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以来,建业中学独创“五学”课堂模式,政治学科结合课本知识重点难点,通过辩论式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五学课堂 政治课 辩论式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顺利推进,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建业外国语中学朱永仁校长践行教育改革,独创“五学”模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开发了自己潜在的才能,如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加认真学习知识。在“五学”课堂中,教师通过互学和示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用辩论式学习方法带动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及内涵,通过课堂辩论,最终生成知识。笔者通过八年级政治课堂上的辩论式学习,总结以下注意事项:
一、辩论题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辩论式学习方法中首先要确定辩题,辩题如何选择呢?八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分别为“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伴天下”及“交往艺术新思维”。教材中的事例和练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辩论资源内容丰富,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材料、思考练习等。为使辨题能激发学生思考和辩论的兴趣,辩题需有可争辩性、回答有不确定性,进而能激发学生辩论的兴趣。因此,确定辩论题目时,最好能和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尤其是和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有联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中,逆反心理是重要的知识点。逆反心理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见的一个现象,逆反心理过重,会对自身及社会造成危害。为了让学生正确并理性看待逆反心理,从而顺利面对生活中与父母、老师产生的冲突情绪,辩论题目之一为“逆反心理利大于弊VS逆反心理弊大于利”,通过辩论,来培养自己理性看待逆反心理的能力,学会与父母、老师交流沟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因此,本学期辩论题目分单元进行,共有四个题目:逆反心理利大于弊VS逆反心理弊大于利;赏识教育能批评VS赏识教育不能批评;面对外来文化要坚决抵制VS面对外来文化要全面吸收;竞争比合作更有利于个人发展VS合作比竞争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难点相联系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网络生活日益普及,据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全国8700万上网人数中,4500万网民是青少年,4500万青少年中有1650万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到了19%,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现实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间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为使青少年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及利弊,能分析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在“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中,我把辩题设定为:网络对中学生影响利大于弊VS网络对中学生影响弊大于利。通过辩论,学生对上网有清醒的认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合理分配时间,用科学的态度上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团队合作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辩题确定后,由班里各团队抽签选择正反方,辩论式学习要求学生在辩论中团结合作,互相配合,而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和辩论中又需要学生分工负责,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因此,在组织辩论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各负其责,在辩论中又要团结一致,整体作战。
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针对辩题,搜集整理资料,数据、名人名言、身边的时事新闻等作为论据,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通过准备辩论的过程,使学生背记重点难点,最终生成知识。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辩论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提高了什么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组织辩论的过程,要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材料,掌握一定的辩论技巧,提高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全员参与与现场调控相结合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在教学中,采用辩论式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辩论兴趣,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得到同样的尊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辩题的确定与准备需要全班同学参与,只是分工不同,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辩论式学习中,全员参与的同时,需要老师的现场调控。学生在最初的辩论中会稍显兴奋,而滔滔不绝或者语言攻击,辩论时间不能有效控制,实际辩论中经常出现如跑题、语言攻击、超时等影响辩论正常进行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引导,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以辩论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和自主学习时间、空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适时提供帮助、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放任不管,不仅关注学生的辩论内容,更要引导和调控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之,在建业“五学”课堂中,辩论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真理越辩越明,是非越辩越清”,辩论式学习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彭惠才. 研究性学习课程问题的解决途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五学课堂 政治课 辩论式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顺利推进,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建业外国语中学朱永仁校长践行教育改革,独创“五学”模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开发了自己潜在的才能,如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加认真学习知识。在“五学”课堂中,教师通过互学和示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用辩论式学习方法带动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及内涵,通过课堂辩论,最终生成知识。笔者通过八年级政治课堂上的辩论式学习,总结以下注意事项:
一、辩论题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辩论式学习方法中首先要确定辩题,辩题如何选择呢?八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分别为“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伴天下”及“交往艺术新思维”。教材中的事例和练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辩论资源内容丰富,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材料、思考练习等。为使辨题能激发学生思考和辩论的兴趣,辩题需有可争辩性、回答有不确定性,进而能激发学生辩论的兴趣。因此,确定辩论题目时,最好能和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尤其是和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有联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中,逆反心理是重要的知识点。逆反心理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见的一个现象,逆反心理过重,会对自身及社会造成危害。为了让学生正确并理性看待逆反心理,从而顺利面对生活中与父母、老师产生的冲突情绪,辩论题目之一为“逆反心理利大于弊VS逆反心理弊大于利”,通过辩论,来培养自己理性看待逆反心理的能力,学会与父母、老师交流沟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因此,本学期辩论题目分单元进行,共有四个题目:逆反心理利大于弊VS逆反心理弊大于利;赏识教育能批评VS赏识教育不能批评;面对外来文化要坚决抵制VS面对外来文化要全面吸收;竞争比合作更有利于个人发展VS合作比竞争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难点相联系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网络生活日益普及,据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全国8700万上网人数中,4500万网民是青少年,4500万青少年中有1650万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到了19%,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现实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间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为使青少年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及利弊,能分析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在“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中,我把辩题设定为:网络对中学生影响利大于弊VS网络对中学生影响弊大于利。通过辩论,学生对上网有清醒的认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合理分配时间,用科学的态度上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团队合作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辩题确定后,由班里各团队抽签选择正反方,辩论式学习要求学生在辩论中团结合作,互相配合,而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和辩论中又需要学生分工负责,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因此,在组织辩论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各负其责,在辩论中又要团结一致,整体作战。
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针对辩题,搜集整理资料,数据、名人名言、身边的时事新闻等作为论据,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通过准备辩论的过程,使学生背记重点难点,最终生成知识。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辩论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提高了什么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组织辩论的过程,要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材料,掌握一定的辩论技巧,提高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全员参与与现场调控相结合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在教学中,采用辩论式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辩论兴趣,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得到同样的尊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辩题的确定与准备需要全班同学参与,只是分工不同,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辩论式学习中,全员参与的同时,需要老师的现场调控。学生在最初的辩论中会稍显兴奋,而滔滔不绝或者语言攻击,辩论时间不能有效控制,实际辩论中经常出现如跑题、语言攻击、超时等影响辩论正常进行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引导,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以辩论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和自主学习时间、空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适时提供帮助、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放任不管,不仅关注学生的辩论内容,更要引导和调控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之,在建业“五学”课堂中,辩论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真理越辩越明,是非越辩越清”,辩论式学习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彭惠才. 研究性学习课程问题的解决途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