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美感体现在幼儿的歌唱能力和音乐素养,当前幼儿园歌唱教学中缺乏对幼儿歌唱美感的重视和培养,表现在方法单一,幼儿兴趣不高,发声练习缺乏针对性,歌唱指导缺乏美感层面的关注。因此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要不仅关注幼儿的歌唱美感,还要从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练声曲的设计以及精细指导歌唱等方面提升幼儿的歌唱美感。
关键词:歌唱美感;现状;因素;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歌唱美感是歌唱者的歌唱技巧与审美情感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感染力。我们可以从歌唱者的音色、速度、节奏、音准、旋律、气息、动作、表情、歌词等九个要素来欣赏或评判其歌唱的美感,歌唱美感对幼儿个体的音乐听觉和艺术体验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只有在富有美感的歌唱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艺术审美体验。因此,在幼儿歌唱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让幼儿体验歌唱乐趣,还要关注幼儿的歌唱美感。
一、幼儿园唱歌活动的现状
在倾听幼儿歌唱的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积极投入地唱歌;有的大声喊唱;有的调不准;有的幼儿随着琴声一边玩衣服一边不由自主地跟唱;有的幼儿一会跟同伴说话话,一会想起来跟上一句,这种状态造成了幼儿歌唱时的声音单调、表情淡漠,这样的演唱缺乏歌唱美感,无法正确表现歌曲独特的艺术美。
二、影响幼儿歌唱美感的因素
1.方法单一,幼儿兴趣不高
在进行歌唱活动时,有的教师注重歌唱结果——学会歌曲,忽略歌曲活动的意义——感受、理解歌曲内涵,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单调枯燥地演唱无法引发幼儿的兴趣,使歌唱活动变成了单一的“唱”歌活动,从而影响歌唱美感。
2.发声练习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
在当前歌唱的发声练声中学会的歌唱技能无法迁移到歌唱中,幼儿在练声时所掌握的技能,缺乏一定的引导,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到歌唱中去,自然影响到歌唱美感。
3.歌唱指导缺乏对美感层面的关注
在歌唱教学中,有的教师歌唱教学仅仅停留在幼儿“会唱”的水平,老师一遍一遍地教唱,没有深入指导幼儿如何唱好歌曲。这与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能力有关,进而影响了歌唱美感。
三、在《指南》引领下培养幼儿歌唱美感的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音乐素养,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美
俗话说:给孩子一碗水,自己要是涓涓细流。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是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为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幼儿歌唱的美感,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1)歌唱技能。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是组织好歌唱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范唱给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模仿榜样,帮助幼儿体验歌曲歌曲的特点、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
(2)乐器演奏技能。儿童歌曲大多比较简单,歌曲的弹奏不需要太多的技巧,能够让幼儿听清、听准旋律是关键,所以活动前的弹唱准备可以保证歌唱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识读乐谱技能。活动前对乐谱的准确识读,有利于分析歌曲节奏、旋律上的特点和重难点,对歌曲的分析和解读有助于更好挖掘歌曲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以使教师更有效地选择适宜的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
2.设计有趣、有效的发声练习
幼儿参与发声练习的意义不在于学习高难度的歌唱技能,而在于歌唱的基本技能培养与审美启蒙教育。练习曲要全面而有针对性,如前所述,歌唱由音色等九个要素构成,练习曲的设计应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要素进行训练。如果练声与歌唱的关联度太小,就容易造成幼儿知识技能的迁移困难。
3.精细地指导幼儿的歌曲学习
(1)帮助幼儿理解歌曲。虽然幼儿主要通过模仿来学习歌曲,但理解性的学习才能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可通过图谱等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歌词,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歌唱。
(2)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在指导幼儿理解歌词后,教师要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这样可以避免幼儿歌唱时吐字不清或“谐音错误”,还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力和表现力。
(3)帮助幼儿把握歌曲的旋律特征。柏拉图说:“音乐的学习是比其他学科更为有利的一种手段,因为节奏和曲调会渗透到灵魂里去,并在那里深深扎根,使灵魂变得更美。”以成人学习歌曲的经验看,歌词往往是从某一段旋律开始,当人们对某段歌曲旋律感兴趣之后,才会愿意去探究歌词到底唱了些什么,进而学唱,而一旦旋律熟悉了,歌曲很自然就会唱了。所以教师在组織幼儿学唱歌曲时,也应该关注歌曲中最重要的音乐元素——旋律,而不是只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熟记歌词上,所以说,旋律才是歌曲学习的重点,才是提升幼儿音乐能力的基点。而幼儿由于相关知识以及理解能力的限制,还不能充分理解一些说明旋律特征的词汇,所以,听范唱是幼儿掌握歌曲旋律特征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要清晰、准确地示范出歌曲的旋律特征。
因此,教师在歌唱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歌唱美感,除了以上策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更具有创意、更精彩的方法。关键是应用方法应始终与活动目标内容相得益彰,并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美感水平。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应该更多地从幼儿学的角度、歌唱美感方面去考虑,注重怎样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并有所得,幼儿只有在富有美感的歌唱经历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艺术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版.
[2]吴晓是、蔡黎曼.歌唱教学中幼儿歌唱美感的缺失与培养.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2).
[3]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长春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4]沙一.例谈《指南》引领下幼儿园歌唱教学的优化.华夏教师,2015(6).
[5]沙一.浅谈幼儿歌唱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教师教育。2015(10).
关键词:歌唱美感;现状;因素;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歌唱美感是歌唱者的歌唱技巧与审美情感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感染力。我们可以从歌唱者的音色、速度、节奏、音准、旋律、气息、动作、表情、歌词等九个要素来欣赏或评判其歌唱的美感,歌唱美感对幼儿个体的音乐听觉和艺术体验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只有在富有美感的歌唱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艺术审美体验。因此,在幼儿歌唱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让幼儿体验歌唱乐趣,还要关注幼儿的歌唱美感。
一、幼儿园唱歌活动的现状
在倾听幼儿歌唱的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积极投入地唱歌;有的大声喊唱;有的调不准;有的幼儿随着琴声一边玩衣服一边不由自主地跟唱;有的幼儿一会跟同伴说话话,一会想起来跟上一句,这种状态造成了幼儿歌唱时的声音单调、表情淡漠,这样的演唱缺乏歌唱美感,无法正确表现歌曲独特的艺术美。
二、影响幼儿歌唱美感的因素
1.方法单一,幼儿兴趣不高
在进行歌唱活动时,有的教师注重歌唱结果——学会歌曲,忽略歌曲活动的意义——感受、理解歌曲内涵,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单调枯燥地演唱无法引发幼儿的兴趣,使歌唱活动变成了单一的“唱”歌活动,从而影响歌唱美感。
2.发声练习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
在当前歌唱的发声练声中学会的歌唱技能无法迁移到歌唱中,幼儿在练声时所掌握的技能,缺乏一定的引导,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到歌唱中去,自然影响到歌唱美感。
3.歌唱指导缺乏对美感层面的关注
在歌唱教学中,有的教师歌唱教学仅仅停留在幼儿“会唱”的水平,老师一遍一遍地教唱,没有深入指导幼儿如何唱好歌曲。这与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能力有关,进而影响了歌唱美感。
三、在《指南》引领下培养幼儿歌唱美感的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音乐素养,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美
俗话说:给孩子一碗水,自己要是涓涓细流。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是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为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幼儿歌唱的美感,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1)歌唱技能。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是组织好歌唱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范唱给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模仿榜样,帮助幼儿体验歌曲歌曲的特点、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
(2)乐器演奏技能。儿童歌曲大多比较简单,歌曲的弹奏不需要太多的技巧,能够让幼儿听清、听准旋律是关键,所以活动前的弹唱准备可以保证歌唱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识读乐谱技能。活动前对乐谱的准确识读,有利于分析歌曲节奏、旋律上的特点和重难点,对歌曲的分析和解读有助于更好挖掘歌曲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以使教师更有效地选择适宜的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
2.设计有趣、有效的发声练习
幼儿参与发声练习的意义不在于学习高难度的歌唱技能,而在于歌唱的基本技能培养与审美启蒙教育。练习曲要全面而有针对性,如前所述,歌唱由音色等九个要素构成,练习曲的设计应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要素进行训练。如果练声与歌唱的关联度太小,就容易造成幼儿知识技能的迁移困难。
3.精细地指导幼儿的歌曲学习
(1)帮助幼儿理解歌曲。虽然幼儿主要通过模仿来学习歌曲,但理解性的学习才能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可通过图谱等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歌词,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歌唱。
(2)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在指导幼儿理解歌词后,教师要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这样可以避免幼儿歌唱时吐字不清或“谐音错误”,还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力和表现力。
(3)帮助幼儿把握歌曲的旋律特征。柏拉图说:“音乐的学习是比其他学科更为有利的一种手段,因为节奏和曲调会渗透到灵魂里去,并在那里深深扎根,使灵魂变得更美。”以成人学习歌曲的经验看,歌词往往是从某一段旋律开始,当人们对某段歌曲旋律感兴趣之后,才会愿意去探究歌词到底唱了些什么,进而学唱,而一旦旋律熟悉了,歌曲很自然就会唱了。所以教师在组織幼儿学唱歌曲时,也应该关注歌曲中最重要的音乐元素——旋律,而不是只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熟记歌词上,所以说,旋律才是歌曲学习的重点,才是提升幼儿音乐能力的基点。而幼儿由于相关知识以及理解能力的限制,还不能充分理解一些说明旋律特征的词汇,所以,听范唱是幼儿掌握歌曲旋律特征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要清晰、准确地示范出歌曲的旋律特征。
因此,教师在歌唱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歌唱美感,除了以上策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更具有创意、更精彩的方法。关键是应用方法应始终与活动目标内容相得益彰,并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美感水平。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应该更多地从幼儿学的角度、歌唱美感方面去考虑,注重怎样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并有所得,幼儿只有在富有美感的歌唱经历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艺术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版.
[2]吴晓是、蔡黎曼.歌唱教学中幼儿歌唱美感的缺失与培养.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2).
[3]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长春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4]沙一.例谈《指南》引领下幼儿园歌唱教学的优化.华夏教师,2015(6).
[5]沙一.浅谈幼儿歌唱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教师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