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语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玄想
  点评:杨靖
  
  在幽密深邃的玄黑底部,岩浆般的炽烈正在翻腾。它是复杂的,也是混沌的,似乎有着粘稠的质感和炽热的温度。当它以一种蛮荒的力量冲击这片玄黑的时候,一串轻灵的泡沫,成为最早穿越黑暗的使者。凝滞、爆发,浓烈、轻盈,冲突、融会……是万物之始的混沌归于清澄,或终结之后的一缕余味。我们从石上读出了无数的玄妙,如宇宙初开,如思想启蒙。
  
  玉兔
  点评:徐文强
  
  水冲木化石是木化石中比较稀有的珍贵石种,这枚极具色彩的水冲木化石,无论色、质、形均栩栩如生,玉兔的耳、眼、颌、体、尾,样样匀称饱满,精美流畅,通体玉润柔滑。
  为此枚奇石配置的底座采用瘿木材料,乳突式的不规则起伏好似一片柔软鲜嫩的草甸,衬托着玉兔的华贵柔丽,金黄色的石皮仿佛是月中的金桂铺满玉兔一身。
  整件作品端庄秀美,意趣盎然,韵味芬芳,充满童趣,将玉兔的活泼动感和草甸的丰盈柔软,演绎得淋漓尽致。
  赋诗云:广寒清冷难消愁,唯有玉兔伴温柔;
  添香桂暖中秋月,盈盈一拜贺神州。
  
  “空”的层次
  点评:其实
  
  这是一件颇具传统审美特色的风砺石,而又以“透”“皱”之美最为见长。石上洞穿整个石体的孔洞,“胀”得一侧石壁薄如片纸,因而显得巨大而奇崛;同时洞内曲回旋绕,半遮半隐,绝不一览无余;嶙峋的石肌,形成丰富而细致的变化,平添了无数可供解读的内容。
  于空灵中蕴藉深邃。该藏品既有“锁云”的神韵,也有昆石的玲珑,又见大漠戈壁的骨格清奇。
  
  经典肖像
  点评:郑月
  
  这是一张经典的人物肖像画:仅凭简单的清淡色块晕染,呈现出人物的大致轮廓;再以颜色深浅的变化,形成油画的高低光效果,描摹出饱满的额,深邃的眼,飘洒的胡须——一代科学巨人的肖像赫然眼前。
  简练而准确,所以经典且永恒。至于那模糊的效果,则更形成了一种时空上的距离感,使之定格为经过岁月淘洗的艺术珍品。
  
  关公
  裴海龙
  
  2007年底,终于从水深火热的商海中分离出来,可以专心研究石头了,《关公》就是最先发现的“绝品”之一。说他是“绝品”,并非喻意无价之宝,而是在玩石的过程中寻找到了绝无仅有的感觉,又有“石来运转”的非同寻常效果。
  听说出了“关公”,当地有分量的人来了若干,于是因为“关公”结交了许多有分量的朋友,于是办了许多有分量的事。在商时言商,不在商时也可以言商,因为《关公》竟做成了几宗买卖,还意外地赚了几笔小钱,真正“石来运转”了。所以对《关公》感激不尽,于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对《关公》钟爱有加。
  一日夜深,习惯地在馆内赏石,不觉已在《关公》面前作了许久停留。他是大义凛然与魁伟的完美结合,一股迎风而立的飘逸弥漫了静的气氛,橙黄又是高贵的体现,纹络却让观石者感到风动的荡气回肠……
  想想自己又一次在人生道路上峰回路转,却是这堆稀奇古怪的石头作了文章。凝视《关公》许久,心中豁然大开,“关二爷”果然就是财神……
  
  虔诚的仪式
  白生泰
  
  磕长头,是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信徒与教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
  在各地通往拉萨的大道上,人们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伊始,沿着道路,不惧千辛万苦,三步一叩,或积月、或积年前往拉萨朝佛。
  于行进中磕长头,信徒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一边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
  还有一种为原地磕长头,于殿堂之内或外围。教徒或信徒们身前铺一毡或毯,只是不步行,其他程序与行进中磕长头一样。或还愿,或祈求保佑、赐福免灾。信徒认为在修行中,一人至少要磕一万次长头,叩头时赤脚,这样才表示虔诚。另有一种为绕寺庙磕长头。依顺时针方向自寺院正门开始,侧向寺庙行进磕头,为三步一磕,仪式中诵唱佛经,以六字真言为多。
   磕长头当与藏传佛教有关,更与汉族的“磕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跪拜礼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繁缛的一种基本礼节。《周礼·春官·大祝》中记载了九种拜礼:“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说明了远在周代这种礼节已成熟而被广泛推广。唐与吐蕃通婚,两优秀民族之间开始更大规模地相互学习。磕长头,应当是“稽首,服之甚也”之沿续,而信徒们为表明信仰之虔诚,将跪拜礼更加繁缛化,且全身俯地,示之臣服。
   此石名为《虔诚之一——朝圣的路上》。有了佛便有了信徒和信徒虔诚的表现;虔诚,历经岁月的证明,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感天动地,天地便把他们的身影印在了这方磐石上……
   此石顶部为远远的青山,底部为两个正行进在朝圣路上的信徒,一位刚弯下了腰,一位已经匍匐在地,中间是空旷的青藏高原。青山、原野、磕长头的信徒,组成了只有到过青藏高原并见过朝圣者的人才能体会和理解的景象。
  
  语诉心曲与江老太
  陈西
  
  为世博会选石是件认真又劳苦的事。一眼看去,展柜上的奇石精品犹如待阅的佳丽,个个令人心仪。虽有全选之念,苦于名额有限,只好优中集粹。
  评选中发现了一枚巴西彩釉玛瑙,如一猴头,大睁着眼正瞪着我,着实一惊:石中有这样象形又传神的尤物,实是少见!再静观赏,那大眼似在说:“评委老爷,开恩呀,俺为了这世博会,漂洋过海从巴西赶来,您老可看仔细了。亏俺可以,可千万别亏了视俺如命的收藏人啊。”于是,遂想拿笔圈入,却怎么也找不到参评的标牌,正迷惑间,石界资深师长沈宽先生至前,我将石的佳绝与无参评标签之事说之,他亦甚觉惋惜。
  评选间隙,我踱至组委会办公处反映此事。期间桌旁一位年过花甲的大姐听得万般认真。后得知她就是这石的主人。
  问之,方晓其江姓,已患癌症晚期,因爱石而病有好转,遂心有祝愿。此石真的甚好,因深藏河水中,经千万年硅质浸镀,才有一层晶莹通亮如玻璃的漆膜,硬度更可同于玻璃。而如此象形又传神的石,正是治愈江女士顽疾的圣物。听完她的遭遇,怀着深深的尊敬与同情,再入场评选时,遂将此事说与几位评委,大家都有认同。
  下午评完后见江女士候在展厅外,见面连声道谢。我嘴里应着,心中却有种说不出的情怀:多真诚的石友!也因她对我们的尊敬和期望,宽慰她说:只要石头好,我们是不会埋没了的。做事为人宁可亏人也不敢亏了石头,因为在我们发现石之美时,它已等待了亿万年。听我夸她的奇石,江女士也真是开心,那种快乐使她看上去就像小孩被老师表扬了作业写得好一样。
  可不如意的是,回宁夏后的几天,一位热心石友来电说江女士因石未入选而伤心欲绝,我不仅愕然,却又无能为力。因为世博会选石是请了公证员的,结果公证后就无法更改了。于是为那石委屈更为江女士惋惜。
  后来江女士来电问起,我只能好言安慰并在《中华奇石》上撰文刊出权以慰藉了。愿石有知,亦释其怀,想江女士读此文亦能破颜一笑。
  愿江女士在爱石的路上,疾因石愈,石美人乐。
  
  骑在象上的高僧
  闻章
  
  我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世间的一些人、事、物,会显现在奇石中?是造物主的神奇,还是另有原因?
  佛在《楞严经》上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里面肯定传递着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只是对于我们凡夫来说,此语太深奥,恐怕一时还难以领会。这事只能去问得道高僧。说着说着,高僧来了。他横骑象背,似从远方辗转而来,又似动身向远方去。 他宽袍阔袖,怀抱圆钵,身形自在,神情安闲。他即世界,世界即他。“十方法界不出当下一念心性中”。你有何疑难、烦恼,在他面前一站,定会化成无限清凉。他不会说什么,也用不着说什么,尘世多少苦事难事,都会在他的微笑中冰释雪消。
  或许你嫌象的形体不够完整,其实完整不完整没关系。在这里,象只是一个象征,它大概是想说明:此僧衣钵具足,道法高深,乃法门龙象耳!
其他文献
兴尽迟晚 惊鸥鹭  柳径风凉  荷影邀月驻    诗里情思  词中闺怨  海棠何辜竟依旧  不忍错相嗔  绿肥红瘦    花落无声  玉润有语  最怕是流离  不忍识别苦  千古清照知
期刊
阳春市位于广东省的西南部,是广东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上百条支流汇集而成的漠阳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市,地质结构既有我国最南端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地带,也有富含石英质的花岗岩山脉,蕴藏着铜、铁、锰、锌、钨、铅、锡、煤等多达36种的丰富矿产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形成了丰富的奇石石种,同时也造就了阳春成千上万的奇石收藏者和经营者。阳春所产奇石除了闻名于世的阳春孔雀石之外,还有黄蜡石、
期刊
赏石、玩石需要明白的概念很多,最常见也最常听说的当然是质、色、形、纹、声,其次就是传统的皱、瘦、漏、透、丑。这些概念与石密切相关,初涉石圈者必最先接触。这些直观的知识让初学者很容易就进入角色,但玩石赏石如果作为一种文化来进行的话,就不是那么简单,也就不能不深究:石文化的“根”,到底在哪里?根深才能叶茂,了解学习石文化之根,对提高石文化水平无疑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果孤立地看石之形、质、皱、漏等
期刊
《中华奇石》杂志嘉峪关通联站——嘉峪关市奇石收藏家协会,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的、拥有“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市。这里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除此之外,这里还有雄浑宽广的戈壁大漠;博大精深的中国第一座 “长城博物馆”;世界级的滑翔基地,众多的名胜古迹等等,大自然的鬼斧神
期刊
《山海经》是一部以山和海为主要记述对象的古代地理名著,也是一部古代神话总汇,同时还是中华石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该书卷三《北山经》记述的山西名山计有太行山、王屋山、管涔山、狐岐山、天池山、雁门山、姑射山、霍山、孟门山、历山、发鸠山等多处。据山西社科院研究员杨晓国先生指出,这部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山海经》,书中提到的远古山名目前仍在流行使用的,论省区山西省也可能是为数最多的一个。   《山海
期刊
奇石是艺术品吗?是非争论,由来已久。何为艺术,艺术即是美学。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的科学,即以艺术为主要对象,通过艺术来研究美。也就是说,美即是艺术,艺术包含着美,两者难舍难分。  奇石美吗?美。无论从奇石的造型、质地、颜色、纹理图案都包含着美的元素,奇石又和其他自然景观不一样,它是天地造化又游离在外的个体,适于把玩、陈放、观赏。我们的祖先发现了奇石之美的艺术价值,并置于案上、堂前、园内,
期刊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在北宋诗坛上与苏轼并称“苏黄”,系苏门四学士(黄、秦、张、晁)之首、青年学子的导师、江西诗派的缔造者。其书法被誉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  山谷是饱读诗书的学者,对文房石尤为青睐。他曾在好友刘昱处得到一方洮河绿石砚,感慨之余即兴赋诗:“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好友王仲至曾
期刊
终结篇大石头    2004年最后一天的早晨,广西红水河合山段的水面上雾气弥漫,江面上的船只好像飘在云雾之中,远处的峰峦,如同国画中写意的描绘,只有淡淡的几笔起伏。   有个百岁老人,站在江边码头,凝望着远方,久久不愿离去。正准备出航捞石的几个石农,好奇地问老伯:“您在看什么啊?”  “九条蛟龙在江面玩耍,好像不愿回江里去。”老伯认真地指着江面说。  石农看看江面,又看看老伯,嘻嘻笑着,然后上了自
期刊
2008年7月的一天,我回乡下为岳父大人祝寿。酒足饭饱后,家人都喊着凑两桌麻将,兴致正浓,我却早惦记上后山的石头,无心恋战。一边推脱,一边换衣换鞋。这可惹恼了小舅子,他满脸抱怨:“姐夫,咱们刚好两桌,你一走,‘三缺一’,这不拆我们的台嘛!再说了,大热天的,开着风扇还出汗呢,你是不是发烧了?这会儿上山不把你烤焦才怪呢”。我嘴上讨好着,心想: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能不上山碰碰运气吗,心里总惦记着也不是个事
期刊
早在1300多年前,诗人杜甫就在《石柜阁》中写下“蜀道多草花,江间饶奇石”的诗句赞誉四川奇石。到了宋代,杜绾于公元1133年所著《云林石谱》中,四川奇石就有6种,即石笋、西蜀石、菜叶石、永康石、墨石、菩萨石。无独有偶,今日凉山所产的奇石几乎包括了上述种类,且超出甚众。  《太平御览》之《郡国志》中记载有凉山雷波马湖的乞子石。书云:“乞子石在马湖南岸,东石腹中出一小石,西石腹中怀一小石。”在雷波境内
期刊