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儿童”。这些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在自己多年的农村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沟通、引导、鼓励、表扬;教育
一、建档案,便沟通
每年的学期初,我都会利用班会时间非常详细地记录班级内留守学生的个人信息、家长信息以及在家法定监护人的信息,并分栏造册。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档案”,对外出务工农民家庭的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掌握留守儿童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通过Q群或微信群建立起“班主任—家长”的班级联系网。通过Q群或微信群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使家长放心打工,家长也可以通过班级Q群或微信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你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群,通过它,家长时时从整体上“追踪”到自己孩子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其思想动态,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孩子也通过它及时和父母谈心,增进了亲情关系,使他们感受到了远在外地的父母那浓浓的思念及关爱。情感上得到了慰藉,孩子们的学习也更有了动力。
二、用心愛,多引导
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在班主任工作中,应把对学生的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留守儿童来说,因为父母的照顾和关爱不足,他们更容易失去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信心,甚至有的还沾染坏习惯。他们更缺少关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与生存环境问题,和“留守儿童”谈心交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弥补这些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
我们班有一名留守儿童,纪律和成绩都很差,还经常不来上学,附近村里丢了东西也是先想到他。几次联系家长(父母离异,和他爸爸一起生活,他爸长期在外打工,暂时住姑妈家),家长表示无可奈何。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心平气和的跟他聊天,他喜欢上网,我就利用网络上的优秀留守学生成长事例感染他,利用网络上的堕落留守学生违法事例警告他、提醒他。让他通过网络电影了解在外打拼父母的艰辛。我还通过网络视频特意录制了一段他远在千里的父亲在外打工的场景,视频中父亲表达了对儿子的牵挂与期望。看到父亲落泪时,这个孩子也早已泣不成声,我把他紧紧地搂在了怀里。经过我多次的努力,如今的他虽然成绩还没有名列前茅,但是他在循序渐进,班里打闹调皮甚至逃学的学生里再也没有他的身影。是啊,特别的孩子要给予特别的关爱,爱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三、利用活动,多鼓励
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一起合作,使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属感。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收获了成就感,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大部分留守儿童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班主任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我经常在课内、课外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等,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我们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了由于留守而缺失的亲情。
四、寻找机会,多表扬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一些错误,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我们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班主任应冷静对待问题留守孩子,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
总之,农村小学班主任班主任要加倍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获得同样的色彩、同样的精彩健康、愉快地成长。只要的班主任能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能“润物无声”。
关键词:留守儿童;沟通、引导、鼓励、表扬;教育
一、建档案,便沟通
每年的学期初,我都会利用班会时间非常详细地记录班级内留守学生的个人信息、家长信息以及在家法定监护人的信息,并分栏造册。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档案”,对外出务工农民家庭的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掌握留守儿童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通过Q群或微信群建立起“班主任—家长”的班级联系网。通过Q群或微信群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使家长放心打工,家长也可以通过班级Q群或微信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你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群,通过它,家长时时从整体上“追踪”到自己孩子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其思想动态,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孩子也通过它及时和父母谈心,增进了亲情关系,使他们感受到了远在外地的父母那浓浓的思念及关爱。情感上得到了慰藉,孩子们的学习也更有了动力。
二、用心愛,多引导
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在班主任工作中,应把对学生的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留守儿童来说,因为父母的照顾和关爱不足,他们更容易失去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信心,甚至有的还沾染坏习惯。他们更缺少关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与生存环境问题,和“留守儿童”谈心交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弥补这些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
我们班有一名留守儿童,纪律和成绩都很差,还经常不来上学,附近村里丢了东西也是先想到他。几次联系家长(父母离异,和他爸爸一起生活,他爸长期在外打工,暂时住姑妈家),家长表示无可奈何。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心平气和的跟他聊天,他喜欢上网,我就利用网络上的优秀留守学生成长事例感染他,利用网络上的堕落留守学生违法事例警告他、提醒他。让他通过网络电影了解在外打拼父母的艰辛。我还通过网络视频特意录制了一段他远在千里的父亲在外打工的场景,视频中父亲表达了对儿子的牵挂与期望。看到父亲落泪时,这个孩子也早已泣不成声,我把他紧紧地搂在了怀里。经过我多次的努力,如今的他虽然成绩还没有名列前茅,但是他在循序渐进,班里打闹调皮甚至逃学的学生里再也没有他的身影。是啊,特别的孩子要给予特别的关爱,爱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三、利用活动,多鼓励
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一起合作,使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属感。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收获了成就感,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大部分留守儿童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班主任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我经常在课内、课外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等,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我们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了由于留守而缺失的亲情。
四、寻找机会,多表扬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一些错误,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我们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班主任应冷静对待问题留守孩子,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
总之,农村小学班主任班主任要加倍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获得同样的色彩、同样的精彩健康、愉快地成长。只要的班主任能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能“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