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6岁的美籍专家,原中国机械工业部顾问阳早因病辞世已经两年多了。
阳早的夫人寒春今年84岁,她1948年来中国,从1966年起一直在北京居住。作为北京农业机械化科学院的专家,老人现仍在沙河的养牛场工作着。
阳早去世后,寒春提议树葬。在寒春的要求下,阳早的骨灰就安放在沙河小王庄养牛场的门口,没有墓碑,只有一棵冷树相伴。寒春说,阳早一生钟爱养牛事业。她了解他的想法,要“把他埋在能看见牛的地方”。
为了共同的信仰,她追随他来到中国
阳早本是美国人,本名叫欧文·恩格斯特,1946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农牧系,他与寒春的哥哥是好友,在寒春哥哥的影响下,恩格斯特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漂洋过海,到了中国延安。到中国不久,进步的新闻记者羊枣死于国民党狱中,恩格斯特便起了与“羊枣”谐音的“阳早”为自己的中国名字,以示愿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和同志。
寒春出生在美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常听哥哥和阳早在一起讨论国内外大事,关心人类解放事业,对寒春很有触动。她对核物理很感兴趣,考上了核物理研究生。但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的事件给寒春很大触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寒春决定放弃天真的科学家梦,毅然来中国追寻她所爱慕的阳早。
1948年,在宋庆龄福利会的帮助下,寒春先到了中国上海,又到北平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入城式,于1949年3月,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来到延安,并与阳早重逢,改名寒春。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二人立下誓约,要一起奋斗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当年10月,他们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举行了隆重而热闹的婚礼,中共元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执喜幛“爱情与真理的结合”前来贺喜。这对美国青年在异国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尝到了工作与爱情的苦与乐。有一次阳早过生日,按照美国人的习惯,过生日要有蛋糕和蜡烛,寒春别出心裁地用陕北的黄土捏成一个特大蛋糕,并在上面刻上花纹,看上去和真的一样。阳早看着妻子做的“蛋糕”,激动不已。
很难找到像他们这样默契的夫妻
养牛,是阳早和寒春始终眷恋的工作,他们深信牛奶对于人民健康的价值,他俩以养牛为载体和舞台,孜孜不倦地工作了数十年。
1949年,阳早和寒春赶着83头荷兰品种的优良奶牛,到荒凉偏僻的三边地区建牧场,帮当地牧民改良牛羊。他们一边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作战,一边做牧民的观念教育,让他们接受用牧场良种公牛配种。他们还为当地缺医少药的牧民当兽医,寒春就曾亲手为牧民家的羊缝好被狼咬伤的伤口。
1952年,阳早与寒春等人又赶着1000多头牛,跋涉千里,行进一个多月,到西安北郊建农场。在这里他们一起日夜奋斗,改良畜牧机械,自己研发新的锄草机、粉料机,实现畜牧机械化,奶牛品种优良化。
改革开放后,本来,他们有很好的机会可以留在北京城里工作,但他们不愿放弃理想,双双毅然决定,于1982年到北京昌平区沙河镇小王庄的农机实验站安营扎寨,依然孜孜不倦地推广科学养牛技术,发展奶牛业。
几十年来,阳早和寒春一直肩并肩奋斗在一起。周围的工作人员都说:“很少遇到像他们这样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理想默默奉献的人,而且更难得的是,这对异国夫妇竟如此默契。”
去年9月,83岁的寒春从出入境管理处领到了中国第一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中国“绿卡”)。寒春很开心:“在中国居住了50多年,有了永久居留证,以后我就像中国人一样了。”唯一让寒春感到遗憾的是,丈夫阳早没能和她一起见证这个“做个中国人”的神圣时刻。
寒春在养牛场里用铁栏杆围成一片园地,中间种了一棵松树,是寒春为阳早挑选的墓地。每天清晨5点多钟,寒春踩着露水去巡视牛群,都会经过这里,经过阳早的“身边”。
阳早走了,寒春依然继续着丈夫未竟的事业,牵挂着他们的牛群。坚持到牛场巡视,风雨无阻。
阳早的夫人寒春今年84岁,她1948年来中国,从1966年起一直在北京居住。作为北京农业机械化科学院的专家,老人现仍在沙河的养牛场工作着。
阳早去世后,寒春提议树葬。在寒春的要求下,阳早的骨灰就安放在沙河小王庄养牛场的门口,没有墓碑,只有一棵冷树相伴。寒春说,阳早一生钟爱养牛事业。她了解他的想法,要“把他埋在能看见牛的地方”。
为了共同的信仰,她追随他来到中国
阳早本是美国人,本名叫欧文·恩格斯特,1946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农牧系,他与寒春的哥哥是好友,在寒春哥哥的影响下,恩格斯特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漂洋过海,到了中国延安。到中国不久,进步的新闻记者羊枣死于国民党狱中,恩格斯特便起了与“羊枣”谐音的“阳早”为自己的中国名字,以示愿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和同志。
寒春出生在美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常听哥哥和阳早在一起讨论国内外大事,关心人类解放事业,对寒春很有触动。她对核物理很感兴趣,考上了核物理研究生。但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的事件给寒春很大触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寒春决定放弃天真的科学家梦,毅然来中国追寻她所爱慕的阳早。
1948年,在宋庆龄福利会的帮助下,寒春先到了中国上海,又到北平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入城式,于1949年3月,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来到延安,并与阳早重逢,改名寒春。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二人立下誓约,要一起奋斗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当年10月,他们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举行了隆重而热闹的婚礼,中共元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执喜幛“爱情与真理的结合”前来贺喜。这对美国青年在异国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尝到了工作与爱情的苦与乐。有一次阳早过生日,按照美国人的习惯,过生日要有蛋糕和蜡烛,寒春别出心裁地用陕北的黄土捏成一个特大蛋糕,并在上面刻上花纹,看上去和真的一样。阳早看着妻子做的“蛋糕”,激动不已。
很难找到像他们这样默契的夫妻
养牛,是阳早和寒春始终眷恋的工作,他们深信牛奶对于人民健康的价值,他俩以养牛为载体和舞台,孜孜不倦地工作了数十年。
1949年,阳早和寒春赶着83头荷兰品种的优良奶牛,到荒凉偏僻的三边地区建牧场,帮当地牧民改良牛羊。他们一边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作战,一边做牧民的观念教育,让他们接受用牧场良种公牛配种。他们还为当地缺医少药的牧民当兽医,寒春就曾亲手为牧民家的羊缝好被狼咬伤的伤口。
1952年,阳早与寒春等人又赶着1000多头牛,跋涉千里,行进一个多月,到西安北郊建农场。在这里他们一起日夜奋斗,改良畜牧机械,自己研发新的锄草机、粉料机,实现畜牧机械化,奶牛品种优良化。
改革开放后,本来,他们有很好的机会可以留在北京城里工作,但他们不愿放弃理想,双双毅然决定,于1982年到北京昌平区沙河镇小王庄的农机实验站安营扎寨,依然孜孜不倦地推广科学养牛技术,发展奶牛业。
几十年来,阳早和寒春一直肩并肩奋斗在一起。周围的工作人员都说:“很少遇到像他们这样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理想默默奉献的人,而且更难得的是,这对异国夫妇竟如此默契。”
去年9月,83岁的寒春从出入境管理处领到了中国第一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中国“绿卡”)。寒春很开心:“在中国居住了50多年,有了永久居留证,以后我就像中国人一样了。”唯一让寒春感到遗憾的是,丈夫阳早没能和她一起见证这个“做个中国人”的神圣时刻。
寒春在养牛场里用铁栏杆围成一片园地,中间种了一棵松树,是寒春为阳早挑选的墓地。每天清晨5点多钟,寒春踩着露水去巡视牛群,都会经过这里,经过阳早的“身边”。
阳早走了,寒春依然继续着丈夫未竟的事业,牵挂着他们的牛群。坚持到牛场巡视,风雨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