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要求“……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要达到这一要求,仅靠课内每周几节语文课、每学期几十篇课文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必须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但是,从广大农村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无书可读;二缺乏读书指导,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我们曾对某一乡镇学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65%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为零,35%的学生偶尔读一点课外书。针对农村学校的这一实际。我们该如何指导与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呢?
一、创造读书条件。使学生多读书
“一切为了孩子”,是学校、家庭的共同目标。首先,学校要加大投资。加强图书室建设,加强对图书的管理,定期开放图书室。其次,各班可积极创建“图书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借助家长的力量广泛开发图书资源,增加图书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让学生每人自愿捐出自己的课外书,积少成多,形成图书角,并配上图书管理员,让学生随时借阅。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而且也可以减轻部分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一举两得。其三。解放家长思想,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明白“当今社会,死读书是没有出路”的道理,多鼓励子女加强课外阅读,并能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二、做好读物推荐。使学生读好书
教师要改变学生将课外读物等同于“作文选”的错误观念,在扩大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依照读物的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原则,积极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因为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很差,可如今的课外书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完全适合学生阅读。
1 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教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可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可向学生介绍《西游记》,学完了《太阳》可以向学生推荐《宇宙奥秘探索》等等。
2 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向他们推荐书籍名单。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带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之类的书籍;而三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可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以及一些时事新闻报道等。
3 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高速公路正在全球迅速延伸。作为教师,所推荐课外的阅读也不能仅限于文本。除了书籍之外,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阅读,或收看电视里的一些优秀栏目,以获取知识。
三、指导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首先我们要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将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浏览法、精读法、略读法等。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其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向学生推荐各种读书笔记类型。如: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和想象型等。教师还要通过提供范例、摘录讲评、交流阅读感受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好读书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可以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阅读的兴趣。
教师还可充分利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总之,要想落实课外阅读,首先要有读物和时间保证。其次要有交流、有指导、有激励措施,必要时可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必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人文和语文素养。
但是,从广大农村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无书可读;二缺乏读书指导,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我们曾对某一乡镇学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65%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为零,35%的学生偶尔读一点课外书。针对农村学校的这一实际。我们该如何指导与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呢?
一、创造读书条件。使学生多读书
“一切为了孩子”,是学校、家庭的共同目标。首先,学校要加大投资。加强图书室建设,加强对图书的管理,定期开放图书室。其次,各班可积极创建“图书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借助家长的力量广泛开发图书资源,增加图书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让学生每人自愿捐出自己的课外书,积少成多,形成图书角,并配上图书管理员,让学生随时借阅。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而且也可以减轻部分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一举两得。其三。解放家长思想,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明白“当今社会,死读书是没有出路”的道理,多鼓励子女加强课外阅读,并能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二、做好读物推荐。使学生读好书
教师要改变学生将课外读物等同于“作文选”的错误观念,在扩大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依照读物的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原则,积极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因为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很差,可如今的课外书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完全适合学生阅读。
1 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教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可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可向学生介绍《西游记》,学完了《太阳》可以向学生推荐《宇宙奥秘探索》等等。
2 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向他们推荐书籍名单。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带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之类的书籍;而三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可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以及一些时事新闻报道等。
3 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高速公路正在全球迅速延伸。作为教师,所推荐课外的阅读也不能仅限于文本。除了书籍之外,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阅读,或收看电视里的一些优秀栏目,以获取知识。
三、指导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首先我们要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将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浏览法、精读法、略读法等。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其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向学生推荐各种读书笔记类型。如: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和想象型等。教师还要通过提供范例、摘录讲评、交流阅读感受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好读书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可以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阅读的兴趣。
教师还可充分利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总之,要想落实课外阅读,首先要有读物和时间保证。其次要有交流、有指导、有激励措施,必要时可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必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人文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