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传统绘画之学养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451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对画中气韵的重视远远超过了技巧的关注,这种审美观念始终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在历代画论尤其是宋代以来文人画论中,保存着大量有关学养与气韵关系的论断,可见文人画家们在追求气韵生动的道路上达成了共识——提高画家的学养是达致气韵生动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学养;中国画;气韵
  
  一、一位优秀的画家必须有良好的学养
  
  具有良好的学养才能在绘画道路上成就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审美特性。而“气韵”便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特殊的审美内容。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气韵”释义成了中国画品味不尽的魅力所在,因此也成为衡量绘画层次的重要标准,那么画家们不懈追寻的气韵究竟源自何处?
  宋代郭若虚在《国画见闻志》卷一《论气韵非师》中说:“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挈神会,不知然而然也。”“气韵生知”这种说法难免有先验之嫌,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书画岂逃乎气韵高卑?又借用杨雄之语:“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可见郭若虚将人品修养视为绘画的必要前提。
  
  二、人品与画品的高度统一
  
  《雨雾》开拓精神。在我看来,《雨霎》中则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将其本身精神的至大、至刚、至正之气和对祖国、对民族、对生我养我的本土的热爱之情,充分体现在这幅画作之中,甚至对画中的松树、岩石也赋予了那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敢于面对狂风暴雨的袭击而最终取得胜利的高尚品格。为人、处事、治学、作画,均须以整体之气象意致为上。故作画须始终着眼于大处,运筹于全局,方不落细小烦琐、局促散漫诸病。为造成画面之总体精神气势,往往须舍弃局部之细小变化,此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失”。潘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是他为人的风格,也是他作画的风格。
  
  三、诗书画印、相映成辉
  
  他的画不仅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能做到“画中有书,书中有画”。 潘先生的书法功力很深。得力于卜文、猎褐、二霎及黄庭坚、黄石斋诸家,真草隶篆,无施不可,风格豪迈朴茂,独树一帜。自刻印章,刚劲苍古,与画风完全一致。诗则从二李入手,转力韩杜,诗格棱峭横肆,颇多古拗老辣之味,著有《听天阁诗存》和《听天阁诗腾》。先生的中国画熔诗、书、画、印于一炉,凝铸着他多方面的学识修养和创造才能。由于潘天寿的书法功力极其深厚,因此我们可以在画中看到线行笔胎的变化十分丰富,具有雄健、沧厚、刚直、浑圆、生辣、凝练等多种特点,使所画之线如金之重而有其柔,如铁之重而有其秀,可以说,已经达到行笔用墨之至境。
  
  四、气韵生动,源于自身修养
  
  他的画哲学意味极强。如《雨霎》作中布局的“虚实变化”、“大小搭配”、“疏画密组织”、“粗细交错”、“左右平衡”、“上下掩映”等,画家用“对立统一”的辨证法处理得十分恰当,十分得体,表现出极为自然的韵律之美。潘天寿先生作为我国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人,自24岁登上讲坛,就将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的教学事业,他提出了“坚持中国教学的独立性,走自己的道路;坚持以民族传统为基础,正确理解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坚持广博的文化修养,全面理解中国绘画的传统要求;坚持人格教育,学画先学做人;坚持分科教学,全面培养各科人才” 等5项基本教学原则的主张,并实施于中国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全国的国画教学有很好的影响。
  我们在学习优秀画家的画作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和不断创新的开拓精神。在我看来,《雨霁》不仅充分体现了潘老先生深厚的绘画功底与实力,也充分体现了潘老先生刚正不阿的一身正气。雨霁――雨过天晴。这也象征着新中国在经过了狂风暴雨之洗礼之后,不但没有屈服,反而更加青翠欲滴,坚韧不拔的气概。“依仁游艺”一词,明确指出修养与绘画的关系,足以见“气韵非师”一说,目的是强调修养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并非有废师废学之意。“气韵”之不可学,只是不可在“笔墨技巧间学”。“气韵”是从人的心性中流露出来的,靠摹仿前人的画迹,即使技艺高超精妙,也难以达到“气韵生动”的理想境界。
  探究“气韵非师”的思想发展线索,则要追溯到魏晋时期,从顾恺之的“迁想妙得”、“四体妍娃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等绘画理论中,已初见注重神韵的端倪;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曾言:“度物象而取其真,”将象与质、形与神区别开来;至宋代,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则言明苦练并非能致“通神”,气韵乃源自腹中诗书;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郸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董其昌的言论为画家们追求“气韵生动”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
  如此众多的画家都强调气韵来自画外,注重意气抒发而轻视传移摹写,显然与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步步相合,也正应了“文人习画本无师”的说法。中国传统思想中,绘画乃载道之器,文人画家的修养自然被推到至高地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文人们于是不再苛求勾描的精细、形态的严谨,转而追求格调的雅逸、文化内涵的丰富。元代之前,常可见大尺幅作品,然文人作画大幅之作渐少,尺余小幅,寥寥数笔,却是少不得诗文侧伴,尤其是明代之后,诗书画印的结合愈加自笔入画成为文人画家们反复玩味的笔墨之道。如此一来,画家的特征就被限制得相當明确了,须是博学多才、品性高尚的文人士大夫,他们不以画为业,作画不过是“写胸中逸气”的途径。钱选与赵孟所论的“行家”与“隶家”之别,便是对文人画家身份的一个精辟总结。“气韵非师”的绘画理论,也正是从这样的文人画教育的角度出发的。
  自唐代起,中国的科举制度就重视词赋才能,这种传统影响后世可谓深远,文人为应合科举考试,几乎以诗文词赋为、业,这是文人画潮流的一个重要背景。即使是宫廷画院中,注重文化修养的风气也长盛不衰。徽宗时画学从人学、肄业、考绩到待遇,都要通过考试,考试的方法往往是摘古人诗句为题作画,例如“踏花归去马蹄香”、“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等。这样的考题,着眼点就不尽在对客观物象的描绘,而是主要考察画家的才思是否敏捷,构思是否新颖独特,是否能将诗情与画意巧妙结合。这样的画题在画史中有诸多记载,体现出宋代宫廷绘画教育对诗意美和意境的追求。相对于宫廷完备的绘画教育体制,在野的文人画家自有一套更为明确的绘画理论。苏轼是文人画理论基础的奠基者,他在理论上将文人画真正独立出来,并在品评中将其地位提高到了院画之上。然而事物发展总有两面性,尽管并非郭氏本意,“气韵非师”的绘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重抒情轻再现的绘画教育主张,使有更多表现自由的山水花鸟题材兴盛起来,人物画则由于造型上严谨要求的限制而日渐衰落,以至传统人物画题材几乎是道释与仕女的专题,且有明显的模式化倾向。这种不良的风气直至徐悲鸿、蒋兆和等一批学贯中西的画家出现才有所改善。另外,品评活动中对行家画的贬斥,压抑了对造型和再现手法的探索,一些画家为迎合“逸笔草草”的写意之风,大作笔墨游戏的文章。水墨表现之风横扫画坛,批评家面对“无象之形”若非肯定即是缄默,或是写上一篇模棱两可的评论文字,这样的态度除了对于形式表现的认可外,恐怕也有源自“以气韵为上”之品评标准的模糊性的因素。文人画理论中对画家身份极为敏感,这让许多优秀的画工作品不传于世,对于人品修养的重视,在画史上也曾造成“以人废画”或“以人重画”的劣根,阻碍了中国画独立审美价值的发展。
  从总体上说,学养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画家的画风,影响着画家们绘画的境界。我们应该重视自身修养,不断丰富建树自身学养,为绘画能够有殷实的根基作必要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潘天寿.听夭阁画谈随笔.北京人民出版社.
  [2]王菊生.中国绘画概论.湖南美术出版社.
  [3]郑朝,兰铁.中国画的艺术与技巧.
  [4]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王靖宪.潘天寿艺术思想及其创作.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编辑/牛小源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学习状况,根据社会对该方面知识和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自身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可将本课程与计算机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化计算,提高效率,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最后从事故的预测方法、事故树定性定量分析、事故致因理论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具体举例分析,给出了加强计算机应用与
期刊
摘要: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中心下设立5个实验室并承担教学任务。本文着重介绍了5个实验室所承担的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并且在基础实验中心开展综合性创新型实验。  关键词:生物学基础实验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    2007年至2009年我院生物学基础实验室逐步发展建成,由过去的教研室管理、重复建设,转变为统一管理、集中场
期刊
1. 引言    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4项技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进行学习和娱乐的最基本途径。在外语学习中,文字资料比声像资料更加普及,而且,在国内外各种语言测试中阅读理解占考试内容的很大比例。然而遗憾的是,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仍很普遍。因此,要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和理想的阅读速度,有必要了解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和特
期刊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借助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獲取、传递、处理、存储和使用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信息传递和交流水平。我校于2002年增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现已形成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为提高本专业的办学质量和专业发展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本文就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1.科学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慢慢地的退出了教育的舞台,计算机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必然工具,它作为一个崭新的发展趋势,不仅推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而且也提升了教学效率,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计算机在教学中应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主体的教学手段,把文本、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以及各类多媒体教学
期刊
摘要:意象造型,是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又超越客观物象,以求象外之意,是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主客观结合产物。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关键词:意象造型;天人合一;中国画    意象造型,是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主客观结合产物。它要求画家到生活中去体悟、感受造化的奥妙,而不是像镜子一样对生活做简单、直接的不加选择的折射,任何形式的意象,都只能是主观意识化了的一种内心之象。因此,意象造型是主观情感与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多年在声乐教学中的体会,从歌唱的姿势、气息的应用和保持、歌唱的发声训练、歌唱的共鸣、歌唱中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阐述了民族唱法的学习与训练。  关键词:民歌;气息;共鸣;语言    民歌是历史的产物,是劳动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升华,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要求学习民族声乐唱法。因为这种唱法善于
期刊
摘要: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进行了实验调查,以实践所产生的数据资料为依据,指出互动式英语教学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5种技能,以期更为有效地搞好我们的大学英语大班教学。  关键词: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    1.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院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师和教室资源不足,我院很多课程实施大班授课
期刊
摘要:日语精读是日语专业学生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是集“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综合基础课程。翻译能力是日语专业学生重要的能力之一,本文指出了精读课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并针对翻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策略。  关键词:日语精读;翻译教学;改革策略     日语精读课是高校日语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其对日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5能的形成和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翻译能力是衡量学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代合格的高校美术教师所必备的品质:第一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第二要有开放的学术心态。同时也论证了这两种特质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严谨;人性化;开放;自由;创新    由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对于新时期的高校美术教师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具体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始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我个人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当代高校美术教师,其应该具备的核心品质以下两点:第一要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