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娇梨》和《平山冷燕》中的“小人拨乱”是同中有异的,直接体现在两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上。我们可以借此了解才子佳人小说的矛盾设定特征,并且,进一步把握在此基础上创作的《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小人拨乱;“小人”;帮凶情节
《红楼梦》第一回里,曹雪芹借石头之口,谈到了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看法:“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1]历来的评家觉得这种否定的评价有些片面。的确,才子佳人小说与《红楼梦》相比,艺术水准偏低。但其中的《玉娇梨》和《平山冷燕》,还是“用笔不俗,尚见大雅典型”[2]的。那么,曹氏所指“小人拨乱”,在以上两篇小说中是如何表现的呢?本文仅以《玉娇梨》中的张轨如和《平山冷燕》中的张寅为例,作以下粗浅的分析。
一、“小人”情况比较
张轨如是镇上的头号财主,在白侍郎的眼中,他“形神鄙陋,骨相凡庸”[3]。似张轨如的这种相貌气质,是很难归为君子之类的。而作为时任礼部尚书之子的张寅,在众人的眼里是“肥头胖耳,满脸短须,又矮又丑”[4]。小说在张寅拜见山显仁时,虽未描述山家父女对他的看法,但其气质肯定是大打折扣的,毕竟他的功名是借父亲之力而来的,而且未见其半句诗作。他似乎还不如张轨如,张为和白红玉的《新柳诗》,还着实写了一首低俗的诗。再者,张轨如起初是三番五次作假,但最终放弃前嫌,帮助苏友白完婚。看来,他是先小人后君子。而张寅在玉尺楼考诗时,却欲非礼山小姐。接着,他为了出气,竟恶人先告状,让父亲上奏天子,诬陷山小姐行为不端,如此暴露出他泼皮无赖、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可见,这一人物比张轨如更加卑鄙无耻,“小人拨乱”的作用由此增强了,才子佳人婚配更显得曲折离奇。
二、帮凶情况比较
张轨如的帮凶王文卿,先让张与苏友白的诗作互换名姓,然后,设计促成张入座白府,而苏友白出局。此后,因惧怕白家再验,王又出谋划策,让张将苏留下,“倘或有甚疑难题目,那时叫他做做”[5]诚如王所料,苏友白又成了张轨如作假的工具。后文不见王文卿的身影,张轨如不得不自然退身。
张寅的帮凶宋信,比王文卿的性格发展丰满得多。宋信起初蛊惑窦国一参奏皇上:山黛之才虚假。后经朝臣验证却为真,于是,宋信“被打了十棍,打得皮开肉绽”[6]接着,他竟主动到山家谢罪。对于张寅的欲婚山黛,宋信起初不同意,但转而却助纣为虐,让张寅一方面依靠父亲的权势,另一方面将他人的诗词曲文据为己有,诓骗山小姐。在张寅不得已拜访山家应考诗文时,宋信定计:“待小弟躲在外边,代作一两首,传递与兄。”[7]不料,传信小童却被冷绛雪逮了个正着,于是,事情败露,张寅蒙羞。此后,宋信又献策,诋毁山黛。果然,波澜又起。比较起来,宋信这一人物谋事更加老奸巨猾,且手段恶毒,帮凶的危害性更大。
三、拨乱情节比较
张轨如靠弄虚作假,成了白府的座上客,接着又欺世盗名,赢得白家父女的好感。幸亏由侍儿嫣素探得虚实,白家方知实情。在白公所设的宴席上,张轨如面对题目,“推腹痛,往后园出恭去了,半晌方来”[8]终被白公所证实,后来他又骗苏友白:白小姐已亡。苏却痴情不改,张的阴谋终未能得逞。后来,张见苏成了翰林,又前去讨好人家。张寅为了娶山小姐为妻,一面央求父亲出面请人说合,一面又编成收录他人诗作的《张子新编》,呈送山家。等到玉尺楼考才情时,被冷绛雪识破假象,狼狈败下阵来。后又让其父上奏山小姐诗作不良,终由皇上明察公断,一场“拨乱”方才作罢。
情节安排上,张轨如是费尽心机骗人赋诗,然后,再去骗人。当苏友白不在身边时,他只好作罢。而张寅在考试时,却有宋信情愿代他作诗。可见,张寅有个得力的造假助手,而张轨如则后方支援不足。还有,张寅干脆把他人诗作归为己有,不料,无论是呈献诗集,还是雇人赋诗,两重骗术都被人识破。此后,又妄想借皇帝之手毁人姻缘。综合起来看,《平山冷燕》要比《玉娇梨》的情节曲折得多。
总之,“小人拨乱”使得矛盾逐渐激化,故事情节也显得跌宕起伏。《红楼梦》在此基础上将矛盾设定在家庭内部,曹雪芹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赋予其所塑造的人物身上,从而创造出文学史上永不磨灭的艺术形象。
注释:
[1] (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2] 苗壮:《才子佳人小说简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3][5][8] (清)荑秋散人:《玉娇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83页、第88页、第128页。
[4][6][7] 佚名:《平山冷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页、第55页、第214页。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小人拨乱;“小人”;帮凶情节
《红楼梦》第一回里,曹雪芹借石头之口,谈到了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看法:“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1]历来的评家觉得这种否定的评价有些片面。的确,才子佳人小说与《红楼梦》相比,艺术水准偏低。但其中的《玉娇梨》和《平山冷燕》,还是“用笔不俗,尚见大雅典型”[2]的。那么,曹氏所指“小人拨乱”,在以上两篇小说中是如何表现的呢?本文仅以《玉娇梨》中的张轨如和《平山冷燕》中的张寅为例,作以下粗浅的分析。
一、“小人”情况比较
张轨如是镇上的头号财主,在白侍郎的眼中,他“形神鄙陋,骨相凡庸”[3]。似张轨如的这种相貌气质,是很难归为君子之类的。而作为时任礼部尚书之子的张寅,在众人的眼里是“肥头胖耳,满脸短须,又矮又丑”[4]。小说在张寅拜见山显仁时,虽未描述山家父女对他的看法,但其气质肯定是大打折扣的,毕竟他的功名是借父亲之力而来的,而且未见其半句诗作。他似乎还不如张轨如,张为和白红玉的《新柳诗》,还着实写了一首低俗的诗。再者,张轨如起初是三番五次作假,但最终放弃前嫌,帮助苏友白完婚。看来,他是先小人后君子。而张寅在玉尺楼考诗时,却欲非礼山小姐。接着,他为了出气,竟恶人先告状,让父亲上奏天子,诬陷山小姐行为不端,如此暴露出他泼皮无赖、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可见,这一人物比张轨如更加卑鄙无耻,“小人拨乱”的作用由此增强了,才子佳人婚配更显得曲折离奇。
二、帮凶情况比较
张轨如的帮凶王文卿,先让张与苏友白的诗作互换名姓,然后,设计促成张入座白府,而苏友白出局。此后,因惧怕白家再验,王又出谋划策,让张将苏留下,“倘或有甚疑难题目,那时叫他做做”[5]诚如王所料,苏友白又成了张轨如作假的工具。后文不见王文卿的身影,张轨如不得不自然退身。
张寅的帮凶宋信,比王文卿的性格发展丰满得多。宋信起初蛊惑窦国一参奏皇上:山黛之才虚假。后经朝臣验证却为真,于是,宋信“被打了十棍,打得皮开肉绽”[6]接着,他竟主动到山家谢罪。对于张寅的欲婚山黛,宋信起初不同意,但转而却助纣为虐,让张寅一方面依靠父亲的权势,另一方面将他人的诗词曲文据为己有,诓骗山小姐。在张寅不得已拜访山家应考诗文时,宋信定计:“待小弟躲在外边,代作一两首,传递与兄。”[7]不料,传信小童却被冷绛雪逮了个正着,于是,事情败露,张寅蒙羞。此后,宋信又献策,诋毁山黛。果然,波澜又起。比较起来,宋信这一人物谋事更加老奸巨猾,且手段恶毒,帮凶的危害性更大。
三、拨乱情节比较
张轨如靠弄虚作假,成了白府的座上客,接着又欺世盗名,赢得白家父女的好感。幸亏由侍儿嫣素探得虚实,白家方知实情。在白公所设的宴席上,张轨如面对题目,“推腹痛,往后园出恭去了,半晌方来”[8]终被白公所证实,后来他又骗苏友白:白小姐已亡。苏却痴情不改,张的阴谋终未能得逞。后来,张见苏成了翰林,又前去讨好人家。张寅为了娶山小姐为妻,一面央求父亲出面请人说合,一面又编成收录他人诗作的《张子新编》,呈送山家。等到玉尺楼考才情时,被冷绛雪识破假象,狼狈败下阵来。后又让其父上奏山小姐诗作不良,终由皇上明察公断,一场“拨乱”方才作罢。
情节安排上,张轨如是费尽心机骗人赋诗,然后,再去骗人。当苏友白不在身边时,他只好作罢。而张寅在考试时,却有宋信情愿代他作诗。可见,张寅有个得力的造假助手,而张轨如则后方支援不足。还有,张寅干脆把他人诗作归为己有,不料,无论是呈献诗集,还是雇人赋诗,两重骗术都被人识破。此后,又妄想借皇帝之手毁人姻缘。综合起来看,《平山冷燕》要比《玉娇梨》的情节曲折得多。
总之,“小人拨乱”使得矛盾逐渐激化,故事情节也显得跌宕起伏。《红楼梦》在此基础上将矛盾设定在家庭内部,曹雪芹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赋予其所塑造的人物身上,从而创造出文学史上永不磨灭的艺术形象。
注释:
[1] (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2] 苗壮:《才子佳人小说简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3][5][8] (清)荑秋散人:《玉娇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83页、第88页、第128页。
[4][6][7] 佚名:《平山冷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页、第55页、第214页。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