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诗歌源远流长,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几乎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骄傲。至198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的新诗——现代诗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关键词:现代诗 土壤 特征 历史地位
一、现代诗诞生的土壤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一步迈出了现代化的步伐,各种文艺思潮开始复苏,人们的心中开始冲破禁锢,这种心理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作为精神价值存在的诗歌艺术受到猛烈冲击,新诗的艺术生命在1979年出现了1960年代以来少有的繁荣局面,但是它必竟不是成熟的个体,它还显得很脆弱。从1980年初,一些刊物上便零星的出现了这一类的小诗。
你,你微微的笑靥/是一轮清澈的泉/在我的诗中微微荡漾/遥远的途程使我浑身干燥,口渴/但我不忍喝一滴/哪怕一点点/就可以解救我的生命。你温柔的目光/是一个宁静的早晨/阳光从青青的河源升起/遥远的途程使我饥渴,困顿/但我不愿驻足休息/哪怕一秒钟/就可使我的生命重放光辉/呵你,你的一切/早已征服我的一切/甚至短暂的生命我都交付于你/遥远的途程使我久久地依恋着你/但我永不懊悔/时间的河水可将我的生命消逝/但我的爱不因年华而白发苍苍。
这些诗清新丽人,有着博大的宽容和平静,饱含着对生命哲理的深层次理解。形象鲜明,情节朦胧,结构跳跃空间大,语言取自生活中最朴素无华的,让人有着灵魂的震撼,感受到全新的生命中全新的人生观点,它与世界的诗歌相比较,应是中国诗歌自己的思索和诞生,是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二、现代诗的特征
(一)作为新诗“新”的宣言
现代诗强调詩人对外界现实主观驱使力,强调艺术创造者主体对客体的重新组合作用,强调人类思维对自然形象再支配的主观权利,甚至向理智和法则挑战,正如一位青年诗人理解诗的创作过程:“诗是非常独特的领域,在这里寻常的逻辑沉默了,被理智和法则规定了的世界开始解体,色彩、音响、形象的界限消失,时间和空间被超越,仿佛回到了宇宙的初创期,世界开始重新组合,于是产生了变形……”.
(二)新诗的表现手法
我读过许多新诗,我觉得这个阶段的诗歌中象征是以整体性的结构出现,在新诗史上是少见的。例如舒婷的《致橡树》意境朦胧,将真挚的感情移注在各种物体上,完成了一个追求的全过程。另外,诗在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和造成的形式突破以及诗中的空白也在逐渐增多。因为诗中最能产生美感的,往往是读者结合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图画,作者涂得越满,诗便显得越单调、越定型。现代诗,正是大幅度的跳跃和隐在跳跃背后作者感情潜在的连续性;再次,新诗的一个特征是自由(与传统的格律化相对而言)因现代人的情感开始奔涌无止境,并且不拘格式,不讲严谨排列的新型诗行不断流泻,诗行忽长忽短,每节有多有少,章节安排几乎无规律可循;还有,传统的诗的韵律正在被打破。而现代诗的声律特点,在于依从诗行内在的旋律,不借助外在的押韵循环美,必须重视诗的各种内在美,包括诗行中的声音美;节奏,主张口语化。在现代诗歌中,标点符号的作用被忽视,诗是分行的文学样式,分行排列,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标点的停顿功能,从而使现代诗歌表现出注重诗意的不定指、暗示和抽象性。
(三)现代诗的艺术主张:表现了“自我” 及社会心理
时代变了,一些中青年诗人开始主张写“具有现代特点的自我”,他们轻视古典诗中的那些慷慨激昂的“献身宗教的美”,他们坚信“人的权利、人的意志、人的一切正常要求”,主张“诗人首先是人”——人,这个包罗万象的字,成了相当多中青年诗人的主题宗旨,他们的“自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
1980年的诗打破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种“开头描写、中间铺陈、结尾铺陈、结尾升华”的传统诗歌套式——新诗人们对主题处理的思考和探索基点,这一点与另一类诗人的区别是明显的,例如下面这首诗:
齐崭崭/黄澄澄/下连碧野,上接青云……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一颗颗闪光的汗珠/那是社员透明的心……
这首诗,没有主题上的变异和深化,诗就不能再前进半步。于是重暗示、重含蓄的诗歌主题处理出现了:由矛盾心理、交错感情构成的立体型主题的第一主题后面,诗的第二主题也出现了,这一系列复杂主题、抽象性主题,由它伴随的不特指性,就对读者产生了一种从感情上,而不是情节上的吸引,不是理性十足的指导,而是感染,是幅射,是让读者思考、选择。所以,审美的范围就变得海阔天空。
三、历史地位
现代诗的兴起在新诗历史上意义重大。在短短的几年月日产生了一批较为一致的典型作品,提出了一套与传统新诗不同的表现手段,形成了一套与传统诗不同的表现手段,涌现出一批有胆识、有才气、有独立艺术性格的创作群。在读者中,特别是青年和知识界中,产生了较大的轰动和影响。他们的创作表明了新献计献策道路的其他可能性,在诗坛运动上争得了具有权威性的一席之地。这段具有现代倾向的新诗潮,与同时中国兴起的其他艺术门类中的现代萌芽一起,归入了东方和世界观艺术潮流。
作者单位:
甘肃省玉门市石油机械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现代诗 土壤 特征 历史地位
一、现代诗诞生的土壤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一步迈出了现代化的步伐,各种文艺思潮开始复苏,人们的心中开始冲破禁锢,这种心理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作为精神价值存在的诗歌艺术受到猛烈冲击,新诗的艺术生命在1979年出现了1960年代以来少有的繁荣局面,但是它必竟不是成熟的个体,它还显得很脆弱。从1980年初,一些刊物上便零星的出现了这一类的小诗。
你,你微微的笑靥/是一轮清澈的泉/在我的诗中微微荡漾/遥远的途程使我浑身干燥,口渴/但我不忍喝一滴/哪怕一点点/就可以解救我的生命。你温柔的目光/是一个宁静的早晨/阳光从青青的河源升起/遥远的途程使我饥渴,困顿/但我不愿驻足休息/哪怕一秒钟/就可使我的生命重放光辉/呵你,你的一切/早已征服我的一切/甚至短暂的生命我都交付于你/遥远的途程使我久久地依恋着你/但我永不懊悔/时间的河水可将我的生命消逝/但我的爱不因年华而白发苍苍。
这些诗清新丽人,有着博大的宽容和平静,饱含着对生命哲理的深层次理解。形象鲜明,情节朦胧,结构跳跃空间大,语言取自生活中最朴素无华的,让人有着灵魂的震撼,感受到全新的生命中全新的人生观点,它与世界的诗歌相比较,应是中国诗歌自己的思索和诞生,是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二、现代诗的特征
(一)作为新诗“新”的宣言
现代诗强调詩人对外界现实主观驱使力,强调艺术创造者主体对客体的重新组合作用,强调人类思维对自然形象再支配的主观权利,甚至向理智和法则挑战,正如一位青年诗人理解诗的创作过程:“诗是非常独特的领域,在这里寻常的逻辑沉默了,被理智和法则规定了的世界开始解体,色彩、音响、形象的界限消失,时间和空间被超越,仿佛回到了宇宙的初创期,世界开始重新组合,于是产生了变形……”.
(二)新诗的表现手法
我读过许多新诗,我觉得这个阶段的诗歌中象征是以整体性的结构出现,在新诗史上是少见的。例如舒婷的《致橡树》意境朦胧,将真挚的感情移注在各种物体上,完成了一个追求的全过程。另外,诗在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和造成的形式突破以及诗中的空白也在逐渐增多。因为诗中最能产生美感的,往往是读者结合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图画,作者涂得越满,诗便显得越单调、越定型。现代诗,正是大幅度的跳跃和隐在跳跃背后作者感情潜在的连续性;再次,新诗的一个特征是自由(与传统的格律化相对而言)因现代人的情感开始奔涌无止境,并且不拘格式,不讲严谨排列的新型诗行不断流泻,诗行忽长忽短,每节有多有少,章节安排几乎无规律可循;还有,传统的诗的韵律正在被打破。而现代诗的声律特点,在于依从诗行内在的旋律,不借助外在的押韵循环美,必须重视诗的各种内在美,包括诗行中的声音美;节奏,主张口语化。在现代诗歌中,标点符号的作用被忽视,诗是分行的文学样式,分行排列,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标点的停顿功能,从而使现代诗歌表现出注重诗意的不定指、暗示和抽象性。
(三)现代诗的艺术主张:表现了“自我” 及社会心理
时代变了,一些中青年诗人开始主张写“具有现代特点的自我”,他们轻视古典诗中的那些慷慨激昂的“献身宗教的美”,他们坚信“人的权利、人的意志、人的一切正常要求”,主张“诗人首先是人”——人,这个包罗万象的字,成了相当多中青年诗人的主题宗旨,他们的“自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
1980年的诗打破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种“开头描写、中间铺陈、结尾铺陈、结尾升华”的传统诗歌套式——新诗人们对主题处理的思考和探索基点,这一点与另一类诗人的区别是明显的,例如下面这首诗:
齐崭崭/黄澄澄/下连碧野,上接青云……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一颗颗闪光的汗珠/那是社员透明的心……
这首诗,没有主题上的变异和深化,诗就不能再前进半步。于是重暗示、重含蓄的诗歌主题处理出现了:由矛盾心理、交错感情构成的立体型主题的第一主题后面,诗的第二主题也出现了,这一系列复杂主题、抽象性主题,由它伴随的不特指性,就对读者产生了一种从感情上,而不是情节上的吸引,不是理性十足的指导,而是感染,是幅射,是让读者思考、选择。所以,审美的范围就变得海阔天空。
三、历史地位
现代诗的兴起在新诗历史上意义重大。在短短的几年月日产生了一批较为一致的典型作品,提出了一套与传统新诗不同的表现手段,形成了一套与传统诗不同的表现手段,涌现出一批有胆识、有才气、有独立艺术性格的创作群。在读者中,特别是青年和知识界中,产生了较大的轰动和影响。他们的创作表明了新献计献策道路的其他可能性,在诗坛运动上争得了具有权威性的一席之地。这段具有现代倾向的新诗潮,与同时中国兴起的其他艺术门类中的现代萌芽一起,归入了东方和世界观艺术潮流。
作者单位:
甘肃省玉门市石油机械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