅洁论》。于是,我从2018年1月开始阅读梅洁700万言的作品,到4月18日完成初稿(2.6万字),历时4个月。这是我写一篇文章用时最长、字数最多的一次。  梅洁的作品有诗歌集、散文集(多卷)和报告文学集(多卷)。由于多年来我更多关注的是小说,对于散文、报告文学、诗歌读得相对较少(包括梅洁的作品)。现在要写《梅洁论》,就必须阅读她的全部作品,而且要认真阅读,还要适
中国目前仍然是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的发展中国家,重视农业发展是我国坚定不移的一项发展方针。要想农业更好更快发展,农业司法鉴定必须得到完善。所谓农业司法鉴定,指的是已经取得农业司法鉴定资格的人或者机构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受相应单位或者委托人委托,对农业技术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检验和鉴别等工作。农业技术司法鉴定不仅能够及时帮助农业生产者发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及时诊断出农业行为与农民培养方式存在的技术
为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把西瓜产業作为推动地方脱贫致富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促进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项目顺利开展,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携手合肥丰乐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河南省西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于2019年5月27日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北岭镇召开“河南省西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西瓜新品种示范观摩会”。此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商丘市科技局、夏邑县工信科技局承办。以上单
第一集  1.青山镇镇政府日外远山,镇政府的办公楼。  镜头划过青山镇镇政府的牌子,追随着一辆汽车开进镇政府大院,镇党委郭书记下车,两名工作人员迎上。  甲:书记,学习回来了?  郭书记:嗯,家里消停不?  乙:一切正常!  郭书记:新来的唐副书记咋样?跟大家见面了没?  甲和乙对视,凑近了郭书记。  乙压低声音:来七天了,前三天一直在办公室里看电脑,这几天天不亮就走,也不知道去的哪几个村……  
很多年前,在北京空军指挥学院参加刑侦专业培训时,听一位教授讲了一起案件。一个看仓库的五十多岁的男人,忽一日早上,被人发现暴毙在床上。他是被钝器猛击头部而死亡的。经侦查,此人为单身。但奇怪的是,虽然死去多时,但其下体依旧昂然。这在医学上是不成立的,但事实确实如此。也因此,我对这个案件的记忆穿越十多年时间,依旧清晰牢固。尽管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提到过这个案件,可是总觉得意犹未尽。我想到的是,除了作为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