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思想品德教学观,实施新的思想品德教学实施策略,本文着重从这些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思想品德 教学策略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思想品德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政治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学,理解新的思想品德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观。以下是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的思考与分析。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课改之前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有人说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枯燥、抽象、理论性强,不好理解;有人说思想品德课就是假、大、空;有人说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由此造成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而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改进目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施策略
1.激趣导入,调动兴致。
一节课教学效率如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充分调动起来。“万事开头难”,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参与的热情,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如我在教“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节课时,首先就要求学生上台讲自己知道的有尊严的人或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上台发言,由于讲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或事,因此讲得真实,有真情实感,启示也说得特别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为导入新课成功地进行铺垫和引路。通过启发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而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体验感悟。
思想品德课是典型的知识型教学,需要学生用理论知识和原理去解释各种道德现象、经济现象、政治现象。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如故事情景、现实生活情景、问题情景等。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联想的同时,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思考一些问题,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人的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深刻的教育。
3.结合时事热点教学,体现学科特色。
思想品德课在所有的学科里面,是最富有时代气息的。纵观每年的中考题,就会发现每次的题目都是紧跟时代步伐的,所以对政治老师的要求也特别高,即必须掌握国家每年的大政方针动向、新的政策的提出,国外的一些重大事件,并能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如:北京奥运会圣火于2008年3月24日开始在全球传递。它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传递到圣火到达的每一个角落。但在圣火传递过程中,也遇到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在巴黎,藏独分子阻挠圣火传递,甚至殴打残疾人火炬手金晶。西方某些传媒枉顾媒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大肆发表诋诲中国人民的言论,引发全体中国人的愤慨。于是一场海内外的中华儿女维护圣火、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1)你认为网友为什么称金晶为“最美丽的火炬手”?
(2)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你将如何向金晶学习?
(3)假如奥运会圣火从你的家乡经过,你能不能推介一下你家乡最具中华文化韵味的一些东西。
在这道题中包含了时政、历史、政治的综合知识的运用,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了一个大体的把握,也对教材知识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复习。
4.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
素质教育呼吁新观念,新观念产生新实践,要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就要确立能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观念。
对教师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以学科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由“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走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而对学生来说,也必须转变观念,形成新的学习观,改变过于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现状。要探索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方式,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有了正确的观念,才能使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5.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平等化。
教室是师生共同的生活空间,三尺讲台也不应该只由教师一个人垄断。要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必须创设教师和学生双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式的课堂交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处于富有知识的地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控制者,学生处在待加工者的地位。事实上在信息化时代,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学生可能比教师更早获得信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此,要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定位,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对学生理解、信任、尊重,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浓浓深情和殷切的希望,燃起心灵的火花、引起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敢想、敢说。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共同分享理解,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为“平等中的首席”。
总之,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新课程理念的促进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思想品德 教学策略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思想品德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政治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学,理解新的思想品德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观。以下是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的思考与分析。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课改之前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有人说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枯燥、抽象、理论性强,不好理解;有人说思想品德课就是假、大、空;有人说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由此造成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而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改进目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施策略
1.激趣导入,调动兴致。
一节课教学效率如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充分调动起来。“万事开头难”,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参与的热情,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如我在教“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节课时,首先就要求学生上台讲自己知道的有尊严的人或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上台发言,由于讲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或事,因此讲得真实,有真情实感,启示也说得特别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为导入新课成功地进行铺垫和引路。通过启发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而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体验感悟。
思想品德课是典型的知识型教学,需要学生用理论知识和原理去解释各种道德现象、经济现象、政治现象。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如故事情景、现实生活情景、问题情景等。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联想的同时,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思考一些问题,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人的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深刻的教育。
3.结合时事热点教学,体现学科特色。
思想品德课在所有的学科里面,是最富有时代气息的。纵观每年的中考题,就会发现每次的题目都是紧跟时代步伐的,所以对政治老师的要求也特别高,即必须掌握国家每年的大政方针动向、新的政策的提出,国外的一些重大事件,并能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如:北京奥运会圣火于2008年3月24日开始在全球传递。它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传递到圣火到达的每一个角落。但在圣火传递过程中,也遇到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在巴黎,藏独分子阻挠圣火传递,甚至殴打残疾人火炬手金晶。西方某些传媒枉顾媒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大肆发表诋诲中国人民的言论,引发全体中国人的愤慨。于是一场海内外的中华儿女维护圣火、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1)你认为网友为什么称金晶为“最美丽的火炬手”?
(2)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你将如何向金晶学习?
(3)假如奥运会圣火从你的家乡经过,你能不能推介一下你家乡最具中华文化韵味的一些东西。
在这道题中包含了时政、历史、政治的综合知识的运用,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了一个大体的把握,也对教材知识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复习。
4.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
素质教育呼吁新观念,新观念产生新实践,要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就要确立能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观念。
对教师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以学科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由“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走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而对学生来说,也必须转变观念,形成新的学习观,改变过于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现状。要探索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方式,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有了正确的观念,才能使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5.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平等化。
教室是师生共同的生活空间,三尺讲台也不应该只由教师一个人垄断。要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必须创设教师和学生双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式的课堂交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处于富有知识的地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控制者,学生处在待加工者的地位。事实上在信息化时代,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学生可能比教师更早获得信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此,要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定位,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对学生理解、信任、尊重,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浓浓深情和殷切的希望,燃起心灵的火花、引起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敢想、敢说。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共同分享理解,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为“平等中的首席”。
总之,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新课程理念的促进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