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环节,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以专业课为参照,高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本文从内容、形式、过程入手,提出并探讨3个问题。
一、高质量地实现教材内容体系向课堂教学体系的转化
课堂教学体系是指以教案为核心的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安排。它是从教材到学生展开的教学活动的中间环节。实现教材内容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搞好课堂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做好转化是高校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要做好转化,教师需要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认真学习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论线索,确定教学体系的基本取向和中心内容,保证教学体系的统一性。一要以教材组首席专家讲座内容为指导,注重新教材与原有相关教材的区别与联系,以学经典的态度吃透教材;二要围绕教材的基本理论线索,确定教学重点,发现教学难点,设计讨论和互动话题,建立知识题库。
第二,努力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相关文献,熟悉基本理论观点的来龙去脉,保证教学体系的正确性、严谨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每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在不同时期的经典著作中都有相应的表述,只有充分反映这些内容,才能彻底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认真学习“共运史”、“党史”,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基本理论发展的实践背景,增强教学体系的生动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首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从实践中来、指导实践、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不反映实践就不能说明理论。
第四,及时学习党的最新文件,深入领会中央新精神,赋予教学体系时代性;及时跟踪学术动态,把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教学体系的开放性。
第五,努力构建集正确性、科学性、生动性、丰富性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教学团队的现实生长点,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和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的显著特点为:一是“统一”,即教材统一、要求统一;二是按照上述标准建设高质量课堂教学体系的任务非常繁重。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在同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展开广泛的交流、沟通,最后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每位任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的过程是一个资源整合、互学共进工作局面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集体发展与个人成长协调关系培育的过程,是一个课堂教学活动、考试考核方式走上规范化道路的过程。
二、正确处理讲解、课件、板书的相互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一般专业课相比,它对课堂教学的形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讲解、课件、板书的相互关系,是提高授课质量的形式上的客观要求。
第一,明确讲解、课件、板书三者在授课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应该发挥的作用。教师讲解是首要的中心环节,课件的制作及运用、板书的设计及展开是讲解的辅助手段。课件的使用是为了增强讲解的条理性、生动性、丰富性;板书的价值在于赋予繁难内容以推导过程,增强讲解的深刻性、逻辑性。总的来说,课件、板书要服务于、服从于讲解,三者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第二,落实讲解、课件、板书的具体内容,避免三者间的重复或矛盾。三者间的重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课件文字繁多,教师讲解变成对课件内容的宣读;二是板书内容为课件内容中的大、小标题的摘抄或直接重复其中的内容;三是讲解过程中撇开课件,另行板书,课件可有可无,课件制作等于做了无用功。以上3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造成课堂教学的烦琐。在内容上,教师要注重讲解、课件、板书三者之间的呼应关系。
第三,突出各自的特点,在讲解、课件、板书各个教学环节上下功夫。教学课件的应用,给讲解、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教师要提高对多环节教学形式的驾驭能力,要极力地扩充讲解内容信息量,否则,讲解被教学课件拉着走,一味地复述课件内容,学生就会感觉乏味,甚至认为把教师的课件下载下来自己看看就可以了,这将极大地影响课堂教学气氛;二是教学课件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板书的功能,板书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具体实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三是课件是作为讲解的辅助手段,在制作上,要做到内容生动并同讲解互补、使用便捷而又节省时间;在使用上,要与讲解协调,避免“拉洋片”式生硬刻板地展示。
总之,好的教学内容凭借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忽视形式问题,一切教学努力都会大打折扣。
三、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活跃教学气氛
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在课堂上,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实践性很强,同时,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初步接受了政治理论教育,因此,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定感性及理性的课堂参与“储备”,关键的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笔者认为,在师生互动教学环节上,应该注意4点:一是互动是讲解过程的有机组成,是讲解预设的“包袱”,是搞活课堂教学的关节点,不能为互动而互动;二是互动的问题应当涉及关键内容,应富于思索性并需贴近学生的实际;三是教师必须对问题的回答要有充足的准备,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多种反映,只有这样,才能在互动环节上做足文章。从这种意义上说,互动既是对学生的考察,又是对教师的考验;四是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最大程度地调动、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一章时,组织学生就“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进行了讨论。这是一个关涉第一章乃至整本教材内容的大问题,同时,也是大学生十分关注并且感到困惑的重要问题。笔者首先把近些年来学界的一些观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就这些观点进行思考、交流、回答,然后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学生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道德价值判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毛泽东同志所作的正确结论上,即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这样,就摆脱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把学生的思想活动真正带入了课堂。
不断深入地探讨教学规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把一些认识成果付诸教学实践。■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
[责任编辑:张 敏]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本文从内容、形式、过程入手,提出并探讨3个问题。
一、高质量地实现教材内容体系向课堂教学体系的转化
课堂教学体系是指以教案为核心的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安排。它是从教材到学生展开的教学活动的中间环节。实现教材内容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搞好课堂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做好转化是高校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要做好转化,教师需要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认真学习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论线索,确定教学体系的基本取向和中心内容,保证教学体系的统一性。一要以教材组首席专家讲座内容为指导,注重新教材与原有相关教材的区别与联系,以学经典的态度吃透教材;二要围绕教材的基本理论线索,确定教学重点,发现教学难点,设计讨论和互动话题,建立知识题库。
第二,努力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相关文献,熟悉基本理论观点的来龙去脉,保证教学体系的正确性、严谨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每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在不同时期的经典著作中都有相应的表述,只有充分反映这些内容,才能彻底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认真学习“共运史”、“党史”,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基本理论发展的实践背景,增强教学体系的生动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首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从实践中来、指导实践、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不反映实践就不能说明理论。
第四,及时学习党的最新文件,深入领会中央新精神,赋予教学体系时代性;及时跟踪学术动态,把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教学体系的开放性。
第五,努力构建集正确性、科学性、生动性、丰富性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教学团队的现实生长点,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和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的显著特点为:一是“统一”,即教材统一、要求统一;二是按照上述标准建设高质量课堂教学体系的任务非常繁重。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在同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展开广泛的交流、沟通,最后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每位任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的过程是一个资源整合、互学共进工作局面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集体发展与个人成长协调关系培育的过程,是一个课堂教学活动、考试考核方式走上规范化道路的过程。
二、正确处理讲解、课件、板书的相互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一般专业课相比,它对课堂教学的形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讲解、课件、板书的相互关系,是提高授课质量的形式上的客观要求。
第一,明确讲解、课件、板书三者在授课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应该发挥的作用。教师讲解是首要的中心环节,课件的制作及运用、板书的设计及展开是讲解的辅助手段。课件的使用是为了增强讲解的条理性、生动性、丰富性;板书的价值在于赋予繁难内容以推导过程,增强讲解的深刻性、逻辑性。总的来说,课件、板书要服务于、服从于讲解,三者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第二,落实讲解、课件、板书的具体内容,避免三者间的重复或矛盾。三者间的重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课件文字繁多,教师讲解变成对课件内容的宣读;二是板书内容为课件内容中的大、小标题的摘抄或直接重复其中的内容;三是讲解过程中撇开课件,另行板书,课件可有可无,课件制作等于做了无用功。以上3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造成课堂教学的烦琐。在内容上,教师要注重讲解、课件、板书三者之间的呼应关系。
第三,突出各自的特点,在讲解、课件、板书各个教学环节上下功夫。教学课件的应用,给讲解、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教师要提高对多环节教学形式的驾驭能力,要极力地扩充讲解内容信息量,否则,讲解被教学课件拉着走,一味地复述课件内容,学生就会感觉乏味,甚至认为把教师的课件下载下来自己看看就可以了,这将极大地影响课堂教学气氛;二是教学课件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板书的功能,板书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具体实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三是课件是作为讲解的辅助手段,在制作上,要做到内容生动并同讲解互补、使用便捷而又节省时间;在使用上,要与讲解协调,避免“拉洋片”式生硬刻板地展示。
总之,好的教学内容凭借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忽视形式问题,一切教学努力都会大打折扣。
三、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活跃教学气氛
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在课堂上,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实践性很强,同时,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初步接受了政治理论教育,因此,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定感性及理性的课堂参与“储备”,关键的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笔者认为,在师生互动教学环节上,应该注意4点:一是互动是讲解过程的有机组成,是讲解预设的“包袱”,是搞活课堂教学的关节点,不能为互动而互动;二是互动的问题应当涉及关键内容,应富于思索性并需贴近学生的实际;三是教师必须对问题的回答要有充足的准备,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多种反映,只有这样,才能在互动环节上做足文章。从这种意义上说,互动既是对学生的考察,又是对教师的考验;四是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最大程度地调动、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一章时,组织学生就“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进行了讨论。这是一个关涉第一章乃至整本教材内容的大问题,同时,也是大学生十分关注并且感到困惑的重要问题。笔者首先把近些年来学界的一些观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就这些观点进行思考、交流、回答,然后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学生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道德价值判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毛泽东同志所作的正确结论上,即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这样,就摆脱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把学生的思想活动真正带入了课堂。
不断深入地探讨教学规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把一些认识成果付诸教学实践。■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
[责任编辑: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