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咽炎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中医急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咽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西医学对于该病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来治疗,用药选择比较单一,且不良反应较多.中医外治法相比之下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笔者通过对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咽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就其病因病机、药物外治法(噙化法、含漱法、中药雾化吸入法、吹喉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敷贴法)、非药物外治法(针灸疗法、火针疗法、放血疗法、推拿疗法、耳穴疗法、综合疗法)等进行综述,为急性咽炎的中医外治应用提供临床思路.
其他文献
中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中医干预对病情转归预后影响显著.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诊治中风学验俱丰,指出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痰阻脑络;以扶正祛邪为治则,辨证论治为纲领,治疗上注重化痰兼以扶正,临床上取效颇佳.本文从病机、治则、临证特色3个方面系统阐述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辨治中风病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并附1则医案共飨.
高热惊厥属于中医“急惊风”的范畴,病证名首见于《太平圣惠方》,本病发作时病情较重,严重者对儿童的影响较大,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及进一步预防尤为重要.西医对于该病急性期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对间期及后期的预防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方法在这方面临床疗效确切.王有鹏教授结合本病的特点及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阴虚、湿热体质患儿易发本病,并不断摸索,总结出“先证而治,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中风逐年呈上升趋势,一旦发病则对人体损害极为严重,生活质量亦不甚乐观.本文重在阐发两位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的异同,《辨证录》与《救生集》在治疗中风时,均重视急救,第一时间服药救治甚为重要,其次病理产物痰是本病的关键所在,可谓怪病多由痰作祟;对于男女、左右偏瘫的病机认识相同,尊古崇经,发挥经旨.《辨证录》从人体出发,认为本虚是发病的关键,外邪中风者甚少,补虚为要,同时喜用人参,对于不同病位,用量亦不同;而《救生集》认为发病之时,祛邪为第一要务,取材方便,多为生活常见之物,同时剂型多样.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是临床常见病及难治病,目前西医缺乏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案,中医从整体出发以“从肝论治”“从瘀论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结合他人经验,发现本病具有郁证因机证治的特点,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胆郁痰扰和寒郁肝脉,从“郁”出发选方用药,治法包括疏肝行气、活血化瘀、祛痰化湿、温经散寒、养心安神及益气健脾数端,方证相符,疗效凸显.
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治疗该病目标在于减少期前收缩发作次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西医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射频消融术存在风险较高、疗效不稳定等问题,而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发挥了整体治疗的优势,疗效满意.本文对近5年来已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目的 探究新冠疫情下中医院急诊患者就诊情况变化,分析其原因,并提供相应策略.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院急诊患者就诊基本信息,对比2019年与2020年同时期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2019年相比,新冠疫情期间,急诊就诊人次明显减少,且各月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各分科之间,急诊儿科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医病种中蜂蜇伤就诊人数未见明显变化、中医病种人次变化趋势与西医病种一致;2020年常见危重症就诊人次构成比较2019年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中医药治疗MDS显示出独特优势,本文主要从MDS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分期论证、临床研究及机制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MDS的治疗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数量逐渐上升,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血瘀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血瘀证是其主要证型之一.中医药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非常明显,临床上养心通脉方治疗冠心病作用效果显著.本文主要讨论了养心通脉方干预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进展.
在肝移植患者中,合并新型隐球菌(n Cryptococcus neoforman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为0.25%~6%,其病死率约为50%。本例患者为肝移植术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药物敏感试验提示对氟康唑耐药,予伏立康唑治疗获得良好效果。提示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可能致命,对氟康唑耐药的患者可考虑选择伏立康唑进行治疗。n
从1986年至今,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经走过了36年历程。通过依法管理、科学防控,成功构建了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体系,医院感染发病率不断下降。但2019年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露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提升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患者安全,上海市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组织上海市多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及医院行政管理专家共同制订了《“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