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八月的乡村》中的动物书写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s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动物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书写对象。萧军《八月的乡村》中出现了数量可观的动物,主要以两种形式呈现。一种是作为书写对象的动物,贯穿于行进场景、农家场景与战争场景中,各有特性,是构成场景描写的重要元素;另一种是作为喻体的动物,分为以人类为本体和以事物为本体两类,负载着修饰与认知的功能,丰富着小说的内涵。两种形式的动物书写呈现出地域性、简明性、抒情性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萧军 《八月的乡村》 动物书写
  关于《八月的乡村》,研究者们多从作品的主题、人物的形象等角度出发进行阐述,成果丰硕。不过,笔者在阅读中发现,《八月的乡村》中关于动物的书写笔墨颇多,饶有趣味。本文试图对《八月的乡村》中的动物书写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作为书写对象的动物
  《八月的乡村》中作为书写对象的动物首先呈现在行进场景中。第一章开头即为代表性段落。作者叙述者选取了蛙、虫子、老鸦们的叫声作为表现方式,配合着东北大野的远山、茂盛的野蒿丛,展示了关外苍莽的风貌,勾勒出一幅救亡路上艰辛跋涉的简笔图。
  《八月的乡村》中作为书写对象的动物还出现在农家场景中,主要表现为对家畜的描写,着重阐发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在三处:茅草屋爷爷爱怜小狗雏、游击队驻扎王家堡子时动物的群像以及孙二家“大黑”不舍孙二离别的场景中。整体上表现了东北农民的朴实与善良,充盈着绵绵情意。
  相较而言,作为书写对象的动物在战争场景中的展现更为多角度。既有战前的描述,又有战时的叙述。除此之外,作者还设置了对比结构来展示战后凄惨的场景。这从王家堡子战争灾变前后可以看出。战前 “猪和小的猪仔在村头的泥沼里洗浴……孩子们趁大人睡下的时候,偷了黄瓜啃吃着。”①;战后“没有死尽的狗……寻食着孩子或是大人们的尸身。”②两相对比,前者描绘的是一片太平祥和的村落中,人畜温情的情景;而后者却呈现出战火侵扰下,凄惨的人畜状况。这种以动物为书写对象的描写,侧面地展示着东北大地上的战火,可谓是血泪交织,悲怆沉重。
  《八月的乡村》中作为书写对象的动物,其描写穿插于行进、农家、战争场景中,空间上构成了早期东北游击队员活动的主要范围。不过场景之间本质上还存在着因果关系,宣告了农民们反抗日本侵略的真正缘由。正是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畜生命状态,才使东北的人民泪别村落,勇敢地汇入救亡的时代潮流中。
  二.作为喻体的动物
  《八月的乡村》中另一种动物书写的方式便是作为喻体的动物,即动物比喻。文本中的动物比喻有两种,分别是以人物为本体的动物比喻和以事物为本体的动物比喻。以人物为本体的动物比喻存在一个丰富的喻体群像。根据所属身份的不同,大致分为以被压迫者为本体和以压迫者为本体的动物比喻。前者选择下层劳苦群众、游击队员们两类作为表现对象,后者选择日本军队以及地主阶级作为表现对象。
  在以下层劳苦群众为本体的动物比喻中,作者通过选择承载着传统伦理意义的家畜类动物,比如安贫知命的牛、踏实可怜的狗来喻指东北人们的生命形态,绘制了一幅被压迫的生命图景。在以游击队员为本体的动物比喻中,内容稍显丰富。一方面是以游击队员个体性格、动作作为本体,塑造出了勇敢的铁鹰队长、如两只山兔似的梁兴。这种从不同的动物身上挖掘特性,来把握各异经历的游击队员的性格的手法,让人物颇为生动。另一方面则以游击队整体为本体,将他们的跋涉生活略微显现。比如“像蛤蟆一样地饮水”、“像狼一样疲乏饥饿”。作者通过动物比喻,从游击队员个体特征与整体共性两个角度,将早期多样身份的觉醒者们投身于抗日游击队的精神风貌进行了生动的映现。
  《八月的鄉村》中的动物比喻,除了具有修辞作用,还发挥着认知作用。显然动物比喻的反复出现,负载着作者对社会的思考。而这与“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像动物一样被淫杀、被践踏的现实有关。对此,作者发出了怒火与愤懑,控诉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流露出对百姓生存的悲悯。与此同时,作者也于被压迫民众中发现了“星星之火”,对奋起抗争的同胞给予赞颂。这表现为野马似的队员、熊列似壮大的队伍,都寄寓了作家对东北人民原始性活力再发现的歌颂。而这种精神势必会兴起“燎原之火”。小说中字里行间血气刚健,“这一条条固执的蛇”配合着文中蕴含着象征意义的“流”,表达着中华民族原始性活力暗暗涌动,讲述着中国人民“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的觉醒历程。
  而另一种以压迫者为本体的动物比喻,主要在日本军队以及地主阶层身上凸显。且他们喻体都为“狗熊”、“臭虫”,包含贬义,表征着日本军队、地主阶级愚蠢的特征。同理,这样的修辞选择包含着作者的认知观,这是一种吸收左翼文学观、基于反侵略反封建的背景下,肯定民族战争的正义性、肯定阶级斗争的革命性的立场下形成的话语。
  不过,以松原为本体的动物比喻在以压迫者为本体的动物比喻中,内涵稍显复杂。一方面,作者集中笔力探讨了人变成野兽的成因。并不是天生冷酷的松原,最后决定凌辱李七嫂,这背后分明有精神支撑。这就源于30年代的日本侵略的野心日益膨胀,使得日本军队可以“名正言顺”地为其本国的“荣誉”而侵犯他人。小说中出现的两个信条“忠君爱国”和“长官也一样弄得”便是松原下决心的动力之一。其次,松原热切地渴望融入老兵的冲动,也是造成他冷漠残忍的又一缘由。军队是贯彻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一定程度上将东北百姓视为低级人。而且军队内部等级严明,通过集体的力量规范个人,使人最终沦为兽,使百姓的生命尊严被践踏。这在日本老兵眼中的像“猎兔”一样的中国女人,在松原口中便是被比作“像母鸡一样”的李七嫂。另一方面,作者还从人类心灵深处出发,探究触发人兽性一面的缘由。作者对待松原,并不是将其身份简化为侵略者,而是投入了人类普遍难题——与欲望搏斗的主题关照。文本中松原虽是怯懦,但却一直询问凌辱中国妇女的话题。而最终凌辱的李七嫂的行为,可以看作是发泄自己性欲望的表现,是欲望作祟的结果。   其次,以事物为本体的动物比喻在作品中也时有出现。比如“病蛇般的子弹袋”、“像低飞的麻雀(子弹)”等等。大部分是对战争中常见的名词的形容,亦是对战争细节的形象化展现,使战争的紧迫压抑之感扑面袭来。
  三.《八月的乡村》中动物书写的审美特征
  (一)地域性
  《八月的乡村》中动物书写含有地域性特征。文本中涉及到的动物归纳有家畜类(狗、牛)、野生类(狼、老鹰)、爬行两栖类(蛇、蛤蟆)等。这样的动物选择契合于东北的大地,高山林莽、农家风情。动物本身散发的野性之气与关外的粗狂景致相一致、表现出原生态的自然性。可以说这是区别于重庆、陕甘宁等地区抗战文学中的动物书写的。
  除此之外,地域对动物书写的影响不止于自然条件,还包括人文环境的种种因素。有趣的一点是,作者以积极口吻赞颂的游击队员,他们的动物喻体都带有野性,追求自由的特征,具体有鹰、猎犬、山兔野马等。而这种特征的形成与东北大地那种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不断的民族迁徙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展现的是不怕漂泊、崇尚自由的精神。
  (二)简明性
  《八月的乡村》中的动物书写整体上凸显出简明的特性。这得益于多描写,少说明的手法。这是與鲁迅先生的指导有关的,有文章记载:“肖军在《鲁迅书简注释录及其他》中回忆道:“我记得在‘八月’中我曾有一个地方——孙家兄弟离家时——竟兴致勃勃地把‘狗的心理’也描写了一番,于是鲁迅先生在原稿上‘眉批’着:‘狗的心理,你怎么会知道’?……他在小说中主张多描写,少说明,以至不主张讲些半通不通的道理。”③不过正是这种简洁性,让读者感觉自然真实。
  其次,简明性在以动物为喻体的书写中显得格外突出。相对来说,作品中所写到的动物喻体大多受传统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的制约,缺乏个性。比如驴代表着懒、臭虫代表着地主等等。不过萧军后期的创作对动物书写有了明显的变化,比如《马的故事》中借马的命运象征着民族危机下人民的命运,意义内容逐渐变得圆融。
  (三)抒情性
  作家的写作一般会凝结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八月的乡村》里的动物书写也积聚着作者的心血。作品中动物的出现,无论是卑屈、是反抗、是呼喊、是思念,作者都投入了自己深厚的情感。这种抒情性的特点引用鲁迅先生为该书所作的序言再合适不过了。“这《八月的乡村》,即是很好的一部,……然而严肃,紧张,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至失去的茂草,高梁,蝈蛆,蚊子,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④。让人感到作者是和人物一起歌哭呐喊,而这正是萧军将失去故土的悲痛转化为内在苦恋的表达,其内心深处是对故土的热爱。
  参考文献
  [1]逄增玉:《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2]柴改英:《当代西方修辞批评研究》,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8月版.
  [3]谢淑玲:《东北作家群的审美格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注 释
  ①萧军:《八月的乡村》,华夏出版社 2011年1月版,第17页.
  ②萧军:《八月的乡村》,华夏出版社 2011年1月版,第38页.
  ③转引自张挺:鲁迅与《八月的乡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年02期,第88页.
  ④萧军,《八月的乡村》,华夏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112-113页.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其他文献
图书资料是文博单位的重要组成标准类别,文博单位为了有效的提高业务管理水平,需要对各类文物、科研成果进行管理,明确实际传播的参阅资料和内容,充分展示科研成果,制定有效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从马克思的人性观点出发,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白嘉轩处理“两件家丑”及对待两位失贞女性的态度与方式。白嘉轩的“丑”是儒家信仰与命运遭际的冲突,是儒家信条本身逻辑的自身悖论,是生存策略和规范恪守的权变,也反衬出作为道义的载体之肉身,在命运和时代的碾压下的那份高贵的沉重。  关键词:白嘉轩 家丑 儒家信仰 生存欲望 社会人  学界对《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的研究颇多,不过,绝大多数是从其作为儒家
摘 要:秦皇岛港做为北方煤炭运输大港,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流程化为主要特点,设备设施的好坏影响全港的吞吐量。港口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和改造也逐渐成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相关方单位(又称外协单位)做为重要力量为港口设备设施的维修、改造做出突出贡献,然而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文章从相关方单位维修作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入手加以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相关方单位;维修;事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知识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档案管理知识共享空间的建立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学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但是面对师生需求的复杂性,高中图书馆工作暴露出诸多问题,正基于此,文章以科学发展观和高中图书馆的和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效果,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将1
在时代的发展中,电视新闻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给新闻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其中新闻摄像作为较为重要的构成内容,其自身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新闻的
2012年,伦敦奥运会200米蝶泳冠军焦刘洋,高票被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成了2270名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rn1991年出生的焦刘洋,高高的个子,纤细的身材,非常适合游泳.在焦爸爸的
在中网夺冠的道路上,加西亚挑落了两位TOP5球员,包括在1/4决赛中挽救赛点险胜斯维托丽娜,以及决赛直落两盘击败即将登顶世界第一的哈勒普.此外,她还在半决赛中完胜科维托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