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一条途径。同时,阅读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及潜能的开发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自主阅读小学语文情感熏陶思维能力一、点燃学习火花,拨动学习心弦
新课改十分注重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一定的阅读教学情境,可促使学生把作品中的文字还原成画面,从而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感染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意境、情趣的理解。
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抗日战争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以及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了解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和抗日军民的斗争精神;搜集现在日本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的相关新闻报道;了解现在日本政府妄图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丑恶行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再配以饱含激情的讲述,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抗日军民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思结合,边读边悟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要带着问题去阅读。
如教学《麻雀》一课,可以让学生阅读中思考:“狗看到老麻雀站在地上,为什么愣住了,而且还慢慢往后退?”由此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发挥想象,領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三、体验情感,声情并茂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有情感地朗读课文”作为各个学段阅读能力要求的一个明确规定,要读得有情感,声情并茂。一篇文章对于重点语句进行重音、停顿、语气的变化,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基调。如在《小塘春色》的阅读中,先出示阅读要求,要学生自学,然后思考:小塘的景色怎样?快速浏览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语概括出来吗?课文围绕“旖旎明媚”,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的景色呢?你最喜欢哪种美呢?为什么?在阅读中重点品味句子。(1)“春姑娘像酣睡正浓的少女,拥抱着岸边的水草,睡得那么香,那么甜,那么宁静……”这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小塘的静谧。(2)“岸上的树林都在沙沙作响,像是为知音奏出古老的乐曲,又像是在对谁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这个句子连用了两个比喻句,借声音,写出了小塘岸上树林的动态之美。如《春》《故乡的风景》等课文都适宜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质疑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个人见解。也许这种见解并不成熟或深刻,但这是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结果,是学生自身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都应予以尊重。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有学生提出:人的头长在肩上,而不是其他东西,应将“举头”改为“抬头”。虽然这个学生未能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但他能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教师应先给予肯定和鼓励,再引导学生去认识“举头”在这道诗中的深刻含义。
五、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启发思维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他们交流阅读体会,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如教学《刻舟求剑》,有学生提出,剑坠水中,为什么剑客不及时打捞上宝剑,而是“刻舟”?有没有其他用意呢?此问题一出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纷纷发表看法,最后统一认识到“过江”“刻舟”等进行细致描绘,使剑客的固执、可笑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阅读教学观,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的个性,以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为主线,注重情感熏陶,学生的自由感悟,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四年级语文(上).湖南省教育出版社,2006.
[2]五年级语文(上).湖南省教育出版社,2007.
[3]五年级语文(下).湖南省教育出版社,2007.
自主阅读小学语文情感熏陶思维能力一、点燃学习火花,拨动学习心弦
新课改十分注重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一定的阅读教学情境,可促使学生把作品中的文字还原成画面,从而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感染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意境、情趣的理解。
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抗日战争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以及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了解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和抗日军民的斗争精神;搜集现在日本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的相关新闻报道;了解现在日本政府妄图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丑恶行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再配以饱含激情的讲述,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抗日军民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思结合,边读边悟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要带着问题去阅读。
如教学《麻雀》一课,可以让学生阅读中思考:“狗看到老麻雀站在地上,为什么愣住了,而且还慢慢往后退?”由此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发挥想象,領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三、体验情感,声情并茂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有情感地朗读课文”作为各个学段阅读能力要求的一个明确规定,要读得有情感,声情并茂。一篇文章对于重点语句进行重音、停顿、语气的变化,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基调。如在《小塘春色》的阅读中,先出示阅读要求,要学生自学,然后思考:小塘的景色怎样?快速浏览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语概括出来吗?课文围绕“旖旎明媚”,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的景色呢?你最喜欢哪种美呢?为什么?在阅读中重点品味句子。(1)“春姑娘像酣睡正浓的少女,拥抱着岸边的水草,睡得那么香,那么甜,那么宁静……”这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小塘的静谧。(2)“岸上的树林都在沙沙作响,像是为知音奏出古老的乐曲,又像是在对谁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这个句子连用了两个比喻句,借声音,写出了小塘岸上树林的动态之美。如《春》《故乡的风景》等课文都适宜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质疑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个人见解。也许这种见解并不成熟或深刻,但这是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结果,是学生自身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都应予以尊重。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有学生提出:人的头长在肩上,而不是其他东西,应将“举头”改为“抬头”。虽然这个学生未能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但他能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教师应先给予肯定和鼓励,再引导学生去认识“举头”在这道诗中的深刻含义。
五、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启发思维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他们交流阅读体会,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如教学《刻舟求剑》,有学生提出,剑坠水中,为什么剑客不及时打捞上宝剑,而是“刻舟”?有没有其他用意呢?此问题一出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纷纷发表看法,最后统一认识到“过江”“刻舟”等进行细致描绘,使剑客的固执、可笑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阅读教学观,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的个性,以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为主线,注重情感熏陶,学生的自由感悟,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四年级语文(上).湖南省教育出版社,2006.
[2]五年级语文(上).湖南省教育出版社,2007.
[3]五年级语文(下).湖南省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