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当前国内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强度控制的若干问题,阐述了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征,结合训练教学实践,提出了皮划艇运动员青少年阶段科学培养的任务以及训练强度控制的原则,介绍了训练过程中强度控制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皮划艇;强度;控制
由于体制因素,我国皮划艇项目“过早专项化”现象较为普遍,其明显的特征是负荷强度偏大。为了在短期内提高成绩,往往过早接触水上专项,以成年人的负荷强度要求青少年运动员。[1]大强度刺激的结果是成绩的迅速提高,但机体的适应不够稳定,因而成绩的提高不够扎实。皮划艇属于速度耐力项目,对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要求较高,短期内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能力与速度力量是可行的。对于从未接受训练的14-15岁青少年而言,通过成年强度要求来实施训练,可以做到在2-3年内完成全国青少年比赛任务,但因此而导致运动员基础有氧能力的缺乏、小肌肉群与小肌肉群力量的不协调、水上稳定性及协调能力的不足、心肺功能达不到高桨频所需、腰部损伤提前出现、体能上升空间降低、衰竭状态提前出现,甚至导致青少年自然生长受阻,从而影响健康。如此以来,進入成年比赛阶段后竞技水平难以上升到很高层次。
一、科学培养任务及训练强度控制的原则
(一)科学培养任务
1.培养基础有氧能力
皮划艇比赛距离为500m和l000m,运动员完成比赛的时间分别在2min与4min以内。无论是哪个距离,有氧氧化功能系统都起着主导作用,有氧能力强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能量供应占优势。在皮划艇运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非常重要,但有氧训练并不意味低强度长时间的训练,也需要有一定的负荷强度要求,即肌肉的工作方式、收缩速度和持续时间等都要符合皮划艇专项性。皮划艇运动员在青少年阶段的训练必须逐步提高运动员的基础有氧能力,为以后更高强度的有氧训练打好基础。
2.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构成皮划艇项目的制胜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如速度快、耐力强、力量大、协调性好、技术动作合理等。这些都需要运动员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某一方面较弱都会限制运动员上升到较高层次。特别在是青少年训练阶段,很多基础性训练都适宜于在这个阶段发展,有研究表明14-15岁是发展速度的最佳时机,16岁以后的速度训练收效相对较小;还比如青少年阶段更加适宜于发展运动员的柔韧性与协调性,等等。而这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是通过在各个方面加大负荷强度就能迅速提高的,必须保持机体各部分的肌肉和关节的全面与均衡发展。
3.神经系统的改造
在国内皮划艇训练中,往往忽视对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改造。而这一过程尤其应该在青少年训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青少年刚接触水上运动,应多培养运动员对水的感觉、对船的感觉,特别是在不稳定状态下如何发力,从而获得最大速度;另外,应加强青少年运动员节奏感的培养,因为皮划艇是周期耐力项目,大部分不是单人艇,需要2名或者4名运动员的配合,统一的划船节奏十分重要。在欧洲国家的皮划艇训练中,青少年阶段特别注重运动员本体感受的训练,实质上是加强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改造。在训练实践中可以通过变速划、负重与正常交替划、高桨频与低桨频交替划等手段,以提高运动员神经系统对船速的适应与认知。
4.正确技术动作的培养
青少年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掌握正确的划船技术。这个过程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在运动员未能领会正确技术动作的前提下加大负荷强度,导致运动员体能支出与船速产出的效益较低,甚至养成了错误的技术动作;二是长期进行毫无强度的技术训练,没有强度的技术是无效技术。相对于体能而言,青少年应该把技术动作摆在首要位置,一旦技术动作养成习惯,在成年阶段负荷强度提高以后,更改错误的技术动作变得十分困难。特别是在多人艇配合时,动作的错误或者不一致将直接影响体能的有效发挥。
(二)训练强度控制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在青少年训练中,要不断地根据每名运动员的身体与心理承受能力增加其负荷强度。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容易造成伤害。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性可使机体对伤害的保护性抑制减弱;过大的负荷强度可使骨骼肌变形,骺软骨损伤,关节活动范围大而周围的肌肉和韧带薄弱,容易扭伤。[2]在皮划艇训练实践中,训练的适应只是针对训练中的良性刺激,否则不能引起预期的适应效果。由于皮划艇运动员通过腰部传递肢体力量,腰部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训练,或者由于负荷强度过大,容易出现腰肌劳损,从而较大程度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持续性。
2.克服自身重量原则
在力量训练中,青少年不宜过多发展大力量,而应该注重力量素质的全面发展。国际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基本在自身体重的120左右,男子划艇运动员最大力量略高。青少年运动员在进行力量训练如引体上向、卧拉、卧推、负重下蹲等练习时,基本以克服自身重量为原则。在这一标准下进行多种形式的力量训练,逐渐由最大力量阶段转变为力量耐力与速度力量阶段。以克服自身重量为主的小肌肉群训练中,注重提高青少年的核心力量与协调能力。
3.低强度耐力训练原则
青少年身体机能的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对循环系统和肌肉微循环的改造,需要长期的基础训练。大量的研究表明,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有氧能力,从而使青少年运动员的心输出量变大、毛细血管更丰富,这样的适应对运动员以后速度耐力的发展非常有利。在皮划艇教学实践中,常常安排运动员在无氧阈强度下进行耐力训练,因为在这样的强度下机体不会产生酸血症,故能在长时间内练习。青少年运动员在此强度下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具体的强度安排也要体现差异性原则。
4.大强度多次刺激原则
皮划艇比赛实际是强度的比赛,而训练的适应是针对训练的内容发生的。如果训练没有大强度,就不可能发生对大强度的适应,这是由皮划艇运动专项性决定的。青少年运动员由于承受能力较低,训练安排可以适当降低大强度训练的负荷量,特别是每次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导致骨骼肌损伤,甚至持续伤病。但由于青少年恢复能力较强,每组训练间隔时间适当延长,保证有充足的恢复时间,在适当恢复后进行再次刺激,以增加肌纤维数量。
二、两种常见的训练强度控制方法
(一)运用心率指标控制训练的强度
心率是皮划艇项目训练中控制负荷强度的常用指标。研究证明,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时,运动强度需要达到最大心率的70。而最大心率的经验计算方法:最大心率= 220-年龄。由于青少年个体的差异性,故此计算方法不完全准确,只能大致作为参考。在青少年训练结束后,对即刻心率进行测量,以判断运动员的生理反应;也经常采用训练结束后若干个时间点进行测量,观察运动员训练后心率恢复的速度,心率恢复速度快表明运动员恢复能力或者适应能力强。由于青少年在基础性训练中内脏机能变化较快,不同时期负荷强度加大,但心率不一定上升,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正视该指标,同时心率的控制与其他指标相结合。
(二)运用血乳酸指标控制训练的强度
相对于心率而言,血乳酸指标的运用较为困难,但仍然是皮划艇常用的强度控制方法之一。运动员无氧耐力的提高需要糖酵解能力的增强,在糖酵解的同时必然伴随着乳酸的产生,皮划艇的耐酸能力非常重要。运动成绩、训练强度与血乳酸值要对应起来分析,运动成绩提高的同时,青少年耐酸能力也逐步提高,表明训练强度已经不能有效地刺激运动员。在训练实践中,常常用到乳酸阈值控制训练强度,即血乳酸值控制在4mmot/L,但皮划艇对无氧能力要求较高,在训练中往往超过这个值,而且不同的运动员也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训练中也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清,孙汉超.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皮划艇[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吕永忠.运动负荷强度的控制[J].甘肃科技,2006,22(6):211- 212.
[3]王延洪.浅析脉搏监测法在青少年中长跑训练中的重要性[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24(3):114-115.
(作者单位:云南省松茂训练基地)
关键词:青少年;皮划艇;强度;控制
由于体制因素,我国皮划艇项目“过早专项化”现象较为普遍,其明显的特征是负荷强度偏大。为了在短期内提高成绩,往往过早接触水上专项,以成年人的负荷强度要求青少年运动员。[1]大强度刺激的结果是成绩的迅速提高,但机体的适应不够稳定,因而成绩的提高不够扎实。皮划艇属于速度耐力项目,对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要求较高,短期内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能力与速度力量是可行的。对于从未接受训练的14-15岁青少年而言,通过成年强度要求来实施训练,可以做到在2-3年内完成全国青少年比赛任务,但因此而导致运动员基础有氧能力的缺乏、小肌肉群与小肌肉群力量的不协调、水上稳定性及协调能力的不足、心肺功能达不到高桨频所需、腰部损伤提前出现、体能上升空间降低、衰竭状态提前出现,甚至导致青少年自然生长受阻,从而影响健康。如此以来,進入成年比赛阶段后竞技水平难以上升到很高层次。
一、科学培养任务及训练强度控制的原则
(一)科学培养任务
1.培养基础有氧能力
皮划艇比赛距离为500m和l000m,运动员完成比赛的时间分别在2min与4min以内。无论是哪个距离,有氧氧化功能系统都起着主导作用,有氧能力强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能量供应占优势。在皮划艇运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非常重要,但有氧训练并不意味低强度长时间的训练,也需要有一定的负荷强度要求,即肌肉的工作方式、收缩速度和持续时间等都要符合皮划艇专项性。皮划艇运动员在青少年阶段的训练必须逐步提高运动员的基础有氧能力,为以后更高强度的有氧训练打好基础。
2.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构成皮划艇项目的制胜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如速度快、耐力强、力量大、协调性好、技术动作合理等。这些都需要运动员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某一方面较弱都会限制运动员上升到较高层次。特别在是青少年训练阶段,很多基础性训练都适宜于在这个阶段发展,有研究表明14-15岁是发展速度的最佳时机,16岁以后的速度训练收效相对较小;还比如青少年阶段更加适宜于发展运动员的柔韧性与协调性,等等。而这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是通过在各个方面加大负荷强度就能迅速提高的,必须保持机体各部分的肌肉和关节的全面与均衡发展。
3.神经系统的改造
在国内皮划艇训练中,往往忽视对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改造。而这一过程尤其应该在青少年训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青少年刚接触水上运动,应多培养运动员对水的感觉、对船的感觉,特别是在不稳定状态下如何发力,从而获得最大速度;另外,应加强青少年运动员节奏感的培养,因为皮划艇是周期耐力项目,大部分不是单人艇,需要2名或者4名运动员的配合,统一的划船节奏十分重要。在欧洲国家的皮划艇训练中,青少年阶段特别注重运动员本体感受的训练,实质上是加强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改造。在训练实践中可以通过变速划、负重与正常交替划、高桨频与低桨频交替划等手段,以提高运动员神经系统对船速的适应与认知。
4.正确技术动作的培养
青少年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掌握正确的划船技术。这个过程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在运动员未能领会正确技术动作的前提下加大负荷强度,导致运动员体能支出与船速产出的效益较低,甚至养成了错误的技术动作;二是长期进行毫无强度的技术训练,没有强度的技术是无效技术。相对于体能而言,青少年应该把技术动作摆在首要位置,一旦技术动作养成习惯,在成年阶段负荷强度提高以后,更改错误的技术动作变得十分困难。特别是在多人艇配合时,动作的错误或者不一致将直接影响体能的有效发挥。
(二)训练强度控制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在青少年训练中,要不断地根据每名运动员的身体与心理承受能力增加其负荷强度。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容易造成伤害。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性可使机体对伤害的保护性抑制减弱;过大的负荷强度可使骨骼肌变形,骺软骨损伤,关节活动范围大而周围的肌肉和韧带薄弱,容易扭伤。[2]在皮划艇训练实践中,训练的适应只是针对训练中的良性刺激,否则不能引起预期的适应效果。由于皮划艇运动员通过腰部传递肢体力量,腰部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训练,或者由于负荷强度过大,容易出现腰肌劳损,从而较大程度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持续性。
2.克服自身重量原则
在力量训练中,青少年不宜过多发展大力量,而应该注重力量素质的全面发展。国际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基本在自身体重的120左右,男子划艇运动员最大力量略高。青少年运动员在进行力量训练如引体上向、卧拉、卧推、负重下蹲等练习时,基本以克服自身重量为原则。在这一标准下进行多种形式的力量训练,逐渐由最大力量阶段转变为力量耐力与速度力量阶段。以克服自身重量为主的小肌肉群训练中,注重提高青少年的核心力量与协调能力。
3.低强度耐力训练原则
青少年身体机能的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对循环系统和肌肉微循环的改造,需要长期的基础训练。大量的研究表明,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有氧能力,从而使青少年运动员的心输出量变大、毛细血管更丰富,这样的适应对运动员以后速度耐力的发展非常有利。在皮划艇教学实践中,常常安排运动员在无氧阈强度下进行耐力训练,因为在这样的强度下机体不会产生酸血症,故能在长时间内练习。青少年运动员在此强度下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具体的强度安排也要体现差异性原则。
4.大强度多次刺激原则
皮划艇比赛实际是强度的比赛,而训练的适应是针对训练的内容发生的。如果训练没有大强度,就不可能发生对大强度的适应,这是由皮划艇运动专项性决定的。青少年运动员由于承受能力较低,训练安排可以适当降低大强度训练的负荷量,特别是每次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导致骨骼肌损伤,甚至持续伤病。但由于青少年恢复能力较强,每组训练间隔时间适当延长,保证有充足的恢复时间,在适当恢复后进行再次刺激,以增加肌纤维数量。
二、两种常见的训练强度控制方法
(一)运用心率指标控制训练的强度
心率是皮划艇项目训练中控制负荷强度的常用指标。研究证明,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时,运动强度需要达到最大心率的70。而最大心率的经验计算方法:最大心率= 220-年龄。由于青少年个体的差异性,故此计算方法不完全准确,只能大致作为参考。在青少年训练结束后,对即刻心率进行测量,以判断运动员的生理反应;也经常采用训练结束后若干个时间点进行测量,观察运动员训练后心率恢复的速度,心率恢复速度快表明运动员恢复能力或者适应能力强。由于青少年在基础性训练中内脏机能变化较快,不同时期负荷强度加大,但心率不一定上升,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正视该指标,同时心率的控制与其他指标相结合。
(二)运用血乳酸指标控制训练的强度
相对于心率而言,血乳酸指标的运用较为困难,但仍然是皮划艇常用的强度控制方法之一。运动员无氧耐力的提高需要糖酵解能力的增强,在糖酵解的同时必然伴随着乳酸的产生,皮划艇的耐酸能力非常重要。运动成绩、训练强度与血乳酸值要对应起来分析,运动成绩提高的同时,青少年耐酸能力也逐步提高,表明训练强度已经不能有效地刺激运动员。在训练实践中,常常用到乳酸阈值控制训练强度,即血乳酸值控制在4mmot/L,但皮划艇对无氧能力要求较高,在训练中往往超过这个值,而且不同的运动员也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训练中也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清,孙汉超.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皮划艇[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吕永忠.运动负荷强度的控制[J].甘肃科技,2006,22(6):211- 212.
[3]王延洪.浅析脉搏监测法在青少年中长跑训练中的重要性[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24(3):114-115.
(作者单位:云南省松茂训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