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來,高职英语选修课存在人数众多、管理困难、学生学习效果提高不明显等问题。本文结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该课程进步的应用问题,包括技术运用于高职大课堂英语学习的可行性、教学管理测评的技术推动性;并从人文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素,打造了适用于激发高职学生英语选修课上的学习动机、提高大课堂学习效果的分组策略和学习模式。本研究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于高职英语大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创新提供了现实的依据,为今后的科研和互联网背景下这类课堂资源的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职英语 选修课 学习模式
一、研究背景
首先,当前科技与教育有着极大的重叠性。新科技手段运用于教学领域,推动着教学创新,互联网信息技术带着很多新概念包括移动终端、慕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极大地冲击着当前的教育领域。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随时随地展开学习成为可能。英语学科要求尽量创建听说读写全面开展的语言学习环境,对自主学习和互动性需求高。这都契合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特点,使其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大展拳脚。其次,目前高职英语选修课旨在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受学生欢迎。选修课人数过多,大班授课也是各个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大班课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管理、课堂气氛、个别辅导、教学效果等等。
二、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现状
第一,课改要求明确,大课堂有所不及。教育部于2009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明确规定:高职的英语课程不仅要有助于学生语言基础的打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技能的培养,尤其是语言在未来职业中,与业务相关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中所提及的英语语言能力需契合本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在大班英语选修课中,有一定的实现难度。大课堂选修课的同学来自各个专业,难以分类别地因势利导。教师难以在口语表达交流方面实现监控和把关,大课堂对于学生的评价和成绩的计算比较刻板,不够灵活。
第二,各种需求间存在矛盾,单靠传统手段力不从心。例如,教师工作量繁重,精力有限,无法花大量时间个性化指导,对于小组任务的实现过程和成果不能一一顾及。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基础薄弱,在相对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达到培养语言习惯并架设语言体系的外语学习目的,比较困难。
因此,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推动英语课程大课堂选修课教学的良好工具,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增强课堂内外学习效果、保证学生学习时间、提高有效交互式沟通,寻找新的突破点从内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的可行策略。
三、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英语大课堂选修课教学模式的实际构建
1.运用技术缓解常规教学管理的压力
第一,在考勤方面,很多手机应用都有可以辨识学生方位或是按课堂密码打卡记录考勤的功能,如蓝墨云班课、钉钉、签到荚等。教师可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和上课的状态,既节省了上课点名查验出勤率的时间,也保证了实名身份验证的真实性。同时,班主任和辅导员等相关班级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验记录,掌握班级情况。
第二,在测评方面,形成性评价体系是由多次测评和连续性表现组成的,然而教师投入大班选修课进行多次测评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创造课外多样的模拟学习环境,使得课下时间也能收到测评机制的跟踪和约束,有利于学习体系建立的连续性和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学生可扫二维码参加课外练习,以弹幕形式实现观摩讨论,测评结果能够以演讲、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发回教师端。多纬度评价的实现变得简单,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学生的个性化和专业化培养得到了加强。
第三,在考核方面,人数众多的选修课如果要实现多次学生信息搜集处理,并分析比对教学效果,是有很大困难的。然而,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了大数据资源整合计算的应用,教师可以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对群体学生学习情况的整体分析、具体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精准分析,以及针对学生个体学习进度和活动日志的观测与评价,直观而准确。例如,反刍比深浅的利用可以体现数据,而这些数据不但可以随时呈现,还可以配合不同的数据梳理目标而进行排序、增减、查找、导出等操作。数据兼容的统计软件包括Excel、R、SASS、SPSS、Stata、VBA、SQL等。例如在蓝墨云班课或是超星学习通的大数据功能中,学生还可以自行实时了解班里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和排名情况。这样有利于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的形成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数据的回收和采集、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变得简单容易,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采用和完善。
2.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创建高效丰富的学习活动模式
2012年,来自泰国与英国的数位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在教学中设计适合的学习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大班授课中,设计有益的教学互动的重要元素是小组化。2015年,西班牙学者组织学生进行博物馆学习的研究中,研究数据表明配备互联网移动学习设备的分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在分组人数上,四到五人的小组往往展现出更高参与度。要激发选修课大班授课制度下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并保证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进行分组学习无疑是有效且必要的手段。
笔者在这些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探索并建立了适合高职高专英语大班选修课的互联网分组学习模型。该模型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一是学生的学习个性因素,包括学习特点、基础水平、学习目标和进步能力这四方面。学习特点指的是学生不同的接受习惯和学习方式、基础水平是学生入门时的学科起步水平、学习目标因人而异,例如升本和留学的学生在学习目标的达成上是有差异的,进步能力则是收到各项内外因影响。二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因素,包括IT使用能力、网络学习关注力和在线交互能力三方面。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男女生和城乡生源的差异上。网络学习关注力是互联网兴趣点差别的体现。在线交互能力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网络社交的情商。某种程度上,这与现实中的社交能力并不是完全重合,甚至于是有很大差异的。三是学生间的交互因素和专业因素。这是学习者的外部环境因素。学生在生活中的社交圈如果能够和学习圈有互补与碰撞,必能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学习者的专业不同,学习侧重点与擅长点也不同,按照不同的学习内容,不时动态分组,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并与职业规划相吻合。 這一选修课互联网分组学习模型的创建与其他分组学习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因素的重要角色。这一角色强调了在互联网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应具有与网络学习相适配的动态使用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小组中,中坚力量是对信息技术更加熟稔了解全面的同学。网络学习需要学生有超强自控能力,以保证学习的进度和效果。这一点要求老师在设计活动和成员分组时,做到对学习任务的明确和学生各自所承担的任务的明确。在线交互能力是学生互帮互助、团队合作时所具备的必要能力。
在合理将学生分组的基础上,教师更多的精力可以投放到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活动设计要有助于每个个体学习者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互帮互助以最终实现所有学习组成员完成学习目标。教师的角色更多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导和组织学生,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提供服务。学生之间依靠互动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英语语言的学习中会有课堂展示的压力,而小组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压力的缓解。因此,令学生们的学习组合能够取长补短,每个人深度发掘到自己的学习潜能并达到个体学习效果,是活动设计的目的。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传道授业,而是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设计令学生更多参与和实践的教学活动。最终,一个在互联网分组学习模式下,能够发掘学生大课堂内外个人学习能力的学习模式形成了。
学生在大课堂语言选修课中,各担其责、互帮互助,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在完成小组任务中进步。教师组织活动、人员分工、学生个人纵向引导,学生组间横向竞争。而所有情境的创设与执行,都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完成。
四、小结
通过随后的比对试验可知,运用了互联网移动技术于英语大课堂选修课的对照组的综合评价和学习积极性结果,明显高于普通组。师生表示,互联网移动技术运用于该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提升了学习技能、暖化了学习氛围、提升了学习兴趣并优化了学习习惯,在整体上是有利于师生教学相长,推动高职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的。
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营造全天无死角的语言环境并拓宽资讯获取渠道。除去管理和资源获取方面的各种应用优势外,本文打造了迎合不同学生特点的分组制度以及课程模式,具有选修课普适性。在今后的大课堂语言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个体学习者过渡到学习组织的构架者,学习者展现学习成果舞台的搭建者,学习者与学习资源间的中介,学生角色与其未来职业角色的推进者。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职英语 选修课 学习模式
一、研究背景
首先,当前科技与教育有着极大的重叠性。新科技手段运用于教学领域,推动着教学创新,互联网信息技术带着很多新概念包括移动终端、慕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极大地冲击着当前的教育领域。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随时随地展开学习成为可能。英语学科要求尽量创建听说读写全面开展的语言学习环境,对自主学习和互动性需求高。这都契合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特点,使其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大展拳脚。其次,目前高职英语选修课旨在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受学生欢迎。选修课人数过多,大班授课也是各个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大班课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管理、课堂气氛、个别辅导、教学效果等等。
二、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现状
第一,课改要求明确,大课堂有所不及。教育部于2009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明确规定:高职的英语课程不仅要有助于学生语言基础的打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技能的培养,尤其是语言在未来职业中,与业务相关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中所提及的英语语言能力需契合本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在大班英语选修课中,有一定的实现难度。大课堂选修课的同学来自各个专业,难以分类别地因势利导。教师难以在口语表达交流方面实现监控和把关,大课堂对于学生的评价和成绩的计算比较刻板,不够灵活。
第二,各种需求间存在矛盾,单靠传统手段力不从心。例如,教师工作量繁重,精力有限,无法花大量时间个性化指导,对于小组任务的实现过程和成果不能一一顾及。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基础薄弱,在相对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达到培养语言习惯并架设语言体系的外语学习目的,比较困难。
因此,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推动英语课程大课堂选修课教学的良好工具,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增强课堂内外学习效果、保证学生学习时间、提高有效交互式沟通,寻找新的突破点从内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的可行策略。
三、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英语大课堂选修课教学模式的实际构建
1.运用技术缓解常规教学管理的压力
第一,在考勤方面,很多手机应用都有可以辨识学生方位或是按课堂密码打卡记录考勤的功能,如蓝墨云班课、钉钉、签到荚等。教师可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和上课的状态,既节省了上课点名查验出勤率的时间,也保证了实名身份验证的真实性。同时,班主任和辅导员等相关班级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验记录,掌握班级情况。
第二,在测评方面,形成性评价体系是由多次测评和连续性表现组成的,然而教师投入大班选修课进行多次测评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创造课外多样的模拟学习环境,使得课下时间也能收到测评机制的跟踪和约束,有利于学习体系建立的连续性和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学生可扫二维码参加课外练习,以弹幕形式实现观摩讨论,测评结果能够以演讲、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发回教师端。多纬度评价的实现变得简单,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学生的个性化和专业化培养得到了加强。
第三,在考核方面,人数众多的选修课如果要实现多次学生信息搜集处理,并分析比对教学效果,是有很大困难的。然而,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了大数据资源整合计算的应用,教师可以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对群体学生学习情况的整体分析、具体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精准分析,以及针对学生个体学习进度和活动日志的观测与评价,直观而准确。例如,反刍比深浅的利用可以体现数据,而这些数据不但可以随时呈现,还可以配合不同的数据梳理目标而进行排序、增减、查找、导出等操作。数据兼容的统计软件包括Excel、R、SASS、SPSS、Stata、VBA、SQL等。例如在蓝墨云班课或是超星学习通的大数据功能中,学生还可以自行实时了解班里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和排名情况。这样有利于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的形成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数据的回收和采集、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变得简单容易,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采用和完善。
2.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创建高效丰富的学习活动模式
2012年,来自泰国与英国的数位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在教学中设计适合的学习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大班授课中,设计有益的教学互动的重要元素是小组化。2015年,西班牙学者组织学生进行博物馆学习的研究中,研究数据表明配备互联网移动学习设备的分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在分组人数上,四到五人的小组往往展现出更高参与度。要激发选修课大班授课制度下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并保证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进行分组学习无疑是有效且必要的手段。
笔者在这些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探索并建立了适合高职高专英语大班选修课的互联网分组学习模型。该模型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一是学生的学习个性因素,包括学习特点、基础水平、学习目标和进步能力这四方面。学习特点指的是学生不同的接受习惯和学习方式、基础水平是学生入门时的学科起步水平、学习目标因人而异,例如升本和留学的学生在学习目标的达成上是有差异的,进步能力则是收到各项内外因影响。二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因素,包括IT使用能力、网络学习关注力和在线交互能力三方面。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男女生和城乡生源的差异上。网络学习关注力是互联网兴趣点差别的体现。在线交互能力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网络社交的情商。某种程度上,这与现实中的社交能力并不是完全重合,甚至于是有很大差异的。三是学生间的交互因素和专业因素。这是学习者的外部环境因素。学生在生活中的社交圈如果能够和学习圈有互补与碰撞,必能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学习者的专业不同,学习侧重点与擅长点也不同,按照不同的学习内容,不时动态分组,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并与职业规划相吻合。 這一选修课互联网分组学习模型的创建与其他分组学习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因素的重要角色。这一角色强调了在互联网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应具有与网络学习相适配的动态使用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小组中,中坚力量是对信息技术更加熟稔了解全面的同学。网络学习需要学生有超强自控能力,以保证学习的进度和效果。这一点要求老师在设计活动和成员分组时,做到对学习任务的明确和学生各自所承担的任务的明确。在线交互能力是学生互帮互助、团队合作时所具备的必要能力。
在合理将学生分组的基础上,教师更多的精力可以投放到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活动设计要有助于每个个体学习者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互帮互助以最终实现所有学习组成员完成学习目标。教师的角色更多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导和组织学生,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提供服务。学生之间依靠互动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英语语言的学习中会有课堂展示的压力,而小组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压力的缓解。因此,令学生们的学习组合能够取长补短,每个人深度发掘到自己的学习潜能并达到个体学习效果,是活动设计的目的。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传道授业,而是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设计令学生更多参与和实践的教学活动。最终,一个在互联网分组学习模式下,能够发掘学生大课堂内外个人学习能力的学习模式形成了。
学生在大课堂语言选修课中,各担其责、互帮互助,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在完成小组任务中进步。教师组织活动、人员分工、学生个人纵向引导,学生组间横向竞争。而所有情境的创设与执行,都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完成。
四、小结
通过随后的比对试验可知,运用了互联网移动技术于英语大课堂选修课的对照组的综合评价和学习积极性结果,明显高于普通组。师生表示,互联网移动技术运用于该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提升了学习技能、暖化了学习氛围、提升了学习兴趣并优化了学习习惯,在整体上是有利于师生教学相长,推动高职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的。
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营造全天无死角的语言环境并拓宽资讯获取渠道。除去管理和资源获取方面的各种应用优势外,本文打造了迎合不同学生特点的分组制度以及课程模式,具有选修课普适性。在今后的大课堂语言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个体学习者过渡到学习组织的构架者,学习者展现学习成果舞台的搭建者,学习者与学习资源间的中介,学生角色与其未来职业角色的推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