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子粒色素稳定性比较研究

来源 :玉米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比色法对两种玉米子粒花色苷色素的色谱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星赤糯1号玉米子粒色素最大吸收峰为506 nm,酸性条件下为酒红色;黑包公鲜玉米子粒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为528 nm,酸性条件下为玫瑰红色.两种玉米子粒花色苷色素对室内散射光、温度(20℃~60℃)、食盐、蔗糖、葡萄糖、维生素C、柠檬酸、乙酸、防腐剂苯甲酸钠(C_7H_5NaO_2)以及Mg~(2+)、Zn~(2+)、Mn~(2+)、Ca~(2+)、K~+、Na~+均表现稳定,对室外自然光、氧化剂H_2O_2(30%)、还原剂亚硫酸钠(Na_2SO_3)以及Fe~(3+)、Fe~(2+)、Cu~(2+)表现不稳定.
其他文献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节约能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外围护结构方面说明
研究了Rose bengal处理对菠菜类囊体膜及PSⅡ颗粒的叶绿素荧光发射光谱、蛋白质内源荧光发射光谱及DCIP光还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线态氧可改变类囊体膜的结构,并且可破坏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对大鼠心缺血再灌(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卵巢切除后,随机分成C组(I/R假手术组)、I/R组和I/R+E2组(17β-雌二醇预处理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2001-2005年山西省临县布病有散在发生,2006年发病例数明显上升(107例),2007年7月1日至2008
根据实际生产采取合理的施肥、灌溉措施,充分掌握蔬菜等农作物的生物特性,利用物理和生物特性预防病虫害,降低农药的使用,避免滥用药物,不断提高蔬菜安全性,确保无公害蔬菜真
通常猪流感病毒是指在猪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或从病毒基因进化分析上类似于以往分离的猪流感病毒.1930年Shope和Lemis[1]首次从猪体内分离出流感病毒.1974年Smith等[2]从人体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3种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基腺嘌呤(6BA)、赤霉素(GA3)、a萘乙酸(NAA)对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开花及内源激素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
[目的]探索从黄芪中同时获取皂甙、黄酮和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根据皂甙、黄酮和多糖3种有效成分溶解度的差异,先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黄芪中的皂甙和黄酮,再用蒸馏水提取药渣
通过对优质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实践的总结,提出了包括新组合选育方面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
玉米灰斑病由尾孢菌引起.尾孢菌在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培养基上能够产生分生孢子.采用注射法可以进行人工接种,空气湿度大、温度适宜条件下利于病害发生.参考玉米大、小斑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