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总书记支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提高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随着新媒体发展,越来越多地方开始重视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某些发达地区甚至在中小学较好地推行了媒介素养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来促使他们更好应对信息化的大趋势,滿足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一、新时代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现状
(一)大众传媒的特点
我国的中小学生生长在信息化时代,大众传媒占据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开放性、多元性、创新性和丰富性等优点迎合了中小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他们通过大众传媒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能了解到更多学校、家庭无法提供的信息。然而,大众传媒是把双刃剑。它具有虚拟化、冷漠化、低俗化、浮躁化等缺点。低准入条件使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远远多于传统媒体。
(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征
我国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攀升,向低龄群体渗透加大。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展关键期,低年级学生主体意识淡薄,缺乏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而高年级学生主体意识已经初步形成,求知欲、好奇心强烈,但自制力欠缺。大众传媒对他们具有巨大吸引力,然而其传播的信息稂莠不齐,青少年心理不成熟,对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缺乏分辨、批判能力,易受到不良信息污染,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三)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
国家对新时代的新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日益重视。新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在构建课程内容上强调了要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等。媒介素养教育顺应了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它既是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教育。
二、国际上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从上世纪末到目前为止,媒介素养教育已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目前形成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可分为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
自上而下型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指由政府的教育部门牵头,培养教育学生的教师必须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在职训练。典型例子有美国和阿根廷等国家。美国对于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普遍将媒介素养教育整合进课程教育的教学中,并规定教学媒介素养的教师必须接受媒介素养教育。
自下而上型的媒介素养教育是由民间社会组织发起的,它能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媒介素养普及并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从而获得配套教育资源的完善。我国香港的民间组织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主要工作有召开媒介素养教育研讨会、举办讲座、出版会刊、分发教材等。目的在于教导年轻人如何认识、分析、运用和监查大众传媒。
媒介素养教育需结合本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教育体制国情来落实,拒绝照搬照抄。
三、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
综合以上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我国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国家层面:引导与支持
首先,根据我国国情实际,应实行自上而下的纵向型媒介素养教育,由政府牵头将其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中,确立媒介素养教育的地位。可先推广渗透式的教育模式,将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融入到各科课程中,逐渐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独立学科,通过必修、选修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掌握、运用大众传媒。
其次,要规范传媒产业的发展,加强对媒介环境的监督,打击不法份子利用大众传媒散播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净化大众传媒的环境。
第三,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应研究适合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目标、标准、配套的教材、课程设置和评估机制,为媒介素养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优质的理论指导和资源。
(二)社会层面:辅助与补充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应积极为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补充支持,通过开展公益讲座、培训、活动实践等方式,为社会人士和学生提供免费媒介素养教育,为培育我国人民的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世界信息化趋势作贡献。
传媒机构:传媒机构应增强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责任感,积极宣传和普及媒介素养知识,减少不良信息传播,并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实践、师资、技术等资源条件等。
学校层面:开发与渗透
首先,中小学校是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加强与社会组织、传媒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学校课程为主,社会资源为辅的教育网络。
其次,教师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力,学校应完善在职教师的媒介素养培训体系,通过开设讲座、派遣到高校进修、外请专业媒介素养教师等方式,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师资水平,为学校有效开展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优质师资保障。
第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媒介素养拓展平台,建立本校的专门网站,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广播台、校园刊物、校园微博、微信平台以及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等工作。
(四)家庭层面:理解、鼓励与强化责任意识
第一,家长要转变观念,理解和鼓励。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离不开大众传媒,家长如果一味排斥并不利于子女的媒介素养的培养。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理解、接纳并适应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变化,鼓励孩子正确运用大众传媒拓宽视野、学习知识和技能。
第二,家长要主动学习新媒体知识,提高媒介素养。在信息化时代,家长不懂得运用新媒体,则容易导致与子女无法沟通,媒介素养教育更无从谈起。因此,家长要主动学习大众传媒工具的操作方法,提高媒介素养,掌握大众传媒的基本技能,与孩子形成共通点,才能正确有效地引导、督促子女有效利用大众传媒资源。
第三,家长要加强对子女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是畅游网络的主力军,家长要教育子女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强化网络道德,积极引导子女了解更多的网络道德规范,从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对待网络的态度,促进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的健康发展。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足够的辨别力和自制力、责任感。学生加强学习,发挥媒介的长处,自觉心怀民族复兴梦想,自觉担当起历史重任。
一、新时代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现状
(一)大众传媒的特点
我国的中小学生生长在信息化时代,大众传媒占据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开放性、多元性、创新性和丰富性等优点迎合了中小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他们通过大众传媒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能了解到更多学校、家庭无法提供的信息。然而,大众传媒是把双刃剑。它具有虚拟化、冷漠化、低俗化、浮躁化等缺点。低准入条件使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远远多于传统媒体。
(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征
我国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攀升,向低龄群体渗透加大。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展关键期,低年级学生主体意识淡薄,缺乏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而高年级学生主体意识已经初步形成,求知欲、好奇心强烈,但自制力欠缺。大众传媒对他们具有巨大吸引力,然而其传播的信息稂莠不齐,青少年心理不成熟,对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缺乏分辨、批判能力,易受到不良信息污染,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三)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
国家对新时代的新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日益重视。新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在构建课程内容上强调了要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等。媒介素养教育顺应了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它既是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教育。
二、国际上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从上世纪末到目前为止,媒介素养教育已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目前形成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可分为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
自上而下型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指由政府的教育部门牵头,培养教育学生的教师必须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在职训练。典型例子有美国和阿根廷等国家。美国对于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普遍将媒介素养教育整合进课程教育的教学中,并规定教学媒介素养的教师必须接受媒介素养教育。
自下而上型的媒介素养教育是由民间社会组织发起的,它能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媒介素养普及并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从而获得配套教育资源的完善。我国香港的民间组织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主要工作有召开媒介素养教育研讨会、举办讲座、出版会刊、分发教材等。目的在于教导年轻人如何认识、分析、运用和监查大众传媒。
媒介素养教育需结合本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教育体制国情来落实,拒绝照搬照抄。
三、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
综合以上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我国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国家层面:引导与支持
首先,根据我国国情实际,应实行自上而下的纵向型媒介素养教育,由政府牵头将其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中,确立媒介素养教育的地位。可先推广渗透式的教育模式,将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融入到各科课程中,逐渐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独立学科,通过必修、选修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掌握、运用大众传媒。
其次,要规范传媒产业的发展,加强对媒介环境的监督,打击不法份子利用大众传媒散播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净化大众传媒的环境。
第三,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应研究适合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目标、标准、配套的教材、课程设置和评估机制,为媒介素养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优质的理论指导和资源。
(二)社会层面:辅助与补充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应积极为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补充支持,通过开展公益讲座、培训、活动实践等方式,为社会人士和学生提供免费媒介素养教育,为培育我国人民的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世界信息化趋势作贡献。
传媒机构:传媒机构应增强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责任感,积极宣传和普及媒介素养知识,减少不良信息传播,并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实践、师资、技术等资源条件等。
学校层面:开发与渗透
首先,中小学校是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加强与社会组织、传媒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学校课程为主,社会资源为辅的教育网络。
其次,教师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力,学校应完善在职教师的媒介素养培训体系,通过开设讲座、派遣到高校进修、外请专业媒介素养教师等方式,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师资水平,为学校有效开展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优质师资保障。
第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媒介素养拓展平台,建立本校的专门网站,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广播台、校园刊物、校园微博、微信平台以及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等工作。
(四)家庭层面:理解、鼓励与强化责任意识
第一,家长要转变观念,理解和鼓励。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离不开大众传媒,家长如果一味排斥并不利于子女的媒介素养的培养。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理解、接纳并适应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变化,鼓励孩子正确运用大众传媒拓宽视野、学习知识和技能。
第二,家长要主动学习新媒体知识,提高媒介素养。在信息化时代,家长不懂得运用新媒体,则容易导致与子女无法沟通,媒介素养教育更无从谈起。因此,家长要主动学习大众传媒工具的操作方法,提高媒介素养,掌握大众传媒的基本技能,与孩子形成共通点,才能正确有效地引导、督促子女有效利用大众传媒资源。
第三,家长要加强对子女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是畅游网络的主力军,家长要教育子女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强化网络道德,积极引导子女了解更多的网络道德规范,从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对待网络的态度,促进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的健康发展。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足够的辨别力和自制力、责任感。学生加强学习,发挥媒介的长处,自觉心怀民族复兴梦想,自觉担当起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