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取穴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上海针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bzwk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取穴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固定取穴组、分伏取穴组及辨证取穴组,每组30例。分别运用不同取穴方法进行三伏贴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pred)、1秒率(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变化,记录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半年哮喘控制测试(ACT)积分变化,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FEVl%pred、FEV1/FVC、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辨证取穴组治疗后FEVl%pred、FE
其他文献
过敏性鼻炎(AR)也称为变应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细胞发生的过敏性反应。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过敏性鼻炎在过敏性疾病中发生率最高,我国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在4%~38%[1],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较大,发达国家的发病率约为30%[2]。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有1/3合并过敏性哮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严重的过敏性鼻炎需要药物治疗,除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是缓解症状的首选治疗方法[3,4],目前临床上以皮质醇类吸入制剂为主,单一药物长时间使用会产生抗体,使疗效降低,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针对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的不同靶点尚有多
当前,临床治疗高血压以药物控制为主,西药能够有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促使动脉血压下降,但西药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且需要长期服用,导致耐药性高发,因此,现阶段临床越来越重视非药物治疗方式。中医文献中无高血压名称,其根据高血压的演变过程[1],认为该病可归属“头痛”“肝风”“眩晕”等范畴,且与水肿、心悸、中风等病症密切相关。针灸为中医外治疗疗法中的常用方法,以经络学说作为辨证论治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报道[2],针灸治疗高血压疗效较为理想,且无毒副作用。部分研究学者针对针灸在高血压的治疗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与探索,初
临床上,慢性胃炎属于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1]。有报道指出[2],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复杂,且病程较长,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工作生活造成长期性的影响。当患者罹患慢性胃炎后,常表现出反酸、上腹隐痛、饱胀、食欲下降等指征[3]。在胃炎发病率中,慢性胃炎占首位,主要以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临床上,西医常施予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在中医学说中,则将慢性胃炎纳入“胃脘痛”的范畴[4]。胃脘痛的发病因素多为:胃凉隐痛、纳少便溏、喜热喜按等。中医治疗胃脘痛时,理中汤加减治疗属于一种对症治疗方法,对改善
制造成熟度概念最早由美国联合国防制造技术委员会提出,经过多年应用和发展,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国内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标准化研究中心牵头编制了关于制造成熟度的两项国军标,为国内装备制造成熟度评价及推广提供了标准和程序指导。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内外制造成熟度标准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评价流程。同时,分析了国内外制造成熟度标准的异同点。最后,提出研究和借鉴制造成熟度标准,对提升制造风险管控能力及装备高质量高可靠交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