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宕昌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他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宕昌县作为甘肃省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多,农业农村生产条件恶劣,是脱贫攻坚中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2018年以来,宕昌縣在省市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用足政策、开动脑筋,发动群众、攥指成拳,探索出合作社抱团发展的“宕昌模式”。“宕昌模式”是全新的产业扶贫模式,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效应。
二、“宕昌模式”概述
宕昌县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3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万人;辖25个乡镇336个行政村,其中深度贫困乡镇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231个。2019年,144个贫困村共3.12万人脱贫,累计脱贫196个村,13.22万人,目前未脱贫7200人,贫困发生率为2.54%。
(一)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宕昌模式”应运而生
2018年初,在组建成立国有农发公司的同时,由村“两委”牵头新成立村办合作社336个。自2018年6月以来,地方财政以5000元/人的标准为5.92万名贫困群众下拨到户产业扶贫资金2.96亿元,积极动员贫困户将资金入股村办合作社。分四步组建成立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步,组建县乡两级联合社。第二步,改制原国有农发公司。在完成原国有农发公司清产核资后,由县国资办出资,认购羌源富民公司股份。第三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牵头洽谈,与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第四步,联合发起成立羌源富民公司。由万众富民合作社联合社、县国资办、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共同发起成立陇南市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构建起“以羌源富民公司为龙头、以乡镇联合社为纽带、以村办合作社为单元、以贫困户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羌源富民公司牵头引领、村办合作社组团发展、贫困群众参与“三变(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受益的带贫机制,形成了县有富民公司、乡镇有分公司、村有村办合作社的三级公司架构。
(二)六大受益渠道保证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一是到户产业扶贫资金入股保底分红。二是贫困户相关资源“三变”入股分红。三是土地流转收益。四是务工取酬。五是产品销售收入。六是盈余分红。
三、金融支持“宕昌模式”发展
人民银行宕昌县支行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立足本地,不断强化对“三农”、中小微、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全力保障农民合作社资金需求,为产业扶贫贡献金融活水。甘肃银行宕昌县支行向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授信2亿元,累计贷款金额1.14亿元;宕昌信用联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发放“兴陇合作贷”“富陇产业贷”共40笔,累计贷款金额1.38亿元;农行宕昌县支行围绕政府重点支持的中药材产业,按照“种植大户+贫困户”模式,创新推出惠农e贷,共发放1531笔1.42亿元;邮储银行宕昌县支行发放产业贷款112笔,累计贷款金额0.29亿元。甘肃省金控集团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为相关产业贷款提供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参与财产保险。全县各类金融机构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金融保障。
四、“宕昌模式”产业扶贫效应凸显
截至2019年底,全县合作社数量1726个,其中村办336个,涉及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经济林果、养蜂、养牛、养鸡、养羊等共10类产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达到40万亩、蔬菜(食用菌)产业种植5万亩、养蜂7.3万箱、牛养殖8.9万头、鸡养殖86.2万只、羊养殖12.9万只。
2019年全年累计带动贫困人口42544户共180658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分红合计2819.17万元,其中:入股村办合作社分红1211.78万元,非村办合作社分红751.80万元,入股羌源富民公司分红855.59万元。“宕昌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辐射效应逐步凸显,拓宽了农民增收脱贫的路径,贫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使得宕昌县农业产业化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五、“宕昌模式”发展制约因素
(一)合作社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以中药材收购、粗加工类合作社为例,回款周期均在3个月以上,同时中药材收购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集中在每年7-9月份,集中收购时节合作社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但贷款的使用时间均在一年内,现有的信贷产品大多数为1年及以上,贷款期限错配,增加了合作社的运营成本。
(二)财产保险未达到全覆盖
全县大部分合作社参与了财产保险,但还有少数农村专业合作社未参与,保险未达到全覆盖,部分合作社经营风险未被有效降低。
(三)缺少有效抵押物,无法享受商业银行产业扶贫贷款优惠政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轻资产的特征,在银行授信时,普遍缺少有效抵押物,加之目前宕昌县房屋及土地他项权登记制度的改革,房屋管理所、国土资源局和新成立的宕昌县不动产局目前正在办理交接手续,短期内办理不动产证及他项权证困难,无法落实抵押手续。
(四)甘肃省金控集团提供贷款担保时,要求借款人提供全额反担保
合作社一方面有效抵押物不足,另一方面缺少反担保机构和个人,使得合作社有信贷需求时,获得贷款授信的难度加大。
六、对策建议
其一,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特点,结合养殖、种植、加工等特色产业实际,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对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系统化服务,使农业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在信贷产品的设计上关注贷款期限与资金需求周期的匹配。
其二,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有效抵押和质押贷款方式,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等抵押业务,满足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信贷需求,支持农业适度规模发展。
其三,切实规范担保公司业务行为,加强银担合作力度。一是降低反担保门槛。扩大反担保资产种类,允许利用动产、不动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反担保,提高反担保资产抵押率。二是鼓励担保公司对信用状况良好、有效抵押资产不足的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担保。
其四,针对现阶段已推出的产业扶贫体系贷款及时跟进,评估扶贫贷款效应,适时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持续跟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防止“一阵风”式的支持模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他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宕昌县作为甘肃省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多,农业农村生产条件恶劣,是脱贫攻坚中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2018年以来,宕昌縣在省市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用足政策、开动脑筋,发动群众、攥指成拳,探索出合作社抱团发展的“宕昌模式”。“宕昌模式”是全新的产业扶贫模式,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效应。
二、“宕昌模式”概述
宕昌县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3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万人;辖25个乡镇336个行政村,其中深度贫困乡镇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231个。2019年,144个贫困村共3.12万人脱贫,累计脱贫196个村,13.22万人,目前未脱贫7200人,贫困发生率为2.54%。
(一)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宕昌模式”应运而生
2018年初,在组建成立国有农发公司的同时,由村“两委”牵头新成立村办合作社336个。自2018年6月以来,地方财政以5000元/人的标准为5.92万名贫困群众下拨到户产业扶贫资金2.96亿元,积极动员贫困户将资金入股村办合作社。分四步组建成立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步,组建县乡两级联合社。第二步,改制原国有农发公司。在完成原国有农发公司清产核资后,由县国资办出资,认购羌源富民公司股份。第三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牵头洽谈,与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第四步,联合发起成立羌源富民公司。由万众富民合作社联合社、县国资办、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共同发起成立陇南市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构建起“以羌源富民公司为龙头、以乡镇联合社为纽带、以村办合作社为单元、以贫困户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羌源富民公司牵头引领、村办合作社组团发展、贫困群众参与“三变(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受益的带贫机制,形成了县有富民公司、乡镇有分公司、村有村办合作社的三级公司架构。
(二)六大受益渠道保证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一是到户产业扶贫资金入股保底分红。二是贫困户相关资源“三变”入股分红。三是土地流转收益。四是务工取酬。五是产品销售收入。六是盈余分红。
三、金融支持“宕昌模式”发展
人民银行宕昌县支行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立足本地,不断强化对“三农”、中小微、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全力保障农民合作社资金需求,为产业扶贫贡献金融活水。甘肃银行宕昌县支行向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授信2亿元,累计贷款金额1.14亿元;宕昌信用联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发放“兴陇合作贷”“富陇产业贷”共40笔,累计贷款金额1.38亿元;农行宕昌县支行围绕政府重点支持的中药材产业,按照“种植大户+贫困户”模式,创新推出惠农e贷,共发放1531笔1.42亿元;邮储银行宕昌县支行发放产业贷款112笔,累计贷款金额0.29亿元。甘肃省金控集团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为相关产业贷款提供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参与财产保险。全县各类金融机构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金融保障。
四、“宕昌模式”产业扶贫效应凸显
截至2019年底,全县合作社数量1726个,其中村办336个,涉及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经济林果、养蜂、养牛、养鸡、养羊等共10类产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达到40万亩、蔬菜(食用菌)产业种植5万亩、养蜂7.3万箱、牛养殖8.9万头、鸡养殖86.2万只、羊养殖12.9万只。
2019年全年累计带动贫困人口42544户共180658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分红合计2819.17万元,其中:入股村办合作社分红1211.78万元,非村办合作社分红751.80万元,入股羌源富民公司分红855.59万元。“宕昌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辐射效应逐步凸显,拓宽了农民增收脱贫的路径,贫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使得宕昌县农业产业化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五、“宕昌模式”发展制约因素
(一)合作社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以中药材收购、粗加工类合作社为例,回款周期均在3个月以上,同时中药材收购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集中在每年7-9月份,集中收购时节合作社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但贷款的使用时间均在一年内,现有的信贷产品大多数为1年及以上,贷款期限错配,增加了合作社的运营成本。
(二)财产保险未达到全覆盖
全县大部分合作社参与了财产保险,但还有少数农村专业合作社未参与,保险未达到全覆盖,部分合作社经营风险未被有效降低。
(三)缺少有效抵押物,无法享受商业银行产业扶贫贷款优惠政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轻资产的特征,在银行授信时,普遍缺少有效抵押物,加之目前宕昌县房屋及土地他项权登记制度的改革,房屋管理所、国土资源局和新成立的宕昌县不动产局目前正在办理交接手续,短期内办理不动产证及他项权证困难,无法落实抵押手续。
(四)甘肃省金控集团提供贷款担保时,要求借款人提供全额反担保
合作社一方面有效抵押物不足,另一方面缺少反担保机构和个人,使得合作社有信贷需求时,获得贷款授信的难度加大。
六、对策建议
其一,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特点,结合养殖、种植、加工等特色产业实际,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对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系统化服务,使农业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在信贷产品的设计上关注贷款期限与资金需求周期的匹配。
其二,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有效抵押和质押贷款方式,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等抵押业务,满足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信贷需求,支持农业适度规模发展。
其三,切实规范担保公司业务行为,加强银担合作力度。一是降低反担保门槛。扩大反担保资产种类,允许利用动产、不动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反担保,提高反担保资产抵押率。二是鼓励担保公司对信用状况良好、有效抵押资产不足的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担保。
其四,针对现阶段已推出的产业扶贫体系贷款及时跟进,评估扶贫贷款效应,适时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持续跟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防止“一阵风”式的支持模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