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人格完善、未来发展的教育,高职院校传统“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高职”学生不能“高质”。本文从人文素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三个角度,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高职 人文素质 教育途径 探析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成为人才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的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国情的人文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学生人格的完善、未来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无不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性、职业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性应用型专门人才,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中,单纯强调“就业导向”,而相对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造成“高职”学生不能“高质”,结果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技术或知识的容器、载体,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以质量与特色取胜的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科学与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在此形势下,高职教育如果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就很难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高职大学生势必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这对于当前高职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更新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受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相对滞后,长期实用主义“重技术、轻人文”的主导思想和“技术能力”本位的价值观,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工作岗位上不尽如人意,实践证明,那些全面发展、有理想、有责任感、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懂得团结协作的人,能更好地胜任社会生产实践任务,为社会所欢迎。因此,高职教育要树立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指导理念,注重将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在人才综合文化水平和行为活动中,在重视学科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总之,对人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初衷和原点。
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更新包括高职院校管理者与高职院校教师两个层次的转变。高职院校总体理念的设定和教育观念的贯彻,直接关系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的培养质量,在看重技术的前提下,学校发展纲要、教学目标、课程计划等的设置,都缺少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引导,其结果不难想象,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是意料之中的事。通常教育者都深知职业技术是人的安身之本,却又常常忽略一个人拥有的人文素养是其最终发展的关键,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良好的人文内涵素养相结合,才具备成为优秀劳动者的资格。丰厚的人文素养是学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品格,所以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学校长远规划目标,是坚持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发展的要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教育成效,是人文素养教育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诚然,学业技能的传授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承担的教育任务,但引导做人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肩负的教育使命,从这一点上说,高职院校教师自身深厚的人文素养,可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完成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课堂上教师的学识智慧、治学态度、气质形象、处事原则、道德修养,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选择,最终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所以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理念的修炼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基础,“以人文本、全面发展”是教育理念的核心。
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构置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必须依托合理的课程体系完成,选择合适可行的人文课程是人文素质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载体。传统高职院校更多地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划归为第二课堂,以选修课形式出现,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人文素养课程并不重要”的印象,在主观意识中淡化对人文素养课程的学习,人文素养培养结果可想而知。随着素质教育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一些前瞻很强的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并取得令人信服的教育效果。
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当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人文学科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更加完整,在课程层次的表现上愈加分明,在课程择课授课方法的选择上更加灵活多样。在课程内容这个维度上,着力拓宽课目广度,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法律基础、心理健康、团结协作、自我管理、礼仪训练、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科目纳入必修和选修的课程体系中,学生凭兴趣进行文、史、哲、艺等方向的选择,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基础性和通识性的结合;在课程层次这个维度上,兼顾认识、实践、素质提升、人文精神养成四个教育层次,基础知识的掌握、人文能力的培养、健康审美生活方式的提升由浅入深,切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奠定全面的人文素养文化基础;在课程择课授课方法选择这个维度上,首先开拓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先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文素养教育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更新人文素养教育思想、转变人文素养教育观念、拓宽人文素养教育渠道、深化人文素养教学内容、深化人文素养教学改革、提高人文素养教育质量、增强教育效果,促使学生追求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是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最终实现的保障。所以,具体、可操作、有层次的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互相结合,使评价过程既有以教育测量为基础的数量计算,又有以学生表现为根据的观察和分析,既关注学生人文素养“量”方面的分数表征,又发掘学生人文素养“质”方面的价值判断,如此分析评价的结果更为具体和清晰。
同时,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还必须具备完善的考核评价内容,兼顾评价机制本身和评价对象两个方面,才能使评价本身更具有信服力。所以,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方案的内容可包括运行机制的评价、师资队伍的评价、课程体系的评价、校园文化环境的评价、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评价、学生个人能力素养的评价等,更细化为具体的指标,全方位立体式地对学生进行尽量客观的评价和引导。
在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任务的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内容,重新梳理、界定和总结,最终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高效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成五.高职学生人文精神教育途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1.
[2]杨礼富,邵春妹.理工科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3.
[3]龚爱蓉.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工业人学学报,2004.3.
[4]崔新建.人文素质及其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5]汪为春.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安徽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5.
关键词: 高职 人文素质 教育途径 探析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成为人才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的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国情的人文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学生人格的完善、未来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无不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性、职业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性应用型专门人才,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中,单纯强调“就业导向”,而相对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造成“高职”学生不能“高质”,结果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技术或知识的容器、载体,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以质量与特色取胜的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科学与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在此形势下,高职教育如果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就很难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高职大学生势必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这对于当前高职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更新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受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相对滞后,长期实用主义“重技术、轻人文”的主导思想和“技术能力”本位的价值观,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工作岗位上不尽如人意,实践证明,那些全面发展、有理想、有责任感、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懂得团结协作的人,能更好地胜任社会生产实践任务,为社会所欢迎。因此,高职教育要树立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指导理念,注重将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在人才综合文化水平和行为活动中,在重视学科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总之,对人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初衷和原点。
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更新包括高职院校管理者与高职院校教师两个层次的转变。高职院校总体理念的设定和教育观念的贯彻,直接关系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的培养质量,在看重技术的前提下,学校发展纲要、教学目标、课程计划等的设置,都缺少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引导,其结果不难想象,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是意料之中的事。通常教育者都深知职业技术是人的安身之本,却又常常忽略一个人拥有的人文素养是其最终发展的关键,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良好的人文内涵素养相结合,才具备成为优秀劳动者的资格。丰厚的人文素养是学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品格,所以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学校长远规划目标,是坚持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发展的要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教育成效,是人文素养教育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诚然,学业技能的传授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承担的教育任务,但引导做人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肩负的教育使命,从这一点上说,高职院校教师自身深厚的人文素养,可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完成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课堂上教师的学识智慧、治学态度、气质形象、处事原则、道德修养,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选择,最终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所以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理念的修炼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基础,“以人文本、全面发展”是教育理念的核心。
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构置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必须依托合理的课程体系完成,选择合适可行的人文课程是人文素质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载体。传统高职院校更多地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划归为第二课堂,以选修课形式出现,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人文素养课程并不重要”的印象,在主观意识中淡化对人文素养课程的学习,人文素养培养结果可想而知。随着素质教育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一些前瞻很强的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并取得令人信服的教育效果。
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当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人文学科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更加完整,在课程层次的表现上愈加分明,在课程择课授课方法的选择上更加灵活多样。在课程内容这个维度上,着力拓宽课目广度,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法律基础、心理健康、团结协作、自我管理、礼仪训练、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科目纳入必修和选修的课程体系中,学生凭兴趣进行文、史、哲、艺等方向的选择,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基础性和通识性的结合;在课程层次这个维度上,兼顾认识、实践、素质提升、人文精神养成四个教育层次,基础知识的掌握、人文能力的培养、健康审美生活方式的提升由浅入深,切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奠定全面的人文素养文化基础;在课程择课授课方法选择这个维度上,首先开拓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先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文素养教育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更新人文素养教育思想、转变人文素养教育观念、拓宽人文素养教育渠道、深化人文素养教学内容、深化人文素养教学改革、提高人文素养教育质量、增强教育效果,促使学生追求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是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最终实现的保障。所以,具体、可操作、有层次的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互相结合,使评价过程既有以教育测量为基础的数量计算,又有以学生表现为根据的观察和分析,既关注学生人文素养“量”方面的分数表征,又发掘学生人文素养“质”方面的价值判断,如此分析评价的结果更为具体和清晰。
同时,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还必须具备完善的考核评价内容,兼顾评价机制本身和评价对象两个方面,才能使评价本身更具有信服力。所以,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方案的内容可包括运行机制的评价、师资队伍的评价、课程体系的评价、校园文化环境的评价、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评价、学生个人能力素养的评价等,更细化为具体的指标,全方位立体式地对学生进行尽量客观的评价和引导。
在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任务的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内容,重新梳理、界定和总结,最终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高效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成五.高职学生人文精神教育途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1.
[2]杨礼富,邵春妹.理工科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3.
[3]龚爱蓉.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工业人学学报,2004.3.
[4]崔新建.人文素质及其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5]汪为春.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安徽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