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备的对象有可能三年、五年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原来设定的要求,而原来不是后备的可能后来者居上
后备干部是党的组织、干部管理部门从长计议来探索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其中的一个做法,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必要的。党和政府及早动手选拔、锻炼、培养有优秀德才条件的人,做预备的策划,使其能在一定的时期更加成熟,以备上层干部任期届满或流动调整之时,及时能选备上担任重要职务,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
后备干部制度有其自身的先进性、备用性、衔接性,但并不一定是唯一的,固定不变的办法。在实际操作中要明确认识到以下三点:第一,早期考虑预备的人不一定就必然是将来要晋升的人,这只是一部分基础;第二,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决不能只在“后备干部”中挑选,还要在广泛的范围内去选择,将预备对象和普遍对象两者相结合;第三,后备干部也不是固定被转为“正备的”。预备的对象有可能三年、五年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原来设定的要求,而原来不是后备的可能后来者居上。这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法则,不是一个死板的计算公式。总之,选人和用人,重在遵循科学性和民主性。后备干部怎么选怎么用也要按照严格科学、民主集中来办。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某些人由于受主观思想意识的影响,再加上各种客观情况的变化,在“跑官”过程中先跑“预备官”,这种人是不能被考虑为预备对象的。另外,还有些后备的人没有转为“正备”,就灰心失望,认为遇到“天花板”。事实上,一个人(包括官员)的职业如何发展有一个客观的发展道路,不完全随主观愿望所转移。它是由客观形势、客观需要、客观机遇等等,这些因素来共同形成一个结果。打个比方说正处只有一个岗位怎么能提十个人呢?十个人同时进来到十年后不能都变成正处,这就是一个岗位的问题。我们现在有新的机制在探讨,就是职务和职级并行,实行干部职级和待遇挂钩,这是一种激励机制,对解决“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问题意义重大。
选贤任能的“天地”当高度的宽阔
中组部在2000年颁布《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扬民主,广开推荐渠道,扩大选人视野。选人范围从党政机关到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近日,在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人社部提出将探索从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选人范围扩大到一线基层干部,这样做更有利于选贤任能,充分体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世界中,选贤任能的“天地”一定要高度的宽阔。我们党一直强调从实践中锻炼人培养人。有实际基层经验的人,是在群众实践锻炼中经历考验的。书本上学的都是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生产领域,如果不在基层实践就得不到陶冶和锻炼,更不用说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当然,在基层选拔视野扩大,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任人唯亲等问题,所以更加要注意守好三个口:入口,楼梯口和出口。入口处“凡进必考”,实行公开考试录用制度;楼梯口“凡升必争”,实行竞争上岗的公开公正优选、公示、批准制度;出口“到龄必出”,不能搞终身制。只要严格按照科学性和民主性来选人,就能选出让人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如今,在前进发展改革的年代中,选拔任用干部的公开性、透明性、民主性、科学性是要不断发展和充实的。只有充分的发扬民主、依靠群众,遵循严格的科学考核标准,大力发展公开竞争,才能把确有德才兼备、能干事、干好事、广大群众拥护、信任的干部选拔任用到适宜的岗位上,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才能不使国家的事业受损失。(作者为原国家人事部常务副部长)
后备干部是党的组织、干部管理部门从长计议来探索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其中的一个做法,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必要的。党和政府及早动手选拔、锻炼、培养有优秀德才条件的人,做预备的策划,使其能在一定的时期更加成熟,以备上层干部任期届满或流动调整之时,及时能选备上担任重要职务,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
后备干部制度有其自身的先进性、备用性、衔接性,但并不一定是唯一的,固定不变的办法。在实际操作中要明确认识到以下三点:第一,早期考虑预备的人不一定就必然是将来要晋升的人,这只是一部分基础;第二,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决不能只在“后备干部”中挑选,还要在广泛的范围内去选择,将预备对象和普遍对象两者相结合;第三,后备干部也不是固定被转为“正备的”。预备的对象有可能三年、五年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原来设定的要求,而原来不是后备的可能后来者居上。这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法则,不是一个死板的计算公式。总之,选人和用人,重在遵循科学性和民主性。后备干部怎么选怎么用也要按照严格科学、民主集中来办。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某些人由于受主观思想意识的影响,再加上各种客观情况的变化,在“跑官”过程中先跑“预备官”,这种人是不能被考虑为预备对象的。另外,还有些后备的人没有转为“正备”,就灰心失望,认为遇到“天花板”。事实上,一个人(包括官员)的职业如何发展有一个客观的发展道路,不完全随主观愿望所转移。它是由客观形势、客观需要、客观机遇等等,这些因素来共同形成一个结果。打个比方说正处只有一个岗位怎么能提十个人呢?十个人同时进来到十年后不能都变成正处,这就是一个岗位的问题。我们现在有新的机制在探讨,就是职务和职级并行,实行干部职级和待遇挂钩,这是一种激励机制,对解决“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问题意义重大。
选贤任能的“天地”当高度的宽阔
中组部在2000年颁布《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扬民主,广开推荐渠道,扩大选人视野。选人范围从党政机关到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近日,在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人社部提出将探索从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选人范围扩大到一线基层干部,这样做更有利于选贤任能,充分体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世界中,选贤任能的“天地”一定要高度的宽阔。我们党一直强调从实践中锻炼人培养人。有实际基层经验的人,是在群众实践锻炼中经历考验的。书本上学的都是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生产领域,如果不在基层实践就得不到陶冶和锻炼,更不用说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当然,在基层选拔视野扩大,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任人唯亲等问题,所以更加要注意守好三个口:入口,楼梯口和出口。入口处“凡进必考”,实行公开考试录用制度;楼梯口“凡升必争”,实行竞争上岗的公开公正优选、公示、批准制度;出口“到龄必出”,不能搞终身制。只要严格按照科学性和民主性来选人,就能选出让人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如今,在前进发展改革的年代中,选拔任用干部的公开性、透明性、民主性、科学性是要不断发展和充实的。只有充分的发扬民主、依靠群众,遵循严格的科学考核标准,大力发展公开竞争,才能把确有德才兼备、能干事、干好事、广大群众拥护、信任的干部选拔任用到适宜的岗位上,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才能不使国家的事业受损失。(作者为原国家人事部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