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 266000
摘要:实施所里头山洪泥石流的治理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该泥石流沟的治理,对保持当地社会的稳定、确保居民和房屋的安全,使当地居民消除心里隐患、安居乐业意义重大。
关键词: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方法
平度市大泽山所里头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位于平度市北18.6km,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9°59′50″,北纬:36°57′42″。所里头山洪泥石流是《青岛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平度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主要目的是:在现场详细的地质调查、测绘的基础上,基本查明地质灾害体的基本特征,确定防治工程方案并进行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工作,达到排除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基础设施的危害,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一、治理工程设计目标原则
1 防治目标原则具体目标:
(1)根据泥石流的危害性及危险性大小,确定本治理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各项治理工程必须安全可靠,通过治理,使泥石流治理工程在设计频率、规模的泥石流发生时,不再造成危害。
(2)治理工程措施是针对泥石流类型、活动规律等进行,主要为排导工程,综合治理,保证安全。
(3)建立可行的泥石流监测网络,适时监控治理过程中和治理后的泥石流动态,以确保施工安全,为今后泥石流的治理效果监测和灾害预警提供依据基础数据。
为此,治理工程措施应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与环境协调的原则。
二、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根据山洪泥石流形成条件、运动和堆积特征,结合已建设的防护堤工程,采用“拦挡坝+排导槽+排导侧墙+挡土墙护坡+清除物源”方案进行防治。
2.1 拦挡坝
拦挡坝的主要作用:
(1)、拦蓄泥石流固体组颗粒,固定沟床、防止沟底下切、减缓纵坡,降低流速,稳定沟槽两岸,防止沟岸坍塌,减少泥沙汇入。(2)、控制行洪流路,确保行洪河段安全。
2.2挡土墙护坡
挡土墙护坡包括两段,一段布置于G1支沟碎石路路缘,起点高程337.62m,终点高程302.16m,长377.39m,另一段布置于G2支沟上游梯田,起点高程357.18m,终点高程340.24m,长116.15m。挡土墙的主要功能是加固边坡,防止河岸侵蚀,减少物源侵入。
2.3 清除物源
清除物源主要布置在冲沟流通区、堆积区及村庄两侧,疏通河道,提高洪水排泄能力。
2.4排导槽
排导槽布置于流通区沟道两侧,总长203.1m。排导槽起点高程为330m,终点高程为304m。排导槽为全衬砌结构,侧墙及槽底均用浆砌石护砌,横断面设计为梯形。排导槽是一种槽形线性过流建筑物,其作用是即可提高输沙能力、增大输沙粒径,又可防止河沟纵、横向的变形。将泥石流在控制条件下安全顺利地排泄到指定的区域。排导槽纵向轴向布置力求顺直与河沟主流中心线一致,尽可能利用天然沟道随弯就势。
排导槽进口段在平面上一般布置成上游宽下游窄的喇叭口,收缩角取15,横断面纵轴尽可能呈对称布置,排导槽弯道与直线段采用圆滑弧线过度连接。
由于排导槽深度較大,需采用放坡开挖的方法,放坡坡度以满足开挖沟槽稳定性为准,以保证施工安全,必要时还需做临时支挡。排导槽采用M10浆砌块石砌筑,片石强度不低于MU30,堤面及顶面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
排导槽施工前应先将泥石流沟内的水引流疏干,再进行排导槽开挖。对槽侧壁的回填区域应进行碾压,避免采用膨胀性和高塑性土壤,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夯实。沿槽身每隔1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cm,缝内填沥青麻丝。
(1)排导槽宽度
根据流通段沟道的特征,类比法来计算排导槽的横断面积,应满足如下公式
式中,BX为排导槽的宽度(m);BL为流通区沟道宽度(m);IX为排导槽纵坡降,(‰);IL为流通区沟道纵坡降(‰);HL为流通区沟道泥石流厚度,HX为排导槽设计泥石流厚度。
据计算排导槽设计为梯形,上断面宽度取6.00m,下断面宽度为5.00m。
(2)排导槽的深度
按下式计算确定排导槽深度
H=Hc+ΔH+ΔHW
式中:H—排导槽深度(m);
Hc—设计泥深(m);
ΔH—排导槽安全超高(m),一般取ΔH=0.5~1.0m。
ΔHw—泥石流弯道超高
取设计泥深0.5m,安全超高取0.5m,ΔHw为0.8m,计算得排导槽净深1.8m。
(3)排导槽纵坡设计
设计排导槽纵坡率为一坡到底型,排导槽坡率与沟道坡率一致,为75‰。
(4)侧墙横断面设计
排导槽侧墙高度为2.3m,其中地面以上1.8m,基础埋深0.50m,基础宽度1.20m,并设置一个台阶,台阶高度0.50m,宽度0.20m。侧墙上部宽度为0.50m,挡墙面坡倾斜坡度为1:0.29,背坡倾斜坡度为1:1。
稳定性按重力式挡土墙方式进行验算,经计算,排导槽侧墙稳定。验算结果见计算书。
(5)排导槽底
排导槽底浆砌石护砌厚度0.50m。
(6)排导槽断面的过流面积验算
Wc=Qc/Vc
式中Wc—断面的过流面积(m2)
Qc—洪峰流量(m3/s)
Vc—设计泥石流平均流速(m3/s)
排导槽过流面积验算见表1。
表1 排导槽过流面积验算
泥石流沟 流速Vc(m/s) 流量Qc(m3/s) 设计断面(m2) 断面(m2)
(20年一遇)
所里头 5.23 22.74 11.5 4.35
2.5 排导侧墙
排导侧墙布置于靠近所里头村的堆积区冲沟两岸,总长269.4m。排导侧墙起点高程为249m,终点高程为241m。
排导侧墙其作用是保护沟道侧面,防治泥石流的冲刷以及冲出沟道,威胁岸边民房的安全,将泥石流顺利地排泄到指定的区域,使保护对象免遭泥石流破坏。泥石流排导侧墙具有较大的抗冲击和抗冲刷能力。
排导侧墙的布置力求线路顺直,纵坡较大,同时有利于排泄。主要考虑以下
摘要:实施所里头山洪泥石流的治理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该泥石流沟的治理,对保持当地社会的稳定、确保居民和房屋的安全,使当地居民消除心里隐患、安居乐业意义重大。
关键词: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方法
平度市大泽山所里头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位于平度市北18.6km,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9°59′50″,北纬:36°57′42″。所里头山洪泥石流是《青岛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平度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主要目的是:在现场详细的地质调查、测绘的基础上,基本查明地质灾害体的基本特征,确定防治工程方案并进行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工作,达到排除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基础设施的危害,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一、治理工程设计目标原则
1 防治目标原则具体目标:
(1)根据泥石流的危害性及危险性大小,确定本治理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各项治理工程必须安全可靠,通过治理,使泥石流治理工程在设计频率、规模的泥石流发生时,不再造成危害。
(2)治理工程措施是针对泥石流类型、活动规律等进行,主要为排导工程,综合治理,保证安全。
(3)建立可行的泥石流监测网络,适时监控治理过程中和治理后的泥石流动态,以确保施工安全,为今后泥石流的治理效果监测和灾害预警提供依据基础数据。
为此,治理工程措施应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与环境协调的原则。
二、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根据山洪泥石流形成条件、运动和堆积特征,结合已建设的防护堤工程,采用“拦挡坝+排导槽+排导侧墙+挡土墙护坡+清除物源”方案进行防治。
2.1 拦挡坝
拦挡坝的主要作用:
(1)、拦蓄泥石流固体组颗粒,固定沟床、防止沟底下切、减缓纵坡,降低流速,稳定沟槽两岸,防止沟岸坍塌,减少泥沙汇入。(2)、控制行洪流路,确保行洪河段安全。
2.2挡土墙护坡
挡土墙护坡包括两段,一段布置于G1支沟碎石路路缘,起点高程337.62m,终点高程302.16m,长377.39m,另一段布置于G2支沟上游梯田,起点高程357.18m,终点高程340.24m,长116.15m。挡土墙的主要功能是加固边坡,防止河岸侵蚀,减少物源侵入。
2.3 清除物源
清除物源主要布置在冲沟流通区、堆积区及村庄两侧,疏通河道,提高洪水排泄能力。
2.4排导槽
排导槽布置于流通区沟道两侧,总长203.1m。排导槽起点高程为330m,终点高程为304m。排导槽为全衬砌结构,侧墙及槽底均用浆砌石护砌,横断面设计为梯形。排导槽是一种槽形线性过流建筑物,其作用是即可提高输沙能力、增大输沙粒径,又可防止河沟纵、横向的变形。将泥石流在控制条件下安全顺利地排泄到指定的区域。排导槽纵向轴向布置力求顺直与河沟主流中心线一致,尽可能利用天然沟道随弯就势。
排导槽进口段在平面上一般布置成上游宽下游窄的喇叭口,收缩角取15,横断面纵轴尽可能呈对称布置,排导槽弯道与直线段采用圆滑弧线过度连接。
由于排导槽深度較大,需采用放坡开挖的方法,放坡坡度以满足开挖沟槽稳定性为准,以保证施工安全,必要时还需做临时支挡。排导槽采用M10浆砌块石砌筑,片石强度不低于MU30,堤面及顶面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
排导槽施工前应先将泥石流沟内的水引流疏干,再进行排导槽开挖。对槽侧壁的回填区域应进行碾压,避免采用膨胀性和高塑性土壤,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夯实。沿槽身每隔1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cm,缝内填沥青麻丝。
(1)排导槽宽度
根据流通段沟道的特征,类比法来计算排导槽的横断面积,应满足如下公式
式中,BX为排导槽的宽度(m);BL为流通区沟道宽度(m);IX为排导槽纵坡降,(‰);IL为流通区沟道纵坡降(‰);HL为流通区沟道泥石流厚度,HX为排导槽设计泥石流厚度。
据计算排导槽设计为梯形,上断面宽度取6.00m,下断面宽度为5.00m。
(2)排导槽的深度
按下式计算确定排导槽深度
H=Hc+ΔH+ΔHW
式中:H—排导槽深度(m);
Hc—设计泥深(m);
ΔH—排导槽安全超高(m),一般取ΔH=0.5~1.0m。
ΔHw—泥石流弯道超高
取设计泥深0.5m,安全超高取0.5m,ΔHw为0.8m,计算得排导槽净深1.8m。
(3)排导槽纵坡设计
设计排导槽纵坡率为一坡到底型,排导槽坡率与沟道坡率一致,为75‰。
(4)侧墙横断面设计
排导槽侧墙高度为2.3m,其中地面以上1.8m,基础埋深0.50m,基础宽度1.20m,并设置一个台阶,台阶高度0.50m,宽度0.20m。侧墙上部宽度为0.50m,挡墙面坡倾斜坡度为1:0.29,背坡倾斜坡度为1:1。
稳定性按重力式挡土墙方式进行验算,经计算,排导槽侧墙稳定。验算结果见计算书。
(5)排导槽底
排导槽底浆砌石护砌厚度0.50m。
(6)排导槽断面的过流面积验算
Wc=Qc/Vc
式中Wc—断面的过流面积(m2)
Qc—洪峰流量(m3/s)
Vc—设计泥石流平均流速(m3/s)
排导槽过流面积验算见表1。
表1 排导槽过流面积验算
泥石流沟 流速Vc(m/s) 流量Qc(m3/s) 设计断面(m2) 断面(m2)
(20年一遇)
所里头 5.23 22.74 11.5 4.35
2.5 排导侧墙
排导侧墙布置于靠近所里头村的堆积区冲沟两岸,总长269.4m。排导侧墙起点高程为249m,终点高程为241m。
排导侧墙其作用是保护沟道侧面,防治泥石流的冲刷以及冲出沟道,威胁岸边民房的安全,将泥石流顺利地排泄到指定的区域,使保护对象免遭泥石流破坏。泥石流排导侧墙具有较大的抗冲击和抗冲刷能力。
排导侧墙的布置力求线路顺直,纵坡较大,同时有利于排泄。主要考虑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