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尚武精神昭日月
7月27日是著名武术家、八极拳大师孙亮亭老师的祭日。每年的这一天,他的弟子们都会组织纪念活动,缅怀他老人家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生,及其对武术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激励大家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老师的教诲,让晚辈后生时刻不忘孙先生的遗训——将八极拳法继续发扬光大,同时,也感召大家在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上奋勉前行。
孙亮亭老师生于1906年,卒于1985年,享年80岁。他一生艰辛,又一生坚毅,从没有向任何艰难困苦低过头。他身怀绝技,武德高尚,从没有做过一件违背良心的事。他的一生。正如他的名字那样:亮者,处高则明;亭者,民所安定也。
童年时代,他就抱定强身健体、自强不息、扶危济困的坚强信念,在自己的家乡山东省黄县(现龙口市)开始习武。后拜山东全盛镖局总镖师宁义振为师,苦修内家功十六年。精通十八般武艺,尤其善于技击。艺成闯江湖,访名家切磋,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1932年来到哈尔滨,初到哈尔滨的那段日子,他一家人的生活极其艰苦。为谋生计,他就在火车站货场当了一名搬运工人,靠卖苦力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日子再苦,他始终恪守练武人“技艺在身、德为根本”的行为操守。在那个极为混乱的年代里,他安贫乐道、知足常乐,从未做过一件恃强凌弱或是依附豪门权贵谋取不义之财的事。在武艺修炼方面,他却没有固步自封、止步不前。机缘巧合,在道外北市场他结识了八极拳名家黄焕章。黄师武艺高强,号称“黄铁锤”。后来孙老师正式拜黄焕章为师。自此,专攻八极门功夫。由于他天赋极高,武术功底深厚,技法造诣颇深,品行端正,深得黄师钟爱,他们对外均以半师半友相称。经过长期刻苦研习,他深得八极拳精髓,对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呕心沥血传国粹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他加入了哈尔滨国术联合会。在人和街创办了“健民国术馆”,亲任馆长授徒。1954年,“国术”改称“武术”,“健民国术馆”更名为“哈尔滨第一武术馆”。孙老师用毕生精力,为弘扬中华武术潜心授徒,时刻严戒门下弟子:“凡入我八极门者,必须德艺双修,与人为善,不得违法乱纪,不得快技招摇,恃强凌弱”,对违反武德的弟子坚决予以惩戒并逐出师门。
他一贯秉承“武”是武术的真谛,“技法”是武术精髓的原则。常诫弟子“武术是民族的骄傲,精神是民族的脊梁”,练八极拳不是练花拳绣腿,要想练就过硬的真功夫,必须要有博大的民族精神,具备钢铁般的意志,必须操出手来,在大杆、短兵、散手的实战中提高击法技艺。上世纪70年代,孙老师常于周末携弟子到友谊宫、松花江边、道外八区、三大动力等地摆场子演练,并邀同道下场切磋。精湛的武艺,令武林人士无比钦佩和神往!即使在十年浩劫、武术横遭打压的时期,孙老师也一直坚持传授击法。在新的武术流派学说推崇套路花样与舞台表演的大气候下,传授击法仍然是孙老师亘古不变的铁律。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孙亮亭老师受聘于哈尔滨体育学院,从事武术教学工作,武馆授徒、学院任教,八方桃李遍及神州海外,为新中国武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黑龙江省被授予的第一位武术教授。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授课之余,还编写了《八极拳法》一书,1985年由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至此,哈尔滨也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八极拳法的发展中心。如今他的弟子们成立了“亮亭八极拳第一武艺馆”,得意弟子王清源成立了“清源八极拳俱乐部”,专门研究探讨、继承与发展孙亮亭老师的拳法。
孙亮亭老师一生坚毅,敢于直面现实。风险再大,他始终不忘履行练武人惩恶扬善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关系民族气节的危急关头,他更是果断出手,义无反顾。在货场当苦力的时候,有一个身高体壮的白俄大力士,可倒背八百余斤重的金柜上下楼梯,名叫马果洛夫,专门欺负中国人,是火车站一带的一霸。有一天,他正在欺负中国人,孙老师挺身而出进行制止,马果洛夫两次被打倒后,又找来了一个远东地区闻名的拳击手——外号叫“大胡子”的白俄人联手企图致孙老师于死地,可是经过几个照面,同样也轻而易举地就败在了孙老师手下。从那以后,马果洛夫再也不敢在车站横行霸道了。上世纪40年代初,有一次,孙老师在火车站旁看见给日本人当翻译官的姚某在光天化日之下殴打、敲诈平民百姓,就上前评理。这个民族败类自知孙老师不好惹,便勾结藤勇、中村等三个日本柔道高手,前来捉拿孙老师,孙老师面无惧色,当即与三个日本浪人展开了拳脚之战,在一对三的情况下,频频施展八极拳绝技,将三个日本柔道士打得鬼哭狼嚎,满地滚爬,当时围观的群众高声喝彩,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孙亮亭打伤日本人的消息,立刻轰动了整个哈尔滨,同时也激怒了日本关东军,下令全城搜捕孙亮亭。为躲避迫害,孙老师只好暂时回山东老家,过了一年才重返哈尔滨。
精诚所至熔金石
孙亮亭老师一生耿介,可谓是冷眼看世界。他从不向恶势力抵头,也从不会讨好权贵。上世纪80年代初,《体育报》、《香港大公报》以《松花江畔的武术家》为题,对孙老师的武术人生做了长篇报道,着重介绍了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传授八极拳、散打和击法的事迹后,来自国内外索要八极拳法资料的信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达数百封。国家体委还专门派人来哈观摩考察。日本武术界在《香港大公报》上闻讯后,内家拳研究协会杨进博士亲自来哈考察,孙老师令弟子给其领手后,他惊讶地感叹道:“真没想到!我十余年来考察中国武术,观摩各种武术盛会,也常与人下场切磋,但是只有这次哈尔滨之行,才使我真正认识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才了解到中华武术竟有如此高深莫测的击法。”杨进博士当即邀请孙老师携带两位弟子到日本传授八极拳,回国后发来正式邀请函,两地就相关手续开始筹划,后因特殊情况未能成行,面对这扑面而来的浮华,孙老师处之泰然,不为所动,也不抢风头,他把这种外力看得很淡,用今天的话来讲,他不愿意刻意包装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错过了一次推广八极拳法的机会。
孙老师一生治学严谨,是一位极受人尊重的长者。他常常告诫弟子:做人和练功一样,要靠真本事,那些耍弄花把式,靠投机取巧,阿谀奉承,占得一时便宜的小动作为练武人所不齿。他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自七岁开始练武,直到年逾八旬去世,始终坚持每天子时起来练功,七十多年一日不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长日久,水滴石穿。最终练就了令世人交口赞叹的绝世武功。他对弟子们既严又爱,在注重武德教育的前提下,他对刻苦练功、学有长进的弟子关怀有加,常怀一种慈父般的爱。每当他的弟子们回想起跟随老师学武时的美好日子,内心就 充满了感恩之情。无论是练功还是做人,孙老师都是他们一生最敬佩、最敬仰的人,也是影响其一生的恩师。
自从告别冷兵器时代,武术的传承就一直在寻找一片真正的沃土,像孙老师这样把毕生精力贡献给武术事业的人更是孜孜以求。他晚年埋头于武术教学,坚持认为: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习武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抗暴扶弱,其真正的意义还应在于通过武术训练可以历练人的心智,培养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从容淡定的胆识。一个人具备了这样的心智模式,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如虎添翼。他不是夸夸其谈的人,从不讲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一生奉行的是“技精近乎道”。他一向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绝不是固守门派之争的狭隘之人。他的八极拳法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自成体系,“刚中寓柔、身法灵活、功力精纯”。他与师伯张晋卿的接拳、器械对练,堪称一绝,每次下场演练都博得满堂彩,是武术盛会的压轴大戏。除了精于八极拳法之外,他对诸多拳种也进行了极其丰富的研究,尤其是对于散手、擒拿、长兵、短兵、散打的实战击法的造诣更是独树一帜。孙老师的武功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堪称一代宗师。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一个伟大的人物的死法正是其一生如何走过来的最真实、最直接的写照。”1985年的一个晴朗的夏日,全省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牡丹江市召开,我当时担当全场的解说工作。孙老师欣然赴会,赛场上他拳脚干净利落,动作虎虎生风,全套八极拳下来动作一丝不苟,刚劲有力。在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他抖擞精神,重新上场,又演练了一套九节鞭。表演结束后,八旬老人气定神闲,向观众致意后,阔步来到休息室坐了下来,这一坐他就再也没有起来。当时我在现场看到老人是含笑辞世的,他带着胜利者的微笑走完了辉煌的一生。
今年是孙老师诞辰105周年,我们纪念他,就是要勉励后人,像他那样,笑对人生百态,苦练人生本领,嫉恶如仇,惩恶扬善,诲人不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益的人,一个对民族、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赢得身后才辈出
孙亮亭老师虽已故去,但他毕生追求的八极拳武艺及八极拳文化却得以接续和传承——我有幸认识孙亮亭老师,熟知他的业绩,所以崇仰他的精神;更欣喜地看到孙亮亭老师的身后,八极拳这朵武林奇葩,沐浴着祖国的阳光和雨露,争奇斗艳,香溢四海。
孙亮亭老师的弟子们继承其恩师的遗愿,始终坚持习武、练功、教学不辍,并且筹备和成立了“亮亭八极拳第一武艺馆”。特别是他的得意门生、亲传弟子王清源(哈尔滨市武术协会仲裁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一级裁判员、中国武术六段、哈尔滨清源八极拳俱乐部董事长),求学若渴,叩拜恩师,尊师如父。从师学武,忘时忘己,虽然在公安部门工作业务极繁忙,但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练拳,就是见缝插针,也要把恩师传授的武艺习练一下。心中师,手中艺,印在脑中刻在心。功夫,因竭力而深;武艺,因刻苦而精。为传承恩师孙亮亭之精华,进一步突出八极拳武艺特点,王清源又倾心组建了“哈尔滨清源八极拳俱乐部”。该俱乐部成立伊始,就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王清源的众弟子不负师望,尽显亮亭精神,力求八极真谛。我因工作关系,亲眼目睹了他们的功力、功效、功夫。
仅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王清源就携弟子先后参加了第25届、第26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武术比赛交流大会和黑龙江第7届传统武术比赛。王清源和他的弟子们一举拿下八极拳和八极系列的刀、棍、剑、枪等的42块奖牌(25金11银6铜)。
2009年3月6日至10日,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六千余名选手参赛的香港第七届国际武术交流大会上,王清源以精湛的亮亭八极拳功夫,一举夺得传统武术项目的个人全能冠军、六合大枪冠军、八极拳亚军和八极拳徒手对练第四名。在赛场上,大会用汉、英两种语言简介八极拳武艺、参赛者身份和经历。待王清源上场时,坐在裁判席上的我着实为他捏把汗:在备受重视的国际武术大赛上,有众多来自全球的高手、专家,家乡的这位孙亮亭的爱徒能否拿到奖项?我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儿。比赛中,王清源神情自若,沉稳干练,技熟艺精,动作准确到位,轻重得当,缓急有序,节奏分明,如行云流水,似虎跃龙腾,博得全场阵阵掌声和喝彩,还有的华人情不自禁地为王清源挥舞起会旗,这是在整个赛程中少见的场面。这就是家乡的选手!这就是孙亮亭老师的弟子!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偶像!我激动、兴奋、崇敬之情难抑,嗓子喊哑了,全然不知自豪的热泪在脸上流淌!我心里在说,王清源,你无愧于八极武艺,没有辜负孙亮亭恩师当年的热望,你是我们黑土武林的骄傲!
我看到,赛后的王清源比在比赛中还要忙:新加坡、韩国、日本及国内部分省份的武术行家们,纷纷造访、请教、询问并与其交流;韩国高清武术馆恳求王清源带弟子赴韩讲学,意欲同“清源八极拳俱乐部”结成友好联盟;日本武术团的主持通过翻译彬彬有礼地请求王清源赴日本传教八极拳。
2009年,哈尔滨市武术协会为全市35位武术界前辈授予了“老武术家”的光荣称号,这其中就有孙亮亭的大弟子、八极拳的掌门人姜立生,清源八极拳俱乐部资深会员、孙亮亭的优秀弟子高湘成。正是他们在用心血和汗水不断地铸就了八极拳武艺的辉煌,用情感和意志续写着八极拳武艺的动人篇章,用品德和业绩告慰了孙亮亭老师的英灵。
7月27日是著名武术家、八极拳大师孙亮亭老师的祭日。每年的这一天,他的弟子们都会组织纪念活动,缅怀他老人家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生,及其对武术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激励大家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老师的教诲,让晚辈后生时刻不忘孙先生的遗训——将八极拳法继续发扬光大,同时,也感召大家在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上奋勉前行。
孙亮亭老师生于1906年,卒于1985年,享年80岁。他一生艰辛,又一生坚毅,从没有向任何艰难困苦低过头。他身怀绝技,武德高尚,从没有做过一件违背良心的事。他的一生。正如他的名字那样:亮者,处高则明;亭者,民所安定也。
童年时代,他就抱定强身健体、自强不息、扶危济困的坚强信念,在自己的家乡山东省黄县(现龙口市)开始习武。后拜山东全盛镖局总镖师宁义振为师,苦修内家功十六年。精通十八般武艺,尤其善于技击。艺成闯江湖,访名家切磋,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1932年来到哈尔滨,初到哈尔滨的那段日子,他一家人的生活极其艰苦。为谋生计,他就在火车站货场当了一名搬运工人,靠卖苦力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日子再苦,他始终恪守练武人“技艺在身、德为根本”的行为操守。在那个极为混乱的年代里,他安贫乐道、知足常乐,从未做过一件恃强凌弱或是依附豪门权贵谋取不义之财的事。在武艺修炼方面,他却没有固步自封、止步不前。机缘巧合,在道外北市场他结识了八极拳名家黄焕章。黄师武艺高强,号称“黄铁锤”。后来孙老师正式拜黄焕章为师。自此,专攻八极门功夫。由于他天赋极高,武术功底深厚,技法造诣颇深,品行端正,深得黄师钟爱,他们对外均以半师半友相称。经过长期刻苦研习,他深得八极拳精髓,对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呕心沥血传国粹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他加入了哈尔滨国术联合会。在人和街创办了“健民国术馆”,亲任馆长授徒。1954年,“国术”改称“武术”,“健民国术馆”更名为“哈尔滨第一武术馆”。孙老师用毕生精力,为弘扬中华武术潜心授徒,时刻严戒门下弟子:“凡入我八极门者,必须德艺双修,与人为善,不得违法乱纪,不得快技招摇,恃强凌弱”,对违反武德的弟子坚决予以惩戒并逐出师门。
他一贯秉承“武”是武术的真谛,“技法”是武术精髓的原则。常诫弟子“武术是民族的骄傲,精神是民族的脊梁”,练八极拳不是练花拳绣腿,要想练就过硬的真功夫,必须要有博大的民族精神,具备钢铁般的意志,必须操出手来,在大杆、短兵、散手的实战中提高击法技艺。上世纪70年代,孙老师常于周末携弟子到友谊宫、松花江边、道外八区、三大动力等地摆场子演练,并邀同道下场切磋。精湛的武艺,令武林人士无比钦佩和神往!即使在十年浩劫、武术横遭打压的时期,孙老师也一直坚持传授击法。在新的武术流派学说推崇套路花样与舞台表演的大气候下,传授击法仍然是孙老师亘古不变的铁律。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孙亮亭老师受聘于哈尔滨体育学院,从事武术教学工作,武馆授徒、学院任教,八方桃李遍及神州海外,为新中国武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黑龙江省被授予的第一位武术教授。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授课之余,还编写了《八极拳法》一书,1985年由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至此,哈尔滨也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八极拳法的发展中心。如今他的弟子们成立了“亮亭八极拳第一武艺馆”,得意弟子王清源成立了“清源八极拳俱乐部”,专门研究探讨、继承与发展孙亮亭老师的拳法。
孙亮亭老师一生坚毅,敢于直面现实。风险再大,他始终不忘履行练武人惩恶扬善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关系民族气节的危急关头,他更是果断出手,义无反顾。在货场当苦力的时候,有一个身高体壮的白俄大力士,可倒背八百余斤重的金柜上下楼梯,名叫马果洛夫,专门欺负中国人,是火车站一带的一霸。有一天,他正在欺负中国人,孙老师挺身而出进行制止,马果洛夫两次被打倒后,又找来了一个远东地区闻名的拳击手——外号叫“大胡子”的白俄人联手企图致孙老师于死地,可是经过几个照面,同样也轻而易举地就败在了孙老师手下。从那以后,马果洛夫再也不敢在车站横行霸道了。上世纪40年代初,有一次,孙老师在火车站旁看见给日本人当翻译官的姚某在光天化日之下殴打、敲诈平民百姓,就上前评理。这个民族败类自知孙老师不好惹,便勾结藤勇、中村等三个日本柔道高手,前来捉拿孙老师,孙老师面无惧色,当即与三个日本浪人展开了拳脚之战,在一对三的情况下,频频施展八极拳绝技,将三个日本柔道士打得鬼哭狼嚎,满地滚爬,当时围观的群众高声喝彩,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孙亮亭打伤日本人的消息,立刻轰动了整个哈尔滨,同时也激怒了日本关东军,下令全城搜捕孙亮亭。为躲避迫害,孙老师只好暂时回山东老家,过了一年才重返哈尔滨。
精诚所至熔金石
孙亮亭老师一生耿介,可谓是冷眼看世界。他从不向恶势力抵头,也从不会讨好权贵。上世纪80年代初,《体育报》、《香港大公报》以《松花江畔的武术家》为题,对孙老师的武术人生做了长篇报道,着重介绍了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传授八极拳、散打和击法的事迹后,来自国内外索要八极拳法资料的信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达数百封。国家体委还专门派人来哈观摩考察。日本武术界在《香港大公报》上闻讯后,内家拳研究协会杨进博士亲自来哈考察,孙老师令弟子给其领手后,他惊讶地感叹道:“真没想到!我十余年来考察中国武术,观摩各种武术盛会,也常与人下场切磋,但是只有这次哈尔滨之行,才使我真正认识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才了解到中华武术竟有如此高深莫测的击法。”杨进博士当即邀请孙老师携带两位弟子到日本传授八极拳,回国后发来正式邀请函,两地就相关手续开始筹划,后因特殊情况未能成行,面对这扑面而来的浮华,孙老师处之泰然,不为所动,也不抢风头,他把这种外力看得很淡,用今天的话来讲,他不愿意刻意包装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错过了一次推广八极拳法的机会。
孙老师一生治学严谨,是一位极受人尊重的长者。他常常告诫弟子:做人和练功一样,要靠真本事,那些耍弄花把式,靠投机取巧,阿谀奉承,占得一时便宜的小动作为练武人所不齿。他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自七岁开始练武,直到年逾八旬去世,始终坚持每天子时起来练功,七十多年一日不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长日久,水滴石穿。最终练就了令世人交口赞叹的绝世武功。他对弟子们既严又爱,在注重武德教育的前提下,他对刻苦练功、学有长进的弟子关怀有加,常怀一种慈父般的爱。每当他的弟子们回想起跟随老师学武时的美好日子,内心就 充满了感恩之情。无论是练功还是做人,孙老师都是他们一生最敬佩、最敬仰的人,也是影响其一生的恩师。
自从告别冷兵器时代,武术的传承就一直在寻找一片真正的沃土,像孙老师这样把毕生精力贡献给武术事业的人更是孜孜以求。他晚年埋头于武术教学,坚持认为: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习武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抗暴扶弱,其真正的意义还应在于通过武术训练可以历练人的心智,培养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从容淡定的胆识。一个人具备了这样的心智模式,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如虎添翼。他不是夸夸其谈的人,从不讲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一生奉行的是“技精近乎道”。他一向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绝不是固守门派之争的狭隘之人。他的八极拳法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自成体系,“刚中寓柔、身法灵活、功力精纯”。他与师伯张晋卿的接拳、器械对练,堪称一绝,每次下场演练都博得满堂彩,是武术盛会的压轴大戏。除了精于八极拳法之外,他对诸多拳种也进行了极其丰富的研究,尤其是对于散手、擒拿、长兵、短兵、散打的实战击法的造诣更是独树一帜。孙老师的武功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堪称一代宗师。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一个伟大的人物的死法正是其一生如何走过来的最真实、最直接的写照。”1985年的一个晴朗的夏日,全省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牡丹江市召开,我当时担当全场的解说工作。孙老师欣然赴会,赛场上他拳脚干净利落,动作虎虎生风,全套八极拳下来动作一丝不苟,刚劲有力。在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他抖擞精神,重新上场,又演练了一套九节鞭。表演结束后,八旬老人气定神闲,向观众致意后,阔步来到休息室坐了下来,这一坐他就再也没有起来。当时我在现场看到老人是含笑辞世的,他带着胜利者的微笑走完了辉煌的一生。
今年是孙老师诞辰105周年,我们纪念他,就是要勉励后人,像他那样,笑对人生百态,苦练人生本领,嫉恶如仇,惩恶扬善,诲人不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益的人,一个对民族、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赢得身后才辈出
孙亮亭老师虽已故去,但他毕生追求的八极拳武艺及八极拳文化却得以接续和传承——我有幸认识孙亮亭老师,熟知他的业绩,所以崇仰他的精神;更欣喜地看到孙亮亭老师的身后,八极拳这朵武林奇葩,沐浴着祖国的阳光和雨露,争奇斗艳,香溢四海。
孙亮亭老师的弟子们继承其恩师的遗愿,始终坚持习武、练功、教学不辍,并且筹备和成立了“亮亭八极拳第一武艺馆”。特别是他的得意门生、亲传弟子王清源(哈尔滨市武术协会仲裁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一级裁判员、中国武术六段、哈尔滨清源八极拳俱乐部董事长),求学若渴,叩拜恩师,尊师如父。从师学武,忘时忘己,虽然在公安部门工作业务极繁忙,但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练拳,就是见缝插针,也要把恩师传授的武艺习练一下。心中师,手中艺,印在脑中刻在心。功夫,因竭力而深;武艺,因刻苦而精。为传承恩师孙亮亭之精华,进一步突出八极拳武艺特点,王清源又倾心组建了“哈尔滨清源八极拳俱乐部”。该俱乐部成立伊始,就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王清源的众弟子不负师望,尽显亮亭精神,力求八极真谛。我因工作关系,亲眼目睹了他们的功力、功效、功夫。
仅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王清源就携弟子先后参加了第25届、第26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武术比赛交流大会和黑龙江第7届传统武术比赛。王清源和他的弟子们一举拿下八极拳和八极系列的刀、棍、剑、枪等的42块奖牌(25金11银6铜)。
2009年3月6日至10日,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六千余名选手参赛的香港第七届国际武术交流大会上,王清源以精湛的亮亭八极拳功夫,一举夺得传统武术项目的个人全能冠军、六合大枪冠军、八极拳亚军和八极拳徒手对练第四名。在赛场上,大会用汉、英两种语言简介八极拳武艺、参赛者身份和经历。待王清源上场时,坐在裁判席上的我着实为他捏把汗:在备受重视的国际武术大赛上,有众多来自全球的高手、专家,家乡的这位孙亮亭的爱徒能否拿到奖项?我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儿。比赛中,王清源神情自若,沉稳干练,技熟艺精,动作准确到位,轻重得当,缓急有序,节奏分明,如行云流水,似虎跃龙腾,博得全场阵阵掌声和喝彩,还有的华人情不自禁地为王清源挥舞起会旗,这是在整个赛程中少见的场面。这就是家乡的选手!这就是孙亮亭老师的弟子!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偶像!我激动、兴奋、崇敬之情难抑,嗓子喊哑了,全然不知自豪的热泪在脸上流淌!我心里在说,王清源,你无愧于八极武艺,没有辜负孙亮亭恩师当年的热望,你是我们黑土武林的骄傲!
我看到,赛后的王清源比在比赛中还要忙:新加坡、韩国、日本及国内部分省份的武术行家们,纷纷造访、请教、询问并与其交流;韩国高清武术馆恳求王清源带弟子赴韩讲学,意欲同“清源八极拳俱乐部”结成友好联盟;日本武术团的主持通过翻译彬彬有礼地请求王清源赴日本传教八极拳。
2009年,哈尔滨市武术协会为全市35位武术界前辈授予了“老武术家”的光荣称号,这其中就有孙亮亭的大弟子、八极拳的掌门人姜立生,清源八极拳俱乐部资深会员、孙亮亭的优秀弟子高湘成。正是他们在用心血和汗水不断地铸就了八极拳武艺的辉煌,用情感和意志续写着八极拳武艺的动人篇章,用品德和业绩告慰了孙亮亭老师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