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农家景、品农家菜、住农家房,赏田园风光、尝家常鲜菜、享瓦屋宁静。
洗涤城市的喧嚣和烦躁,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安享从容与淡定。每到周末,携家带口周边游,已成为成都乃至四川城区人们生活的常态。
1月5日,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大会传出信息:到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我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游驶入“快车道”
“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800多年前,著名诗人陆游就曾以诗赞美过四川的乡村农家。800多年后,我省的农民将陆游诗词中的“农家乐”发扬光大。
成都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是全国第一个办起“农家乐”的地方。“徐家大院”更是被视为“农家乐”鼻祖。
继之而起的是锦江区幸福梅林的花卉、龙泉驿书房村的花果观赏、青城后山的避暑休闲、洛带的古镇文化、江家菜地的农地体验……如今,成都市四周遍布形态相似、特色各异的农家乐。其他市州县具备开办“农家乐”的农村都纷纷效仿起了这一就地生财之道。
“乡村游是农民最好的现金流。有什么产业能让农民糊几个贴饼子、卖几个玉米、捉几只鸡就能直接得到经济收益呢?有什么产业能为农民在家门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呢?只有旅游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会长王平说,农民发展农家乐,不需要太多的创业成本,也没有太大的风险,是农民就业致富非常好的途径。“乡村游是农村发展低碳经济最有天地的空间。青山绿水很多都在农村,农民身边守着最有潜力的富矿。”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成贵看来,不能单纯从经济实用主义的角度去看待乡村游。“它也是城乡一体化很重要的一个纽带,能促进资源要素、信息在城乡之间流动,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低碳产业。”李成贵说,乡村旅游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它让我们对农业农村资源的功能价值有了重新认识,“农业不仅能满足胃的需要,还能满足眼的需要、肺的需要、心的需要。”
“要把农家乐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统一起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总经理张骏说,从长远来看,农家乐能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的渗透,讲科学、讲卫生、讲文明,通过农家乐引发的城乡串门,能自然而然地带动农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转变。
如今,全省51000多个行政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致富的村超过2500个,占全省乡村总数的5%,带动400余万农民受益。
“十一五”期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我省旅游业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
2010年,全省实现旅游收入1800亿元,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487亿元,占27%,较2005年增长了2.35倍。
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李永清表示,“十二五”是“旅游发展黄金期”,中国将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正逐步成为人们的基本消费和刚性需求,四川将把乡村旅游作为全省旅游的三大品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之一。
“到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省农业厅副厅长傅志康表示,到“十二五”,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力争实现接待人数和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9.41%,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省级示范县30个、示范点100个,规模以上“农家乐”2万个。
▍标准化的服务让农家乐“星味”十足
作为中国农家乐的“鼻祖”,农科村不仅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更将这一新兴的旅游模式成功地推向了全省乃至全国。
近年来,随着成都周边乡村旅游景点的渐次崛起,辉煌一时的农科村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推动农科村提档升级和更新换代,也为中国乡村旅游探索一条“标准武装”下的发展之路,2009年,农科村被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六部门共同认定为“国家级农家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
为此,郫县质监局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农科村农家旅游服务,在已有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农科村农家旅游地方标准,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内容涵盖景区建设、景区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安全保卫、卫生要求、计量规范等方面的农家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
为了将标准体系贯穿到每一个环节,郫县质监局还全面实施了“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行动”,他们通过“企业+管理机构+技术培训”的创新模式,为试点工作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先进、规范的发展道路。
和农家乐之前实施的一些规章制度不同,此次的标准,不但要求提升小环境,更明确了空气、噪音、水质等大环境必须达标。
以前农科村只有简单的化粪池,现在每个农家乐都安上了污水管道,闻不到臭气,环境更加干净清爽;以前农科村烧蜂窝煤,在院内随意搭建灶台,既弄得“乌烟瘴气”,又很不卫生,现在都改成了天然气;以前垃圾倾倒都很随意,现在垃圾都是日产日清,餐厨垃圾也是统一处理……
“现在不但环境更好了,服务质量也提高了。”游客李女士说。
▍保持原生态魅力,避免城市化变异
乡村旅游的独特之处在于游客在原生态的环境下从事各种活动。一种乡村的生活方式,一片地域居民的习俗,都是对他们无形的吸引。
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出现诸多挑战。作为起步不久的朝阳产业,很多地区的农家乐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出现的同质化、城市化倾向、农家特色不足、活动内容单一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乡村旅游各个地区千万不能雷同,乡镇在建设规划中应注意保留农村特色,打造自己的特色和文化是最大的财富。”王平委员说,有的地方发展乡村游建豪华酒店,追求现代化的设施建设,这是一种误区。如果比豪华、比现代,农村能比得过城市吗?反而是那些最具农家特色、原汁原味的东西更能吸引城里人。
“农家乐不是简单地吃吃饭、住住店、玩一玩,它应该有更丰富的内容,给游客呈现农村的民俗文化风貌,让人们体味更多的特色文化底蕴。”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騋指出。
在一些乡村,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影响,村民对以服务为导向的旅游业非常陌生,他们缺乏从事旅游业的专业技能,不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兴趣,不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关系,不清楚村落发展的承载力,导致盲目破坏性开发,牺牲了村庄的原生态环境,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对象,破坏了“农”的环境,失去了“家”的氛围。
于是,乡村旅游开发时,在坚持生态性和有限性的基础上强调经济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此外,整个国际乡村旅游实践,都表现出某些定位不准、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等偏差——乡村旅游存在的“城市化”倾向,降低了“乡村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对此,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徐泛认为,要更准确地利用好乡村旅游的特殊资源,需要在五个方面加深文化内涵的发掘:要较好地了解旅游产业的特点,不了解旅游涉及的方方面面,乡村旅游所在的地区很难有 效 地 参 与 并 融 入 旅 游 发 展;摸清游客寻求经历的意愿,以全面从供给适应需求的角度发展乡村旅游;认识理性利用资源发展旅游的意义,坚持因地制宜,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规划和管理村落的旅游发展;有内部约束地审视承载力和有限增长,没有这样的认识,就不懂得如何对以牺牲乡村的社会与文化价值为代价的投资商说“不”;专业化地规划和管理乡村旅游发展,推动规模与内容千差万别的乡村个性化发展。
洗涤城市的喧嚣和烦躁,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安享从容与淡定。每到周末,携家带口周边游,已成为成都乃至四川城区人们生活的常态。
1月5日,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大会传出信息:到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我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游驶入“快车道”
“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800多年前,著名诗人陆游就曾以诗赞美过四川的乡村农家。800多年后,我省的农民将陆游诗词中的“农家乐”发扬光大。
成都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是全国第一个办起“农家乐”的地方。“徐家大院”更是被视为“农家乐”鼻祖。
继之而起的是锦江区幸福梅林的花卉、龙泉驿书房村的花果观赏、青城后山的避暑休闲、洛带的古镇文化、江家菜地的农地体验……如今,成都市四周遍布形态相似、特色各异的农家乐。其他市州县具备开办“农家乐”的农村都纷纷效仿起了这一就地生财之道。
“乡村游是农民最好的现金流。有什么产业能让农民糊几个贴饼子、卖几个玉米、捉几只鸡就能直接得到经济收益呢?有什么产业能为农民在家门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呢?只有旅游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会长王平说,农民发展农家乐,不需要太多的创业成本,也没有太大的风险,是农民就业致富非常好的途径。“乡村游是农村发展低碳经济最有天地的空间。青山绿水很多都在农村,农民身边守着最有潜力的富矿。”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成贵看来,不能单纯从经济实用主义的角度去看待乡村游。“它也是城乡一体化很重要的一个纽带,能促进资源要素、信息在城乡之间流动,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低碳产业。”李成贵说,乡村旅游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它让我们对农业农村资源的功能价值有了重新认识,“农业不仅能满足胃的需要,还能满足眼的需要、肺的需要、心的需要。”
“要把农家乐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统一起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总经理张骏说,从长远来看,农家乐能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的渗透,讲科学、讲卫生、讲文明,通过农家乐引发的城乡串门,能自然而然地带动农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转变。
如今,全省51000多个行政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致富的村超过2500个,占全省乡村总数的5%,带动400余万农民受益。
“十一五”期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我省旅游业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
2010年,全省实现旅游收入1800亿元,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487亿元,占27%,较2005年增长了2.35倍。
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李永清表示,“十二五”是“旅游发展黄金期”,中国将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正逐步成为人们的基本消费和刚性需求,四川将把乡村旅游作为全省旅游的三大品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之一。
“到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省农业厅副厅长傅志康表示,到“十二五”,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力争实现接待人数和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9.41%,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省级示范县30个、示范点100个,规模以上“农家乐”2万个。
▍标准化的服务让农家乐“星味”十足
作为中国农家乐的“鼻祖”,农科村不仅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更将这一新兴的旅游模式成功地推向了全省乃至全国。
近年来,随着成都周边乡村旅游景点的渐次崛起,辉煌一时的农科村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推动农科村提档升级和更新换代,也为中国乡村旅游探索一条“标准武装”下的发展之路,2009年,农科村被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六部门共同认定为“国家级农家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
为此,郫县质监局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农科村农家旅游服务,在已有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农科村农家旅游地方标准,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内容涵盖景区建设、景区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安全保卫、卫生要求、计量规范等方面的农家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
为了将标准体系贯穿到每一个环节,郫县质监局还全面实施了“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行动”,他们通过“企业+管理机构+技术培训”的创新模式,为试点工作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先进、规范的发展道路。
和农家乐之前实施的一些规章制度不同,此次的标准,不但要求提升小环境,更明确了空气、噪音、水质等大环境必须达标。
以前农科村只有简单的化粪池,现在每个农家乐都安上了污水管道,闻不到臭气,环境更加干净清爽;以前农科村烧蜂窝煤,在院内随意搭建灶台,既弄得“乌烟瘴气”,又很不卫生,现在都改成了天然气;以前垃圾倾倒都很随意,现在垃圾都是日产日清,餐厨垃圾也是统一处理……
“现在不但环境更好了,服务质量也提高了。”游客李女士说。
▍保持原生态魅力,避免城市化变异
乡村旅游的独特之处在于游客在原生态的环境下从事各种活动。一种乡村的生活方式,一片地域居民的习俗,都是对他们无形的吸引。
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出现诸多挑战。作为起步不久的朝阳产业,很多地区的农家乐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出现的同质化、城市化倾向、农家特色不足、活动内容单一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乡村旅游各个地区千万不能雷同,乡镇在建设规划中应注意保留农村特色,打造自己的特色和文化是最大的财富。”王平委员说,有的地方发展乡村游建豪华酒店,追求现代化的设施建设,这是一种误区。如果比豪华、比现代,农村能比得过城市吗?反而是那些最具农家特色、原汁原味的东西更能吸引城里人。
“农家乐不是简单地吃吃饭、住住店、玩一玩,它应该有更丰富的内容,给游客呈现农村的民俗文化风貌,让人们体味更多的特色文化底蕴。”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騋指出。
在一些乡村,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影响,村民对以服务为导向的旅游业非常陌生,他们缺乏从事旅游业的专业技能,不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兴趣,不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关系,不清楚村落发展的承载力,导致盲目破坏性开发,牺牲了村庄的原生态环境,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对象,破坏了“农”的环境,失去了“家”的氛围。
于是,乡村旅游开发时,在坚持生态性和有限性的基础上强调经济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此外,整个国际乡村旅游实践,都表现出某些定位不准、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等偏差——乡村旅游存在的“城市化”倾向,降低了“乡村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对此,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徐泛认为,要更准确地利用好乡村旅游的特殊资源,需要在五个方面加深文化内涵的发掘:要较好地了解旅游产业的特点,不了解旅游涉及的方方面面,乡村旅游所在的地区很难有 效 地 参 与 并 融 入 旅 游 发 展;摸清游客寻求经历的意愿,以全面从供给适应需求的角度发展乡村旅游;认识理性利用资源发展旅游的意义,坚持因地制宜,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规划和管理村落的旅游发展;有内部约束地审视承载力和有限增长,没有这样的认识,就不懂得如何对以牺牲乡村的社会与文化价值为代价的投资商说“不”;专业化地规划和管理乡村旅游发展,推动规模与内容千差万别的乡村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