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经济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才的储备,尤其是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所培养出的专业型人才。而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对人才需求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需要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要能够顺应时代的需求,能够结合时代的发展来对金融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因此这就需要以社会需求作为导向,对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教学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不仅要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提高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社会需求;金融教学;改革;方法
近几年,我国经济形势蒸蒸日上,但是,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与社会需求的人才数量不成正比,而许多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面临失业。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型人才还有大量的缺口。这两者不相适宜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培养人才时缺乏针对性,脱离社会需求,使毕业生不符合现阶段市场需求。虽然,有许多人才具有高学历,但是却不代表拥有高能力,在社会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则需要在高等院校金融教学方面开始做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社会需求作为导向来培养专业型人才。
一、金融教学改革需求
(一)教学目标
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是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进行社会建设、发展社会经济。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向上应该要符合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而,需要有更高的实践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部分,增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并在理论教学中不能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更应该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综合型人才。
(二)金融专业教学特点
金融学科是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对货币及资金管理进行研究,这是一门集理论与应用的综合型学科,拥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因此,如果仅仅依赖学校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很可能造成学生闭门造车,理解有偏差,缺乏实际应用能力。也难以将理论联系实际,易造成思维模式化,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因此,若是希望金融专业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则需要高校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真正体会所学知识的用途[1]。
二、金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我国金融行业发展日益昌盛。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加明确,更具有针对性以及专业性。在选择人才方向上,不仅仅关注于求职者的学历以及专业,更加注重求职者的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社会经验等,而这些在我国传统教育人才培养中正是所缺少的。与发达国家的素质教育相比,我国所采取的是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现,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低。因此,高效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仅限于纸上谈兵,这难以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
金融专业领域所研究的方向应该是当下经济发展最前沿的内容,以及当下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贸易、货币等相应情况。毕业生以后就业的方向往往是在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领域进行工作。因此,高校毕业生所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以及技能应该具有时效性。而往往高校所制定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增加新课程所需报备、审批时间过长,造成高校所讲授的知识过于陈旧。除此之外,专业设置过于宽泛,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内容过多。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能浅尝辄止,而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缺乏专业特长。
(三)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我国高校如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是填鸭式教学,进行单一方向的授课,只能通过教师讲授知识让学生自行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对学生教学效果的测查也单纯是通过试卷考试,考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评判。这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让其以为只要掌握理论知识就证明自身有较强的能力,但实际上,在社会中更注重实践能力。大部分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之后都需要从头做起,能应用到学校所讲授的内容较少,甚至有些学生直接转行,所做工作与所学专业脱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三、金融教学改革方法
(一)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
高等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本校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就业率及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要能够自上而下从教师到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改变。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教学方法及手段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不能单纯的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认知能力的培养,解放学生的大脑与双手,能够从学生就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也应该要充分认识到,在高校的学习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学无止境。在高校所学的知识点只是为工作打下基础,并且课上所学到的内容只是专业的一部分,必须要进行课下的不断深化研究以及练习。师生双方都应该能够充分认识到,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将知识、思维、实践融合起来,才能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2]。
(二)结合社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
在科技以及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信息更新迭代的速度较以往翻了数倍,因此,学校中所学习的知识并不能够满足求职者在社会中的需求,高等院校需要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由于高校教学的特殊性,不能及时对所教授学科的内容进行更新,但是也需要根据社会需求来更新教学内容,可以依据我国经济形式变化或是国际经济形式,学习国内外优秀院校开设课程的内容进行完善,并通过社会调查,了解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及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来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由于高校更改教学内容需要教育部门审批,因此所需周期长,所制定的教学内容要保证时效性,要符合社会需求。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可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更好的吸收以及理解,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知识点的作用,并在课堂上可以去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除此之外,多种方式的教学引入,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具体做法:一是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单一的通过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信息并理解的方式,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课堂当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视频以及图片,来对所讲授的内容制作相应的动画,或是其中放入所讲授知识的相关案例,对此进行分析。可以通过教师来对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再重復,也可以让学生对案例所展现的内容进行讨论,以此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因此,课堂中所选用的案例以及所配套的相应图片、视频应该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匹配,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可以通过邀请金融领域相关的专家或教授到学校开展讲座,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或是可以在学校进行模拟竞赛,利用情景展现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模拟真实的场景,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
三是建立实验项目组。学校可以和企业进行联合,引进先进的设备及技术。并依据现今市场上与金融领域相关的一些任务项目交给学生进行开展。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参与项目的整个制作,能够更加切实地掌握学校所学知识点,并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可以在项目的参与中发现自身不足从而确定以后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水平.金融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实践教学改革,2012(2).
[2] 张海英.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金融教学改革的思考[J].时代金融(中旬),2013,(2):76-77.
关键词:社会需求;金融教学;改革;方法
近几年,我国经济形势蒸蒸日上,但是,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与社会需求的人才数量不成正比,而许多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面临失业。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型人才还有大量的缺口。这两者不相适宜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培养人才时缺乏针对性,脱离社会需求,使毕业生不符合现阶段市场需求。虽然,有许多人才具有高学历,但是却不代表拥有高能力,在社会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则需要在高等院校金融教学方面开始做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社会需求作为导向来培养专业型人才。
一、金融教学改革需求
(一)教学目标
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是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进行社会建设、发展社会经济。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向上应该要符合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而,需要有更高的实践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部分,增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并在理论教学中不能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更应该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综合型人才。
(二)金融专业教学特点
金融学科是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对货币及资金管理进行研究,这是一门集理论与应用的综合型学科,拥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因此,如果仅仅依赖学校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很可能造成学生闭门造车,理解有偏差,缺乏实际应用能力。也难以将理论联系实际,易造成思维模式化,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因此,若是希望金融专业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则需要高校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真正体会所学知识的用途[1]。
二、金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我国金融行业发展日益昌盛。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加明确,更具有针对性以及专业性。在选择人才方向上,不仅仅关注于求职者的学历以及专业,更加注重求职者的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社会经验等,而这些在我国传统教育人才培养中正是所缺少的。与发达国家的素质教育相比,我国所采取的是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现,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低。因此,高效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仅限于纸上谈兵,这难以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
金融专业领域所研究的方向应该是当下经济发展最前沿的内容,以及当下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贸易、货币等相应情况。毕业生以后就业的方向往往是在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领域进行工作。因此,高校毕业生所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以及技能应该具有时效性。而往往高校所制定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增加新课程所需报备、审批时间过长,造成高校所讲授的知识过于陈旧。除此之外,专业设置过于宽泛,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内容过多。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能浅尝辄止,而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缺乏专业特长。
(三)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我国高校如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是填鸭式教学,进行单一方向的授课,只能通过教师讲授知识让学生自行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对学生教学效果的测查也单纯是通过试卷考试,考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评判。这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让其以为只要掌握理论知识就证明自身有较强的能力,但实际上,在社会中更注重实践能力。大部分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之后都需要从头做起,能应用到学校所讲授的内容较少,甚至有些学生直接转行,所做工作与所学专业脱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三、金融教学改革方法
(一)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
高等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本校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就业率及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要能够自上而下从教师到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改变。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教学方法及手段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不能单纯的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认知能力的培养,解放学生的大脑与双手,能够从学生就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也应该要充分认识到,在高校的学习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学无止境。在高校所学的知识点只是为工作打下基础,并且课上所学到的内容只是专业的一部分,必须要进行课下的不断深化研究以及练习。师生双方都应该能够充分认识到,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将知识、思维、实践融合起来,才能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2]。
(二)结合社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
在科技以及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信息更新迭代的速度较以往翻了数倍,因此,学校中所学习的知识并不能够满足求职者在社会中的需求,高等院校需要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由于高校教学的特殊性,不能及时对所教授学科的内容进行更新,但是也需要根据社会需求来更新教学内容,可以依据我国经济形式变化或是国际经济形式,学习国内外优秀院校开设课程的内容进行完善,并通过社会调查,了解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及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来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由于高校更改教学内容需要教育部门审批,因此所需周期长,所制定的教学内容要保证时效性,要符合社会需求。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可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更好的吸收以及理解,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知识点的作用,并在课堂上可以去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除此之外,多种方式的教学引入,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具体做法:一是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单一的通过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信息并理解的方式,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课堂当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视频以及图片,来对所讲授的内容制作相应的动画,或是其中放入所讲授知识的相关案例,对此进行分析。可以通过教师来对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再重復,也可以让学生对案例所展现的内容进行讨论,以此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因此,课堂中所选用的案例以及所配套的相应图片、视频应该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匹配,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可以通过邀请金融领域相关的专家或教授到学校开展讲座,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或是可以在学校进行模拟竞赛,利用情景展现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模拟真实的场景,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
三是建立实验项目组。学校可以和企业进行联合,引进先进的设备及技术。并依据现今市场上与金融领域相关的一些任务项目交给学生进行开展。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参与项目的整个制作,能够更加切实地掌握学校所学知识点,并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可以在项目的参与中发现自身不足从而确定以后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水平.金融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实践教学改革,2012(2).
[2] 张海英.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金融教学改革的思考[J].时代金融(中旬),2013,(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