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尤其是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综合平台”,对传统媒体发出了强大的挑战,其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已经春风化雨般地深入到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中。在此“微时代”,语文课堂必须与时俱进,嵌进一种为新生代学子所喜闻乐见的“微语文”。
“微语文”,是教学过程中微型化了的阅读、描述、记录、传递等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形式。譬如微博,即“微型博客”“一句话博客”,在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等,因为文字的限制(一般少于140字),具有微型化的特点,非常适合语文课堂文本解读、文意分享、文旨争鸣,更适合记录学习上的跌宕起伏,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等。
第一,字词“微”解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但是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冲击,新生代学生的字词概念开始模糊以致混乱。古人有云:“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又如一些语文有识之士所言:“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对字词的音、形、义的理解、掌握,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松。”
针对上述情况,我在语文课堂就设计了字词微解系列“微语文”,通过汉字拆分,意解汉字,探寻汉字的新境界。如以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仿写题为例的“微”解教学: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
(2)舒:
参考作答:尘:(1)当泥土以最谦卑、微小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它便成了四处飞扬的精灵;(2) 沙土很微小,却可以掩埋辉煌灿烂的文明。舒:(1)它在向人们诉说着,只有懂得舍弃和给予的人,才会活得从容畅快,精神豪迈;(2)舍我其谁?伟大作家的豪言壮语。(既扣住了字体拆分,又富于想象,且修辞得当,表达也有一定的文采。)
这道题考查语言的生动和修辞及仿写,是对字词学习的检测。前半句是拆字,同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后半句对前半句进行解说、补充,是语意的递进与引申。我先让学生按要求,仿例句尽心解字,力出新意。然而当我将参考答案与精彩拆解显现出来的时候,还是引得他们的好奇与赞叹,一堂原本“枯燥”的字词课忽而变得灵动起来。于是继续解构一些常见汉字,力求出新意出精彩。又如:“劣”,干事偷懒,“少”出“力”,结果自然就不好;“品”,经得起众人之“口”,便是有品之人;“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被人看扁;“意”,顶天立地,心上有一轮太阳,思想就不再流浪;“蝉”,一只虫子的个人演唱会,就把整个夏天吵得沸沸扬扬。
字词“微”解就是指对文字形体加以离合、增损或只假借字形而生成新意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通过化形、借音、衍义三种手法表达不便直说的思想内容,打破固定的语意,产生翻新的效果;也可以使说话婉转,增强趣味性,从而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第二,人物“微”评
“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经十一年了。一个个真实的人和一件件动人的事,及其背后所包含的精神,让整个中国为之感动,让无数的观众为之动容。而主持人在颁奖晚会上宣读的颁奖词,其实就是一则则“人物微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写给中国女排的颁奖词:“曾经沸腾了一代人的热血,也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长达20年的期待。2004年的一天,于无声处,绝地反击。是她们,让最后的希望攀援着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记重扣敲开欢庆的锣鼓。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
又如写给作家巴金的颁奖词:“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颁奖词高度概括,简洁精炼;词吻意合,富有特色;语句清新,文笔优美;言志寓义,饱含深情。既描述事实,更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等,文字又均在100左右,具有流行微博的一切特点。特别是语句长短结合,风格刚柔并济,抒情、描写、议论各有侧重,有的还恰当引用了一些名诗名句,尺幅之间,神彩飞扬,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于是,我设计了人物微评系列“微语文”。在每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之时,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努力体会,模仿写作,像写微博一样地写一写历史人物评价。学生在模拟感受之后写作,佳作纷呈,如:
李白:你,从盛唐诗中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你,向历史深处走去,秀口一吐,半个盛唐。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风度万种,仗剑独行。轻舟一解,长江就诗意奔腾;亮丽的文字,刺痛了一双双习惯黑暗的眼睛。
司马迁:不惮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但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摧残的英雄却世间少有。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
鲁迅: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弃医从文,把边缘人群唤醒;以笔代刀,令魔鬼无处躲藏。句句祝福,声声呐喊,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你的精神没有化为尘埃,并且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
第三,名著“微”读
新生代学生对于经典名著总是敬而远之,如何引导他们走近经典,崇尚经典, 我发现“微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就是我的名著微读系列“微语文”。
“微语文”,是教学过程中微型化了的阅读、描述、记录、传递等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形式。譬如微博,即“微型博客”“一句话博客”,在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等,因为文字的限制(一般少于140字),具有微型化的特点,非常适合语文课堂文本解读、文意分享、文旨争鸣,更适合记录学习上的跌宕起伏,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等。
第一,字词“微”解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但是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冲击,新生代学生的字词概念开始模糊以致混乱。古人有云:“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又如一些语文有识之士所言:“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对字词的音、形、义的理解、掌握,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松。”
针对上述情况,我在语文课堂就设计了字词微解系列“微语文”,通过汉字拆分,意解汉字,探寻汉字的新境界。如以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仿写题为例的“微”解教学: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
(2)舒:
参考作答:尘:(1)当泥土以最谦卑、微小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它便成了四处飞扬的精灵;(2) 沙土很微小,却可以掩埋辉煌灿烂的文明。舒:(1)它在向人们诉说着,只有懂得舍弃和给予的人,才会活得从容畅快,精神豪迈;(2)舍我其谁?伟大作家的豪言壮语。(既扣住了字体拆分,又富于想象,且修辞得当,表达也有一定的文采。)
这道题考查语言的生动和修辞及仿写,是对字词学习的检测。前半句是拆字,同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后半句对前半句进行解说、补充,是语意的递进与引申。我先让学生按要求,仿例句尽心解字,力出新意。然而当我将参考答案与精彩拆解显现出来的时候,还是引得他们的好奇与赞叹,一堂原本“枯燥”的字词课忽而变得灵动起来。于是继续解构一些常见汉字,力求出新意出精彩。又如:“劣”,干事偷懒,“少”出“力”,结果自然就不好;“品”,经得起众人之“口”,便是有品之人;“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被人看扁;“意”,顶天立地,心上有一轮太阳,思想就不再流浪;“蝉”,一只虫子的个人演唱会,就把整个夏天吵得沸沸扬扬。
字词“微”解就是指对文字形体加以离合、增损或只假借字形而生成新意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通过化形、借音、衍义三种手法表达不便直说的思想内容,打破固定的语意,产生翻新的效果;也可以使说话婉转,增强趣味性,从而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第二,人物“微”评
“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经十一年了。一个个真实的人和一件件动人的事,及其背后所包含的精神,让整个中国为之感动,让无数的观众为之动容。而主持人在颁奖晚会上宣读的颁奖词,其实就是一则则“人物微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写给中国女排的颁奖词:“曾经沸腾了一代人的热血,也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长达20年的期待。2004年的一天,于无声处,绝地反击。是她们,让最后的希望攀援着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记重扣敲开欢庆的锣鼓。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
又如写给作家巴金的颁奖词:“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颁奖词高度概括,简洁精炼;词吻意合,富有特色;语句清新,文笔优美;言志寓义,饱含深情。既描述事实,更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等,文字又均在100左右,具有流行微博的一切特点。特别是语句长短结合,风格刚柔并济,抒情、描写、议论各有侧重,有的还恰当引用了一些名诗名句,尺幅之间,神彩飞扬,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于是,我设计了人物微评系列“微语文”。在每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之时,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努力体会,模仿写作,像写微博一样地写一写历史人物评价。学生在模拟感受之后写作,佳作纷呈,如:
李白:你,从盛唐诗中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你,向历史深处走去,秀口一吐,半个盛唐。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风度万种,仗剑独行。轻舟一解,长江就诗意奔腾;亮丽的文字,刺痛了一双双习惯黑暗的眼睛。
司马迁:不惮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但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摧残的英雄却世间少有。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
鲁迅: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弃医从文,把边缘人群唤醒;以笔代刀,令魔鬼无处躲藏。句句祝福,声声呐喊,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你的精神没有化为尘埃,并且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
第三,名著“微”读
新生代学生对于经典名著总是敬而远之,如何引导他们走近经典,崇尚经典, 我发现“微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就是我的名著微读系列“微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