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所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优化措施,从明细管理职责、严格源头控制、创新处理模式、完善收费结构、提升中水回用率等举措完善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保障机制,以期实现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飞跃式发展,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限制了我国企业的发展,逐渐暴露出企业传统分散式经营模式的一些固有弊端。自1979年我国首家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设立以后,工业园区逐渐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经过多年发展,工业园区在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为此,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应运而生,确保工业废水得以及时处理,能够达到排放标准,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又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可谓一举多得。但是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营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对此,本论文通过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营情况的深入研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营优化建议,希望有助于提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管理水平。
1.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营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1.1便集中治污为集中排污
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应该通过以下两个环节完成:首先,企业根据自身生产情况配套相应的污水预处理装置,达到纳管标准后才可排入园区污水管网;然后,污水处理厂在收集企业排污后,再对其进行集中深度处理,达标后便可中水回用或排入受纳水体。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却屡屡出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1.1对企业排污监管不力
很多地区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在对企业污水预处理装置以及污水排放管理方面存在漏洞,造成很多企业不注重对污水预处理装置的管理,存在直接排放未达到纳管标准的污水的问题,甚至有部分企业私设暗管直接将未经过预处理的排入园区污水管网,从而造成园区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营,所处理污水无法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
1.1.2污水处理厂设计不合理
污水处理厂设计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实际进水量远超其设计处理能力。很多污水处理厂在规划、设计环节,没有充分预估到园区发展规模,然而随着园区企业数量的增加、园区闺蜜的逐渐扩大,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能力远不能应对园区污水排放总量。另外,由于部分企业日生产量不均衡,导致污水处理厂存在日进水量不稳定的现象出现;其二,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实际进水水质不匹配。园区建设阶段,由于园区规划管理缺乏科学性、有序性,导致实际入园企业的生产范围与园区规划设计存在较大出入,难以有效评估入园企业的污水特征,从而导致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远超其实际处理能力。
1.2排放污水不达标导致厂不达标
污水处理与企业生产线无异,进水就是這条生产线上的原料,而污水处理过程则为生产流程,外排污水便是最终产品。而污水处理的特殊性在于污水厂难以有效控制进水水质。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要求污水处理厂生产出合格产品,难免有点强人所难。而一旦出现外排污水不达标的问题,污水处理厂就会收到相关环保部门的问责。导致这种两难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2.1管理体制混乱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企业预处理、污水管网输送、处理厂深度处理。但是这三个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却要由多个单位参与。企业在完成污水的预处理之后,预处理污水的排放则受环保部门监督;而负责园区污水管网建设与运行管理以及企业纳管审批管理工作的市政部门,污水处理厂在市政部门的运行管理下,进行污水的集中深度处理,但是污水排放水质监测则是由环保部门负责。正是由于这种人为阻断式的监管体制,导致污水处理问题频发。
1.2.2环境监管存在漏洞
工业废水是通过暗管、压力管输送至计量井最后进入排污总管,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很多企业存在私设暗池,越过暗管与计量井,利用大流量提升泵,将未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违法偷排。但是由于污水处理企业难以有效对企业所排污水进行有效监管,面对企业违法偷排,不仅无法对其收取超标处理费用,也难以有效监控由于其违法偷排对污水处理工艺产生的恶劣影响。特别是一些特征污染物的进入,严重者会导致处理工艺崩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2.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运用管理优化策略
2.1明确监管责任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监管责任主要由市政部门、环保部门、园区污水处理企业以及排污企业承担。对此,工业园区应将市政部门以及环保部门的监管责任进行有效整合,建立污水处理应急协调机制。参与此应急协调精致的各个单位应共同对污水管网、污水处理、企业纳管等监管工作负责,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出现异常,工业园区便立即启动应急协调机制,各方积极响应配合,从而有效降低环保风险。
2.2从源头上把控污水排放
工业园区可根据其性质分为综合性、专业型以及单一性三种。但是无论哪种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都要首先经过企业的预处理,达到园区纳管标准后,方可进入污水处理厂。然而由于环境监管存在漏洞,再加上不同企业性质、类别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即便是经过预处理,其所排污水性质与浓度也是不同的,从而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管理难度。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工作的优化,应坚持多方负责、源头把控的原则。相关环境监管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加强对排污现场的巡视检查,如发现违法偷排问题要进行大力惩处,发挥媒体与群众的监督作用,对排污企业实行严密监督,使其不敢抱有侥幸心理。另外,强化污水处理企业的专业管理能力,园区各企业应向污水处理厂提供污水评价数据,预处理设备装置与管理交由污水处理厂的专业人员监管,并由其对污水预处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有效掌握企业排放废水水质,避免出现污水处理厂进水成分混乱或浓度或高等问题。
2.3创新污水处理模式
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工作也应遵循生产规律,严格把控进水水质。污水处理厂对进水水质有着较高要求,仅达到纳管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污水预处理环节,应进一步提升生化性,消除有害性,这对于污水后续的深度处理是直观重要的。在实际处理环节,污水预处理工作大多由企业自行运营,由于企业专业技术不足,而导致污水处理效果难以保持稳定。而相关环保部门只负责预处理排放是否达标,对于所排水质对后续处理的影响则缺乏关注。所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应拓展污水处理服务,将污水预处理阶段工作纳入服务范围,如此不仅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进水水质,又可防止企业私设暗管、暗池,进行违法偷排,还可缓解企业污水处理难题,并通过向企业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提升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效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企业大多都是通过公开招标进驻的,无论是其资质、技术还是污水处理经验都是经过严格审核的,是完全可以胜任污水预处理服务工作的。
3.结束语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企业或污水处理厂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应通过优化改革与发展进行解决。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环保部门、市政部门还是污水处理厂及排污企业,要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经济向好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拓,王照丽,佘佳,钟科.城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优化运维的思考[J].环境研究与检测,2019,28-31.
[2]马晔,田金平,陈吕军.工业园区水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9,59-66
关键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飞跃式发展,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限制了我国企业的发展,逐渐暴露出企业传统分散式经营模式的一些固有弊端。自1979年我国首家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设立以后,工业园区逐渐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经过多年发展,工业园区在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为此,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应运而生,确保工业废水得以及时处理,能够达到排放标准,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又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可谓一举多得。但是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营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对此,本论文通过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营情况的深入研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营优化建议,希望有助于提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管理水平。
1.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营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1.1便集中治污为集中排污
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应该通过以下两个环节完成:首先,企业根据自身生产情况配套相应的污水预处理装置,达到纳管标准后才可排入园区污水管网;然后,污水处理厂在收集企业排污后,再对其进行集中深度处理,达标后便可中水回用或排入受纳水体。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却屡屡出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1.1对企业排污监管不力
很多地区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在对企业污水预处理装置以及污水排放管理方面存在漏洞,造成很多企业不注重对污水预处理装置的管理,存在直接排放未达到纳管标准的污水的问题,甚至有部分企业私设暗管直接将未经过预处理的排入园区污水管网,从而造成园区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营,所处理污水无法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
1.1.2污水处理厂设计不合理
污水处理厂设计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实际进水量远超其设计处理能力。很多污水处理厂在规划、设计环节,没有充分预估到园区发展规模,然而随着园区企业数量的增加、园区闺蜜的逐渐扩大,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能力远不能应对园区污水排放总量。另外,由于部分企业日生产量不均衡,导致污水处理厂存在日进水量不稳定的现象出现;其二,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实际进水水质不匹配。园区建设阶段,由于园区规划管理缺乏科学性、有序性,导致实际入园企业的生产范围与园区规划设计存在较大出入,难以有效评估入园企业的污水特征,从而导致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远超其实际处理能力。
1.2排放污水不达标导致厂不达标
污水处理与企业生产线无异,进水就是這条生产线上的原料,而污水处理过程则为生产流程,外排污水便是最终产品。而污水处理的特殊性在于污水厂难以有效控制进水水质。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要求污水处理厂生产出合格产品,难免有点强人所难。而一旦出现外排污水不达标的问题,污水处理厂就会收到相关环保部门的问责。导致这种两难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2.1管理体制混乱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企业预处理、污水管网输送、处理厂深度处理。但是这三个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却要由多个单位参与。企业在完成污水的预处理之后,预处理污水的排放则受环保部门监督;而负责园区污水管网建设与运行管理以及企业纳管审批管理工作的市政部门,污水处理厂在市政部门的运行管理下,进行污水的集中深度处理,但是污水排放水质监测则是由环保部门负责。正是由于这种人为阻断式的监管体制,导致污水处理问题频发。
1.2.2环境监管存在漏洞
工业废水是通过暗管、压力管输送至计量井最后进入排污总管,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很多企业存在私设暗池,越过暗管与计量井,利用大流量提升泵,将未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违法偷排。但是由于污水处理企业难以有效对企业所排污水进行有效监管,面对企业违法偷排,不仅无法对其收取超标处理费用,也难以有效监控由于其违法偷排对污水处理工艺产生的恶劣影响。特别是一些特征污染物的进入,严重者会导致处理工艺崩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2.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运用管理优化策略
2.1明确监管责任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监管责任主要由市政部门、环保部门、园区污水处理企业以及排污企业承担。对此,工业园区应将市政部门以及环保部门的监管责任进行有效整合,建立污水处理应急协调机制。参与此应急协调精致的各个单位应共同对污水管网、污水处理、企业纳管等监管工作负责,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出现异常,工业园区便立即启动应急协调机制,各方积极响应配合,从而有效降低环保风险。
2.2从源头上把控污水排放
工业园区可根据其性质分为综合性、专业型以及单一性三种。但是无论哪种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都要首先经过企业的预处理,达到园区纳管标准后,方可进入污水处理厂。然而由于环境监管存在漏洞,再加上不同企业性质、类别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即便是经过预处理,其所排污水性质与浓度也是不同的,从而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管理难度。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工作的优化,应坚持多方负责、源头把控的原则。相关环境监管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加强对排污现场的巡视检查,如发现违法偷排问题要进行大力惩处,发挥媒体与群众的监督作用,对排污企业实行严密监督,使其不敢抱有侥幸心理。另外,强化污水处理企业的专业管理能力,园区各企业应向污水处理厂提供污水评价数据,预处理设备装置与管理交由污水处理厂的专业人员监管,并由其对污水预处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有效掌握企业排放废水水质,避免出现污水处理厂进水成分混乱或浓度或高等问题。
2.3创新污水处理模式
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工作也应遵循生产规律,严格把控进水水质。污水处理厂对进水水质有着较高要求,仅达到纳管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污水预处理环节,应进一步提升生化性,消除有害性,这对于污水后续的深度处理是直观重要的。在实际处理环节,污水预处理工作大多由企业自行运营,由于企业专业技术不足,而导致污水处理效果难以保持稳定。而相关环保部门只负责预处理排放是否达标,对于所排水质对后续处理的影响则缺乏关注。所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应拓展污水处理服务,将污水预处理阶段工作纳入服务范围,如此不仅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进水水质,又可防止企业私设暗管、暗池,进行违法偷排,还可缓解企业污水处理难题,并通过向企业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提升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效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企业大多都是通过公开招标进驻的,无论是其资质、技术还是污水处理经验都是经过严格审核的,是完全可以胜任污水预处理服务工作的。
3.结束语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企业或污水处理厂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应通过优化改革与发展进行解决。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环保部门、市政部门还是污水处理厂及排污企业,要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经济向好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拓,王照丽,佘佳,钟科.城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优化运维的思考[J].环境研究与检测,2019,28-31.
[2]马晔,田金平,陈吕军.工业园区水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9,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