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亚欧双向辐射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正逐渐形成,因而,中、俄、日、韩、蒙等国家的物流业发展将面临重大历史机遇。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以中韩两国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辽宁与韩国的经贸发展前景及物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为补齐辽宁对外开放短板,构建向北开放的新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一带一路”;物流合作;对韩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9)12-0062-06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国都在为增强竞争优势而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国际物流业的合作成为推进国际贸易发展、增强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物流产业这一基础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对国内物流业发展做出一系列重大规划,致力于推进我国物流业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合作,提高物流业的国际化程度[1][2]。
近年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积极参与,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合作机遇。其中,韩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国内物流产业发展,与我国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强化韩国作为东北亚物流中心的地位[3]。与此同时,中韩物流领域的合作为辽宁省向北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辽宁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基础设施良好,物流实力雄厚。应认真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积极融入辽—韩—欧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激发辽宁自贸区与国际物流运输的活力。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辽宁与韩国物流合作基础
(一)中蒙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推进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已签署政府间“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文件170份。中国同亚欧多国之间积极开展经济合作走廊与海上港口通道建设[4]。已形成了北线、中线、南线、中心线多条通畅安全高效的中欧国际物流运输通道。2014年9月中国提出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倡议获得俄方和蒙方积极响应[5]。俄罗斯欧亚大铁路和蒙古跨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与“一带一路”实现对接。2011年中欧班列仅开通17列,到2016年通过中欧班列的贸易总额已达到170亿美元,截至2018年,列车开行超过12000列。
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环渤海地区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交通体系。辽宁省率先在省域层面探索创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6],同时大力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充分利用亚欧大陆桥的陆海枢纽优势,积极开展同东北亚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建设“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等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韩国积极参与其中,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构建的亚欧大陆物流通道体系已开通对外海陆联运、集装箱定期运输航路及航空运输线。2008年营口港中俄通道、经营口港从满洲里出境的日韩货物海铁联运通道形成。2015年大连开行经满洲里口岸的中欧班列,2017年韩国班列开通运营,中俄、中欧班列此后相继开通,实现了韩国经辽宁跨境直达中亚与欧洲。东北亚地区物流合作的交通运输条件已粗具规模。日、韩、东南亚与欧洲国家双向的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已经初步形成,进一步打通了连接辽韩蒙俄欧的海陆运输走廊。
(二)中韩经贸关系不断升温
中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交,贸易往来逐渐频繁,贸易额逐渐增长,以年平均24%的增速提升。中国成为韩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受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影响,中韩双边贸易存在剧烈的波动性。近十年,中国与韩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1-2014年,两国贸易总额迅速上涨到2904.42亿美元。2014年至今中韩间贸易波动增长见图1。总体来看,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两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
在此背景下,辽宁省与韩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截止到2017年辽宁与韩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上升到近100亿美元。二者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的形成,直接影响带动了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整体产业结构优化。
结合中韩贸易现状,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辽宁与韩国贸易发展状况作简要分析(见图2):
1.辽宁与韩国进出口总额总体趋势不断上升。从2010年到2017年,辽宁与韩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中韩贸易总额持续快速上升背景下也不断增长。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韩贸易受到波及,辽宁与韩国的贸易深受影响。此后我国积极应对危机,辽宁通过一系列措施,很快扭转了与韩国的贸易下降趋势。2011年辽宁与韩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86.52亿美元,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最高值。此后辽宁对韩国的贸易增速放缓,总体发展趋势良好。2014年后受国内通胀压力影响辽宁对韩出口减少,2016年受萨德事件影响,中韩贸易额缩水,辽宁与韩国的经济活动也受到影响。
2.出口额增速放缓、进口额稳定增长。辽宁对韩国的出口总额经历了2010-2012年持续增长、2012-2014年出口发展停滞后,自2014-2017年出现负增长后迅速恢复增长。2010-2017年进口总额总体平稳增长。
3.辽宁多年处于对韩贸易顺差,收支趋向均衡。辽韩贸易收支情况总体趋向平衡。中国在2010-2017年期间一直处于入超,但辽宁总体上对韩处于出超地位。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辽宁与韩国物流合作现状
(一)辽宁港口物流与韩国合作现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辽宁投入使用的生产性码头泊位增加39个,港口码头长度增长15.96%,港口的货物吞吐能力翻1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950万TEU,极大增强了辽宁省沿海地带的经贸物流能力(见表1)。
辽宁沿海六个城市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开放程度以及各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与韩国的物流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其中,大连港较其他港口经济腹地广,万吨级泊位数最多,港口承载能力强。营口港发展综合物流潜力巨大。盘锦港、葫芦岛港经济腹地较小、锦州港部分数据缺失,但通过对比货物年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与万吨级深水泊位数据,其综合通过能力较弱。(见表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大连积极融入開放新格局,实现了“辽-满-欧”班列常态化运营。2018年上半年,大连市对外发展的质量和内外联动性提升,1-6月大连市共实现进出口额2243.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6%;全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03家,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9.15亿美元;全市境外投资备案项目3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6.99亿美元,同比增长167.82%。
辽宁各港口与韩国物流合作情况也各异,大连港对韩物流主要运输货种为金属矿石、钢铁、石油、粮食、煤炭、杂货等;营口港对韩物流主要运输货种为煤炭、矿石、石油、钢铁、粮食等。(见表3)
(二)国际运输通道与韩国物流合作现状
中方在中俄蒙元首会晤中提出打造能够互利共赢的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倡议得到俄罗斯、蒙古的认同以来,依托陆上铁路、公路与陆海联运航线,由“海陆空”运输方式、输电通信组成的国际物流交通走廊已经形成。在中俄蒙国际通道建设过程中辽宁目前构建了包括经满洲里口岸的“营满欧”“沈满欧”“盘满欧”,大连为起点的“辽满欧”和“辽新欧”“辽蒙欧”共六条能够便捷高效辐射东北、内蒙古联通东北亚、北亚、欧洲的物流通道线路。大连、沈阳、营口、盘锦等已成为该通道东方起点的重要支柱城市。韩国以贸易立国,对物流业发展规划尤为重视。中国与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签订以来,两国合作步伐加快。在实现双方物流战略对接合作基础上,建立国际物流发展制度,培育扩大国际物流市场,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而增强地区国际物流核心竞争力,最大化投入产出,实现辽宁与韩国双赢,东北亚地区共赢局面。中韩物流合作与两国之间经济关系息息相关,自中韩两国建交以来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合作日益深入,双方经济互补性不断增强,2016年中韩自贸协定正式实施以来,韩国与辽宁在经济上的联系更加密切,韩国在积极发展本国物流产业同时也不断加强与辽宁物流网络的衔接。陆路方面与大连至欧洲铁路线连接,通过每周稳定运营多班次的“三星班列”,直达俄罗斯的沃尔西诺,实现了与欧洲的直接联通。此外也依靠大连经满洲里口岸,打通了韩国通往俄罗斯新利佩茨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的陆路物流通道。海路航运方面,韩国通过与大连港、营口港的海陆联运,拓展联通东北直达欧洲的铁路运输网络,打造了一条可通过海铁联运模式联通黄渤海至欧洲的海陆运输走廊。航空通道方面,中韩自2018年底实现了韩欧双线运行,提高了韩欧航班的通航频率,大大缓解了韩国飞往欧洲的运输压力。中韩之间的物流合作,尤其是辽韩之间的合作为进一步优化扩大东北亚地区海陆空运输网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辽宁与韩国物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辽宁与韩国物流发展受国际国内经贸大环境影响明显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步速放缓,国际经济大环境恶化,多数国家对国际市场的预期不高,兴起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经济目前进入转型期,增速放缓。辽宁进出口额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对辽韩进一步物流合作造成不利影响。国际外汇市场波动频繁,给出口企业尤其是辽宁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影响,出口价格优势缩小。许多中小型企业不能迅速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小微企业因其特性又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导致其出口受阻,部分中小企业难以为继最终倒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辽宁的对外贸易增长。近些年来辽宁虽努力走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困境,对产业结构大力进行调整。但是受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原材料商品比重仍然很大,出口结构不够优化。
(二)辽宁港口对韩物流过程中存在港口资源配置不合理,港口布局不科学,彼此竞争激烈,产能结构性过剩,建设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2016年6大港口中,丹东港的货运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是锦州港的1.78倍和2.33倍,但两港口的万吨级深水泊位港分别为25个和21个,与丹东港货运能力不相符。特别是营口港,2016年货运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占大连港当年的79.91%和63.51%,但深水港口泊位较大连港差距巨大,凸显出辽宁省深水岸线开发利用不充分,深水泊位资源分配不合理。辽宁6大沿海港口中,大连港与营口港经济腹地相同,且与其他四个港口经济腹地互有重叠。各港口分别属于不同城市的管辖,各地方政府在港口建设中缺乏协作规划。国际物流业务中,为保护地方经济发展,加之相同经济腹地的港口争夺有限的货源,抢夺物流资源的情况不可避免。辽宁近年大力对港口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辽宁港口开发过程中主副功能搭配雷同,造成货源严重分流。建设投资加速情况下,投入产出失衡,将进一步加剧港口产能过剩。
(三)跨境物流运输效率较低,空运、海运衔接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尽管当前韩国借道辽宁入关直达欧洲的物流通道已经打通,但仍以陆路通道的货物运输为主要方式,海运方式也多以海铁联运方式起到辅助转接陆路网络的作用,航空运输方面的合作仍是空白。另外,中韩之间物流发展在市场环境、政策制度、基础设施水平、运营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相较于韩国,国内市场体量大,经贸物流量大,对物流运输的需求更大。尽管韩国近年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是铁路、海港、航空等交通干线设施不足,很难在合作实施中做到高效统一,使得在跨境物流过程中存在双方信息不畅通、管理混乱,严重影响运输效率的提高。
(四)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匮乏
当前物流领域的人才缺乏,尤其是精通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近几年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展跨境贸易,每年需要精通现代贸易理论与实务、现代物流运作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近百万,然而,据权威调查机构调查,此类人才一直奇缺,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主要是外国留学归来,国内在这方面的教育培训无法满足需求。其次,国内培养的此类人才综合素质水平差异明显,业务、知识、能力较差。国内现行的物流学科教育模式落后,跟不上现代物流发展节奏。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辽宁与韩国物流合作的建议 发展国际物流业的关键是基础设施[11]。“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辽宁与韩国物流合作应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前提。为了在东北亚建立国际化的物流中心,双方必须加大物流设施建设投资,整合升级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辽宁与韩国加强技术合作中,必须注意加快电子化物流技术开发,建立低成本、高效率、高利润的物流体系,提升东北亚地区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推进中韩物流标准化技术合作,有助于简化贸易手续,减少贸易争端,具有战略性现实意义。
结合辽宁与韩国的发展实际,双方对建成东北亚物流网络都有强烈需求。辽宁与韩国正积极合作,以期通过联通地区有关国家物流战略,构建国际物流网络体系的合作平台[12]。这一举措将成为东北亚地区国家间物流合作的最有效途径。东北亚各国结合自身优势,加强多种渠道交流,积极促成双方物流战略实现对接,推进东北亚物流的一体化进程。
(一)合理控制国际贸易差额,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有助于推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应在推动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基础上,努力维持本国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避免过度入超和出超两个极端对本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开展广泛经贸协作,减少贸易壁垒,努力通过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世界经济发展活力。当前我国在与韩国贸易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努力推动双方贸易增长,也要努力缩小对韩的进出口贸易差额。辽宁应努力在保持双方进出口均衡发展局面前提下,优化对韩出口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创新区域物流合作机制,提升国际物流通道管理的协调能力
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应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作为东北亚地区“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主要参与者,中国与韩国应该重点加强与蒙古、俄罗斯和欧洲的沟通。协调互通,增加物流通道吞吐能力,满足物流增值的实际需求、挖掘亚太市场的潜力。
(三)构建国际海陆联运一體化信息共享平台
为保障国内与国际物流通道的顺畅运行,需加大物流产业对外开放力度。国际物流通道开放程度提高,打破彼此物流信息交流屏障,建立一个可以容纳多种运输方式信息共享的国际交互平台。目前的中欧多种运输方式之间、境内外物流间信息传递滞后,物流全程掌控能力薄弱。急需建立运输货品统一的单证格式与运输标准,保证运输过程顺畅。通过以上手段拓展辽-韩-欧物流通道发展空间。
(四)合理规划,突出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辽宁港口建设过程中各港口间同质化严重、相同经济腹地港口的重复建设等加剧港口间竞争,缺乏沟通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沿海港口在陆海运输通道建设中,一方面,要统筹合理规划,调整港口功能搭配,根据不同港口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港口功能,尽力避免港口同质化造成的竞争。另一方面,各港口要突出优势、加强合作,提供各有特色的港口物流服务。整合辽宁沿海港口资源,按港口发展需求进行泊位、深水泊位建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转变服务功能,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与港口对经济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
(五)培养能够满足新形势的物流人才
越来越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也在不断发展,国际国内物流行业运营都急需物流专门人才。在此背景下,高校培养电商物流人才,要注重对学生跨境电商物流管理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信息捕捉和信息应用能力的物流人才。教学过程中课程知识体系要适应需求不断优化,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总之要全方面做好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促进辽宁国际物流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09-03/13/content_1259194.htm,2009-03-13.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04/content_9120.htm,2014-09-12.
[3]周良毅.韩国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研究[J].物流技术,2005,(02).
[4]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摘选)[J].地理教育,2016,(05).
[5]李建军,孙慧.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6,(06).
[6]苗长青,王鹏智.辽宁沿海经济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对外贸易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33).
[7]辽宁自贸区正式揭牌,东北振兴再添新引擎[J].辽宁经济,2017,(04).
[8]李东嵘,韩增林,何玮.辽宁省沿海港口物流的地域差异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3).
[9]王飞.现代物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D].青岛大学,2008.
[10]何桂芳.基于非合作博弈模型的港口竞争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11]杨桂丽.交通运输物流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12]金汉信,乔均.基于韩国物流发展战略的东北亚物流合作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6,(11).
责任编辑 魏亚男
[关键词]“一带一路”;物流合作;对韩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9)12-0062-06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国都在为增强竞争优势而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国际物流业的合作成为推进国际贸易发展、增强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物流产业这一基础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对国内物流业发展做出一系列重大规划,致力于推进我国物流业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合作,提高物流业的国际化程度[1][2]。
近年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积极参与,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合作机遇。其中,韩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国内物流产业发展,与我国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强化韩国作为东北亚物流中心的地位[3]。与此同时,中韩物流领域的合作为辽宁省向北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辽宁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基础设施良好,物流实力雄厚。应认真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积极融入辽—韩—欧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激发辽宁自贸区与国际物流运输的活力。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辽宁与韩国物流合作基础
(一)中蒙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推进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已签署政府间“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文件170份。中国同亚欧多国之间积极开展经济合作走廊与海上港口通道建设[4]。已形成了北线、中线、南线、中心线多条通畅安全高效的中欧国际物流运输通道。2014年9月中国提出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倡议获得俄方和蒙方积极响应[5]。俄罗斯欧亚大铁路和蒙古跨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与“一带一路”实现对接。2011年中欧班列仅开通17列,到2016年通过中欧班列的贸易总额已达到170亿美元,截至2018年,列车开行超过12000列。
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环渤海地区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交通体系。辽宁省率先在省域层面探索创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6],同时大力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充分利用亚欧大陆桥的陆海枢纽优势,积极开展同东北亚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建设“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等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韩国积极参与其中,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构建的亚欧大陆物流通道体系已开通对外海陆联运、集装箱定期运输航路及航空运输线。2008年营口港中俄通道、经营口港从满洲里出境的日韩货物海铁联运通道形成。2015年大连开行经满洲里口岸的中欧班列,2017年韩国班列开通运营,中俄、中欧班列此后相继开通,实现了韩国经辽宁跨境直达中亚与欧洲。东北亚地区物流合作的交通运输条件已粗具规模。日、韩、东南亚与欧洲国家双向的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已经初步形成,进一步打通了连接辽韩蒙俄欧的海陆运输走廊。
(二)中韩经贸关系不断升温
中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交,贸易往来逐渐频繁,贸易额逐渐增长,以年平均24%的增速提升。中国成为韩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受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影响,中韩双边贸易存在剧烈的波动性。近十年,中国与韩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1-2014年,两国贸易总额迅速上涨到2904.42亿美元。2014年至今中韩间贸易波动增长见图1。总体来看,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两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
在此背景下,辽宁省与韩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截止到2017年辽宁与韩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上升到近100亿美元。二者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的形成,直接影响带动了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整体产业结构优化。
结合中韩贸易现状,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辽宁与韩国贸易发展状况作简要分析(见图2):
1.辽宁与韩国进出口总额总体趋势不断上升。从2010年到2017年,辽宁与韩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中韩贸易总额持续快速上升背景下也不断增长。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韩贸易受到波及,辽宁与韩国的贸易深受影响。此后我国积极应对危机,辽宁通过一系列措施,很快扭转了与韩国的贸易下降趋势。2011年辽宁与韩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86.52亿美元,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最高值。此后辽宁对韩国的贸易增速放缓,总体发展趋势良好。2014年后受国内通胀压力影响辽宁对韩出口减少,2016年受萨德事件影响,中韩贸易额缩水,辽宁与韩国的经济活动也受到影响。
2.出口额增速放缓、进口额稳定增长。辽宁对韩国的出口总额经历了2010-2012年持续增长、2012-2014年出口发展停滞后,自2014-2017年出现负增长后迅速恢复增长。2010-2017年进口总额总体平稳增长。
3.辽宁多年处于对韩贸易顺差,收支趋向均衡。辽韩贸易收支情况总体趋向平衡。中国在2010-2017年期间一直处于入超,但辽宁总体上对韩处于出超地位。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辽宁与韩国物流合作现状
(一)辽宁港口物流与韩国合作现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辽宁投入使用的生产性码头泊位增加39个,港口码头长度增长15.96%,港口的货物吞吐能力翻1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950万TEU,极大增强了辽宁省沿海地带的经贸物流能力(见表1)。
辽宁沿海六个城市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开放程度以及各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与韩国的物流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其中,大连港较其他港口经济腹地广,万吨级泊位数最多,港口承载能力强。营口港发展综合物流潜力巨大。盘锦港、葫芦岛港经济腹地较小、锦州港部分数据缺失,但通过对比货物年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与万吨级深水泊位数据,其综合通过能力较弱。(见表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大连积极融入開放新格局,实现了“辽-满-欧”班列常态化运营。2018年上半年,大连市对外发展的质量和内外联动性提升,1-6月大连市共实现进出口额2243.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6%;全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03家,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9.15亿美元;全市境外投资备案项目3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6.99亿美元,同比增长167.82%。
辽宁各港口与韩国物流合作情况也各异,大连港对韩物流主要运输货种为金属矿石、钢铁、石油、粮食、煤炭、杂货等;营口港对韩物流主要运输货种为煤炭、矿石、石油、钢铁、粮食等。(见表3)
(二)国际运输通道与韩国物流合作现状
中方在中俄蒙元首会晤中提出打造能够互利共赢的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倡议得到俄罗斯、蒙古的认同以来,依托陆上铁路、公路与陆海联运航线,由“海陆空”运输方式、输电通信组成的国际物流交通走廊已经形成。在中俄蒙国际通道建设过程中辽宁目前构建了包括经满洲里口岸的“营满欧”“沈满欧”“盘满欧”,大连为起点的“辽满欧”和“辽新欧”“辽蒙欧”共六条能够便捷高效辐射东北、内蒙古联通东北亚、北亚、欧洲的物流通道线路。大连、沈阳、营口、盘锦等已成为该通道东方起点的重要支柱城市。韩国以贸易立国,对物流业发展规划尤为重视。中国与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签订以来,两国合作步伐加快。在实现双方物流战略对接合作基础上,建立国际物流发展制度,培育扩大国际物流市场,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而增强地区国际物流核心竞争力,最大化投入产出,实现辽宁与韩国双赢,东北亚地区共赢局面。中韩物流合作与两国之间经济关系息息相关,自中韩两国建交以来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合作日益深入,双方经济互补性不断增强,2016年中韩自贸协定正式实施以来,韩国与辽宁在经济上的联系更加密切,韩国在积极发展本国物流产业同时也不断加强与辽宁物流网络的衔接。陆路方面与大连至欧洲铁路线连接,通过每周稳定运营多班次的“三星班列”,直达俄罗斯的沃尔西诺,实现了与欧洲的直接联通。此外也依靠大连经满洲里口岸,打通了韩国通往俄罗斯新利佩茨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的陆路物流通道。海路航运方面,韩国通过与大连港、营口港的海陆联运,拓展联通东北直达欧洲的铁路运输网络,打造了一条可通过海铁联运模式联通黄渤海至欧洲的海陆运输走廊。航空通道方面,中韩自2018年底实现了韩欧双线运行,提高了韩欧航班的通航频率,大大缓解了韩国飞往欧洲的运输压力。中韩之间的物流合作,尤其是辽韩之间的合作为进一步优化扩大东北亚地区海陆空运输网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辽宁与韩国物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辽宁与韩国物流发展受国际国内经贸大环境影响明显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步速放缓,国际经济大环境恶化,多数国家对国际市场的预期不高,兴起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经济目前进入转型期,增速放缓。辽宁进出口额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对辽韩进一步物流合作造成不利影响。国际外汇市场波动频繁,给出口企业尤其是辽宁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影响,出口价格优势缩小。许多中小型企业不能迅速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小微企业因其特性又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导致其出口受阻,部分中小企业难以为继最终倒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辽宁的对外贸易增长。近些年来辽宁虽努力走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困境,对产业结构大力进行调整。但是受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原材料商品比重仍然很大,出口结构不够优化。
(二)辽宁港口对韩物流过程中存在港口资源配置不合理,港口布局不科学,彼此竞争激烈,产能结构性过剩,建设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2016年6大港口中,丹东港的货运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是锦州港的1.78倍和2.33倍,但两港口的万吨级深水泊位港分别为25个和21个,与丹东港货运能力不相符。特别是营口港,2016年货运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占大连港当年的79.91%和63.51%,但深水港口泊位较大连港差距巨大,凸显出辽宁省深水岸线开发利用不充分,深水泊位资源分配不合理。辽宁6大沿海港口中,大连港与营口港经济腹地相同,且与其他四个港口经济腹地互有重叠。各港口分别属于不同城市的管辖,各地方政府在港口建设中缺乏协作规划。国际物流业务中,为保护地方经济发展,加之相同经济腹地的港口争夺有限的货源,抢夺物流资源的情况不可避免。辽宁近年大力对港口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辽宁港口开发过程中主副功能搭配雷同,造成货源严重分流。建设投资加速情况下,投入产出失衡,将进一步加剧港口产能过剩。
(三)跨境物流运输效率较低,空运、海运衔接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尽管当前韩国借道辽宁入关直达欧洲的物流通道已经打通,但仍以陆路通道的货物运输为主要方式,海运方式也多以海铁联运方式起到辅助转接陆路网络的作用,航空运输方面的合作仍是空白。另外,中韩之间物流发展在市场环境、政策制度、基础设施水平、运营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相较于韩国,国内市场体量大,经贸物流量大,对物流运输的需求更大。尽管韩国近年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是铁路、海港、航空等交通干线设施不足,很难在合作实施中做到高效统一,使得在跨境物流过程中存在双方信息不畅通、管理混乱,严重影响运输效率的提高。
(四)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匮乏
当前物流领域的人才缺乏,尤其是精通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近几年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展跨境贸易,每年需要精通现代贸易理论与实务、现代物流运作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近百万,然而,据权威调查机构调查,此类人才一直奇缺,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主要是外国留学归来,国内在这方面的教育培训无法满足需求。其次,国内培养的此类人才综合素质水平差异明显,业务、知识、能力较差。国内现行的物流学科教育模式落后,跟不上现代物流发展节奏。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辽宁与韩国物流合作的建议 发展国际物流业的关键是基础设施[11]。“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辽宁与韩国物流合作应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前提。为了在东北亚建立国际化的物流中心,双方必须加大物流设施建设投资,整合升级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辽宁与韩国加强技术合作中,必须注意加快电子化物流技术开发,建立低成本、高效率、高利润的物流体系,提升东北亚地区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推进中韩物流标准化技术合作,有助于简化贸易手续,减少贸易争端,具有战略性现实意义。
结合辽宁与韩国的发展实际,双方对建成东北亚物流网络都有强烈需求。辽宁与韩国正积极合作,以期通过联通地区有关国家物流战略,构建国际物流网络体系的合作平台[12]。这一举措将成为东北亚地区国家间物流合作的最有效途径。东北亚各国结合自身优势,加强多种渠道交流,积极促成双方物流战略实现对接,推进东北亚物流的一体化进程。
(一)合理控制国际贸易差额,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有助于推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应在推动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基础上,努力维持本国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避免过度入超和出超两个极端对本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开展广泛经贸协作,减少贸易壁垒,努力通过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世界经济发展活力。当前我国在与韩国贸易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努力推动双方贸易增长,也要努力缩小对韩的进出口贸易差额。辽宁应努力在保持双方进出口均衡发展局面前提下,优化对韩出口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创新区域物流合作机制,提升国际物流通道管理的协调能力
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应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作为东北亚地区“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主要参与者,中国与韩国应该重点加强与蒙古、俄罗斯和欧洲的沟通。协调互通,增加物流通道吞吐能力,满足物流增值的实际需求、挖掘亚太市场的潜力。
(三)构建国际海陆联运一體化信息共享平台
为保障国内与国际物流通道的顺畅运行,需加大物流产业对外开放力度。国际物流通道开放程度提高,打破彼此物流信息交流屏障,建立一个可以容纳多种运输方式信息共享的国际交互平台。目前的中欧多种运输方式之间、境内外物流间信息传递滞后,物流全程掌控能力薄弱。急需建立运输货品统一的单证格式与运输标准,保证运输过程顺畅。通过以上手段拓展辽-韩-欧物流通道发展空间。
(四)合理规划,突出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辽宁港口建设过程中各港口间同质化严重、相同经济腹地港口的重复建设等加剧港口间竞争,缺乏沟通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沿海港口在陆海运输通道建设中,一方面,要统筹合理规划,调整港口功能搭配,根据不同港口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港口功能,尽力避免港口同质化造成的竞争。另一方面,各港口要突出优势、加强合作,提供各有特色的港口物流服务。整合辽宁沿海港口资源,按港口发展需求进行泊位、深水泊位建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转变服务功能,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与港口对经济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
(五)培养能够满足新形势的物流人才
越来越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也在不断发展,国际国内物流行业运营都急需物流专门人才。在此背景下,高校培养电商物流人才,要注重对学生跨境电商物流管理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信息捕捉和信息应用能力的物流人才。教学过程中课程知识体系要适应需求不断优化,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总之要全方面做好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促进辽宁国际物流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09-03/13/content_1259194.htm,2009-03-13.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04/content_9120.htm,2014-09-12.
[3]周良毅.韩国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研究[J].物流技术,2005,(02).
[4]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摘选)[J].地理教育,2016,(05).
[5]李建军,孙慧.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6,(06).
[6]苗长青,王鹏智.辽宁沿海经济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对外贸易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33).
[7]辽宁自贸区正式揭牌,东北振兴再添新引擎[J].辽宁经济,2017,(04).
[8]李东嵘,韩增林,何玮.辽宁省沿海港口物流的地域差异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3).
[9]王飞.现代物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D].青岛大学,2008.
[10]何桂芳.基于非合作博弈模型的港口竞争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11]杨桂丽.交通运输物流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12]金汉信,乔均.基于韩国物流发展战略的东北亚物流合作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6,(11).
责任编辑 魏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