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书馆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最合适的平台。该文提出了如何优化服务环境,开展多元化形式的活动,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打造第三文化空间,努力营造学习型城市的氛围。
关键词:第三文化空间 学习型社会 公共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199-01
在知识经济新时代的今天,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提供文献借阅、保存文化资源、担负社会教育的图书馆,必然以其独特的馆藏资源、人文环境和学习条件,成为文化、教育中心。如何凸显公共图书馆优势, 将其打造成“第三文化空间”,值得认真研究和对待。
1 “第三文化空间”的由来
2009年意大利都灵国际图联卫星会议的主题是“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将“第三空间”郑重地提了出来。
之所以有“第三文化空间”一说,是源于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在《绝好的地方》一书中曾提到“第三空间”:第一空间是家庭居所,第二空间是工作单位,二者之外如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公园等是第三空间。为把图书馆同地铁站、马路这些公共空间区分开,表现其特有的文化现象、文化特质,加了一个前缀“文化”。“第三文化空间”是一个集学习空间、交流空间、创意空间、展示空间、娱乐空间于一体同文化有关的交流平台。
2 学习型社会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
学习型社会,是一种结合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新型社会模式。公共图书馆这一对所有人开放、提供永久性服务的社会教育组织最大程度地契合了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公共图书馆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免费开放 惠及全民
2011年底,全国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其设施场地及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的优化,让广大读者以前需要花钱才能享受到的服务现在不需要花钱就能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公益性和开放性能为不同职业、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读者随时地、免费地提供自主学习的场所和平等学习的机会,是实现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有力保障。
2.2 馆藏丰富 极具特色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明的收藏者、传播者、传承者,馆藏文献资源丰富且系统。诸如南平馆就设有外借部、期刊部、阅览部、文献咨询部、盲人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多个服务窗口以及建立了18个图书流通点。能够满足各类阅读群体的多元化阅读需求,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
此外,图书馆是“历史的记忆”。图书馆所收集、整理、保存、展示、传播记载着城市变迁历程以及有地域特色的文献资源,必将成为城市历史的见证。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肩负着保护城市记忆、保存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重任职责光荣、责任重大。
2.3 环境幽雅 自主平等
公共图书馆优雅的人文环境最适宜人们自主性地学习,即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完全由读者决定。在这里,人们能够抛开一切功利目的,一切都可以只凭个人喜好,一本书、一杯茶,就可以在紧张而嘈杂的城市生活中,享受难得的慢时光。也正因为如此,学习才能变成一种轻松愉快、惬意温馨的休闲方式。
3 加快公共图书馆建设 打造“第三文化空间”
图书馆毫无置疑地担负着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充分利用和开发其功能优势,打造“第三文化空间”,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学习型社会中的职能。
3.1 改变观念 明确定位
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图书馆发展赋予新使命。新时期,我们必须对公共图书馆的定位进行重新审视,将学习型组织的一般性与公共图书馆的特殊性相结合,创建“学习型图书馆”,为读者的文化互动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第三文化空间”,尽可能吸引社会大众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交流新观念、新思潮以及新方法。
3.2 加强网络建设,拓宽服务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图书馆不能仅依靠低效、传统的借阅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方式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信息的渴求。我们要通过构建公共信息网,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针对各种不同层次需求,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进行传统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转换、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和组织,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知识网络、知识中心,面向信息一体化,不受时空限制的“空间”,即可实现跨库无缝链接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除了图书推荐,亦可举办讲座、展览、影视音乐欣赏,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娱乐,让图书馆成为市民除家庭、单位以外最想去的地方。例如,南平市图书馆举办的“小小志愿图书管理员”、“我爱阅读,我爱故事”、“亲子游戏”等暑期少儿系列活动,为孩子们营造了宽松的心理氛围,提倡体验式活动,同时寓教于乐,这些都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3.3 体现人文关怀 创新服务品牌
为读者提供一个精神徜徉的领地,是创造优秀“第三文化空间”的必要条件。我们不能拘于原有服务模式,需要借力发挥,利用个性化的服务来吸引读者,将“以书为本”转到“以人为本”,对读者施以人文关怀,尊重读者的权利、个性、人格,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让其有较强的归属感,把图书馆作为缓解压力和净化心灵的好去处,来这里碰撞思想,分享快乐!
在这个资源触手可及、各种服务形式层出不穷的新时代,图书馆作为文化交流的空间,要将品牌营销视为提升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属于自己的品牌,笔者所在图书馆也为此付出诸多努力。例如,为引导全民阅读,将阅读与写作、文学与国学相结合,筹建了“南平市图书馆小荷书院”;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倡导中华传统道德,与南平老子研究会共同举办了“老子文化”专题讲座等。不仅创新的服务形式,与读者展开充分的沟通与合作,使服务更加有的放矢,更加积极推动和支持全民学习工作的开展,而且为图书馆量身设计的个性化服务,拉近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极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和崭新形象。
总之,图书馆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构筑学习型社会的重任,它真正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让人民群众切实得到文化实惠,以其独特的吸引力,真正成为国民终身学习的公共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1] 一座公共图书馆的“第三文化空间”实验.杭州日报,http://www.hangzhou.gov.cn/main/zwdt/bmdt/ww/T378071.shtml.
[2] 袁世香.浅谈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9).
[3] 李宁,陈天伦.文化休闲???_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0).
关键词:第三文化空间 学习型社会 公共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199-01
在知识经济新时代的今天,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提供文献借阅、保存文化资源、担负社会教育的图书馆,必然以其独特的馆藏资源、人文环境和学习条件,成为文化、教育中心。如何凸显公共图书馆优势, 将其打造成“第三文化空间”,值得认真研究和对待。
1 “第三文化空间”的由来
2009年意大利都灵国际图联卫星会议的主题是“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将“第三空间”郑重地提了出来。
之所以有“第三文化空间”一说,是源于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在《绝好的地方》一书中曾提到“第三空间”:第一空间是家庭居所,第二空间是工作单位,二者之外如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公园等是第三空间。为把图书馆同地铁站、马路这些公共空间区分开,表现其特有的文化现象、文化特质,加了一个前缀“文化”。“第三文化空间”是一个集学习空间、交流空间、创意空间、展示空间、娱乐空间于一体同文化有关的交流平台。
2 学习型社会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
学习型社会,是一种结合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新型社会模式。公共图书馆这一对所有人开放、提供永久性服务的社会教育组织最大程度地契合了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公共图书馆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免费开放 惠及全民
2011年底,全国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其设施场地及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的优化,让广大读者以前需要花钱才能享受到的服务现在不需要花钱就能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公益性和开放性能为不同职业、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读者随时地、免费地提供自主学习的场所和平等学习的机会,是实现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有力保障。
2.2 馆藏丰富 极具特色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明的收藏者、传播者、传承者,馆藏文献资源丰富且系统。诸如南平馆就设有外借部、期刊部、阅览部、文献咨询部、盲人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多个服务窗口以及建立了18个图书流通点。能够满足各类阅读群体的多元化阅读需求,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
此外,图书馆是“历史的记忆”。图书馆所收集、整理、保存、展示、传播记载着城市变迁历程以及有地域特色的文献资源,必将成为城市历史的见证。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肩负着保护城市记忆、保存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重任职责光荣、责任重大。
2.3 环境幽雅 自主平等
公共图书馆优雅的人文环境最适宜人们自主性地学习,即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完全由读者决定。在这里,人们能够抛开一切功利目的,一切都可以只凭个人喜好,一本书、一杯茶,就可以在紧张而嘈杂的城市生活中,享受难得的慢时光。也正因为如此,学习才能变成一种轻松愉快、惬意温馨的休闲方式。
3 加快公共图书馆建设 打造“第三文化空间”
图书馆毫无置疑地担负着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充分利用和开发其功能优势,打造“第三文化空间”,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学习型社会中的职能。
3.1 改变观念 明确定位
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图书馆发展赋予新使命。新时期,我们必须对公共图书馆的定位进行重新审视,将学习型组织的一般性与公共图书馆的特殊性相结合,创建“学习型图书馆”,为读者的文化互动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第三文化空间”,尽可能吸引社会大众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交流新观念、新思潮以及新方法。
3.2 加强网络建设,拓宽服务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图书馆不能仅依靠低效、传统的借阅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方式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信息的渴求。我们要通过构建公共信息网,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针对各种不同层次需求,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进行传统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转换、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和组织,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知识网络、知识中心,面向信息一体化,不受时空限制的“空间”,即可实现跨库无缝链接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除了图书推荐,亦可举办讲座、展览、影视音乐欣赏,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娱乐,让图书馆成为市民除家庭、单位以外最想去的地方。例如,南平市图书馆举办的“小小志愿图书管理员”、“我爱阅读,我爱故事”、“亲子游戏”等暑期少儿系列活动,为孩子们营造了宽松的心理氛围,提倡体验式活动,同时寓教于乐,这些都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3.3 体现人文关怀 创新服务品牌
为读者提供一个精神徜徉的领地,是创造优秀“第三文化空间”的必要条件。我们不能拘于原有服务模式,需要借力发挥,利用个性化的服务来吸引读者,将“以书为本”转到“以人为本”,对读者施以人文关怀,尊重读者的权利、个性、人格,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让其有较强的归属感,把图书馆作为缓解压力和净化心灵的好去处,来这里碰撞思想,分享快乐!
在这个资源触手可及、各种服务形式层出不穷的新时代,图书馆作为文化交流的空间,要将品牌营销视为提升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属于自己的品牌,笔者所在图书馆也为此付出诸多努力。例如,为引导全民阅读,将阅读与写作、文学与国学相结合,筹建了“南平市图书馆小荷书院”;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倡导中华传统道德,与南平老子研究会共同举办了“老子文化”专题讲座等。不仅创新的服务形式,与读者展开充分的沟通与合作,使服务更加有的放矢,更加积极推动和支持全民学习工作的开展,而且为图书馆量身设计的个性化服务,拉近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极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和崭新形象。
总之,图书馆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构筑学习型社会的重任,它真正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让人民群众切实得到文化实惠,以其独特的吸引力,真正成为国民终身学习的公共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1] 一座公共图书馆的“第三文化空间”实验.杭州日报,http://www.hangzhou.gov.cn/main/zwdt/bmdt/ww/T378071.shtml.
[2] 袁世香.浅谈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9).
[3] 李宁,陈天伦.文化休闲???_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