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学科,学好语文对中学生个人知识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新时期中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中学语文教学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课堂教学效率偏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注重语文知识讲解的技巧以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从实践法、诵读法、故事法等提出改进知识讲解方法的相关措施。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教学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研究的重点,各地区教育部门长期注重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旨在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从教学成效来看,初中语文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中学生对于书本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影响了其语文课堂学习效率。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对整堂课的节奏具有调控作用。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注重语文知识讲解的技巧,这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指导。
二、初中语文知识讲解技巧性应用方法
1.实践法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只需掌握理论知识便是真正地学习了,这种旧式思想严重制约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发挥,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限制了初中生语文思想的拓宽与发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理论是教学之根本,实践是教学之关键”,这既强调了理论知识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理论,更与课堂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理论联系实践”是现代语文课堂知识讲解的先进模式。[1]理论是任何一门课程学习的基本,掌握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涵,更加全面地认识语文课程。教师掌握教材知识后,需拟定一套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方案,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快速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比如,教学《我的母亲》,除了课堂上讲解教材知识外,我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母亲,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母爱,从而对母亲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的最佳方式。
2.诵读法
初中语文有部分教材内容需要学生背诵,并且被纳入考试中。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教师需灵活应用诵读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教材知识内容,同时也对知识有相应深度的理解。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诗文,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2]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学生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就会马上在他的脑海中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可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故事法
对于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教师仅凭借课堂讲解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必须要利用情境创设或语言描述才能引导学生学习。故事法是初中语文课堂比较实用的方法之一,即根据课文所涉及的不同历史背景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故事。如《曹刿论战》记述了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陈涉世家》表现了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运动的壮阔画面,《出师表》反映了三国历史,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老山界》、《七根火柴》都是赞扬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大无畏精神,《梅岭三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分别歌颂的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事迹,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雄伟画卷。[3]故事法教学是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其主张用故事讲述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依旧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教师需不断调整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找符合时代教育需求的新方法。语文知识讲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过程,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用讲解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文提出了实践法、故事法、诵读法等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郭成.试论课堂教学环境及其设计的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2]张传宗.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意见[J].学科教育,2000(6).
[3]马云鹏,刘宇.教师理解课程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4).
(责任编辑陈剑平)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教学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研究的重点,各地区教育部门长期注重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旨在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从教学成效来看,初中语文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中学生对于书本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影响了其语文课堂学习效率。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对整堂课的节奏具有调控作用。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注重语文知识讲解的技巧,这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指导。
二、初中语文知识讲解技巧性应用方法
1.实践法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只需掌握理论知识便是真正地学习了,这种旧式思想严重制约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发挥,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限制了初中生语文思想的拓宽与发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理论是教学之根本,实践是教学之关键”,这既强调了理论知识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理论,更与课堂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理论联系实践”是现代语文课堂知识讲解的先进模式。[1]理论是任何一门课程学习的基本,掌握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涵,更加全面地认识语文课程。教师掌握教材知识后,需拟定一套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方案,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快速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比如,教学《我的母亲》,除了课堂上讲解教材知识外,我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母亲,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母爱,从而对母亲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的最佳方式。
2.诵读法
初中语文有部分教材内容需要学生背诵,并且被纳入考试中。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教师需灵活应用诵读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教材知识内容,同时也对知识有相应深度的理解。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诗文,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2]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学生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就会马上在他的脑海中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可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故事法
对于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教师仅凭借课堂讲解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必须要利用情境创设或语言描述才能引导学生学习。故事法是初中语文课堂比较实用的方法之一,即根据课文所涉及的不同历史背景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故事。如《曹刿论战》记述了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陈涉世家》表现了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运动的壮阔画面,《出师表》反映了三国历史,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老山界》、《七根火柴》都是赞扬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大无畏精神,《梅岭三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分别歌颂的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事迹,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雄伟画卷。[3]故事法教学是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其主张用故事讲述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依旧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教师需不断调整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找符合时代教育需求的新方法。语文知识讲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过程,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用讲解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文提出了实践法、故事法、诵读法等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郭成.试论课堂教学环境及其设计的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2]张传宗.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意见[J].学科教育,2000(6).
[3]马云鹏,刘宇.教师理解课程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4).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