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推行学分制是我国近年来高校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一般问题;其次是我国高校在全面推行学分制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最后是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
教学管理;学分制;改革对策
0 引言
隨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保证教学工作具有科学的运行机制,是我国高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肩负着符合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所以,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的要求,大部分高校都在不断的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水平。
1 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一般问题
1.1行政权力大,忽视了学术权力
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行政权力过大的现状,这种模式虽然有助于上下一致,但是抑制了教师的创造力。二是教学管理的模式比较单一,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在课程设置方面,重复性较大。三是教学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办事慢,服务意识也不强,机关作风严重。四是制度建设不够规范。在教学管理中,管理环节的流程和标准不规范,往往造成了无谓的劳动。造就了教师在对待规章制度和标准的态度也不够认真。
1.2实行学分制带来很多问题
实行学分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的问题如下:一是学制规定与教学计划弹性不足;我国实施学分制的学校大都是按照四年制定,最长不能超过6年,然而国外有的大学,进校是没有专业划分的,只有所属学院,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院校学习,并可获得多个学位。学生自主修读的机会太少,体现不出学分制的优越。二是教学管理秩序不规范。学分制的运行比学年制要复杂很多,每个学期都要有上万人要按照课表进行选课,还要接受学生的退选与改选,工作里非常大,在加上选修的课程科目多,学生上课的流动量也大,教学秩序也是很难控制,最终导致了管理的混乱。三是对选修的课程教学效果很一般。实施学分制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所以说,实施学分制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但是从当前来看,有些高校的师资不近人意,对于有助于思想和开拓知识面的课程开设不足,上课不认真等现象,影响了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从面放松学习,最终导致了选修课程的质量。
2 我国高校在全面推行学分制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2.1教育思想和观念方面的制约
学分制已在我国历史悠久,这表示学分制的影响不会短期内消失。在这种长期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下,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只按照设计好的途径被加工过关,而忽视创造能力的发挥和修改的发展,缺乏了自主成才的意识和理念,个人的兴趣得不到充分发展,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
2.2社会的相关政策和经济体制方面.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太小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造就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对其实行集权管理,在这种体制下,高校失去了自主发展的动和活力。政府指令性约束太多,条条框框太多,对于高校的自由空间太小,给学分制带来了重重阻碍。
2.3缺乏健全的社会调节机制
对于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很难自由选择专业,即便是同意转专业,也往往要求的很高,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如愿。如果我国有了一个健全的社会调节机制,那很就可对一些热门专业或冷门专业进行一下平衡,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专业志趣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大体保持总量的平衡。
2.4高校学校内部环境方面的制约
当前我国教学计划规定着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我国高校并没有建立和健全选课制度,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还不够,整体的功能不是很强,还不能够适应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的要求。
2.5对于专业的选择太过于严格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对选修课重视度不够,比如教师对选修课备课不充分,上课不够认真,而学生认为选修课容易考及格,学习也不刻苦努力,导致选修课的质量难以达到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学分制的发展。
2.6师资的需求不能够满足
学分制大力推行,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师队伍无论人员结构还是学科知识结构都是按学年制来完成的,显然师资配置偏少,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
3 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策略分析
3.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全面了解学分制度
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工作,要想创设中国学分制,首先就是要对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理性变革。这主要包括一是加大宣的力度,推行学分制要让高校的每一个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明确推行学分制的目的和意义,向每位学生都要发放选课指南,以方便学生选择。二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推行学分制,从学校领导到学生都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变展开大讨论,为学分制的推行作基础工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提高学生的观念。对于刚走近大学学生,对于新的事物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学校应加大对他们进行学分制的宣传工作,让学生从应试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一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分制的不断推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自己开的课程不怎么受欢迎,自身的价值也得不到体现,所以,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二是教师要做好宣传工作。对于自己开设的课程,要学会自己进行宣传,比如,天津大学的教师采取挂牌上课,这本身就是一种宣传,不仅把该门的课程内容宣传给了学生,同时把授课教师的专长也宣传给了学生,以让学生对此课程感兴趣,吸引了不少的学生来听课。三是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教师要通过自我学习或进修培养等方式,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四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高等学校要充分挖掘教师队伍的潜力,建立有效的教师竞争机制和激励政策,促使教师多开课,开质量好的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3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教务处财务处品学工部 等多个部门,它方便了学校对信息集中管理,实现了全校信息共享,为师生带来了方便,也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二是建立了学生网上选课系统。这主要包括首先是建立了规范的选课流程,让学生方便地自主选择不同档次的课程;其次是建立了学分的实施条例,好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和安排学习的相关进程;最后是建立了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制度,方便了学生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学习和毕业资格信息\课程和教学内容信息保证公开,使学生在进行自主选课和设计学习进程的过程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三是提高了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学分制实施后,在教学管理中,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所以只有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才能保证高校教学管理有序的进行。
3.4加大对学生各种渠道的培养一是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
各種社团都为大学生挖掘了很多方面的潜能,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天地。所以,高等院校应该加强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二是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方式是思想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学校应当大力支持学生自己创立的社团,比如舞蹈队\书画协会等等,鼓励学生自己创建,以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三是引入电脑网络教育,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创建一些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搞高校的德育实效性。
4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深化,将学分制扫除将成为我国高等级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高效教学管理的有效,高校要尽快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借助各种信息化技术和力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推进学分制的不断改革,使之向完全学分制迈进,让其在发展中引发变革,在变革中逐步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旭庆.试论目标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有效实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2]徐定华,彭秋发.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 全面推进教学管理改革[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3]郭文革,希建华. 本土化:国际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 2010(03)
【作者简介】
张岗(1980.1- ),男,安徽亳州人,西安财经学院教务处,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管理等问题研究。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推行学分制是我国近年来高校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一般问题;其次是我国高校在全面推行学分制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最后是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
教学管理;学分制;改革对策
0 引言
隨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保证教学工作具有科学的运行机制,是我国高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肩负着符合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所以,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的要求,大部分高校都在不断的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水平。
1 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一般问题
1.1行政权力大,忽视了学术权力
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行政权力过大的现状,这种模式虽然有助于上下一致,但是抑制了教师的创造力。二是教学管理的模式比较单一,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在课程设置方面,重复性较大。三是教学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办事慢,服务意识也不强,机关作风严重。四是制度建设不够规范。在教学管理中,管理环节的流程和标准不规范,往往造成了无谓的劳动。造就了教师在对待规章制度和标准的态度也不够认真。
1.2实行学分制带来很多问题
实行学分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的问题如下:一是学制规定与教学计划弹性不足;我国实施学分制的学校大都是按照四年制定,最长不能超过6年,然而国外有的大学,进校是没有专业划分的,只有所属学院,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院校学习,并可获得多个学位。学生自主修读的机会太少,体现不出学分制的优越。二是教学管理秩序不规范。学分制的运行比学年制要复杂很多,每个学期都要有上万人要按照课表进行选课,还要接受学生的退选与改选,工作里非常大,在加上选修的课程科目多,学生上课的流动量也大,教学秩序也是很难控制,最终导致了管理的混乱。三是对选修的课程教学效果很一般。实施学分制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所以说,实施学分制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但是从当前来看,有些高校的师资不近人意,对于有助于思想和开拓知识面的课程开设不足,上课不认真等现象,影响了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从面放松学习,最终导致了选修课程的质量。
2 我国高校在全面推行学分制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2.1教育思想和观念方面的制约
学分制已在我国历史悠久,这表示学分制的影响不会短期内消失。在这种长期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下,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只按照设计好的途径被加工过关,而忽视创造能力的发挥和修改的发展,缺乏了自主成才的意识和理念,个人的兴趣得不到充分发展,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
2.2社会的相关政策和经济体制方面.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太小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造就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对其实行集权管理,在这种体制下,高校失去了自主发展的动和活力。政府指令性约束太多,条条框框太多,对于高校的自由空间太小,给学分制带来了重重阻碍。
2.3缺乏健全的社会调节机制
对于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很难自由选择专业,即便是同意转专业,也往往要求的很高,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如愿。如果我国有了一个健全的社会调节机制,那很就可对一些热门专业或冷门专业进行一下平衡,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专业志趣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大体保持总量的平衡。
2.4高校学校内部环境方面的制约
当前我国教学计划规定着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我国高校并没有建立和健全选课制度,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还不够,整体的功能不是很强,还不能够适应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的要求。
2.5对于专业的选择太过于严格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对选修课重视度不够,比如教师对选修课备课不充分,上课不够认真,而学生认为选修课容易考及格,学习也不刻苦努力,导致选修课的质量难以达到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学分制的发展。
2.6师资的需求不能够满足
学分制大力推行,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师队伍无论人员结构还是学科知识结构都是按学年制来完成的,显然师资配置偏少,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
3 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策略分析
3.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全面了解学分制度
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工作,要想创设中国学分制,首先就是要对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理性变革。这主要包括一是加大宣的力度,推行学分制要让高校的每一个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明确推行学分制的目的和意义,向每位学生都要发放选课指南,以方便学生选择。二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推行学分制,从学校领导到学生都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变展开大讨论,为学分制的推行作基础工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提高学生的观念。对于刚走近大学学生,对于新的事物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学校应加大对他们进行学分制的宣传工作,让学生从应试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一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分制的不断推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自己开的课程不怎么受欢迎,自身的价值也得不到体现,所以,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二是教师要做好宣传工作。对于自己开设的课程,要学会自己进行宣传,比如,天津大学的教师采取挂牌上课,这本身就是一种宣传,不仅把该门的课程内容宣传给了学生,同时把授课教师的专长也宣传给了学生,以让学生对此课程感兴趣,吸引了不少的学生来听课。三是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教师要通过自我学习或进修培养等方式,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四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高等学校要充分挖掘教师队伍的潜力,建立有效的教师竞争机制和激励政策,促使教师多开课,开质量好的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3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教务处财务处品学工部 等多个部门,它方便了学校对信息集中管理,实现了全校信息共享,为师生带来了方便,也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二是建立了学生网上选课系统。这主要包括首先是建立了规范的选课流程,让学生方便地自主选择不同档次的课程;其次是建立了学分的实施条例,好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和安排学习的相关进程;最后是建立了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制度,方便了学生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学习和毕业资格信息\课程和教学内容信息保证公开,使学生在进行自主选课和设计学习进程的过程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三是提高了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学分制实施后,在教学管理中,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所以只有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才能保证高校教学管理有序的进行。
3.4加大对学生各种渠道的培养一是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
各種社团都为大学生挖掘了很多方面的潜能,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天地。所以,高等院校应该加强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二是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方式是思想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学校应当大力支持学生自己创立的社团,比如舞蹈队\书画协会等等,鼓励学生自己创建,以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三是引入电脑网络教育,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创建一些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搞高校的德育实效性。
4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深化,将学分制扫除将成为我国高等级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高效教学管理的有效,高校要尽快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借助各种信息化技术和力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推进学分制的不断改革,使之向完全学分制迈进,让其在发展中引发变革,在变革中逐步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旭庆.试论目标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有效实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2]徐定华,彭秋发.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 全面推进教学管理改革[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3]郭文革,希建华. 本土化:国际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 2010(03)
【作者简介】
张岗(1980.1- ),男,安徽亳州人,西安财经学院教务处,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管理等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