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135-01
摘要:学生是活活的个体,他们的思维和思考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发生变化的,这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学情出发,能观察到学生的变化,实现既定课堂的动态性。俗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走出课件的束缚和教案的牵制,实现灵活教学。
关键词:学情 变化 主动性 尊重
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我们精心设计的教案仿佛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团团转,课堂于是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创造性。教学的过程也应成为师生互相配合的过程。作为教师在课前就要有思想准备考虑:课堂节外生枝怎么办?学生可能提出哪些疑问?预设方案被打乱怎么办?……
一、教学设计要真正考虑学生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的动态过程会有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而我认为教学的预案设计不妨“简单”一些,为学生创设一种广阔发展的思维时空。
我曾听过一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尊严》,她对于第二课时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尊严》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同学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这位老师教案设计的就是这么“简单”,可仔细想一想,其中却能带给我们诸多的启发:由于没有多余的环节,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正是由于预案设计的“简单”,教师不用拿着设计好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以跟着孩子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二、课堂教学要关注资源生成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面对如此之多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总之,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既是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既有课前筹划,又有课中“即席创作”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动态,要依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它允许与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而这一切又都应当成为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将自己有益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获得的有价值的经验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中,并且不断地创造课堂实施的新经验,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摘要:学生是活活的个体,他们的思维和思考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发生变化的,这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学情出发,能观察到学生的变化,实现既定课堂的动态性。俗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走出课件的束缚和教案的牵制,实现灵活教学。
关键词:学情 变化 主动性 尊重
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我们精心设计的教案仿佛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团团转,课堂于是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创造性。教学的过程也应成为师生互相配合的过程。作为教师在课前就要有思想准备考虑:课堂节外生枝怎么办?学生可能提出哪些疑问?预设方案被打乱怎么办?……
一、教学设计要真正考虑学生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的动态过程会有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而我认为教学的预案设计不妨“简单”一些,为学生创设一种广阔发展的思维时空。
我曾听过一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尊严》,她对于第二课时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尊严》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同学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这位老师教案设计的就是这么“简单”,可仔细想一想,其中却能带给我们诸多的启发:由于没有多余的环节,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正是由于预案设计的“简单”,教师不用拿着设计好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以跟着孩子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二、课堂教学要关注资源生成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面对如此之多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总之,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既是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既有课前筹划,又有课中“即席创作”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动态,要依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它允许与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而这一切又都应当成为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将自己有益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获得的有价值的经验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中,并且不断地创造课堂实施的新经验,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