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信息革命几乎冲击了所有领域,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如何让学生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校的教学素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侧重于培训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素质 兴趣
一、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育要使学生对其感兴趣,必须要从激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入手。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然是直接与实践相关联的,这就需要注重对学习成果的激励。因此,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重激励和趣味性。比如在刚开始的健盘指法与打字练习时,机械单调的动作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但是如果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完全可以将教学设计得有声有色。首先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与练习层次,同时突出学习的趣味性,如开展学习竞赛,看谁盲打掌握得快,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比一比谁的打字速度快;老师还可以对学生的打字速度进行记录并统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一段时间下来,往往会给自己一个惊喜。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自我激励意识的养成。促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握时代特征,明确培训目标,立足课堂教学,以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在计算机教学中一节内容是讲Flash MX中的选择工具、套索工具、图片和变型工具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一个有小狗的时钟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小狗时钟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小狗时钟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通过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尝试,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例如信息技术课中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把死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如讲计算机硬件时,可拆开一台计算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并让其动手拆装计算机,把原先认为拆装计算机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变成现实,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
三、采用比较法和比喻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重点是培训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还采用了比较法和比喻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比较法
任何事物不进行比较很难发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其本质,从而建立更准确的概念。例如:学生经常会把“剪切”和“复制”混为一谈。学生首先进行“剪切”操作,观察其结果。经过比较,学生发现剪切不仅目标和原来的位置都会有相同的内容而且还交换了位置,而复制只是目标和原来的位置都会有相同的内容。通过对比,学生提高了认识,加强了记忆,克服了易犯的错误,提高了操作水平,也锻炼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比较获得自我发现、自我思考的能力。
2、比喻法
比喻法是借用自己已感知的知识映射新知识,使新知识更容易理解的教学方法。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应具有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的能力,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和教法。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让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记忆深刻。例如:Windows系统中的回收站,对于它的作用,初学者不容易理解。教师讲课时可以在把我们现实中的垃圾桶拿来做比喻,“垃圾”就像计算机里要删除的文件;“垃圾处理倒向垃圾场”就像回收站里的清空回收站,这种方式很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理解。
四、开展种种计算机课程兴趣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后进生因基础差,常常会失去信心。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兴趣活动,比如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老师”,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一起学习和操作,增加后进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而对那些基础比较好的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我还组织了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为他们提供学校的扫描仪、数码相机和刻录机等先进设备,并布置一定任务让他们亲自实践,在实际操作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计算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效,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在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和灵活搭配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以用为主,培训能力”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培训兴趣的乐园、获取新知识的桥梁、试验才能的基地。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素质 兴趣
一、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育要使学生对其感兴趣,必须要从激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入手。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然是直接与实践相关联的,这就需要注重对学习成果的激励。因此,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重激励和趣味性。比如在刚开始的健盘指法与打字练习时,机械单调的动作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但是如果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完全可以将教学设计得有声有色。首先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与练习层次,同时突出学习的趣味性,如开展学习竞赛,看谁盲打掌握得快,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比一比谁的打字速度快;老师还可以对学生的打字速度进行记录并统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一段时间下来,往往会给自己一个惊喜。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自我激励意识的养成。促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握时代特征,明确培训目标,立足课堂教学,以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在计算机教学中一节内容是讲Flash MX中的选择工具、套索工具、图片和变型工具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一个有小狗的时钟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小狗时钟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小狗时钟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通过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尝试,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例如信息技术课中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把死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如讲计算机硬件时,可拆开一台计算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并让其动手拆装计算机,把原先认为拆装计算机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变成现实,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
三、采用比较法和比喻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重点是培训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还采用了比较法和比喻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比较法
任何事物不进行比较很难发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其本质,从而建立更准确的概念。例如:学生经常会把“剪切”和“复制”混为一谈。学生首先进行“剪切”操作,观察其结果。经过比较,学生发现剪切不仅目标和原来的位置都会有相同的内容而且还交换了位置,而复制只是目标和原来的位置都会有相同的内容。通过对比,学生提高了认识,加强了记忆,克服了易犯的错误,提高了操作水平,也锻炼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比较获得自我发现、自我思考的能力。
2、比喻法
比喻法是借用自己已感知的知识映射新知识,使新知识更容易理解的教学方法。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应具有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的能力,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和教法。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让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记忆深刻。例如:Windows系统中的回收站,对于它的作用,初学者不容易理解。教师讲课时可以在把我们现实中的垃圾桶拿来做比喻,“垃圾”就像计算机里要删除的文件;“垃圾处理倒向垃圾场”就像回收站里的清空回收站,这种方式很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理解。
四、开展种种计算机课程兴趣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后进生因基础差,常常会失去信心。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兴趣活动,比如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老师”,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一起学习和操作,增加后进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而对那些基础比较好的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我还组织了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为他们提供学校的扫描仪、数码相机和刻录机等先进设备,并布置一定任务让他们亲自实践,在实际操作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计算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效,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在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和灵活搭配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以用为主,培训能力”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培训兴趣的乐园、获取新知识的桥梁、试验才能的基地。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