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指导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陕西技工教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作为一个只有3700万人口的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目前,全省有技工院校263所,长年招生学校252所。从2001年技工学校发展走出低谷以来,年招生量以40﹪左右的速度递增,到2008年全省技校招生人数达11.52万人,在校生人数达25.8万人,均比2000年增长10倍。办学层次有了显著提升,2008年高级工和预备技师班招生人数占当年技校招生总量的37%。技工院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在原劳动保障部关于技工学校"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方针指导下,经过近十年努力,目前陕西省有技师学院7所,技术学院16所,高级技校21所,国家级重点技校30所。已形成以技师技术学院和高级技校为龙头,以国家级重点技校和省级重点技校为骨干,以普通技校为基础,覆盖全省11个市(区)和航天航空、机械电子、交通运输、能源化工、电力通讯、建筑施工、商贸旅游等10多个行业和企业集团的技工教育体系,成为培养经济建设所需大量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省内大中型国有企业半数以上的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生产班组长、车间主任及部分企业厂长均出自技工院校,为国家和陕西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十年来,陕西省技工学校指导中心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顺应技工教育发展需要,精心指导,扎实工作,全面服务,努力推动技工院校持续快速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招生工作,增强技校办学活力
  
  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强劲需求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持,为技工院校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
  陕西省技工教育工作者抓住机遇,以“面向市场,突出技能,服务就业”为指导,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大招生工作力度,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招生办法,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平均每年以40%和33.8%速度增长。其中,高级工、预备技师培训比例从2001年的3.9%增长到37%。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08年技工院校招生数量名列全国第四名,已突破经济发达省份技校学生占人口1‰的比率,达到3‰。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力带动了技工院校的快速发展。当前,陕西省技工院校已形成了培养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涉及机械、电子、航空制造、服装、制药、铁路、电力、通讯、商业、建筑、纺织、交通等十几个行业系统。同时,技工学校还承担着劳动预备制培训、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在职职工技术等级培训等多项职能,成为企业技术工人成长的“摇篮”。
  为了搞好招生工作,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每年组织召开全省技工院校招生工作会议,分析形势,总结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二是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每年在招生旺季,通过统一在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制作专题节目、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展示会和招生咨询会等形式宣传技校发展成就和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扩大技校社会影响,引导城乡青年报考技校。三是高端带动,分类指导,全面促进。鼓励引导技师技术学院、高级技校、重点院校积极创造条件,开办高技工班和预备技师班,提高办学层次,扩大招收高中生源。指导普通技校、企办技校和民办技校准确定位,发挥特长,突出特色,共同发展。四是以就业促招生。定期组织各技工院校进行广泛的企业调研,掌握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发布技校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做好全省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以良好的就业带动技工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陕西省技工院校正确处理扩大招生数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辩证关系,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办学能力合理确定招生规模,使招生数量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相适应,不仅做到招得进,还要做到教得好。在中心的指导下,各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突出技工教育特色,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增强了技工院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2007年第二届全国技校技能大赛中,陕西代表队参加了5个竞赛职业9个组别的比赛,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五名的好成绩,并荣获大赛十佳“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示了全省技工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精神风貌,强化了“陕西技工”的品牌效应。
  中心高度重视教学工作,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是定期组织开展全省技工院校教学质量检查,经过组织专家实地考察、打分评比,评出首批35个全省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同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形成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可上可下的良性竞争态势。二是组织开展全省技工院校名牌专业评选活动,共评选出51个省级名牌专业和31个骨干特色专业。每三年对名牌专业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督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三是每年组织开展全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评选出的省级优秀教研成果,以省厅名义通报予以表彰,并颁发获奖证书。将其中的一、二等奖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参加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从2006年到2008年,在全国组织的评选中,陕西省被评为一、二、三等奖的优秀教研成果分别为7件、32件、54件,呈逐年增长态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优秀组织奖。四是成立了全省技工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科学依据学科体系与产业发展的方向,并结合技工学校实际,下设十二个专业教学研究会,为全省技工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各专业教学研究会定期组织经验交流、教师赛教、教学观摩、专题调研、校企合作等多种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五是适时组织开展学生技能大赛,表彰奖励优秀选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多年来,中心坚持不懈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在全省的技工院校中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陕西省公办及民办技工院校263所,专兼职教师总数为20069人,其中专职教师16601人,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为2221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16.85%;讲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为3438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6.08%;文化理论课教师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66.77%;实习指导教师中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占21.14%;一体化教师占教师总数20.6%。
  一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根据原劳动保障部《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我们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陕西省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贯彻意见》和高技能人才师资继续教育制度和企业实践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体化”教师,努力建设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师资队伍,并以此带动了整个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师队伍的梯次发展。
  二是推进教师上岗资格证书制度。每年组织新任及转岗教师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及认定,对符合条件者颁发了相应的教师上岗资格证书,全省技工院校专兼职教师基本上达到了持证上岗。
  三是实施继续教育制度。积极组织全省技工院校教师通过集中培训、个人自学、业余辅导、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参加继续教育学习。2002年以来共组织4000多人次参加高新技术、创新教育、多媒体课件制作、ISO9000认证基本知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讲座和培训考试;组织选派了上百名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参加高技能人才师资示范和教材教法培训班,并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及晋升教师职称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保证了继续教育制度的顺利实施。
  四是采取措施提高教师学历和操作技能水平。为了提高技工院校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中心规定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必须具备本科学历和高级技能水平,方能申报评审职称。
  五是加大“一体化”教师培养力度。在有关政策制定上向“一体化”教师倾斜。要求各技工院校的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和享受有关待遇上要优先考虑“一体化”教师。
  六是深化教师职称改革。相继制定了全省技工院校专兼职都晋升职称量化考核标准、技工院校教师职务评审办法及高级职称评审答辩标准和细则,使职称评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公平公正。2002年以来,共召开7次职称评审会,评审中、高级教师职称800余人,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为我省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做好教学服务保障
  
  多年来,中心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技校教材建设工作,为陕西省技校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一是积极参与国家级规划教材开发工作。从2003年开始,中心动员和组织本省多所技工院校的教师申请参加国家级教材编写,先后有二十余位教师分别承担了《调酒师》《茶艺服务与技巧》《汽车车身与整车维护》《车钳基本技能》《数学(电工类)》、《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建筑英语》《车钳基本技能》等近20种教材的编写任务。
  二是积极承担国家级规划教材试验和评价任务。先后有5所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技工院校教材实验基地,对技校公共课和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专业课教材进行了系统实验,并认真撰写了实验报告。组织8所国家重点院校对国家级公共课教材进行评价,及时上报了评价材料。这些试验和评价工作对提高国家级教材质量发挥了一定作用。这些学校(院)教师的工作为全国职业培训教材建设工作做出了陕西省应有的贡献。
  三是加强对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劳动版教材的宣传推荐和使用管理。大力宣传推荐和指导培训单位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地方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中心多次以省厅名义下发文件对规范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提出明确要求。利用各种会议和活动对国家级规划教材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大力推荐,加强对教材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全省技工院校教学质量大检查、名牌专业评审、重点技校评估、技术技师学院复评中,把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做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督促和引导各技工院校积极参与编写和规范选用教材。
  四是加大教材发行力度,为技工院校提供优质教材服务。为做好教材发行工作,较好地为教学服务,中心依托劳动出版社陕西代理发行站,全面开展教材服务工作把质量优良的教材及时送到学校教师和学生手中。在发行工作中,坚持服务第一的宗旨,面对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教学实际,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有力保障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多次受到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和出版社的表彰。
  
  五、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陕西省技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抓好招生、教学、就业等工作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一是每两年召开一次全省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会议,总结安排工作,交流先进经验,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学生管理先进工作者”,推动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不断向前发展。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全省技工院校文艺汇演、全省技工学校篮球联赛、足球联赛等文体活动,引导学校丰富校园文体活动。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三是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健康促进学校”活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结合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广泛开展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确保80%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的学生共计9451人,荣获第一批学生“阳光体育奖章”2572人,“阳光体育证章”6879人。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技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助学解困育英才,技能扶贫促和谐
  
  为了资助更多的贫困家庭学生学习职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摆脱家庭贫困,2007年原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倡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了陕西省技能助学扶贫基金会。基金会秘书处设立在陕西省技工学校指导中心。基金会基本宗旨为“技能助学、为国育才”。主要工作是筹集资金,资助老红军、老八路、老党员的后代和革命老区贫困家庭、伤残军人子女能够上技校、学技能,实现就业、脱贫致富。基金会成立两年来,中心根据基金会宗旨,把技工教育和扶贫济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资助学费、课本费和提供奖学金等形式共帮助5400余名特殊困难家庭子女顺利进入技校,学习技能,增强就业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技工院校的社会形象,丰富了技工教育内容。
  陕西技工教育十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强劲需求,得益于中央和地方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力政策措施,更离不开全省技工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勤奋工作,陕西省技工学校指导中心有幸身在其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并将不断探讨得失,分享经验,继续前行。
  (陕西省技工学校指导中心供稿)
其他文献
缺口  2009年是中国3G元年,移动互联网因此成为关注的焦点,3G也成为信息产业甚至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据估计,未来中国的3G移动增值业务市场将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届时3G人才需求缺口将达百万,而目前国内真正从事研发的3G人才不超过2万人,尤其是有经验的高端人才储备不足。   最近流传在众多3G厂商中的一句“行话”是:广积“才”,缓称王。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新兴企业,都开始招兵买马。从
新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对的共同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英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努力将其理念、方法渗透、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我们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已成为英语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  一、三分钟演讲——热身  
模特,这个让很多人无限向往的时尚职业,在中国从最初的完全没有到如今人才辈出,不过短短几十年时间。做模特在很多人眼里既体面又来钱,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望加入到这个行业中。但是许多人却并不了解模特风光背后的艰辛,更少有人会认真地思考:今天捧着青春饭碗的模特,未来的职业路又该如何去走?    说起模特,人们更多想到的是这些俊男靓女们完美的身材和张扬的个性,因为大家对他们走出秀场后的生活无从了解。满怀
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技工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生存、快速发展壮大的不可缺少的动力因素。因此,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对技校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    促进技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落实好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本
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强化学生“五自”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德育工作更趋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部分班级试行了“德育学分制”。    一、“德育学分制”的宗旨    传统的德育评价模式,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和
古人早已深知荠菜的味美,并且有具体的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过这样的诗句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赞美荠菜的诗句就更多了,如:“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采来珍蔬不待畦,中原正味压莼丝”,“雨后初得荠,晨疱有珍烹”:“日日思归饱藏薇,春来荠美忽忘归。”北宋著名文学家、美食家苏东坡喜欢用荠菜配上萝卜和粳米烧羹,曾写道:“今日食荠,
“60年的辉煌,是普通劳动者中的技能人才创造的”    《职业》:您认为建国60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进步有什么关联?  陈宇:在过去的60年里,我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社会逐步完成工业社会的转型,在走向工业化的过程中,又逐步成为一个工业大国,在这个过程中,普通劳动者是中国奇迹的创造者。在广大的普通的劳动者中,有一支关键力量叫做技能人才。我认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是靠高精尖的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学会生存,适应当前的社会,是职业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在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学中,从原来的《体育》课大纲和教材到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大纲、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不少改进,增加了不少的理论知识、选用教材和健康教育的内容。但是,大纲和教材远不能与职业教育相适应,无法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价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有能力胜任工作岗位的现时要求,适应职业未来的需要,并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及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现今社会,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普及程度较高,那么,技校生如何与学历更高、名气更大的大学生竞争呢?技校生在就业中的优势又在哪儿呢?大学生是理论性人才,技校生是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而当下社会对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是较为青睐的。所以,对于技校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文科方向定位:培养具备一定现代电子技术知识和技术,能从事电子企业管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库房管理、办公、企业前台等工作的一线及相关岗位的服务性人才。该方向毕业生在现代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能力的要求低于理科方向的毕业生,但在其他方面,如现代化办公、营销、管理等方面能力要求又高于理科方向毕业生。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从2007年开始招收文科班学生,目前有2007级和2008级两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