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持续革新、新媒体层出不穷,我们自身也越来越离不开这种媒体影响下的生活。毋庸置疑,活跃在媒体发展前沿的便是大学生群体,而他们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众媒介最广泛的受众,各类媒体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渠道,因而媒介素养通识性教育在大学校园,尤其是民办院校的开展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媒介素养 通识性教育 民办院校 大学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持续革新、新媒体层出不穷,我们自身也越来越离不开这种媒体影响下的生活。毋庸置疑,活跃在媒体发展前沿的便是大学生群体,而他们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众媒介最广泛的受众,各类媒体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渠道,因而媒介素养通识性教育在大学校园,尤其是民办院校的开展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看到的是,大众媒介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和行为取向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媒体的正确使用和运作,甚至直接关乎大学生社会生活的质量,关乎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然而,对于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易受外界特别是媒体的影响,有的大学生或因过分依赖媒介而影响学业,或因耗费过多的时间接触媒体导致自我封闭,同时,良莠不齐的信息也给大学生造成显性或隐性的伤害。因此,民办类院校应对学生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思辨力与判断力,以及正确使用大众传媒的技能,从而成为积极的媒介使用者。
首先,进行媒介素养的通识性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的剧增,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了信息困扰。一方面,学生可能疲于接受传媒所传播的海量信息,成为了信息的“奴隶”,惰化了对信息的思辨和梳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一些不规范、缺乏自律的媒体所传播的信息中可能包含低俗、暴力、腐朽等负面消极的内容,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而,学生是被媒体提供的经过精心建构的信息“牵着鼻子走”,还是主动利用媒体信息,答案取决于大学生对媒体的认知程度,取决于学生的信息观。开展媒体素养通识性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具备正确使用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改变大学生在信息浪潮中只能“被影响”的状态,发挥其主动性,有效利用媒介信息来发展和完善自我。
其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在形形色色传媒的重重包围之中,一个社会人所应具备的“素质”概念也必须得到延伸。信息时代“素质”应当包括人们对来自传媒的各种信息的认、取舍、质疑和反馈的能力,以及自己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学生对传媒的认知,对传媒的选择与接触,对传媒内容的甄别与判断,对传媒的使用和运作,直接关乎大学生社会生活的质量,关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媒介素养必将成为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成为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对学生展开媒介素养教育,使他们具备理解当代文化和解析传媒信息的能力,以及合理使用媒介工具的技能,使其都成为具有“媒体智慧”的人。进行媒介素养通识性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媒体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恰当的解构,从而得到求知的满足和身心的愉悦,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有效使用媒介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懂得主动参与媒介互动,科学行驶自己使用媒体的权利,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学习和生活。
再次,推行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当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不断加强“入侵”,他们以各自隐形或显性的手段一点一滴滴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也有不少人将其视为“看不见的学校”。在大众传媒环境下,他们更多地使用网络搜索、社交平台、论坛贴吧、移动媒体等形式获得知识信息,而在这种情况下,原先传统意义上封闭式的学习和信息获取方式被逐渐打破,更多地形成了开放式、个性化、自主型的新模式。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与外界的沟通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他们更乐于通过各种媒介技术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宣泄压力。实际上,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大众传媒的报道在其脑中形成的社会图景。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媒体、使用媒体以及把握媒体的度,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大众传媒给中国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迫切要求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而,高职类院校应大力推广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指导他们合理接触媒介,建设性地享用媒介资源,教会学生懂得自我约束与管理,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解读和批判能力,能够自觉抵御不良传媒的信息侵袭。
民办院校的大学生群体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偏低,在入校学习的过程中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养成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易忽视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建设。从教育目标上更倾向于培养专业应用型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也紧跟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型的速成教育为主,较少关注或者鲜有专业的媒介素养课程。但需要看到的是,在现今的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媒介素养恰恰是一名“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群体未来走向工作岗位之时,往往在其职业领域中也会担当起信息“把关人”与“传递者”的重要角色,面对与日俱增的媒介信息,如若仍然沿用原有的方式和有限的知识去处理、建构信息,那么就容易迷失在泛滥和过剩的“信息迷雾”当中。同时,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大学生必须对常见媒体的类型、性质、特点、用途等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把握媒体最基本的传播特点与信息基础知识,为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为其工作、生活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礎。
综上所述,在民办院校展开媒介通识性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媒体素养的养成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是其在大学学习教育当中尤为重要的一课。通过进行媒介素养的通识性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具备正确使用媒介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改变大学生在信息浪潮中只能“被影响”的状态,积极发挥其主动性,有效地利用媒介信息来发展和完善自我。同时,进行媒介素养通识性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群体对媒体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恰切的解读,从而得到求知的满足和身心的愉悦,并且帮助大学生学会和掌握有效使用媒介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懂得主动参与媒介互动,科学地行驶自己使用媒体的权利,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民办院校要大力推广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帮助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指导他们合理地接触媒介,建设性地享用媒介资源,教会学生懂得自我管理,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解读和批判能力,自觉抵御不良传媒的信息侵袭。
参考文献:
[1]陈翼.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探究[J].新闻世界,2017
(08):88-90.
[2]张茂伟,候小杏.社会空间视角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07):16-24.
关键词:媒介素养 通识性教育 民办院校 大学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持续革新、新媒体层出不穷,我们自身也越来越离不开这种媒体影响下的生活。毋庸置疑,活跃在媒体发展前沿的便是大学生群体,而他们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众媒介最广泛的受众,各类媒体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渠道,因而媒介素养通识性教育在大学校园,尤其是民办院校的开展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看到的是,大众媒介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和行为取向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媒体的正确使用和运作,甚至直接关乎大学生社会生活的质量,关乎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然而,对于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易受外界特别是媒体的影响,有的大学生或因过分依赖媒介而影响学业,或因耗费过多的时间接触媒体导致自我封闭,同时,良莠不齐的信息也给大学生造成显性或隐性的伤害。因此,民办类院校应对学生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思辨力与判断力,以及正确使用大众传媒的技能,从而成为积极的媒介使用者。
首先,进行媒介素养的通识性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的剧增,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了信息困扰。一方面,学生可能疲于接受传媒所传播的海量信息,成为了信息的“奴隶”,惰化了对信息的思辨和梳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一些不规范、缺乏自律的媒体所传播的信息中可能包含低俗、暴力、腐朽等负面消极的内容,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而,学生是被媒体提供的经过精心建构的信息“牵着鼻子走”,还是主动利用媒体信息,答案取决于大学生对媒体的认知程度,取决于学生的信息观。开展媒体素养通识性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具备正确使用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改变大学生在信息浪潮中只能“被影响”的状态,发挥其主动性,有效利用媒介信息来发展和完善自我。
其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在形形色色传媒的重重包围之中,一个社会人所应具备的“素质”概念也必须得到延伸。信息时代“素质”应当包括人们对来自传媒的各种信息的认、取舍、质疑和反馈的能力,以及自己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学生对传媒的认知,对传媒的选择与接触,对传媒内容的甄别与判断,对传媒的使用和运作,直接关乎大学生社会生活的质量,关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媒介素养必将成为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成为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对学生展开媒介素养教育,使他们具备理解当代文化和解析传媒信息的能力,以及合理使用媒介工具的技能,使其都成为具有“媒体智慧”的人。进行媒介素养通识性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媒体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恰当的解构,从而得到求知的满足和身心的愉悦,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有效使用媒介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懂得主动参与媒介互动,科学行驶自己使用媒体的权利,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学习和生活。
再次,推行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当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不断加强“入侵”,他们以各自隐形或显性的手段一点一滴滴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也有不少人将其视为“看不见的学校”。在大众传媒环境下,他们更多地使用网络搜索、社交平台、论坛贴吧、移动媒体等形式获得知识信息,而在这种情况下,原先传统意义上封闭式的学习和信息获取方式被逐渐打破,更多地形成了开放式、个性化、自主型的新模式。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与外界的沟通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他们更乐于通过各种媒介技术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宣泄压力。实际上,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大众传媒的报道在其脑中形成的社会图景。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媒体、使用媒体以及把握媒体的度,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大众传媒给中国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迫切要求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而,高职类院校应大力推广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指导他们合理接触媒介,建设性地享用媒介资源,教会学生懂得自我约束与管理,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解读和批判能力,能够自觉抵御不良传媒的信息侵袭。
民办院校的大学生群体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偏低,在入校学习的过程中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养成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易忽视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建设。从教育目标上更倾向于培养专业应用型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也紧跟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型的速成教育为主,较少关注或者鲜有专业的媒介素养课程。但需要看到的是,在现今的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媒介素养恰恰是一名“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群体未来走向工作岗位之时,往往在其职业领域中也会担当起信息“把关人”与“传递者”的重要角色,面对与日俱增的媒介信息,如若仍然沿用原有的方式和有限的知识去处理、建构信息,那么就容易迷失在泛滥和过剩的“信息迷雾”当中。同时,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大学生必须对常见媒体的类型、性质、特点、用途等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把握媒体最基本的传播特点与信息基础知识,为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为其工作、生活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礎。
综上所述,在民办院校展开媒介通识性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媒体素养的养成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是其在大学学习教育当中尤为重要的一课。通过进行媒介素养的通识性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具备正确使用媒介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改变大学生在信息浪潮中只能“被影响”的状态,积极发挥其主动性,有效地利用媒介信息来发展和完善自我。同时,进行媒介素养通识性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群体对媒体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恰切的解读,从而得到求知的满足和身心的愉悦,并且帮助大学生学会和掌握有效使用媒介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懂得主动参与媒介互动,科学地行驶自己使用媒体的权利,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民办院校要大力推广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帮助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指导他们合理地接触媒介,建设性地享用媒介资源,教会学生懂得自我管理,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解读和批判能力,自觉抵御不良传媒的信息侵袭。
参考文献:
[1]陈翼.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探究[J].新闻世界,2017
(08):88-90.
[2]张茂伟,候小杏.社会空间视角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07):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